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室内辅助空间设计

2020-02-24吴嘉佳

收藏与投资 2020年10期
关键词:博物馆设计

摘要:博物馆的现代化建设发展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想要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与文化研究价值,应对其室内空间设计的优化发展予以重点关注。本文以博物馆室内辅助空间的设计与规划为主题,简要分析辅助空间的定义与职能,从设计定位、功能分区与流线、平面布局分析以及场地规划等方面阐述辅助空间设计的具体内容以及材质、肌理对比的设计优化等。

关键词:博物馆;室内辅助空间;设计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与艺术空间,博物馆和社会发展紧密相关。其不仅具备一定的传播职能,还承担着提升国民文化素养的重要教育责任。在钢筋混凝土外壳的包裹下,城市博物馆建筑普遍缺乏与美的深度融合,难以实现与自然、人文的有效连接,因而在室内辅助空间的设计方面,应以建筑和美的有机结合为基本原则,发挥空间的独特职能作用,优化室内空间的规划与布局。

一、辅助空间概述

(一)辅助空间定义

在传统的博物馆评估标准中,对博物馆内容的区分主要涵盖两方面,一是人群,二是藏品,忽视了展馆与人们的互动,也未能对博物馆空间的相应功能予以细致划分。由此可见,在辅助空间设计方面,应参照博物馆建筑的分类标准规定,细化馆内各个空间區域的具体职能[1]。

本文定义辅助空间为展览空间的延续部分,即一种面向大众的公共区域,这种空间可以对博物馆职能的实现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一般情况下,其涵盖教育区、大厅、服务区以及休闲区等,还涉及交通空间(表1)。

(二)辅助空间职能

在现代化发展背景下,博物馆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城市综合体,借助于合理定义与科学划分内部空间,可以推动博物馆与城市生活的深度融合,打造一种以人文教育为主导的自由空间,营造平等、有趣、开放的互动化空间环境。

1.满足社会性需求

随着教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博物馆的社会价值比重呈现显著上升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能对现代博物馆的建设提出了较高要求,除了展览,其还作为特殊的公共性平台,起到传播与教育的关键作用。由此可见,在辅助空间的设计上,一方面需要考虑陈列空间的设计与规划,另一方面则需预留并开发公共休闲区、教育区以及服务管理区等。在每一区域内,辅助空间均可以发挥自身的社会性职能作用,切实促进人与空间、展品间的深度连接,因而站在满足社会需求的角度上来看,优化设计博物馆的辅助空间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2](图1 )。

2.加强传播、教育与休闲的一体化职能

将藏品或作品等展示出来是博物馆展陈空间的主要作用,在以往的空间设计中,辅助空间的占比普遍较少,且设计地位较低,有时需要作出适当退让,以便将空间预留给作品的摆放与展示等。本质意义上,辅助空间可以达到更好的传播与教育效果,这种职能是展示空间无法达到的。因而在现代化博物馆辅助空间的规划与设计方面,应加强传播、教育与休闲一体化功能[3]。

以公共教育区为例,可以设定多功能厅或报告厅等,这是发挥其教育、传播职能的基础与重要保障,借助于视听结合、交流互动的教育模式,为讲解员与观众间搭建一个紧密连接的沟通平台,用以传播多元化人文思想。打造休息厅和书吧等,可以为观者提供适宜的休息空间,使其更自由地思考并探讨文化、欣赏人文艺术。服务区也是辅助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功能是为博物馆展览提供支持,为游客的观览提供服务保障。由此可见,博物馆社会职能和附属职能的强化离不开对辅助空间的充分利用与合理优化。

二、博物馆室内辅助空间的设计与规划

(一)设计定位

无论是建筑立面,还是软装陈设,博物馆辅助空间的设计都需要遵循并巧妙融合其基本定位。通过观察与分析当前大部分博物馆的室内设计与建筑建造特点可以发现,其设计定位具有多元化的创新性特色,既可以是强调人与自然亲和相处的自然风格,也可以是高端科技化的现代风。因而在定位设计风格时,需充分考量展品特点与呈现方式等,若涉及绘画,可以突出绘画美与自然风等,合理布局整体的展陈空间,引导观者从展品与博物馆营造的氛围上了解、感悟和体验绘画美,并深入体味其传达出的精神理念与思想感情等。设计定位与总体规划不仅需要满足一定的规定要求,还需建立在原本建筑设计的基础之上,运用适宜的构造手法,将辅助空间的教育价值全面发挥出来,并丰富整体空间环境的层次韵味。除此以外,在选择与使用辅助空间的装饰材料时,也应与博物馆的整体空间风格相协调,要想营造古典文化的优雅意境并增添现代化的时尚感、精致感,可以以纯粹的混凝土材质为基础,搭配柔和的木色,再附设金属材质等,打造出与众不同的空间观感[4]。

(二)功能分区与流线

通常情况下,博物馆的主体辅助空间位于一层,包括通道走廊、服务区以及观景廊道等。为了进一步强化其服务性功能,可以对入口大厅处的空间进行重点设计,完善展馆的整体性与美观度。在流线设计方面,应打造清晰与合理的流线形式,一般从入口处开始,人流进入展馆大厅,然后通过各个客厅,进入观景廊道或是其他功能区等。对于更高层的功能分区设计,应紧密贴合原有空间的结构基础,恰当增设休息厅、观景平台以及多功能区域等,确保有限的空间环境得以充分利用。一方面尽量提高辅助空间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为游客提供更好的观览体验,完善并优化展厅功能,满足博物馆的发展需求。完整、顺畅的流线也是辅助空间设计的重点,对于大部分博物馆来说,可以选择遵循从多功能厅到休息厅、到文创区、再到廊道的流线形式[5]。

(三)平面布局分析

平面布局设计需要考虑到博物馆的场地大小与主体结构等,以关键的一层空间平面布局设计为例,针对入口设计,应做好隔断分流的结构设计,以达到合理划分人流的目的。咨询台的设置也需考虑与入口间的距离是否适宜、能否为游客提供便利等。除此以外,门厅处海报、导览提示等内容的设计与布设也是十分重要的,不仅要具有一定的宣传功效,还要具备导引职能。要想充分挖掘博物馆内辅助空间的利用价值,还需站在游客欣赏与观览的角度,检验各区域内物品的摆放、装饰的陈设等是否适宜,展品位置的设置是否恰当等。

(四)场地规划

通过分析与研究大部分博物馆的室内空间设計特点可以发现,在各个区域的各个角落中,可能散落多样化的辅助空间,不仅在功能上各不相同,布局特点也会存在较大差异。对于固定展陈空间内的作品来说,一方面其自身带有传承、弘扬文化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对前来观览的游客起到有效的启发与教育作用,避免文化与艺术等被遗忘于历史长河中。多功能影视厅与学术厅可以成为学术领域开展交流与研究活动的场所。休闲区与书吧可以为人们提供体验独特休闲生活的优雅环境,进一步推动文化与艺术走进生活,对社会大众文化涵养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也在公共教育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传播价值。在现代化的发展浪潮下,博物馆已逐渐成为多元文化的秀场。因此辅助空间的场地规划需要结合其自身特性,加强教育与传播的核心价值,预留休息空间,让人们在驻足停留的过程中,亦能够通过不同的视角欣赏建筑,体味空间环境的独有氛围。

三、博物馆室内辅助空间的设计优化

(一)材质设计

材质的选择与使用对辅助空间的整体呈现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室内设计方面,当前主要选择传统文化与现代风格相结合的手法,棚顶的构筑采用钢结构,幕墙为玻璃材质,地面则可以选择青砖或灰色花岗岩等。这样的层次性材质搭配不仅能够贴合展品的艺术风格,还可以为整个室内空间增添现代化气息,不经意地透露出传统文化的痕迹。协调化的整体观感能够大幅提升辅助空间的功能性价值。

(二)肌理对比设计

辅助空间内的肌理设计需要与主体建筑框架相一致,无论是在色调上,还是在布局上,均应保持协调统一。在地面与天花板上,均可以呈现出带有微妙变化的材料肌理,这样便能够使局部变化与相同框架间形成显著的对比。在铺装展厅内的地面部分时,可以与玻璃墙体的运用相配合,借此从视觉上实现空间的有效拓展。要想反映各个展厅内辅助空间的层次性,需依托亚光性的设计形式,协调搭配墙面肌理与地面铺装,获得更突出的视觉效果。

四、结语

辅助空间设计是博物馆室内设计与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展品与观者的纽带与桥梁。想要进一步推动辅助空间设计的优化发展,需要结合展馆建筑主体的结构特点,充分发挥辅助空间的功能。

吴嘉佳

1987年12月生,女,江西南昌人,江西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师。

参考文献

[1]邓晓瑞.基于地域文化的博物馆空间设计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2]穆容冰.基于空间叙事学理论的博物馆空间设计研究[D].沈阳:鲁迅美术学院,2019.

[3]姚璐,张俊谷.场所精神视角下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研究[J].四川建材,2019,45(06):35-36.

[4]黄小雨.地域文化元素在专题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9.

[5]管珂珂.空间句法下的博物馆活力演变特征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9.

猜你喜欢

博物馆设计
BUBA台灯设计
博物馆
有种设计叫而专
陈国兴设计作品
露天博物馆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影像·博物馆
博物馆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