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田县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2020-02-25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大田县康养基地

(大田县发展和改革局 福建 大田 366100)

前言

森林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自然资源,对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还具有特殊的身心健康功能,可以释放出负氧离子及植物杀菌素芬多精,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森林康养是新兴产业,将成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首要选择,市场前景广阔。

一、大田县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现状

大田县森林面积16.0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3.07%,具备开发森林康养产业。其中“中国最氧睡眠小镇”位于森林履盖率高达79.19%的桃源镇,建有森林浴、森林体验、健康管理中心、睡眠改善中心、游步道等服务设施,并设有采摘泥菇、竹笋、野菜、瀑布观赏、茶饮休闲、体验农家茶种植等功能区。

(一)完成产业规划

大田县于2019年制定和出台了《大田县发展全域森林康养产业的意见》,高位推动全域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以“深度好睡眠、一觉睡到自然醒”为切入点,着力打造“最氧睡眠小镇”;以“休闲健身、体育旅游、度假怡养”为主题,努力打造翰霖泉森林人家“健身+食疗”康养基地;以大仙峰·茶美人景区制茶产业、休闲旅游与森林康养相结合,打造屏山茶旅康养小镇;以太华镇小华村历史文化、民俗传承、旅居游乐与森林康养多产业融合,打造“五小八丹”休闲体验康养基地,大力推动森林康养产业,集聚人气,激发发展活力。

(二)建立示范基地

建立大田县赤头坂森林康养示范基地,目前基地经营面积3.8 万亩,森林覆盖率96%。建立福建省职工疗休养示范基地——翰霖泉森林人家,占地面积300多亩。建立大仙峰·茶美人森林康养景区。建立太华镇小华村休闲体验康养基地。

(三)提升产业品牌

加快产业发展,赤头坂森林康养基地正打造中国桃源“最氧睡眠小镇”,2019年8月被授予“中国睡眠康养示范基地”。大仙峰·茶美人景区的屏山雾海茶人家2017年被评为“全国三十座最美茶园”,2019年被授予4A旅游景区。翰霖泉森林人家2019年被授予福建省职工疗休养示范基地。太华镇小华村于2019年6月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为“五小八丹”休闲体验康养基地建设奠定基础。

二、大田县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一)开发规划较晚,发展动力不足

森林康养产业作为林业生态建设和健康服务新业态,在大田县尚处于萌芽阶段,虽然中国桃源“最氧睡眠小镇”建设初具规模,但相关配套设施未健全,运营处于探索试行阶段。

(二)创新发展滞后,资源转化不佳

优质的森林生态资源还未有效转化为优质的生态健康服务产品,生态服务价值未充分显化和量化。

(三)宣传力度不够,服务水平不高

宣传力度不够,广大市民对森林康养知识了解不够、认识不足,加上没有配套相应的产业政策,难能达成社会共识,且缺专业服务人才,致服务水平不高。

(四)行业基础薄弱,缺乏人才支撑

作为刚刚起步的创新发展模式,森林康养产业的行业基础比较薄弱,森林康养师、体验师、讲解师、咨询师等专业人才认证缺乏,相关学科教育滞后,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急需加强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

三、大田县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建议

大田县属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发展森林康养产业,能够发挥山区森林资源禀赋优势,带动山区农民绿色增收、脱贫致富。同时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是大田林业转型升级、实现生态扶贫的必然趋势。

(一)完善森林康养产业体系建设

1.建设标准体系

对照《森林康养基地质量评定标准》,制订县级森林康养基地、森林康养示范点、示范企业评定办法,建立健全基地建设、服务、管理、产品等方面的技术规范,梯次推进森林康养基地培育工作。

2.提升产业质量

从源头抓起,现有森林资源只增不减,加强天然林的保护和利用,提升资源环境质量;从服务入手,制定涵盖森林康养保健、预防、康复、治疗等领域的标准化技术服务体系,向社会提供多层次、多种类、高质量的森林康养服务。

3.培育市场主体

引导国有林场、国有企业、宾馆、养老机构等各类经营主体积极参与森林康养产业的建设和经营。创新开发新型商业模式,整合包装一批优势产业项目,吸纳理念先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大集团投资森林康养产业。鼓励引导大学生、在外田商等回乡开展森林康养产业创业,结合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培育一批从事森林康养产业的家庭林(农)场、专业合作组织。

(二)培育森林康养新生业态

1.大力发展森林康养+医疗

探索医养结合模式,以康复养生、健康保健等“治未病”为主,主动对接各类睡眠、高血脂、高血糖等亚健康及慢性病研究机构,把健康医学、中医院、养生学等理念导入森林康养产业,开发森林自然疗养、亚健康理疗、健康促进、中医保健、康复养生等服务项目。

2.加快推进森林康养+食品

大力发展红菇、油茶、食用菌、奇珍异果等森林食品产业,加强森林食品保健养生功能基础理论研究,加快培育具有大田特色的森林食品品牌,拓展森林康养产业链。开发和传承大田乡土药膳文化,形成门类较齐全的森林康养膳食系列,大力发展森林食疗、森林药疗等康养服务模式。

3.积极发展森林康养+文化

传承和挖掘高山茶文化、戏曲文化、红色文化、孝道文化等文化资源,开发文化研学旅行、休闲体验旅游等项目,鼓励创作森林康养文学、书法、摄影、音乐、影视等文化产品。强化自然教育,推广森林康养文化,提高公众对森林康养功能的全面认识,倡导健康生活理念。大力发展林业特色文化产业,加强木雕、根雕、竹编、榨油等传统手工艺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4.探索发展森林康养+体育

以国家大体操培训基地建设为抓手,引导森林旅游景区与生态体育深度融合,积极配套康养步道、骑行道等设施,大力发展森林山地运动、湿地水上运动等森林体育旅游,开发打造森林健步、森林瑜伽、森林太极、森林骑行、森林马拉松、森林户外拓展等体育项目品牌。

(三)提升森林康养发展能力

1.提升资源环境

遵循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理念,实施林相改造、森林抚育和珍贵树种、彩色树种培育等工程,丰富植被的种类、色彩、层次和季相。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乡土树种和植物在森林康养中的应用研究,加大樱花等赏花树种和芳香植物等具有保健功能的树种营造。强化森林康养地自然生态、田园风光、传统村落、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保护,依法保护各类森林景观资源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完善配套设施

结合现有林间步道、旅游步道、护林防火道、生产性道路建设森林康养步道。充分利用现有房舍和建设用地,建设接待服务中心、森林康复中心、森林疗养场所、森林浴、森林氧吧等服务设施,做好公共设施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加快森林康养地的供水供电、防灾减灾、公共安全以及停车、饮水、环卫、通讯等设施建设,提高基础保障能力。

3.提高服务水平

引进先进经营理念,探索运用连锁式、托管式、共享式、职业经理制等现代经营管理模式,提升运营能力和管理水平。推进“互联网+森林康养”发展模式,建立森林康养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发布森林康养发展动态、康养指数、负离子数等核心指标。进一步完善餐饮、住宿、医疗、康复、运动、娱乐、购物和交通驿站、标识标牌引导系统等配套服务设施。

4.强化人才支持

加强与中国睡眠研究会、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先行培养一批森林康养师、讲解员、引导师等专业人才。鼓励在大田设立自然疗养、亚健康理疗等森林康养实践基地或研究机构,根据森林康养保健、预防、康复、治疗四个层次的目标,组织开展森林康养关键技术研究。将森林康养专业人才培训纳入相关培训计划,支持大田职专、大田卫校开设森林康养相关学科和专业或增设相关课程,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

5.繁荣康养文化

深入挖掘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森林文化、花卉文化、膳食文化、民俗文化以及乡土文化。鼓励创作森林康养文学、摄影、书法、音乐、影视等文化产品。强化自然教育,提高公众对森林康养功能的全面认识。推广森林康养文化,倡导健康生活理念。

猜你喜欢

大田县康养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掠影
——走进福建省大田县赤岩小学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福建省大田县通联站站长——许俊新
康养小镇“康养+”发展模式探析
我的基地我的连
即墨温泉:未来康养休闲之地
那些康养旅游特色小镇
大田县王岩——百丈坑矿区灰岩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
基于MODIS的大田县均溪谷地NPP与NDVI相关性的时空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