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鼹鼠老师“故事课”之一月故事:致敬共和国最闪亮的星

2020-02-24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张富清孙家

2019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此次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分别是老战斗英雄张富清、李延年,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孙家栋,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老劳模申纪兰和“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们中,有大科学家,也有几十年躬耕乡野的村支书、隐姓埋名的老战士,平凡与伟大从来没有万里之遥。这一期,鼹鼠老师要和大家分享几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故事,致敬平凡中的伟大:即便出身平凡,也要坚持日拱一卒,日行一善;即便深处困厄,也要矢志不渝,做永远的“攀登者”。

李延年:谱写英雄赞歌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回首往昔,无数革命先烈和老一辈革命家,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铸造了辉煌,李延年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1945年,17岁的李延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吉黑纵队,成为一名光荣的战士。1946年4月,他跟随部队参加了解放长春的战斗,因为作战英勇,屡受嘉奖,并于次年入党。1947年11月,李延年被组织推荐,进入东北军政大学学习。经过扎实的政治素养和军事技术学习毕业后,李延年参加了辽沈战役,在黑山阻击战最关键的时候,李延年和战友们连夜急行军100多里,双腿跑赢了敌人的汽车,赶在天亮之前到达预定地点修筑工事。敌人以数倍兵力发起强力冲击时,一批批战友倒在了李延年的身边,他和战友们坚守了3天,为友邻部队对敌人实施包围争取了宝贵时间。辽沈战役结束后,李延年又参加了平津战役,每战争先的他,凭借出色的表现,从一名战士逐渐升为班长、副排长、排长、区队长、指导员。

1951年3月,李延年所在部队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序列,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一次强攻346.6高地的战斗中,李延年和战友们经过两夜一天的浴血奋战,取得了胜利,撤离时,李延年被一枚炮弹碎片击伤,鲜血渗透衣背却毫无察觉,“打仗我从来都不害怕的,我就;隹备着生命不要了,牺牲自己来报效祖国。”

1952年11月,志愿军总部授予李延年“一级英雄”称号,记特等功一次。上世纪70年代末,李延年又参加了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多次深入前沿阵地,荣立三等功一次。

离休后,他陆续把自己获得的大部分奖章和证书捐献给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等。他说,这些荣誉属于所有为新中国战斗过的英雄们,作为活下来的人,他有责任让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铭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从哪里来的,“得到国家这么高的荣誉,我确实感到很光荣。这勋章是牺牲流血的战士们的生命换来的。我只能代表他们享受这个荣誉。”

素材运用方向:居功不自傲,方显英雄本色。李延年的故事可用于“使命感”“英雄主义精神”“报效祖国”等文章。

孙家栋:造一辈子“中国星”

提起“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有无数个“中国第一”跟他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中国第一颗导弹、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科学实验卫星、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第一颗通信卫星、第一颗资源探测卫星、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第一颗探月卫星……年届90岁的孙家栋亲身参与并见证了中国航天从“一张白纸”到成为航天大国的全过程。

1962年3月21日,我国首次独立自行研制的弹道导弹“东风二号”起飞后很快失控,坠毁在距离发射塔架仅300米的戈壁中。为了找出失败的原因,在冰天雪地的沙漠里,几百人弯着腰一寸寸摸索,寻找导弹的碎片,有人忍不住一边捡一边抹眼泪。连着几天,那片沙子几乎被扒了一层,孙家栋和同事们硬是找齐了所有碎片,重新拼成了导弹。逐一检查,他们找到了失败的根源,“最后发现就是一根导线断了,剩这么一米多长。通过X光一照,里面是断的。正是遇到这样几次大的失败的情况,认识到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航天的一切。”每次发射,坐在指挥大厅里,孙家栋就爱听两个字“正常”,每一个“正常”背后,是全体航天人对“质量就是生命”的高度认同,是时刻都要保持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

孙家栋总结自己的职业生涯:7年学飞机,9年造导弹,50年放卫星。说到关键的几次人生选择,他概括为一句话—一‘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1967年,钱学森点将,让38岁的孙家栋担任“东方红一号”的技术总负责人,搞了9年导弹研究的他开始“转向”,由此开启为之一生奋斗的卫星事业。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2004年,我国正式启动探月工程,已是75岁高龄的孫家栋再次披挂上阵,挑起工程总设计师的重任。2007年,当“嫦娥一号”卫星绕月成功的信号传回指挥中心,人们欢呼庆祝,孙家栋却一个人走到僻静角落,擦去眼角的泪水,“激动的,生在中国这片热土上,能有幸从事航天事业的发展,这一种成就感确实是一生都忘不了的。”

素材运用方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都体现在一生中的所作所为上。孙家栋的故事适用“质量就是生命”“为祖国奋斗”“信念”等文章。

申纪兰:坚守为农民代言的初心

从1954年的中南海怀仁堂,到如今的人民大会堂,劳模申纪兰是唯一连任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妇女代表、农民代表,是申纪兰对自己的定位。曾经有人问她:“你这一生要用两个字来说,是什么?”她回答:“忠诚。”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25岁的申纪兰是在前不久才得知自己当选人大代表的,申纪兰和1200多名代表一起,举手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她清楚地记得这部宪法第九十六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申纪兰这个原本平凡、普通的劳动妇女,正是因为大胆提出要实现“男女同工同酬”而成为当时全国的典型。1951年,西沟村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申纪兰当选副社长。按照当时社里的规定,男人下田一天记10分工,妇女下田一天只记5分工,这“老五分”的规定,严重挫伤了妇女们的积极性。申纪兰提议,开展男女劳动竞赛,结果她干得比有的男劳力还好。“既然男女干一样的活,那就该记一样的工分。”

申纪兰没有意识到,她带领西沟村妇女取得的这场胜利,在新中国农村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男女同工同酬,在西沟村这个太行山脚下的小山村里率先实现以后,最终写入了共和国的宪法。

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申纪兰带领村民植树、开厂,集体经济搞得红红火火,经过几十年持之以恒的努力,家乡当年光秃秃的石头山,如今已成绿水青山。面对“共和国勋章”,她说,“俺就是个农民,还是要多为农民办事”。谈到未来,申纪兰说得更多的还是两个字:“奋斗”。“要幸福就要奋斗,不奋斗就没有幸福,我们山上这些树,要不奋斗哪能长起来。奋斗就是胜利,奋斗就是幸福,奋斗就是小康。”

素材运用方向:申纪兰以一颗赤子之心与脚踏实地的行动,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在“平凡与伟大”“为人民服务”“人生的价值”等作文中可以运用她的故事。

张富清:战斗英雄,更是人生英雄

在8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95岁的张富清年事最高,如果不是2018年底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他尘封64年的赫赫战功可能会一直埋藏下去。

1948年11月27号的深夜,为配合淮海战役,牵制敌方兵力,西北野战军在陕西蒲城发起永丰之战。战斗异常惨烈,眼看着一批又一批战友前赴后继倒下,24岁的张富清心中只有两个字:突击!他和两名战友组成突击队,冒着枪林弹雨,背着三四十斤弹药,扒着墙砖缝隙攀上4米多高的城墙,为攻城部队打开缺口。胜利的曙光伴随初升的太阳一起到来。城墙告破,大军进城。这一夜,作为西北野战军二纵队359旅718团二营六连突击队长的张富清立下赫赫战功:他以一己之身炸毁两座碉堡,缴获两挺机枪,一份由彭德怀签署的《报功书》清晰地记载了他立下的特等战功。但是,无数次回忆起那个夜晚,张富清怎么也忘不掉的,是那两名再也无法得见的突击队战友,他们是张富清心里的痛,“他们都为了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一个一个倒下去了,这些年,我还是时常怀念他们,忘不掉。”

1955年,在湖北武汉完成两年文化学习后,张富清面临复员转业。他有多种选择:留在大城市,海阔天空;回陕西老家,方便赡养老母。出乎所有人意料,得知湖北最艰苦的地方是恩施,恩施最偏远的地方是来凤,张富清二话没说,把工作地选在了来凤。

来凤县,地处武陵大山深处。在这里,张富清辗转五个工作单位,在海拔过千米的高山里开山修过路,在险峻的峡谷里为抗旱徒步找过水,还为盘活贷款在煤矿里驻过点……年复一年,在千头万绪的基层工作中,张富清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战斗英雄”“人民功臣”,一枚枚奖章、一份份证书,被他封存在一个旧皮箱里,从未向人提起。直到2018年冬天,成立不久的来凤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进行信息采集,埋藏在旧皮箱底的秘密才被揭开。

数十年来,老人为什么对自己的战功只字不提?每当被问到这个问题,张富清总是红了眼圈,“和我一起并肩作战的很多战友都为党、为人民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为党为人民的功劳都比我高,我有什么资格来标榜自己?我有什么资格来到处炫耀自己?”

素材运用方向: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品格”“英雄”“赤子之心”等作文话题适用。

【素材演练】

我们祖国的发展、民族的振兴,离不开很多人的努力与奉献。他们或许岗位不同、年龄不同、出身不同,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一样是共和国的英雄。在读了上面这些人物的故事后,你心里有什么样的感想?请以此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佳作示例】

山巅的竖守

江苏省如皋初级中学丁莉结

或行于深山,或生于畎亩,不变的是那份平凡、那份伟大的坚守。

——题记

大凉山火把节,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往,这个深山中的民族热情得如同那火把,欢笑充满了山沟,向远方飘去。

我走上山岗,听着风在耳边刮过,心中的躁意也已减去了几分。倏地,瞧见不远处有三个深蓝色的身影,背着背包,头戴橘色安全帽,行走在山岭之上,我不禁疑惑:他们是干什么的?

突然,他们在某处停了下来。在他们面前的是高耸入云的高压线塔,泛着金属的冷光泽,像巨人一般,矗立在这崇山峻岭之间,为这些深山中的人们带去温暖和光明。哦,他们是电力巡线工人。

他们迅速地从背包中取出了攀爬的工具,利落地套在腰间,另一端紧紧地连在塔上。他们站在塔下,是那么平凡,那么渺小,就像那参天大树下的蚂蚁。

开始爬了,他们身手敏捷地向上爬去,娴熟的动作仿佛已练习过了上千遍,每一步都是那么稳健。

愈发的高了,他们已到了令人无法企及的高度,那里的风一定很大,他们的衣角在风中剧烈的飘动。仅仅只有腰间的一根麻绳拴在那充满危险的塔上,想到这里,我的心不禁为他们悬起。那样的高度令人窒息,但他们依旧不曾放慢自己的脚步,太阳在天上明晃晃地照耀着,衬得他们的脸黝黑,是那种风吹雨打所造成的古铜色。他们头上耀眼夺目的橙色头盔,似一颗红星高悬在那天空中。

越来越靠近顶端了,他们仿佛立于世界之巅,成了真正的巨人。他们对待那些高压线,似是身经百战的老医生,仔细地為其“看病”。确认无误后,他们快速地下降到地面,从背包中拿出了一个白花花的大馒头,随意掰成几瓣下了肚。然后便收拾收拾,又踏上了征途。

他们,只是亿万中国人中平凡的一员,他们放弃了稳定的生活与城市的喧嚣,选择来这大山深处。他们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用每一个脚步丈量着这山间的电路。他们知道,这电路的安全能给大凉山的百姓带来光明,带来美好的希望。所以,他们一分钟都不敢耽搁,匆匆而来,匆匆而去。

在这苍穹之下,这些巡线工人或许很平凡、很渺小,但在我心中,他们是一群巨人,用血肉之躯,扛起了祖国的未来。他们有担当,有坚守,他们明白自己活在这世上的人生的价值:为人民服务!他们,才是祖国所需要的,才是我们应学习的栋梁。那橙色的头盔,如同他们的勋章,永远地在这深山中闪烁!

忆起不久前的共和国勋章颁授仪式,最吸引我的是一位农民妇女一一申纪兰。她坚持“男女同工同酬”,用自己的一丝力量,为全中国的妇女争取权益。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她又带领村民通过植树、开厂实现了富裕生活,虽然她只是一位平凡的农民,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

无论今后我在哪里,都不会忘记那山巅上的坚守,要与之同行,共同建设出一个美好的属于我们的新时代!

【教师评点】

“电力巡线工人”是普通而平凡的,他们与“高耸入云的高压线塔”一起,像巨人一般,矗立在崇山峻岭之间,为深山中的人们带去温暖和光明。小作者精心选材,细致地将工人巡检的过程描写得恰到好处。正是他们的赤子之心,才成为山之“巨人”、国家的“栋梁”、民族的“脊梁”。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生命的价值在于为人民谋幸福。这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小人物,大主题,文章的字里行间闪耀着作者对人生、对时代的思考。

(指导教师/夏年凤)

猜你喜欢

张富清孙家
“老兵”张富清:一辈子冲锋
张富清:深藏功名 初心不改
张富清:不给组织添麻烦
张富清:深藏功与名 淡泊见初心
《深藏功名 坚守初心——95岁老英雄张富清的本色人生》
品读张富清的“路”
鸟巢大作战
大钟惊魂
玩转正阳门
长城遇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