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三角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研究
——基于内涵式发展的视角

2020-02-24李伟娟

甘肃科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内涵式贡献率

李伟娟,杨 娟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文法与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东营 257061)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十八大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十九大提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从“推动”到“实现”,政策导向为高等教育在新时代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中心任务就是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要求结合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技术等,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和讲授方法等进行改革,同时要求高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应结合区域发展进行调整,以实现高等教育与地方以及企业发展的融合发展,即“要以提高质量为主题、结构调整为主线,实现内涵式发展”[1]。地方高校是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智能源和文化源,而高等教育强调的内涵式发展中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学科建设需要客观评价,通过测评地方高校对区域发展的服务能力以考察高校的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目前,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内容[2]、实现路径[3-4]、学科建设[5]和师资队伍[6]等方面。高校服务职能的产生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表现,也是体现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规律[7],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实现途径[8-9]、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10]、高等教育与产业转型的相关关系[11]等方面。相关研究表明,国家强化对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实现路径的研究,强调了教学质量以及与地方发展的融合,加强高等教育对产业升级及地方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作为高校服务能力的衡量指标,主要集中在国家层面,缺少城市群、经济圈区域地方高校对区域经济贡献率的研究。

黄河三角洲已发展为山东省经济增长的重要板块,在推动环渤海一体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更好地推动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有必要分析黄河三角洲高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结合内涵式发展相关理论,提出了高校发展的建议。

1 黄三角高校发展概况

黄河三角洲区域高等院校,范围涵盖烟台市、潍坊市、东营市、滨州市以及淄博市和德州市的44所普通高等学校,黄河三角洲教育行业发展情况见表1和表2。

表1 黄河三角洲6座城市高等教育的基本情况

表2 黄河三角洲6座城市经济、科技、教育投入情况

表1表明,2015年黄河三角洲6座城市的高校数量为44所,占山东省高校总数的30.8%,6座城市的高等教育情况差异较大,其中烟台市和潍坊市的高校数量、学生数量以及师资情况明显优于其他4座城市。东营市和滨州市的高等教育相对薄弱,淄博市和德州市处于中等。

表2表明,东营市人均GDP为181 021.93元,6座城市中排名最高,居民生活水平高,购买能力强,但高校教育发展方面薄弱,教育经费固定资产投入188 320万元、人力资本投入额1 302.87万人/年,均处于弱势地位。该结果也与东营目前的高校分布有关,目前东营市仅有1所本科院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搬离对地方高等教育质量影响很大。潍坊市和烟台市人力资本投入排名分别为第一和第二,其中烟台市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的投资1 739 524万元,排名第一,潍坊市在人均GDP中等水平下大力投入教育经费,确保了人力资本投入质量,表1也表明,潍坊市教育支持力度和基础都处于较高水平,高校数量排名第一。

2 模型构建与贡献率测算

2.1 模型介绍

目前测算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的贡献率主要还是传统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该函数通常简称为C-D生产函数,由美国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于1928年提出。该函数的构成指标为资本存量、技术水平和劳动力投入量,计算公式为

Y=AKαLβ,

(1)

其中:α(0<α<1)代表资本产出弹性系数;β(0<β<1)代表劳动产出弹性系数;L分解为原始劳动力L0和教育投入量e两部分。

通过对数求导得出经济产出增长速度模型为

y=a+αk+βl0+βe,

(2)

其中:y表示经济增长率;a表示技术进步率;k表示资本投资增长率;l0表示劳动数量变化率;e表示教育投入增长率。由上得到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

Ce=βe/y,

(3)

其中:βe代表教育因素作用所带来的经济增长率;y代表国民经济总增长率;公式中的β代表劳动产出系数,采用丹尼森提出的劳动产出系数0.73,即劳动投入每增加1%,经济产出增加0.73%;e表示教育存量的年增长率[12]。

2.2 数据说明

为保证客观性和真实性,数据均来自黄河三角洲6座城市的统计年鉴。范围为黄河三角洲6座城市统计年鉴(2010—2016年),同时选取2009年、2012年和2015年3个时间点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

2.3 贡献率测算

(1) 计算就业人员不同阶段的受教育构成比例 不同阶段的受教育层次分为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专以上的不同学历,对应上述学历的教育年限分别为0、6年、9年、12年、16年,由于黄河三角洲地市中对受教育年限的统计数据不全,以山东省平均数据代替其受教育程度,最后结合黄河三角洲6座地市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就业人数测算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通过整理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2013年、2016年)数据见表3。

表3 山东省就业人员不同阶段受教育人口比例

Table 3 Population of employed persons with education back-ground in different stages in Shandong Province %

年限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专以上合计2009年7.5227.5845.6713.226.011002012年6.5425.8142.6015.299.771002015年6.8324.2839.9916.3112.60100

(2)确定就业人员不同阶段的人均受教育年限 2009年不同阶段的人均受教育年限计算结果如下:

人均受小学教育年限:

(27.58+45.67+13.22+6.01)×6÷100=5.548 8,

人均受初中教育年限:

(45.67+13.22+6.01)×3÷100=1.946 9,

人均受高中教育年限:

(13.22+6.01)×3÷100=0.576 9,

人均受高等教育年限:

6.01×4÷100=0.240 4,

2012年和2015年的人均受教育年限的计算方法同上,见表4。

表4 山东省就业人口不同阶段人均受教育年限

(3) 确定就业人员教育综合指数年均增长率的计算 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将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含大专和研究生)等不同劳动者的劳动力分别折算为1.60、2.28、2.92和3.98[13],则人力资本存量=1.60×小学文化+2.28×初中文化+2.92×高中文化+3.98×大学文化,人均教育综合指数见表5。

表5 山东省就业人员人均受教育综合指数

根据表5分别计算出山东省2009—2012年和2012—2015年的就业人员教育综合指数的平均增长率e:

e09-12=(17.349 3÷15.958 0-1)÷3×100%=2.91%,

e12-15=(18.195 6÷17.349 3-1)÷3×100%=1.63%,

其中:高等教育在教育综合指数年均增长率的比例设定为Eh,其表达式分别为

Eh09-12=(e09-12-{(人均受教育综合指数-大学教育资本存量)2012÷[(人均受教育综合指数-大学教育资本存量)2009÷3]-1)}÷e09-12=39.38%,

Eh12-15=(e12-15-{(人均受教育综合指数-大学教育资本存量)2015÷[(人均受教育综合指数-大学教育资本存量)2012÷3]-1)}÷e12-15=48.47%。

(4) 黄河三角洲实际经济年增长率 结合黄河三角洲6座城市《烟台市统计年鉴》、《东营市统计年鉴》、《淄博市统计年鉴》、《滨州市统计年鉴》、《德州市统计年鉴》和《潍坊市统计年鉴》(2010年/2013年/2016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黄河三角洲这3个时间点的人均GDP。

黄河三角洲2009年人均GDP为45 307元,2012年人均GDP为64 793元,2015年人均GDP为77 634元,则2009—2012年和2012—2015年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为

y09-12=(64 793÷45 307-1)÷3×100%=14.34%,

y12-15=(77 634÷64 793-1)÷3×100%=6.61%。

(5) 地方高等教育对黄河三角洲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根据上述构建的模型,首先测算黄河三角洲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Ce09-12=0.73×2.91%÷14.34%×100%=14.80%,

Ce12-15=0.73×2.63%÷6.61%×100%=17.97%,

其次测算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CeEh09-12=14.80%×39.38%=5.83%,

CeEh12-15=17.97%×48.47%=8.75%。

2.4 结果分析

(1) 黄河三角洲的人均GDP不断增长,经济增长速度放慢,2009—2012年实际经济增长率为14.34%,2012—2015年实际经济增长率为6.61%,表明在国家蓝黄战略的大力支持下,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在前期发展速度较快,后期归于平稳。

(2) 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稳步提升,其中2009—2012年贡献率为5.38%,2012—2015年贡献率为8.75%,表明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良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逐步提升,能够带动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且呈现逐年提升的趋势。近几年黄河三角洲的高校数量和学生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2009年黄河三角洲高校数量为41所,招生人数为167 533人,2015年新增3所高校,招生人数增加41 185人,其中变化较大的是潍坊市和东营市2座城市,2009—2015年潍坊市共增加4所高校,招生人数增加19 549人,师资队伍增加2 946人。东营市因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搬离,导致学生数量和师资队伍均出现了大幅下滑,其中招生人数下滑4 799人,毕业生人数下滑5 803人,在校生人数下滑21 539人,师资队伍下滑2 060人,对东营市经济发展和当地教育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但其他4座地市高校数量保持不变,而烟台市招生人数和师资队伍有了明显的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数量增加,其中招生人数增加14 944人,师资队伍增加5 065人,体现了烟台市高质量办学水平。

(3) 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测算全国和其他省的高等教育水平对经济的贡献率发现,2015年全国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25%,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75%,表明黄河三角洲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樊星等[14]通过测算1996—2015年的统计数据,得出北京的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最高,贡献率是18.37%,西藏最低,贡献率是-5.15%,并将贡献率在5.01%和10%的地区列为中等贡献地区。通过对比发现,黄河三角洲的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虽然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与发达省市还有很大差距,有待进一步提升。

3 结论与建议

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有利于推动区域的产业发展,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国家强化对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实现路径的研究,强调了教学质量以及与地方发展的融合,加强高等教育对产业升级及地方发展的推动作用,有利于提高高校服务地方的能力。黄河三角洲作为我国最大的三角洲,开发潜力巨大,高等教育与产业的对接融合至关重要。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准确测算黄三角地区高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得出黄河三角洲的高等教育对地方经济贡献率虽然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相比发达省市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为进一步提高贡献率,结合内涵式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树立教育至上的理念,确保扶持政策落地。

人力资本是影响国家或地区之间经济增长率的主要因素,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承担着培养高级人才的重任,其内涵式发展离不开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扶持。一是完善政策支持,确保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确保高等教育的重要地位,以教育为本,循序“教育乃兴邦之本”提升国民素质,强化其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二是提高教育经费投入,经费是高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保证,通过黄河三角洲6座城市的分析可知,潍坊市高等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教育经费的投入,目前北京市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全国排名第一,其区域内普通高校90所,教育经费为1 421 810万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1.78%,远远高于黄河三角洲的教育经费投入。三是提高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通过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提高教育水平,提高高校培养学生的能力。目前黄河三角洲区域缺少211工程和985工程高校,高层次人才不足,建议积极通过政府和高校的引进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并鼓励高校教师走出去,学习国外的先进理念,回馈地方经济发展。

(2) 优化学科建设,打造特色办学。

办学特色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关键要素是学科特色[15]。建设独具特色的学科群可以促进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也是该地区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6]。黄河三角洲地区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来源于各高校的办学质量和特色,提高当地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的服务能力就要通过区域统筹,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打破以往的同质化专业设置,突出黄河三角洲的产业特色,开展科学定位,打造黄河三角洲高等教育的品牌和优势,塑造本校的核心竞争力。目前黄河三角洲总体的优势产业排名前3位的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16],同时6座地市各具特色,如烟台市的海洋资源尤其丰富,目前国家大力倡导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为烟台市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新机遇;东营市的石油、化工行业特色明显,被称为“石油之城”,区域内高校热门专业为石油工程、油气以及化工等。高校为进一步提升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面向区域经济的发展,适时调整专业规划,培养适应能力强,有特色的人才。

(3) 加强区域合作,提高产学研转换率。

目前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效率平均水平仅为20%,而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为70%~80%,较低的科技成果转换率使得持续增长的科技创新成果并没有为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17]。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需要结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将产学研结合作为服务社会和地方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换的模式主要有7种,分别为自行投产模式、技术转让模式、技术开发模式、政产学研金介用模式、面向产业集群模式、科技创业孵化模式、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模式,其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可以通过高校的学科专业优势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是比较高级的产学研结合模式[18]。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区域化合作也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加强区域合作可以优化区域产业集群,提高区域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为了实现区域性协作要努力打通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等的协作,鼓励高校以地方政府和企业需求为导向进行学术攻关,提高科研成果的转换率。最后要尤其重视并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研发成果得以顺利开展和推广。

(4) 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从源头确保教学质量。

师资是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也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教科院副院长胡卫在解决“本科高校转型”的问题中提出“双师型”教师的作用日益突显。但目前我国“双师型”教师平均比例还不到20%,区域经济的发展不能单纯依靠纯理论教学,双师型教师兼具学科理论知识的专业化和产业发展的职业化,了解市场需求,能确保培养的学生快速融入企业实际需求。发展建议:一是强化高校对双师型教师的认知,对其作用和需掌握的技能标准进行规范;二是对教师开展职业规划,实行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对其未来的努力方向进行合理的引导,强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三是鼓励高校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真正走出校园,走进企业,了解市场对毕业生的真正需求,不断更新传授的知识点,从而从源头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黄河三角洲内涵式贡献率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推动新时代乐山市县党校内涵式发展
一种通用的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
黄河三角洲地区民间戏曲生态研究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走创新驱动内涵式发展道路
关于装备体系贡献率研究的几点思考
黄河三角洲东路梆子的传承发展与价值探究
茶馆式图书馆走进高校理念浅析——基于图书馆内涵式发展的角度
В первой половине 2016 года вклад потребления в рост китайской экономики достиг 73,4 процента
以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学校事业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