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命题作文“那片风景,让我沉醉”素材运用指导

2020-02-24薛海荣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写作者义工风景

薛海荣

【2020年中考作文备考试题】

杂花生树,群乌乱飞,是江南的风景;辽阔大漠,长河落日,是塞北的风景;校园三尺讲台,医院白衣天使,是爱与奉献的风景……人间处处有美景,处处有真情,请以“那片风景,让我沉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600字左右。

【名师题解】

题目的前半句中,“风景”是关键词,而对“风景”的理解,是直接能考验写作者的认识水平的。因为“西湖”是“风景”,“龙舟千帆竞发”也是“风景”,而表现自然风景中人的精神品质更需巧妙。“风景”前面的定语,皆有用,“那”是远指,暗示写作者所写内容应该是过去经历中难忘的景,这不是写作的难点;难就难在“片”字,把“片”用文字表现出来,对写作的技法要求很高。而后半句“让我沉醉”,对写作者描写“感受”的能力要求很高,而且指向非常明确——“沉醉”。“沉醉”是比喻深深地迷恋某种事物,沉浸在某种境界里,这种感觉要想表达出来本身也不是一件易事。

如何写好此文呢?一、谋篇。要能用较为简洁的文字勾勒出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这是一篇记叙文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对考生写作素养的要求。因为故事情节不是本文的重点,但没有故事情节,又不能成为记叙文。二、描写。一方面,既然是那片风景,写作者必须善于调动自己的写作技法,更要有一定的审美素养。也就是说,你的文字,让读者读了以后一定能有收获一份画面感的惬意。而本文的写作技法方面,绕不开点的细描和面的勾勒,否则你的文字是没有画面感可言的。另一方面,“沉醉”是感受,感受描写的手法是多样的,可以描写出人的各种感官所获得的信息,可以通过景物描写烘托,可以直抒胸臆来表达。

【素材推荐】

素材一: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如果阅兵仪式给人们的印象是威武、雄壮,那么,10万人参加的群众游行,则让人们感受到了自由、生动、欢愉、活泼。10万群众、36个方阵、70组彩车,或自由行进,或整齐划一,或载歌载舞,形成了一幅流动的画卷,再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展现了各族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参加游行的群众,年龄不同、职业不同,但他们都在为一个共同目标努力着。游行分为建国创业、改革开放、伟大复兴三个篇章,每个篇章都以情境式行进结尾,抒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由衷赞美和真情热爱。

素材点拨:每一个方阵都是一片宏大的风景。以江苏方阵的彩车为例,蛟龙号上,身穿蓝色服装的男演员站在上面,做出奔跑的姿态。彩车以“江苏智造”为主题,反映了江苏省近年来的科技智造成果,同时融入了江苏特有的文化元素。彩车底层造型取材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云锦的云纹水纹图案,配以金色、深蓝、青绿等色彩组合,寓意长江、淮河、大运河等意象化形态。彩车不仅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更彰显出一种家国情怀。

素材二: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一一节选自宗璞《紫藤萝瀑布》

素材点拨:这是作家宗璞的经典之作。本文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盛到衰,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文章很好地诠释了巴尔扎克所言的“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的生命哲学。虽然在全文中,宗璞先生没有出现“沉醉”一词,但他表达的就是自己对紫藤萝盛开的那片风景的“沉醉”之感。

素材三: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地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水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將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

——节选自朱自清《绿》

素材点拨:细读这一段,其中所用的写作技巧是显而易见的:首先用一连串的动词表现“我们”发现梅雨潭的过程,接着通过四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表现自己看到的梅雨潭的“绿”,进而又来了四个对比,这对比中还注意详略处理,其次又来两个虚写,最后进行了人称由“她”到“你”的转化。手法在不断变化,但作者的“沉醉”之感没有变。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写好“那片风景,让我沉醉”这样的题目,对作者最起码有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善于观察生活,善于获得美的体验;二是懂得一些写作技法;三是善于在文字中投射出自己的情感。

【佳作示例】

那片风景,让我沉醉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实验学校

郭睿璟

夏季的黄山湖,总有阵阵蝉鸣。孩童的欢笑声,掠过平静的湖面,留下一层层美丽的涟漪。漫步林间,石子路上,是片片阴凉。我与迎面跑来的好友,撞个满怀,彼此“哈哈”大笑。一切都是那么惬意。

抚摸一旁的香樟树,虽绿意盎然,但似乎有“不速之客”;虫儿接连不断地飞来,绿叶上出现了星星点点的黑斑……

“这么美的树,可不能就这样被糟蹋了。”每当夏天此际,总是最热的,但总会有人给树涂上一层白色的保护漆,可今年,似乎因为太热,并没有见到这样的人影。

继续往前走,一个黄色的小小身影吸引了我,是个小朋友,看上去只有五六岁的样子,身旁的白色漆桶与他不成正比。他是个小小的义工,带着孩童稚气的面颊上,泛着朝阳似的红晕,额头上是依稀可见的汗水的痕迹,他手中的刷子,上上下下,从未停过。与他差不多大的孩童都在他身边笑着跑着,从他身后穿过,他的眼中偶尔也会露出一丝羡慕,可更多的是一份坚毅。

刷完这棵树,他便双手提着桶,走到下一棵旁。桶很重,他倔强的小脸显现出一丝的吃力,但很快被悄悄藏了起来。他像有决心与这骄阳对抗到底似的,累了便停下,走到树荫边,拿起手旁的杯子,喝口水,喘口气,然后再接着干。

“一起来吧!”原来,是小朋友的爸爸回来了,他带领着一群朝气蓬勃的小义工朝这边走来。他们蹲在香樟树前,与小朋友一起拿起木刷,给一棵又一棵的树穿上洁白的衣服。孩子们你刷一下,我刷一下,阵阵欢声笑语不断传来。黝黑的皮肤,白色的漆桶,黄色的义工服,是夏日最绚烂的色彩。

当最后一棵树刷完,那位小朋友笑了,如红石榴一般,带着浅浅的酒窝,让人不禁沉醉在这笑颜之中。

殷红色的余晖融进暮色之中,呈现出美丽的轮廓。微醉的夏风滑过手臂,虽不如秋天凉爽,却那样沁人心脾。

“是不是也该为这个夏天做点什么了呢?”看着他们归去的背影,我暗暗有些自愧不如。当我在那个小朋友的年龄时,我在干什么?每天只有动画片的陪伴,却从未有那么一份信心,要去做些力所能及的好事。

祖国的山水千千万万,可那黄色的小小身影,却是让我沉醉的最美的风景。

【教師评点】优秀的习作,标准很多。看中语言的华美,关注思想的深刻,是应该有的方向。但本文轻松活泼的语言,同样可以很好地表现主题,给读者美的愉悦。全文不仅紧扣题目,写出夏季的美景,更写出一个少年义工的美,进而有层次感地写出一群小义工的美,从而表现出了题目中的“片”,而文末有感而发地写表达了自己对这一美景的陶醉,并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小小少年们美的行为带给我的思考。

猜你喜欢

写作者义工风景
白马
论写作(创作谈)
眺望心中最美的风景
不可错过的绝美风景
写作
随手一画就是风景
带上孙子做义工
文学的可能性(散文观)
当义工,好处多
随手一弄就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