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生活化教学的实践
2020-02-24王一平
王一平
(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 226534)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与元素化合物有关,该化学元素在解析人类生活问题方面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应用生活化教学,使知识与能力达到高效融合,实现预期课程目标.
一、做好生活化导入,构建高效化学课堂
良好的开端必然能为成功埋下伏笔.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科学合理的导入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但从教学实践得知,大部分高中化学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选择直接为学生灌输知识.在此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化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特征,以致于学生面对陌生且枯燥的化学知识时没有强烈的学习兴趣,更无法将自身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事实上,大部分化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更有很多神奇的化学现象.教师在讲解元素化合物知识时需巧妙借助生活化方式导入,即将新知与生活现象相结合,打破传统单一枯燥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状态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为高效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以“氯”相关知识为例,教师借助现代多媒体软件为学生直观呈现千年盐田、盐场、海湾图片中等生活生产中含氯物质图频与文字资料信息,其中还涵盖消毒液、漂白粉、食盐、农药、塑料、油漆等,让学生了解辽阔的海洋中含有丰富的化学资源以及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应用含氯化合物,当学生看到教师呈现的内容与自身生活有着紧密联系时能激发内心潜在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成功引出新课.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欲望,教师拿出提前准备的一瓶黄绿色气体,其中为氯气.之后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氯气特征,分析氯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实验以及化学方程式,进而得知氯气为黄绿色且味道极其刺鼻,毒性较大,密度大于空气,促使学生在了解物理性质的基础上对化学性质进行探究.从上述教学案例可得知,化学教师引入现实生活中和氯有关的课题,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快速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进而自主参与到探索新知当中.与此同时教师还可挖掘和化学知识有关的生活化资源,为深入讲解新知奠定坚实基础.
二、选择生活化内容,构建高效化学课堂
从教学实践得知,大部分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体制影响,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知识量积累,普遍认为只要为学生传授大量知识,才有利于学习和应付高考.事实上,这种教学和学习方式只会让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压力,以致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更脱离新课程改革标准提出的要求.化学教师为学生讲述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可深入挖掘现实生活中与知识有关的素材,或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收集生活中与元素化合物的素材,培养学生收集与分析资料能力.再从日常生活、报刊杂志、电视报道等不同渠道切入后再与课堂教学相融,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教材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勤于发现与思考现实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现象,增强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以“铁的重要化合物”一课为例,教师在正式引入知识时先为学生讲述一则信息,即在6000年前,聪明的人类发现了铁,并对其应用.再到2000年前,人类发现借助矿石冶铁方法.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冶铁与炼钢,正因如此,钢铁成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将铁放入氧气中燃烧后会生成黑色的Fe3O4,教师基于此提出问题: “铁在氧气中经不断氧化能生成FeO与Fe2O3,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性质?”再运用现代多媒体课件为学生直观展示铁的氧化物性质图片与表格,指导学生分析比较各种氧化物.随即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分析铁的氢氧化物,即先制备氢氧化亚铁与氢氧化铁,在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FeSO4与FeCl3溶液,再将NaOH溶液滴入其中,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此时化学教师让学生思考,为何要在实验中运用新制的FeSO4溶液?如何能长时间保存Fe2+溶液?为什么要将入滴管尖端插入试管底部,还要慢慢挤出NaOH溶液?促使学生深入探究化学知识.
三、实施生活化教学,构建高效化学课堂
化学知识不同于语文与英语等语言学科,该学科知识有着较强的抽象性,每个知识结论均由化学家在无数次实验中验证与观察生活而来.如果学生想要深入理解所学化学知识,那么学生要有一颗探究生活的心.事实上,学生在学习中只要发现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也看到过或经历过,自然调动学习积极性.对此,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可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生活现象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化学知识,感知化学学科特有的魅力.
以“氧族元素”一课为例,该章节在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臭氧概念与性质.此时教师可让学生调动已有生活经验回忆自己见过哪些与臭氧有关的现象?进而展开讨论.例如设置主题“为何雨后空气十分新鲜?”学生与其他学生讨论后得出相关结论,即氧气在雷电作用下转为臭氧,所以下过雨后的空气十分新鲜.此种教学方式不仅学生高效理解与掌握与生活有关的化学知识,更刷新对生活现象的认识.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互动交流过程,教师在元素化合物教学中可构建生活化互动课堂,生动形象地为学生展示枯燥乏味的化学知识.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程中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回答,或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之后与师生、生生相互讨论分析,使学生在此过程中高效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以“钠的重要化合物”一课为例,教师可在教学中指出,大部分金属单质均可转为化合物,其中钠是活泼的金属元素,生活中也不可能存在游离态的钠.钠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此时教师让学生调动之前所学钠以及相关化合物的转化关系知识.紧接着让学生思考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状态、颜色并对比分析二者化学性质,明确氧化钠属于白色固体且较易和水相溶,自身也附带碱性氧化物通性.
总之,化学学科有着显著的抽象性特征,可解析现实生活多种现象.教师也因此学科特征巧借生活资源为学生讲解元素化合物,使抽象化学知识生动化与形象化,避免以往大量灌输的现状,学生在生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