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α径迹法用于分辨高浓铀和Pu微粒的方法研究

2020-02-25赵兴红常志远郭士伦刘国荣赵永刚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微粒薄膜探测器

王 琛,沈 彦,赵兴红,常志远,郭士伦,刘国荣,赵永刚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放射化学研究所,北京 102413)

核设施在运行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释放出一些μm级微粒,大面积沉降在设施设备表面,通过表面擦拭的采样方式收集这些微粒制成擦拭样品,并用高灵敏的分析设备对这些微粒进行U/Pu同位素比、年龄、形态分析,可有效分析核设施的工艺流程、核材料性质,从而判断出是否存在未申报的核活动和核材料,因此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已将擦拭样品微粒分析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技术手段,应用于国际核保障核查[1-2]。

高浓铀(HEU)和Pu是IAEA定义的直接使用材料,属于核保障严格管制材料[3],也是核保障微粒分析中最主要的微粒分析对象。微粒分析与其他分析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擦拭样品中存在大量的灰尘,如何从大量灰尘颗粒中识别并定位含HEU或含Pu微粒是微粒分析首先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可用于微粒识别的方法有4种:裂变径迹法(FT)[4]、扫描电镜法(SEM)[5]、二次粒子质谱法(SIMS)[6]及α径迹法[7]。通过比较可知,利用SIMS筛选及识别微粒是目前最有效的手段,不仅能识别微粒,而且能粗略测量微粒中感兴趣元素的丰度,为后续的微粒分析提供参考,以便准确分析感兴趣的微粒;SEM也能快速识别微粒,并给出微粒的元素组成,但不能给出微粒中感兴趣元素的丰度,同时在后续分析中需将微粒用微操作器进行转移,以利于后续分析,但存在微粒丢失的风险;FT采用热中子裂变寻找微粒,该方法的缺点是不能分辨是含U微粒还是含Pu微粒,而且需反应堆辐照,操作过程相对较复杂;α径迹法的优势是不用反应堆辐照,过程简单,相比之下有一定的优势,同时将FT以及α径迹法相结合,不仅能对微粒进行分类,而且有识别武器级微粒的可能性[8],α径迹识别微粒的相关文献仅表明可分辨HEU和Pu微粒,但未提及相关技术细节[7]。

HEU和Pu都具有α放射性衰变,当它们衰变放出的具有一定动能的α粒子发射到CR-39固体径迹探测器上时,α粒子与组成CR-39固体径迹探测器的分子发生碰撞而使其动能消失,在碰撞的路径上,因破坏CR-39的结构而形成潜径迹,这些潜径迹经过化学蚀刻后,能用一般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它们的特性,由于HEU和Pu的α特性不同,从α径迹的特性可分辨出HEU和Pu微粒。本文拟制备含HEU和Pu微粒的有机薄膜,利用薄膜中的HEU和Pu衰变放出的α来辐照CR-39固体径迹探测器,将辐照过的CR-39固体径迹探测器在6 mol/L NaOH溶液中进行蚀刻,通过对不同蚀刻时间下微粒产生的径迹参数的测量识别HEU和Pu微粒,建立识别HEU和Pu微粒的判据。

1 实验

1.1 主要试剂及材料

乙酸异戊脂(分析纯)、火棉胶(分析纯,质量分数5%)、乙酸乙脂(分析纯),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合成樟脑(含量96%),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氢氧化钠(分析纯),北京化工厂。

天然云母片,兴化市观进云母制品厂;CR-39固体径迹探测器,日本FuKuvi化学工业公司;Pu微粒、PuO2粉末,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CRM850 HEU微粒、U3O8粉末,美国新布朗维斯克实验室。

1.2 主要仪器

BX-51型显微镜,日本奥林巴斯公司,配备图像获取单元及Rrogres capturepro V2.8.8 采图与分析软件,德国业纳(JENOPTIK)公司;μm级长度标尺,适用于0.5~10 μm的长度标定,编号为79502-01,美国Emsdiasum公司;DZKW型电热恒温水浴锅,北京市永光明医疗器械厂;Elix advantage型超纯水装置,德国Merck Millipore公司;XPE205型电子天平,精度为0.01 mg,梅特勒-托利多中国有限公司。

1.3 方法

1) 含微粒有机悬浮液制备

移取火棉胶溶液,按火棉胶质量的1/3比例加入合成樟脑,再按质量比1∶1加入乙酸异戊脂,最后按质量比1∶6加入乙酸乙脂形成有机溶液,将HEU、Pu微粒分别分散在其中,使用前超声使微粒悬浮。

2) 含HEU、Pu微粒薄膜样品制备

选取厚度为100~150 μm的云母片,裁剪成25 mm×20 mm的长方形,使用前用小刀劈成2片,取其新鲜面作为沉膜载体。取0.1 mL含微粒悬浮液分散在云母片表面,放置使溶剂挥发形成有机薄膜,按上述方法制备以云母片为底衬的含HEU薄膜样品及含Pu薄膜样品各16个,为减小操作过程中灰尘的影响,整个制备过程均在通风柜中进行。

3) CR-39固体径迹探测器辐照及蚀刻

将CR-39固体径迹探测器覆盖在以云母片为底衬的薄膜样品上,由HEU或Pu微粒辐照1 d,将CR-39固体径迹探测器从云母片上取下,将含有HEU、Pu微粒的薄膜和辐照过的CR-39固体径迹探测器同时放入装有6 mol/L NaOH溶液的容器中蚀刻,容器放在70 ℃恒温水浴锅中。蚀刻期间,每隔1 h迅速各取出1片HEU、Pu微粒辐照过的CR-39固体径迹探测器并用自来水冲洗10 min,最后用去离子水浸泡,完成后标记样品,直至16片薄膜样品全部完成蚀刻。

4) α径迹星径迹参数测量

使用光学显微镜在1 000倍放大倍数下选取CR-39固体径迹探测器上的径迹星,对其拍照并测量径迹的相关参数(图1):(1) 垂直入射时CR-39固体径迹探测器的径迹参数,即径迹星中心的径迹半径Ro,该径迹为圆形;(2) 以一定倾角入射的径迹参数,即径迹星蚀锥投影长度a、径迹短轴直径b、径迹到径迹星中心的距离d;(3) 径迹的蚀锥钝底的曲率直径L。

图1 微粒产生的径迹星相关参数Fig.1 Track star parameter created by particle

2 结果与讨论

2.1 有机薄膜的制备及表征

实验所用的成膜液成分为硝酸纤维素、合成樟脑,溶解硝酸纤维素的乙醇、乙醚以及用作溶剂的乙酸乙酯及乙酸异戊酯,经挥发后,有机薄膜由硝酸纤维素和合成樟脑组成。硝酸纤维素能制备较高力学强度的薄膜,是制作有机膜的常用材料,实验中采用的火棉胶主要溶质为双硝基纤维素,属于弱棉[9],可直接用于有机薄膜的制备。采用樟脑作为硝酸纤维素的增塑剂,按照其最佳配比(质量比3∶1)添加[10]。按照浸渍法[11]测量有机薄膜的密度为(1.511±0.007) g/cm3,再根据成膜载体的面积以及成膜液中有机固体量即可计算出制备1 μm薄膜的成膜液用量。将制备的薄膜在光学显微镜下检验,在放大倍数为400、1 000下观察,在随机选择的视野中看不见明显的疵点。

2.2 有机薄膜厚度对α粒子能量的影响

在制作含HEU微粒以及Pu微粒的有机薄膜中,U和Pu发射的α粒子在穿透有机薄膜时,会损失部分能量,这对CR-39固体径迹探测器测量α粒子形成的径迹特性会有影响。为此可用SIRM-2013软件计算其厚度对能量的影响,选用与有机薄膜材质相似的LR115(ICRU-510)[11]进行计算。实验中采用CRM970微粒产生的α粒子主要由234U贡献,其他铀同位素产生的α粒子占比不到5%;对于Pu微粒,α粒子的主要来源为239+240Pu,即HEU和Pu微粒发射的α粒子能量主要分别为4.76 MeV和5.16 MeV,经分析,其在LR-115中的射程分别为27.87 μm和31.40 μm。说明制作含HEU微粒、Pu微粒的有机薄膜厚度小于1 μm时,对α粒子射程的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

2.3 HEU微粒以及Pu微粒产生的径迹星图像

不同蚀刻时间HEU微粒以及Pu微粒产生的径迹星如图2所示。由图2可看出,随着蚀刻时间的增加,HEU微粒和Pu微粒产生的径迹均存在逐渐增加的趋势,随之而来的变化是微粒形成的径迹星逐渐变大,通过延长不同位置径迹星的长轴直径,其焦点处即为微粒在CR-39固体径迹探测器上的投影位置。观察图2可见,蚀刻时间大于8 h后,2种微粒产生的径迹图像呈现不同的形状,以12 h时2种微粒的径迹星为例,二者的径迹曲率直径L完全不同,可通过目视观察的方法判断微粒。

图2 不同蚀刻时间HEU和Pu微粒产生的径迹星Fig.2 HEU and Pu particle alpha track star at different etching time

2.4 利用径迹星中心径迹半径Ro分辨微粒

微粒中的α粒子垂直入射以及近似垂直入射到CR-39探测器产生的径迹为圆形,图3为不同蚀刻时间单个HEU、Pu微粒产生的多个上述径迹Ro测量值的平均值的变化情况。可看出,随着蚀刻时间的增加,HEU、Pu微粒产生的径迹半径呈线性增大,致使蚀刻时间越长,其径迹半径差别越大。该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单个微粒测量值存在较大偏差,如蚀刻时间为13、14 h时,选取的单个HEU、Pu微粒之间的Ro差别很小,不能明显分开。

图3 HEU、Pu微粒径迹半径与蚀刻时间的关系Fig.3 Ro of HEU and Pu particle as a function of etching time

2.5 利用一定倾角的径迹参数分辨微粒

蚀刻时间为16 h,Pu微粒以一定倾角射出α粒子产生的径迹的蚀锥投影长度a、短轴直径b、蚀锥钝底的直径L(也称曲率直径)与径迹中心距离的关系示于图4。从图4可知,当距离增加时,投影长度逐渐增大,短轴直径逐渐减小,但径迹的曲率直径在径迹星中心附近会随其距离的增大逐步减小,但到距离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径迹的曲率直径不再随距离的变化而变化,而是在一定范围内趋于稳定。HEU微粒产生的径迹星与Pu微粒具有相同的趋势。由于微粒产生的径迹是沿径迹中心随机分布在其周围,只能采用在相对宽泛的距离内通过径迹参数的变化判断微粒,且径迹的长轴、短轴与距离密切相关,因此该参数不适合作为判断微粒的主要参量,但微粒的曲率直径在一定范围内不变,不受距离的影响,是径迹分辨中最重要的参数。

径迹星图像分析表明,对于投影长度,存在某些蚀刻时间不能准确测量的情况,因此,可采用径迹星中单个径迹的短轴半径b′与曲率半径R作图的方式识别2种微粒,如图5所示。从图5可看出,蚀刻时间大于等于10 h时,2种微粒形成的数据点明显呈两簇分布。而蚀刻时间为8 h时,2种微粒形成的数据点则部分重叠,不能很好地分辨。

图4 蚀刻时间为16 h时Pu微粒的径迹参数a、b、L与距径迹星中心距离的关系Fig.4 a, b and L for Pu particle as a function of distance from center point of star at etching time of 16 h

图5 不同蚀刻时间HEU、Pu微粒的b′与R的关系Fig.5 b′ versus R in different etching time for HEU and Pu particle

该方法对于径迹很密集的微粒同样适用,图6为HEU微粒在CR-39上产生的径迹蚀刻11 h时产生的径迹星,由于图6b径迹过于密集,无法准确测量Ro,而通过b′/R判断微粒类型,则不受该径迹密集的影响。任意选取图6中相互不干扰的径迹,测量该径迹的b′、R,结果示于图7,可见,2个微粒的b′、R形成的数据点相互重叠,说明是同一种微粒。对于Pu微粒也有同样的实验结果,如图8、9所示。

图6 蚀刻11 h HEU微粒产生的径迹Fig.6 HEU alpha track star for etching time of 11 h

图7 不同径迹密度时HEU微粒径迹的b′与R的关系Fig.7 b′ versus R for HEU particle track star in different track densities

图8 蚀刻14 h Pu微粒产生的径迹Fig.8 Pu alpha track star for etching time of 14 h

3 结论

本文采用硝酸纤维素和樟脑制成含HEU、Pu微粒的厚度为1 μm的有机薄膜,将CR-39固体径迹探测器覆盖在此有机膜上,由有机膜上的HEU、Pu衰变发射的α粒子辐照、在CR-39固体径迹探测器上形成α粒子的潜径迹,对CR-39固体径迹探测器进行蚀刻,蚀刻后使潜径迹变大,能在一般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变大的径迹,通过测量不同蚀刻时间HEU、Pu 2种微粒发射的α粒子的径迹参数,得到如下结论。

图9 不同径迹密度时Pu微粒径迹b′与R的关系Fig.9 b′ versus R for Pu particle track star in different track densities

1) HEU、Pu微粒发射的α粒子产生的径迹在蚀刻时间大于等于10 h后存在明显差异,可通过观察微粒径迹的形状区分这2种微粒。

2) HEU微粒产生的径迹星中心径迹半径(Ro)高于Pu微粒产生的Ro,但差别不明显,不能准确区别这2种微粒。

3) 蚀刻时间大于等于10 h后,可通过HEU、Pu微粒径迹的径迹短轴与曲率半径作图的方法分辨2种微粒,该方法明显的优势是,对于径迹非常密集的径迹星,该方法也能准确分辨。

猜你喜欢

微粒薄膜探测器
第二章 探测器有反应
EN菌的引力波探测器
循环凋亡微粒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作用
第二章 探测器有反应
Opt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Organic Semiconductor Thin Films for Optoelectronic Devices
FePt纳米微粒有序化温度的影响因素
致今天的你,致年轻的你
PBAT/PLA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EHA/PE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和阻透性能
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