家校携手 引领学生进入共生阅读的百花园
2020-02-25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
文/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
小学是个体学习的重要奠基阶段,也是阅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加强对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对个体学习能力及终身发展意义深远,而家庭是孩子阅读习惯养成最重要的场所。如何家校携手,构建家校教育共同体,引领学生进入共生阅读的百花园呢?
一、提升家庭阅读软环境,实现共读乐读
1.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阅读理念
有的家长不了解儿童阅读发展规律,盲目地选择书籍;或受分数为王的功利思想影响,不重视孩子的阅读;或对孩子的阅读放任自流、缺乏指导,导致孩子低效阅读等,为纠正家长的认识偏差,教师可通过家长会、专题读书会、家长观摩课、亲子阅读分享会等形式,以及班级微信群、QQ群等现代化的交流媒介,将正确的阅读理念传递给家长,让更多家庭的阅读软环境得到提升。
2.指导家长科学制定阅读计划
教师可每月定期向家长推荐阅读书目,建立统整式的校本阅读课程体系,确立不同学段的阅读内容,让阅读的内容成序列化。尊重学生个体阅读差异,在推荐必读书目同时,还附有选读书目,家长可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制定科学的个性化的读书计划。向家长推送亲子阅读书单,以督促家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孩子树立读书榜样的同时,也加强了亲子间的阅读互动。在阅读计划中,除了定好阅读的内容之外,还应定好每天固定的阅读时间,阅读地点,阅读分享的形式以及阅读评价内容。真正让阅读变成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孩子的阅读习惯长期持久地坚持下去。
二、习得阅读方法,实现共读会读
1.教师上好阅读课,起到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
部编教材在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上增加了分量,教师在语文课上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使用默读、跳读、猜读、比较阅读等方法,提升其阅读技能。针对部编教材各年段的阅读策略进行相应的训练,如三年级的预测策略,教会孩子学会根据“题目、插图、课文内容”等线索联系生活实际去猜测,引领孩子在“猜想→验证→修正”反复进行中,激发阅读兴趣,进一步理解文本内容。四年级的提问策略,教会孩子针对“题目、情节、人物、写法”等来提问,在“提问、梳理、筛选、解决问题”中引领孩子学会深度阅读。在掌握预测、提问的阅读策略基础上,再引领高年段的孩子学会提高阅读的速度和带着目的去阅读的方法。让孩子逐步学会从阅读需要出发,在短时间内,迅速理解阅读材料,获得需要的信息。通过这样有层次的、序列化的阅读策略的训练,让学生习得科学的阅读方法,并将这些方法延伸到课外阅读中去,让课内阅读真正起到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
2.家长助力孩子阅读,让方法得以内化
学生课堂上习得的阅读方法必须要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才能真正得以发展和内化,而学生课外阅读主要场所是在家中,这就需要家长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家长成为学生阅读的助燃剂。例如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一本书,在阅读前可引导孩子对阅读材料进行预测,创造出阅读期待;在阅读过程中,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阅读情况灵活地提问,帮助孩子理解阅读材料;阅读结束后,鼓励、引导孩子自由表达,说说读后的感想与启发。家长还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读报刊,训练孩子阅读速度,学会筛选信息。通过家长的引导,让孩子不断巩固内化课堂习得的阅读方法,真正让课堂阅读的一个个“点”带动课外阅读的整个“面”,实现共读会读。
三、搭建展示平台,实现共读共享
1.多元化原则。阅读展示形式可以静态展示与动态展示相结合。静态展示如读书笔记、手抄报、读书征文等,动态展示如演讲、课本剧表演、好书分享会等形式;阅读展示既可以个人展示、团队展示,亦可师生共同展示、或家长参与展示等形式。
2.个性化原则。孩子的性格不同,能力也有差异,所以阅读展示应该尊重孩子个性化的特点,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众多的展示形式中找到适合的形式。比如性格安静的孩子就可以选择静态展示,而外向的孩子就可以选择动态展示。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孩子可以选择写读后感、演讲等形式与大家分享读书收获;而阅读能力一般的孩子,也可以采用比较简单一些的展示形式,如朗诵、画故事情节图,制作人物名片等。此外还可以让孩子根据阅读兴趣、阅读水平,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组成阅读共享小书吧。
3.常态化原则。除了一些定期开展的主题性的阅读活动外,还应让阅读成果的展示经常态化,要让孩子养成随时随地分享阅读的习惯。如在班级里开辟固定的阅读成果展示区、设置读书沙龙角等,教师和家长还可以经常利用微信群、喜马拉雅等网络平台展示孩子的阅读成果,打破阅读交流的时空限制。
四、实施多元评价,实现共读共生
1.评价主体多元化。让教师、家长、学生都参与到评价中来,构建三位一体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教师评价具备导向性功能,应以激励为主,但对于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也要给出有效的建议,帮助学生改进阅读方法。学生自评和互评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评和互评,互相唤醒、互相引领、互相促进,学习同伴好的阅读方法,悟出的不足,进而提高阅读效果。家长参与评价,对学生阅读习惯、读书质量的跟踪记录显得尤为重要,能更好地发挥家长的监督作用,促使学生更加有效地阅读。
2.评价方式多元化。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阅读评价重结果更重过程,让学生建立一份阅读成长档案袋,实现学生阅读过程的全记录,体验阅读实践过程中的感受,体会阅读成长的历程。
阅读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既对阅读的字数、速度进行评价;也对阅读的态度、方法与效果进行评价,让孩子的阅读既有广度也有深度。
传统的评价方式与现代化技术的评价方式相结合。如利用“阅读存折”、“阅读档案袋”“家校联系卡”等传统的评价方式做好阅读记录与评比;也利用“阅伴读书”之类的软件,利用大数据对孩子阅读的速度和效果进行检测和反馈。
及时评价与延迟评价相结合。即在完成相关阅读检测时,如果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可以重测,以数次测试中最高分为最后成绩。实现延时评价,以照顾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获得阅读的成就感,激发每个孩子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以评价促阅读的作用。让孩子在多元评价中,实现共读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