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士绅办教育,是中国的传统

2020-02-24姚曦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20年5期
关键词:嘉祥士绅李庄

辛亥以后,士绅多有投身新式教育者。他们和曾国藩那一代士大夫一样慕圣向贤,但看世界的视野已经有些不一样。

举个例子:前清举人,四川宜宾末代县令韩坤泉,接受新思想参加同盟会。之后末代皇帝逊位,中华民国建立,韩坤泉先生离开官场,投身教育。捐家产,办学校,1926年于将军街文庙创办宜宾县男子中学(现宜宾三中),从这所学校走出一批代表新文化的年轻人。民国三十五年,著名数学家柯召先生曾在此执教。1980年,先生任四川大学校长。

那个时代,有陈寅恪、梁漱溟、陶行知、晏阳初、竺可桢、梅贻琦、张伯苓、马相伯、胡适、蔡元培等现代知识分子,他们和传统士绅依然有共同之处,即都是以自己的价值取向决定自己行为的人,也就是所谓的“知行合一”。

作家岱峻先生在《发现李庄》一书中记述:抗战期间,国立同济大学、金陵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等多家文化机构迁往四川,当时宜宾李庄的乡绅罗南陔发出邀请电文:“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应。”

这不是一个地区富裕、或一个人一个家族有钱就能做到的,这是传统士绅和现代知识分子一次令人感动的交集,一种相互的价值认同,或者可以这样说,传统士绅和新文化运动中的知识分子都是君子,他们之间没有硬冲突,他们和而不同,因为那一代的大师是从传统文化中脱胎而来。

那时,李济、傅斯年、陶孟和、吴定良、梁思成、林徽因、童第周、梁思永等学者云集李庄,与当地乡绅共处六年之久,在最艰苦的日子,他们写出了诸多重要的学术著作。那几年,全世界任何一封写着“中国李庄”的邮件都能准确无误地投递到这里,可见这座川南小镇名气之大。

那么,我们现在还有代表当代价值取向的士绅吗?士绅办教育的精神还在吗?如果有,他们在哪儿?

或许,有人不相信中国教育依然有着一帮有信念的人在努力着,他们身上有传统士绅的魂,现代公民的眼,关注众生的情。而我们作为教育媒体人,于庙堂、于江湖实实在在地见证了这些中国教育推动者的作为。

比如,这其中之一的嘉祥教育集团。

今年是嘉祥教育20周年,我们对他们做了近半年的深入观察,推出这期报道。我们发现,嘉祥的教师都很独立,每个人都很敞亮,既有集体荣誉感又有个人荣誉感。

深究原因,是嘉祥的创始人向克坚先生20年来陆续把股份转给了团队,不断将房地产的收益投向教育,坚持不从教育拿走一分钱,钱都用在发展教育,于是才有我们今天看到的嘉祥和嘉祥人。

向克坚先生在某一天低声对我说:“我始终把晏阳初先生当成我人生前进的坐标……”我也低声告诉他:“那个前清举人,末代县令,就是我母亲的爷爷。我母亲也是一名教师。”

猜你喜欢

嘉祥士绅李庄
唤起我沉思的一本书
——读岳南的《那时的先生1940-1946 中国文化的根在李庄》
灭火救援组织指挥能力提升对策探析
文献纪录片《中国李庄》开机
晚清士绅的拍照秀——近代名人日记翻检拾得
《李庄·印象》
——李庄古镇代表性应用图案作品
Sea Changes
走李庄
夏嘉祥 为爱下潜,种一片“海底森林”
清代贵州团练与地方政治
对于士绅在“双轨政治”中的作用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