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生针刺伤及防护研究进展

2020-02-24庄丽娟杨倩马云春

健康大视野 2020年3期
关键词:防护护生

庄丽娟 杨倩 马云春

【摘 要】 本文对护生针刺伤的发生现状、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及危害、针刺伤防护效果、针刺伤防护的改进措施进行了综述,提出操作不规范、心理素质不稳定、缺乏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安全用物配备不齐等均是导致针刺伤的原因,护生针刺伤发生率较高,会对护生的身心健康及職业发展产生影响。医学院校、医院可通过多种方法加强护生职业安全教育,并注意教育的持续性,以降低护生针刺伤发生率,促进护生职业安全。

【关键词】 针刺伤;防护;护生

【中图分类号】R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3-296-02

多项研究[1-2]结果显示,针刺伤在全世界范围内均为发生率很高的职业伤害,也是传播各类血源性疾病的重要途径。实习护生由于临床工作经验不足,操作不熟练,加上心理素质不稳定,实习期间针刺伤发生率很高,属于针刺伤的高危人群[3],这引起了学校、医院的广泛重视和关注。现将护生针刺伤的发生状况、针刺伤的原因和危害、针刺伤防护效果等综述如下,以期能为有效降低护生针刺伤发生率服务。

1 护生针刺伤的发生现状

国外研究[4]显示,澳大利亚、意大利实习护生针刺伤和锐器伤的发生率分别是13.9%、18%。从近几年发表的文献来看,我国护生实习期间针刺伤的发生率为60.8%[5]、75.9%[6]、76.1%[7]、81.66%[8]、86.7%[9],甚至高达88%[10]。也有研究者[11]提出,护生针刺伤的风险可达100%。由此可见,护生针刺伤发生率都高于50%且均高于国外,针刺伤是护生实习期间面临的主要问题。

2 护生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及危害

Balouchi[12]等研究发现,从护士的角度看,引起针刺伤最主要的物理、人为因素是注射针头以及拥挤的病房。Yao等[13]调查了246名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发现处理针头和使用后回套针帽是导致针刺伤的主要原因,这与李可萍等[14]、Lavoie[15]等的研究一致。由此可知,操作不规范是引起针刺伤的主要原因。另外,张洋[16]的研究结果显示心理素质不稳定、缺乏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安全用物配备不齐等均可引起针刺伤。目前已有20多种病原体被证实可经针刺伤传播,其中,最常见的是HBV、HCV和HIV[17],因此,护生被针刺伤后存在被感染的危险。且尽管发生针刺伤的针具未与患者接触,也存在由于伤口处理不当而导致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风险[18]。张洋[16]对高职护生发生针刺伤后的心理反应进行质性研究,发现护生发生针刺伤后的主要心理反应有恐惧、自责、焦虑、抱怨、沮丧,甚至职业认同感降低。李剑等[19]的研究则发现,605名发生针刺伤的护生,有380名害怕再次接触针头,82名再次接触针头会感觉恐惧,56名不愿再接触针头,甚至感到悲观,毕业后不愿从事护理工作。因此,发生针刺伤后,对护生的身体、心理,甚至今后的职业发展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3 护生针刺伤的防护

3.1   针刺伤防护效果分析  早在1997年就有美国学者提出,虽然针刺伤的发生无法避免,但90%是可以预防的[20]。实施安全教育培训是减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主要措施,美国CDC已将此工作作为强制执行项目推荐给全美所有医院[21]。我国学者孟红燕等[22]也提出,预防性教育是预防针刺伤发生的有效途径之一。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危机管理模式[23]、情景模拟培训法、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PDCA循环程序、行为导向教学法、四级管理法、强化培训、根本原因分析法、实践共同体模式等的使用能有效地提高护生的职业防范意识、技能、知识和态度,预防护生重复发生针刺伤,大大的降低护生发生针刺伤的风险、频次和几率。因此,医学院校、医院均可尝试使用以上方法对护生实施针刺伤防护培训,促进护生的职业安全。

3.2   针刺伤防护的改进措施  虽然多种防护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一些研究中也发现了一定的问题,在今后的防护教育中,若能加以改善,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3.2.1   学校方面  国外护理院校已将职业安全教育纳入护理课程体系,且在入学第1年就开始进行全面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并进行疫苗接种。因此,我国护理院校也可尝试在学生入学后尽早开展职业防护培训教育,树立护生的职业安全意识。另外,培训结束后应引入一定的考核机制,以便引起学生对防护教育的重视。同时还可举办知识竞赛、防护技能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护生认真学习的动力。

3.2.2   医院方面  有研究[3]显示,临床带教老师的职业素养、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和技术会对护生产生引导和暗示作用,说明带教老师的选拔以及对带教老师的职业防护培训对提高护生职业防护培训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医院应制定合理有效的带教老师选拔机制并强化带教老师职业安全防护教育,通过带教老师对学生的职业安全防护起到潜移默化地影响。同时,医院应配备足够的安全防护用品,让护生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

虽然护生针刺伤发生率在实习前期最高,但实习中后期也有。且重复教育可提高护生对针刺伤的认识,强化针刺伤的刺激,使护生随时保持对针刺伤的警惕性[2]。因此,各医学院校、医院应重视针刺伤防护教育的持续性,而不能期望只通过一次教育就达到永久的效果。Yang等[13]在降低针刺伤的研究中,得到了3所大学及7所医院管理者的支持,为护生针刺伤防护教育提供了多种便利,取得了很好的防护效果,说明得到管理者和有利环境的支持,针刺伤防护教育的效果会更好。所以,学校和医院可以共同协作,为护生提供更有利的支持,以帮助护生取得更好的防护教育效果,降低针刺伤发生率,促进护生职业安全。

参考文献

[1]   Wang SG ,Hung CT , Li SF. Incidence of ambulatory care visits after needle stick and sharps injuries among healthcare workers in Taiwan: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study[J]. Kaohsiung J Med Sci,2014,30(9):477-483.

[2] Jeong JS, Son H M , Jeong IS. Qualitative content analysis of psychologic discomfort and coping process after needle stick injuries among health care workers[J]. Am J Infect Control,2016,44(2):183-188.

[3] 趙宝玉,谈学灵,陈音.某三甲医院实习护生预防针刺伤体验的质性研究[J].四川医学,2016,37(6):699-702.

[4] Cheung K, Ho SC, Ching SS, et al. Analysis of needle stick injuries among nursing interns in Hong Kong[J]. Accid Anal Prev,2010,42(6):1744-1750.

[5] 刘春兰,刘晓燕,朱应红,等.实习护士针刺伤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5,33(7):528-531.

[6] 任晓冉,徐莎莎,画妍,等.临床实习不同阶段护生针刺伤发生情况及其防护教育现状调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25):1882-1884.

[7] 鲍娟,王方,胡传来.综合医院实习护生针刺伤的调查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2):135-136.

[8] 郭士林,郭趣.关于实习护生针刺伤的原因调查和对策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7,4 (35):6845,6847.

[9] 张芹,任素贞,刘光青. PDCA循环管理法在手术室新入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0):93-94.

[10] 梁晓芬,杨桂勇,陈向坤,等.在临床实习带教中加强职业暴露防护教育[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6):183-184.

[11] Yao WX , Yang B , Yao C , et a1. Needle stick injuries among nursing st-udents in China[J]. Nurse Educ Today,2010,30(5):435-437.

[12] Balouchi A , Shahdadi H , Ahmadidarrehsima S. The Frequency, Causes and Prevention of Needle stick Injuries in Nurses of Kerman : A Cross-Sectional Study[J]. J Clin Diagn Res,2015,12(9):13-15.

[13] Yang WX, Yao YL, Yang B, et al. Occupational safety training and ed-ucation for needlestick injuries among nursing students in China: intervention study[J]. Nurse Educ Today,2013,33(8):834-837.

[14] 李可萍,庄英杰,文翠容,等.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71-573.

[15] Lavoie MC, Verbeek JH, Pahwa M. Devices for preventing percutaneous exposure injuries caused by needles in healthcare personnel[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4,9(3):CD009740.

[16] 张洋.高职护生实习期间针刺伤后心理反应的质性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8):137-138.

[17] 梁素娟,陈婉.护理人员锐器伤的行为控制实践与安全器具使用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4,29(4):64-66.

[18] 钟奇志.强化培训在预防高职护生针刺伤管理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125-126.

[19] 李剑,李芳,岳月娟,等.基础护理实验教学中针刺伤现状及原因分析[J].重庆医学,2017,46(12):1718-1719.

[20] Jagger J, Perry J, Gomaa A, et al. The impact of US policies to protect healthcare workers from blood borne pathogens: the critical role of safety-engineered devices[J]. J Infect Public Health,2008,1(2):62-71.

[21] 滕涛.对公共卫生部门职业性暴露艾滋病病毒后的预防疗法的临时性建议[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0,6(5):318-319.

[22] 孟红燕,梁培荣,薛小玲,等.临床护士预防针刺伤知信行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7):63-66.

[23] 林牡丹,高歌,李美妮,等.危机管理模式在实习护生针刺伤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6,10(7):709-711.

猜你喜欢

防护护生
护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及培养策略
团体心理辅导对五年制高职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镁合金的腐蚀特性及防护探讨
木结构建筑的鉴赏与防护
低温冻害对浙中地区枇杷生产的影响及防护对策探讨
浅谈如何强化灭火救援战斗中的安全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