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妙用好同期声,让电视新闻鲜活起来

2020-02-24谢忠余

记者摇篮 2020年1期

谢忠余

【摘 要】同期声在电视新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巧妙用好同期声,让它更好地服务于新闻、服务于受众,是电视新闻采编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电视新闻同期声   同期声的作用   滥用同期声

电视新闻区别于报纸与广播的最大特点是视听结合,声情并茂。画面和解说词是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元素,同期声也同样不容忽视。它能够充分还原新闻现场,对于增强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和感染力、烘托新闻主题、渲染现场气氛、展示人物个性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个运用得当的同期声好比是电视新闻中的兴奋点,让受众身临其境,让新闻立马鲜活起来。

所谓电视新闻同期声,是记者在新闻采访现场录制画面的同时录下的各种声音,是记者对新闻现场进行分析判断之后有选择记录下来的声音。它包括记者出镜解说、新闻人物语言、新闻环境背景声、现场声响效果等。它来源于新闻事实、新闻事件发生时真实的现场声音,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电视新闻报道中恰当运用同期声会让电视新闻的形式和内容更具说服力,进而增强新闻的真实感和表现力。

一、同期声的作用

1.能让受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新闻效果

全媒体时代,受众接受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电视早已失去了当年一统天下的优势。这就要求,我们做出来的电视新闻必须真实而鲜活才更富有竞争力。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力,而鲜活是受众愿意接受新闻的前提。既然我们的电视新闻是做给受众看的,只有让受众充分接受与信赖,新闻才有存在的价值。在电视新闻采编制作过程中,画面与解说词是表现新闻价值与影响的一个方面,但对全媒体时代的受众来说,这些还远远不够,还不能十分全面地展现新闻要素。而恰当运用同期声,让环境音响和采访对象的话语来替新闻说话,可以更好地让受众感到新闻的真实,尤其是权威人士和亲力亲为的当事人的同期声,更能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近而提升舆论引导力和新闻传播力。比如,一个重大会议、重要庆典、大型运动会、演唱会乃至一场大火、一起灾难性事故现场,恰如其分地运用同期声,会让受众进一步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从而提升新闻的真实性与感染力。

2.同期声有助于拉近受众与媒体间的距离

与网络等新媒体的传播途径不同,电视新闻基本上是一种单向的传播方式,观众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像在网络上可以在浏览新闻后随时发言参与互动。针对这种情况,电视新闻加入同期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受众的心理感受。比如,记者在采访的时候,往往会针对某一现象、某一问题对采访者进行提问。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问题是站在受众的角度上提出来的,往往能够反映受众的心声,这种同期声的运用,有助于引起受众的心理共鸣,满足受众的参与欲和求知欲,间接实现了受众与电视新闻间的情感交流和信息沟通。

笔者曾经看过一则电视新闻,印象十分深刻:记者在一个工地现场进行采访,技巧性地先使用机器的轰鸣声,然后将画面切入到工地现场,接着切到旁边正忙碌的工人师傅,记者随之进入画面,对工人师傅进行现场访问。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真实还原的现场声和工人师傅略带地方口音的回答,都拉近了电视和受众间的心理距离,极大地提高了电视新闻的感染力。

3.同期声容易让新闻故事变得更加生动鲜活

新闻讲求精确洗练,不能拖沓冗长。在新闻中适当运用同期声回忆、叙述、补充相应的新闻情节,对受众看懂新闻无疑是很好的帮助。笔者在本溪市明山区韩家村采访《韩家村巧结牡丹缘》这一新闻时,就大量运用村民、村书记、美术学校校长乃至投资商的同期声,通过他们的叙述、回忆,将本溪市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与远在千里的牡丹城结缘走向富裕文明的故事生动报道出来,其中同期声的作用可谓功不可没。此外,在做法治报道尤其是以案说法类的新闻报道时,由于有些案件缺乏具体的画面,这时就需要依靠公安侦破人员、案件当事人、目击者及证据链有关人员的同期声,把案件故事说透彻、讲明白,让法治报道有声有色。

二、同期声运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同期声的恰当运用会给电视新闻增色不少,但滥用同期声,效果则适得其反。笔者总结多年工作经验,觉得以下几点必须引起业内人士重视:

1.不能只顾形式不顾内容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中的重要性为众多记者所深知,但有些记者为了追求形式上的这一特点,不管新闻是否需要,同期声的内容是否恰当,在新闻中为用而用同期声,出现了同期声与解说词内容重复、同期声与画面 “各顾各”“两层皮”等严重弊病,业内把这种现象戏谑地称作“为了同期而同期”。还有的记者喜欢送人情,让被采访单位负责人、熟人、朋友对着话筒讲两句,把同期声变成了毫无新闻价值的人情同期声。这些现象在新闻采编时必须克服。

2.避免“导演”痕迹

新闻讲求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力。电视新闻同期声是为了给新闻增色而运用的,它的最好境界是被采访者在日常交流情况下说出来的本色话语。它天然具有真实、客观的特点,同时也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如果千人一腔,套话、官话、虚话霸屏,矫揉造作,教条生硬,既与被采访者的身份不符,情态也不自然,有明显的记者“导演”和“教说”的痕迹,不但起不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反而会让受众大倒胃口,不如不用同期声。

三、同期声也要讲究“三贴近”

新闻“三贴近”原则要求新闻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电视新闻记者要有一双勤快的腿,深入基层;有一对擅长倾听的耳朵,捕捉被采访对象发自内心的真实话语和带着泥土芳香的语言。

而现在不少电视新闻同期声采访时,浮在上层多,深入基层少;官员出镜多,百姓露面少;旁观者多,当事人少。这一现象背离了新闻的“三贴近”原则,必须予以纠正。

俗话说,用一瓢水先得有一桶水。因此,足够多的新闻现场音响素材,是电视新闻中用好同期声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这就要求电视记者不但要熟悉并掌握同期声使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还要以勤奋为功底,采编时周密准备、多多收集,后期精心剪辑,选择那些音响独特、声音清楚、语言生动、内容凝练、表述简洁、生动自然的同期声,让电视新闻鲜活起来。

(作者单位:本溪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