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岩优2050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0-02-24林斯强

福建稻麦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米质晚稻稻瘟病

林斯强

(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福州350002)

金岩优2050是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和中种集团福建农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用福建农林大学育成的优质不育系金岩A与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和系谱法相结合的方法选育而成的抗稻瘟病恢复系金恢2050配组育成的迟熟晚稻新品种。于2015年参加福建省晚稻迟熟组区域试验,2016年续试,2017年进入生产试验。金岩优2050表现群体整齐,产量高,株叶态好的特点,201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80011)。在福建多年作为晚稻迟熟组合种植,表现杂种优势强、产量高、米质较优、丰产性和稳产性好等特点。

1 种植表现

1.1 产量

金岩优2050于2013年晚季在沙县福建农林大学试验点进行品比试验,平均产量7.29 t/hm2,比对照宜优673增产3.41%。同年在海南福建省南繁基地进行品比试验,平均产量7.43 t/hm2,比对照宜优673增产4.12%。2014年安排在福建沙县、建阳、顺昌、漳州、泰宁等地进行多点试验,平均产量7.25 t/hm2,比对照宜优673增产4.61%。2015年参加福建省晚稻迟熟组初试,平均产量7.38 t/hm2,比对照宜优673增产5.51%,达极显著水平,居第3位,增产点率72.7%;2016年续试,平均产量7.08 t/hm2,比对照宜优673增产4.69%,达极显著水平,居第4位,增产点率77.8%;2 a平均产量7.22 t/hm2,比对照宜优673增产5.10%。2017年参加福建省晚稻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31 t/hm2,比对照宜优673增产1.27%。

2018年和2019年在沙县夏茂镇福建农林大学试验基地种植金岩优2050,表现株叶态好,生育期适中,杂种优势强,丰产性好。2018年共种植0.37 hm2,平均产量7.37 t/hm2;2019年共种植0.43 hm2,平均产量7.49 t/hm2。

1.2 米质

在福建省区试中,金岩优2050米质主要指标检测结果为:糙米率83.1%,整精米率60.9%,直链淀粉含量13.6%,透明度2级,垩白度11.4%,胶稠度72 mm,碱消值5.7级。审定意见为米质较优。

1.3 生育期

金岩优2050在福建省2 a区试中,平均全生育期128.4 d,比对照宜优673迟熟0.3 d。

1.4 农艺性状

金岩优2050株叶形态好,群体整齐,后期叶片不早衰。分蘖力中等偏强,成穗率高,有效穗256.5万/hm2,株高105 cm左右,穗长24~26cm,每穗总粒数154.1粒,结实率77.05 %,千粒重28.3 g。

1.5 抗性

根据福建省区试抗性鉴定结果,金岩优2050在2 a区试中对稻瘟病抗性表现如下:2015年金岩优2050在田间种植,经鉴定表现抗叶稻瘟,中抗穗颈瘟;苗期室内人工接菌鉴定,表现中抗稻瘟病;2016年金岩优2050在田间种植鉴定,表现抗叶稻瘟,中感穗颈瘟;经苗期室内人工接菌鉴定,表现抗。综合2 a抗病鉴定结果,最后定性为中感(MS)稻瘟病。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适时早播稀播,育好带蘖壮秧

秧田应选择背风向阳,肥力中等,排灌方便的耕地,这样便于管理,为培育壮秧提供基础条件。播种期安排要考虑水稻抽穗扬花、灌浆、结实期的气候条件。在天气和季节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适时早播。金岩优2050在福建省作迟熟晚稻种植,在闽北稻区一般于6月上中旬播种;在闽中稻区6月中下旬播种;在闽南稻区可于7月上旬播种。这样基本上可以避开抽穗时秋寒的低温天气危害。金岩优2050种子裂颖粒多,播种前种子最好要晒种2 h左右,再用水稻浸种灵溶液浸种24 h,清水洗净后催芽,可提高发芽率,减少烂种。

稀播匀播是壮秧的前提,壮秧是高产的基础。秧田播种量135~150 kg/hm2,大田用种量20 kg/hm2。播种前做秧畦时要施好底肥,秧苗生长期适时追肥。为了培育矮壮多蘖的秧苗,可在秧苗长到1叶1心时喷施适量的多效唑。2叶1心时施断奶肥,以N肥为主,可施尿素65 kg/hm2;到3叶1心时,可配合施用P、K肥,以施用复合肥为宜。移栽前施送嫁肥,可施尿素80 kg/hm2。秧龄掌握在25~30 d为宜。

2.2 适当密植,以利于穗粒协调发展

金岩优2050分蘖力中等,应强调适当密植,有利于协调好群体和个体的矛盾,达到够穗多粒。根据近年种植经验,一般插植规格20.0 cm×23.3 cm,每蔸插2粒谷秧。插足22万蔸/hm2,争取有效穗达280万/hm2。

2.3 平衡施肥,满足水稻生长需要

施肥的基本原则是:有条件的地方多施用有机肥,注意配合施用磷钾肥。一般中等肥力的田块,施纯氮150~180 kg/hm2,N、P2O5、K2O质量比例为1∶0.8∶0.8。施肥方法在肥料运筹上,采取“前重、中稳、后补”的原则,即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比例5∶3∶1∶1。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公顷厩肥15.0~22.5 t/hm2,过磷酸钙450 kg/hm2;分蘖肥施尿素120~150 kg/hm2,氯化钾90~120 kg/hm2;在水稻幼穗分化时期,看稻田水稻长相酌情用肥,苗色浓绿的田块不施穗肥,叶片偏黄田块可适量补施尿素75 kg/hm2,有利于大穗足粒;后期灌浆结实时期根据苗情,可考虑用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

2.4 科学管水,保根系促增产

水分管理对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的原则是:大田水管以有利于水稻各个时期对水分的需求为前提,做到浅水层插秧,这样根部与土壤结合较紧,减少风吹倒苗;插秧后要保留稍深的水层,有利于及时补充田间水分蒸发,保护秧苗成活;返青后以浅水灌溉为主,增加根系氧气,促进早生分蘖;当稻田分蘖达到目标苗数的80%时,就要进行排水烤田,以减少无效分蘖,使田间通透,有利于促根养叶;抽穗后复水扬花灌浆,提高结实率;蜡熟后排水,做到收获时,田间无水,以利于机械收割,减少人工收割成本。

2.5 及时防治病虫害,用药强调低毒低残留

要坚持以防为主,在整个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注重田间的肥水管理要有利于水稻本身的正常生长,营造适于水稻生长而不利于病虫生存的田间环境。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生物防治病虫害。当病虫发生需要进行化学防治时,一定要选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特别要加强对水稻危害较大的二化螟、稻飞虱和稻瘟病的及时防治,防治二化螟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等农药;防治稻飞虱可选用三唑磷乳油等农药;防治稻瘟病可选用75%三环唑等农药。

猜你喜欢

米质晚稻稻瘟病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
43份高结实率四倍体水稻米质检测分析
ATK植物营养水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张运航
适宜稻—鳖共生模式的水稻品种筛选研究
早熟莲藕-晚稻栽培技术
不同药剂防治苗稻瘟病、叶稻瘟病效果试验研究
百泰微生物菌剂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对北方粳稻米质的影响
生物绿肥在稻瘟病防治中的应用与示范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穗瘟效果试验
2014年晚稻新品种生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