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社工师,“高”在哪里?
2020-02-24任文启
2019年11月16日,我国第一次高级社工师考试开考,全国有6 702人报名参加考试。考试刚刚结束,就在网上引发热议,文栋兄在对各方评议进行回应的基础上,指出此项考试的制度意义,并对未来在职业化与专业主义、精细分化认证和战略共识达成方面提出建议。袁明兄则更为尖锐地指出考证与含金量及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狂想”,非常必要。作为全国第一次高级社工师职业资格考试,本人有幸参加,经过直观体验,结合十多年社工教育、实务和思考,提供一点个人意见,供大家参考。
我着力研究的问题是高级社工师,“高”在哪里?“高”,其实是一种相对“中”和“低”的想象的建构,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四个层面:
首先,名正则言顺,从“必也乎正名”的角度看,“高”指“高级”。要想具备高级社工师的名号,必须达到这一名号的要求。目前我国对高级社工师的认定是考评结合,那就意味着先通过考试,再通过评审,才能最终认定高級资质。所以,高级社工师的高级首先是考试的不同。助理社工师全部为客观题,标准答案是唯一的,中级社工师为综合能力与政策法规为客观题,实务为主观题,主观题具有一定弹性,高级社工师的考题则全部为主观题,题少分高、信息量大,涉及领域广,包含政策、理论与实务要求,拓展空间巨大,几乎没有标准答案。从题型的角度看,第一道必答题是司法社工领域的定性研究方案设计,中间的三个案例分别涉及妇女、社区、家庭、老年、反贫困等领域,理论上有赋权、文化多样性、结构家庭治疗等。论述题一是以国家政策脱贫攻坚和社会工作参与为题,以增能理论为视角,考核社会工作参与脱贫攻坚的实务反思,二是以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系统为题进行中国化转型借鉴的理论反思。从试题的角度来看,高级社工师的考试不再是一种限定的考核,而是一种行动能力、反思研究及政策导向上的理念呈现,不再考核社工知道或不知道什么,而是在考察社工对中国社会工作的实务与理论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的系统反思。
其次,有名必有位,从位次的角度看,“高”指“高位”和“高薪”。高级相对于中级和初级而言,是指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水平认证的三个层次。虽然高级社工师考试在考生资格、知识储备、技术能力、考评标准、职业功能等方面与中级和助理的阶次不同,但最为显著的其实是其在位置上居于最高,这种最高具体到职业领域内,就是职位和薪级等的最高(对应为“高位”和“高薪”)。有关社会工作职位薪级的分类,2018年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就开了先河,分别从社会工作员、助理社工师、中级社工师和高级社工师四个层次进行划分,并对不同级别对应的年薪做了阶梯式区分,如高级社工师的年薪可达26万元人民币,不可谓不高。在这种职位和薪级的区分下,分别对应不同的专业内涵和基本定位:社会工作员为初入行业的新兵,或者具体负责执行一些基本操作,定位为各种事务工作者;助理社工师的要求是能够进行实务操作,开展专业服务,主要定位是一线社工;中级社工师则要求能够进行实务督导,进行专业反思和理论提升,主要定位是中级督导;高级社工师则是在此基础上要有政策见地和行业视域,创造性地开展理论更新与实践反思,主要定位是高级督导、政策倡导和综合研究。地位高、拿钱多,则必然“位高权重”,当然,高级社工师的位与权主要在于社会工作所形成的专家系统中,依靠专业权威开展专业活动所呈现出的影响力。比如:有更多机会参与各种项目评审、评估、督导、政策论证、理论和实务研究等。
再次,有位必有为,从德位相配的角度看,“高”指“德配其位”。2019年报名参加考试的6 702人,如果通过率在10%~20%,则意味着2020年评审过后,将会有670~1 300的应考者喜提“高级社工师”认证资格。在网上质疑的诸多问题中,有关“持证就等于专业吗”的问题,其实不一定是在质疑证书的含金量——因为所有证书的含金量都是因人而异的,而是在担忧这些获得“高级社工师”资格证书的人,站上社会工作技术资格评定高位的人,是否会如其名位所标识的那样,做出“德位相配”的事情来?更加确切地说,这恐怕首先不是一种职业水平的怀疑,而是一种道德层面的警示。如此前有关网文对社工高级督导的批评那样,当所谓的社工专家进入项目评审、项目评估、项目督导等拥有话语权的领域时,使用话语权是基于自己的专业本心、个人的善良意志,还是外在的其他行政主体的意思,甚至是金钱、权力的傀儡?是去做维护专业良知、保护专业力量、促进专业发展的“道义之事”,还是去做借专业权威之名,行精致利己主义或金钱权力附庸之实的欺世盗名之徒?在目前社会工作尚未完全形成关于专业精神和职业精神的共同想象之前,高级社工师如何善用其影响力,做什么事情,如何去做,以及做到什么程度,都是一种基于基本社工理念的想象,也都如雪松兄所言,是集“科学、政治与艺术”于一身的创造性活动。
最后,有为须有实,从有为落实的角度看,“高”指“有所为,有所不为”。高级社工师,作为职业评价资格中的最高层级,就像高校教师序列中的教授一样,并不能简单要求做什么、怎么做,而是要落实到此行业对于专业技术岗位名实相符的方面,要模范地达到高级职称应该具有的水准和要求。这就要求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就是要站在社会工作职业、行业和专业相互促进、良性发展的立场上,从事有益于社工事业的事;就是要遵照和奉行社工的理念、原则和方法,积极回应人民群众需要、解决人民群众问题,为社会工作“正名”的同时,也为其“立实”;就是要以自身影响力为基准,推动社会工作在社会认知、政府认可、服务成效、政策倡导等方面的进步。有所不为,就是要守住社会工作的价值底线,不做违背社会工作伦理原则的事,不做有损社会工作专业形象和行业发展的事,不做以专业和行业权威换取利益、博取资本的事。从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内容来看,更多像一些道德律令,但其实我更想表达的是,每位社会工作师都清楚,在每一个具体的行为背后,其价值与效果究竟如何,都需要仔细度量,如何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级社工师”,而不是挂羊头卖狗肉的所谓“专家”,在多次博弈之后,每个人都会心知肚明。名号是外在的,通过这一名号能达到何种实际效果和效应,更为关键。我们也希望,标榜为“道德实践”的社会工作同仁,在高级社工师这个称谓上能够做到“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最终“得鱼而忘筌”。
当然,在考试之后,我们对高级社工师的美好想象是:守初心,有担当,能引领,为表率。但现实生活中总有不完美之处,名实不符者有之、欺世盗名沽名钓誉者更有之,不能因为这些人而失去对美好想象的认定与坚守,毕竟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势不可挡的大潮下,高级社工师也需要经历大浪淘沙、先有后好的过程,同时,希望在社会工作专业共同体的反思批判中不断发展前进,在诸位的建设性意见中不断完善。
作者简介:任文启( 1981- ),男,汉族,甘肃庆阳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社会治理、司法社会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