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富清:不给组织添麻烦
2021-06-16苏枫
苏枫
“当年和我并肩战斗的那些战友,好多都牺牲了……我有什么资格居功自傲,给党找麻烦、提要求呢?”
——张富清
“共产党处处都是为人民办事的,为国家昌盛办事的。只有跟着共产党,进一步受党的教育,使自己为党、为人民做点工作。”今年97岁的老革命、老党员、老干部张富清,这样讲述入党初心。
2018年12月3日下午,在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人社局退役军人信息采集点,张健全在工作人员的见证下打开了一个红色包裹,由此揭开了父亲张富清不为人知的过往。
包裹里的报功书和军功章,让这个南方县城沸腾了。
在此之前,几个子女知道父亲当过兵,仅此而已。谁也没有想到,这位出生于1924年的老人,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里立下赫赫战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这位老人,历经风雨,遭受困厄,仍旧甘守清苦,深藏功名。
一辈子的突击队员:越是艰险,越要向前
1948年,烽火连天。来自陕西省汉中市洋县24岁的张富清,光荣入伍,成为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三五九旅七一八团二营六连的一名战士。
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阶段,张富清担任的是最危险的突击任务。
1948年6月,张富清在壶梯山战役中任突击组长,攻下敌人碉堡一个、击毙敌人两名、缴获机枪一挺,并巩固了阵地,使后续部队顺利前进。
7月,他在东马村带突击组6人,扫清敌人外围,消灭了少数敌人,占领敌人碉堡一个,给后续部队打下缺口,自己负伤不下火线,继续战斗。
“打了多少仗,我也说不清了。不分白天黑夜,每天都有战斗,只是大与小的区别。”在张富清的回忆里,印象最深的是永丰城那一战。
1948年11月27日夜,陕西蒲城的永丰战役打响,战斗异常惨烈,官兵伤亡惨重。张富清带领一个三人突击组,翻越永丰城墙。他第一个跳进城内,与敌人近战。突然感觉头部被重击的张富清,用手一摸才发现自己一块头皮被掀了起来。一颗子弹擦着头皮飞过,在他的头顶留下一道浅沟。用“九死一生”形容永丰之战的激烈毫不为过。据史料记载,当时张富清所在部队“一夜之间换了三个营长、八个连长”。战斗结束后,张富清再也没有见过突击队的两名战友。
永丰一战,西北野战军全歼国民党第76军,有力配合了中原野战军打响的淮海战役,同时也解决了部队粮食问题。
张富清因为作战英勇、贡献突出,荣立军一等功,并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1948年12月,一封报功书送到张富清的家里。报功书写道,“贵府张富清同志为民族与人民解放事业,光荣参加我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三五九旅七一八团二营六连,任副排长。因在陕西永丰城战斗中勇敢杀敌,荣获特等功,实为贵府之光、我军之荣。特此驰报鸿禧。”
“越是艰险,越要向前。”张富清说,突击任务,都是九死一生的事情,打仗的秘诀是不怕死,“一冲上阵地,满脑子是怎么消灭敌人,决定胜败的关键是信仰和意志”。
1950年,西北军政委员会颁布了《解放大西北人民功臣奖章条例》,张富清因为功勋卓著,被授予“人民功臣”奖章。
1953年3月至1954年12月,因为对党忠诚、作战经验丰富,张富清被安排到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文化速成中学学习,“党指到哪里,我就走到哪里,打到哪里”。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业待兴。各地都缺干部,特别是文化水平高的干部。在两年速成班期间,张富清在语文、算术、自然、地理、历史等课程的得分,基本都在四分及以上(五分制)。支援地方建设的号召一出,离家征战已经7年的他,本可以选择回原籍工作,衣锦还乡。但当听到“在湖北,恩施地區最艰苦,最缺乏人去建设”时,张富清当即决定要到艰苦、困难的地区,为人民做事。
在恩施,来凤最艰苦。于是,张富清带着妻子到了来凤。
从1955年担任来凤城关粮油所主任,到1985年从来凤县建设银行副行长岗位上离休,30年间,张富清先后在来凤县粮食局、三胡区公所、卯洞公社、外贸局、建设银行工作。
1975年,张富清调到来凤卯洞公社担任革委会副主任。
今年68岁的田洪立,曾与张富清在卯洞公社共事4年多。田洪立至今记得,当年公社班子成员分配工作片区,张富清抢着选了最偏远的高洞片区,那里不通路、不通电,是全公社最困难的片区。
当年为了修路,不仅要做那些粮田被占的农民的思想工作,还要打炮眼、放炸药。张富清那时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
无论在什么岗位,张富清始终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持突击队员本色,勇担责任。
90岁高龄又一次站了起来
1985年从来凤县建设银行离休的张富清,现在仍旧和老伴住在建行一栋20世纪80年代的房改房里。
屋内墙面已然斑驳,木门和窗框上的油漆大都已经龟裂,甚至脱落。
多年来,张富清一家始终勤俭。
“当年和我并肩战斗的那些战友,好多都牺牲了,他们根本没有机会提任何要求。比起他们,我今天吃的、住的已经好很多倍了,我有什么资格居功自傲,给党找麻烦、提要求呢?”张富清这样解释着他的选择。
“当兵的人,思想纯洁,所以嫁给他。”说起自己与张富清的相恋与相处,80多岁的孙玉兰满脸洋溢着幸福。
战场上的铮铮铁汉,60多年来,对妻儿却连重话都不说一句。教育子女,张富清从不用棍棒,而是以理服人、以身作则。
“不给组织添麻烦。”这是张富清给全家立下的规矩。妻子、孩子看病、找工作从没有沾过他的光,家里也几乎没有什么值钱的家当。
“对于儿女,我有言在先。好好学习,至于毕业后到底做什么事,就看自己的本事。国家公职考不起,录用不起,就自己找生活。我没有本事为儿女找出路,我也不会给他们找工作。”张富清说。
97岁高龄的张富清,至今仍坚持每天读书看报,晚上准时收看《新闻联播》。在张富清看来,“学习是进退的分界线。学则必然进步,不学必定后退,退到不作为、乱作为。不注意改正,久来久去,很可能退到自取灭亡的地步”。
“工作上离休了,思想政治上不能离休。要常常学习,检查自己。不给组织找什么麻烦,不向组织提什么要求。”张富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2012年4月,张富清左膝盖脓肿,辗转多地治疗不见好转,最后只得截肢。他自嘲说:“战争年代腿都没掉,没想到和平时期掉了。”
或许在一般人看来,为国浴血奋战、九死一生的老革命,忘我工作、公私分明的老干部,应该好好歇一歇。
“我还有一条右腿,还可以站起来!”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手术的伤口刚刚愈合,张富清就用独腿做支撑,慢慢扶着墙壁练习走路。就这样,他在近90岁的年纪,拒绝轮椅,又一次站了起来。
“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张富清先进事迹做出的重要指示。
什么都不说,祖国知道我。在人生的征途上,因为信仰,他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