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视角下的企业管理能力的再提升
2020-02-24孟磊
孟 磊
(哈尔滨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管理学在企业管理能力过程中的融合以及进一步推进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是多层次的。对企业而言,需要关注到自身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也将制约管理学在企业中管理能力的应用,以及这种管理能力与心理学之间的充分融合[1]。从企业的最主要特点来看,则是客户的转化周期相对较长,因为学习是一种长期性的投资交易的结果,在相对比较长的时间里,企业所需要投入的资金,包括各种时间的成本也相对比较高。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企业在管理能力方面就会出现一些受到营销因素影响的特点,为了更好地挽留住客户,一些企业会采取一些行为,用短期性的利润去刺激以留住客户,但是却忽视了对团队的教育与培训,以及在管理过程中投入更多的资金。因此,重视管理学在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便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管理学视角下企业管理能力的主要问题
企业作为一种特定的行业,其出现一些市场营销的行为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企业始终需要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所以就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特征,特别是在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形成一种管理能力的特点。由于长期受到市场营销等因素的影响,很多企业已经呈现出一种浅层次管理的特点,且一些企业在培训中为了更好地展现出吸引人的特点,在管理的过程中,对于一些趣味性的内容强调得比较多,但是对于知识的深度挖掘,特别是对于知识本身的结构性分析则比较少。所以在管理能力提升方面,并没有真正为学员提供一个更好的空间。
在深入学习这一角度上分析,企业要在真正意义上为企业员工提供良好的培训与教育,运用管理学进行管理与运作,就应该将知识的脉络和框架体现出来,但是管理的周期相对较长,对于整体知识介绍也相对较困难,这都需要企业基于管理经验,对管理学与管理能力进行整合。所以企业要真正摆脱这一困局,就应该从客户的短期心理和长期心理出发,解决客户接受更多知识的需求,在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为客户提供一些长期性的规划,不能只仅仅停留在短期的利益面上,所以从这一角度看,企业应该从本质上提升自己营销与学习之间的整个平衡[2]。
员工群体如果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没有感受到这种培训的价值,他们往往会消极怠惰,不愿意参与到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这实际上往往是企业管理所缺乏考虑的一个重要层面,实际上员工群体并非决策群体,但是员工群体的感受,是非常直接的,只有让员工群体感受到企业管理的快乐,抓住这些员工群体的心理,才能够真正意义地让企业往管理能力的方向发展。而从另外一个层面上看,决策群体在企业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心理制造作用,特别是在企业里面,决策群体也是付费的群体,他们愿意为这种企业管理工作付费,也就是他们看重这种企业管理所能够带来的效果,往往比较重视在企业管理的一个过程之后所能够产生的效益,这从本质上是体现为企业管理者希望能够将这种效果更加清晰地展现出来,然后决策群体可以预见到自己所能够获得的效果,这也是企业管理在整个过程中所需要抓住的一种决策行为[3]。交易决策和消费两端的平衡是企业管理的重点,这能够让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提供更加完美的培训产品。企业通常在进行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所重视的往往是决策群体本身的心理价值理念,却忽视了这些受培训群体的内心需求,这也往往会出现一些企业管理的过程相对枯燥,培训效果上也不一定能够达到决策群体的心理效果,这就是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问题。
二、管理学视角下企业管理能力问题分析
企业的决策群体和付费群体利益是不一致的,而它的员工群体也是不一致的,这个问题在企业管理市场中是非常常见的,无论是企业的培训,还是企业的强化管理过程,都会出现付费群体和员工群体利益不一致的情况。因此,在企业中,如何更好地了解不同群体之间的心理,特别是决策群体和员工群体之间差异性的需求,解决这一需求,才能实现企业的深度发展。从本质上看,决策群体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效果,而员工群体侧重的是整个企业管理的过程,从整个企业管理的过程上看,员工群体虽然消费了这样的特定产品,但是他对于这种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尤其是在培训的过程中,是否体会到趣味性,是否有动机让他们继续投入到学习里面,这就是企业管理群体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企业的目标和结果是否能够真正地量化,是否能够真正清晰地展现出来?这又是企业在整个管理能力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因为企业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组织,他要真正体现出效果,那么这种效果如何去体现,特别是如何在所有的受企业管理群体的身上直接体现,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接受企业管理没有获得效果,那么人们也不愿意持续地为这种企业管理产品付费,简单地说就是效果会影响到整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综合实力[4]。企业从挖掘管理能力这一角度上看,实际上很多培训行业对于自身的效果描述是非常模糊的,而且培训目标和最终体现出来的效果,几乎也是不可量化的,一些培训类的产品,对于很多员工来说,也只是一种辅助性的力量,并不能够成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推动力,也无法成为他们在业绩或者在成绩方面直接量化的一个标准,所以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就陷入了一个两难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深入地挖掘和展现出知识的谱系,另一方面则需要在培训的过程中,能够时时的体现出自己的进度,能够以量化的标准来展现自己的综合效果,所以在企业的推进过程中,也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这就需要在进一步的推广过程中,掌握这种量化的心理,能够迎合各种员工群体的需求,而且在员工群体消费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管理能力量化的目标,有清晰的目标和清晰的结果,才能够形成一个日渐清晰的员工群体。
企业在管理心理这一方面,是否能够和营销手段相结合,在群体的定位以及在整体分析方面也缺乏一些方向。因为很多企业的服务对象是多元化的,并没有明确自己所能够服务的群体,特别是在进一步实现企业管理产品的推广过程中,大部分企业在定位产品的时候,定位往往比较广泛,所提供的服务也趋向于多元化,这样实际上有悖于企业的发展特征。事实上,只有专业的企业能够提供专业的企业管理服务,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地提高自己的企业管理,才能够在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地推进自身的发展,而很多企业在员工群体的定位上相对模糊,愿意提供更多元的多层次的服务,实际上是有违管理能力的心理基础的,因为管理能力是针对某一特定的员工群体,特别是针对这些企业管理群体的需求,以这样的方式让企业管理群体进一步清晰自己的培训目标。所以在培训的过程中,就涉及到非常多的层面,包括如何进一步帮助员工群体奠定自己的体系,明确自己的培训范围等,这些实际上都是在培训里需要明确的,并且清晰定位的一些心理问题,只有掌握了员工群体的心理,并且在教育的过程中深度挖掘他们的需求与心理定位,才能够促进其自身的发展。
三、管理学视野下企业管理能力的再提升策略
(一)促进管理能力的独立反思方式
从管理能力的特点上看,企业要推进整体学习的优化,特别是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抓住群体的特点和心理,有效地进行学习,就需要鼓励企业管理的对象进行独立反思。在管理能力过程中,只有独立反思,才能够对相应的资源和相关的讯息进行进一步加工,而且还需要对一些信息进行有效的融合,这就需要企业对产品进行深度的挖掘和分析,只有从这些方面着手,才能让企业根据管理学的特点,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以心理为导向,有效推进整个管理的发展。因为在管理过程中,如果忽视对企业的心理机制进行推进,特别是无法与心理机制进行融合,那么就会影响到企业本身的有效机制推进。针对特定的员工群体,尤其是消费对象来说,应该鼓励他们在知识重构的过程中,对相关的讯息进行加工,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让知识有效地融合到整个过程,让管理和培训达到所能够实现的目标,管理本身就是一种长期性的过程,只有让学习者懂得自我反思和自我掌握,才能够让整个学习过程更加流畅,让学习有针对性,才能够推进企业在有效机制融合的过程里,推进管理的深度发展,让学习者掌握到更多的知识[5]。
(二)促进管理能力的协作反思方式
促进管理能力过程中的协作反思方式,是企业管理过程中所需要考虑的一种模式。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学习者如果不掌握管理能力和深度挖掘的方式,特别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通过团队的方式进行反思,那么对于自身在学习已经掌握相关知识的结构性上,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应该有效地对于有机组合的一些问题进行剖析,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更进一步的结构性调整,也就是对知识进行重构。在管理能力过程之中,只有抓住这种学习群体本身的心理,以群组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习者能够以团队方式,对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才能够让管理更流畅,而且在知识重新建构的过程中,能够取他人之所长,补自己之所短,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企业管理所产生的各类问题,进行有效的学习与接受,才能够使管理更加有针对性。当然,在信息化时代,团队的学习方式实际上也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来实现,特别是通过一些有效的信息资源,进一步将问题进行解决,学习所遇到的问题,包括企业管理所推荐的产品,也应该融合这种协作反思的方式,在反思中促进团队的融合,让学习者借助他人的力量,对知识进行重新建构。可以通过团队中各个学习者互相评价的方式,让学习的方式更加多元化,让时间和空间更具备弹性,以及让学习者在反应的速度上更快,这样在管理的效果上也会更加理想。
(三)形成科学的管理能力评价体系
形成科学的管理能力评价体系,有助于在深度评价的过程中,帮助学习者有效地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只有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评估,才能让自己了解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在已进行企业系统培训的过程中,更需要抓住这种问题导向,以发现问题、评价问题的方式,让学习更具备量化的特征。学习本身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产生的,所以在管理过程中,更需要抓住这种心理特点,只有从这种心理特点出发,有的放矢地推进管理学的渗透,以学习群体本身寻找问题的心理,帮助学习群体更进一步去面对问题,只有问题被解决了,才能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也能够让管理更加有序地推进,这在管理的互动性以及在管理的整体性上,都能够帮助企业有效地发展。
(四)优化企业的内在结构
优化企业的内在结构,应该将市场营销与心理的策划,包括管理能力的开发团队有所区分,传统的企业往往让管理者承担过多的市场营销任务,这是不科学的,对于企业来说,需要调整自己的内在结构和方式,只有有针对性地去调整这种管理方式,才能够让企业在培训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在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应对日常的一些需求。从本质上看,企业管理方式更需要考虑到管理的整体性和长远性,在管理能力与学习内容的开发上,不能够让步于营销,而是应该稳扎稳打,推进管理内容的细化。企业要强化管理研究团队和市场营销团队的平衡,特别是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侧重于打出管理能力的招牌,而且对管理能力与管理研究的结合,要抓住员工群体和角色群体的心理,只有从群体的心理出发,有的放矢地开发相对应的企业管理产品的课程,才能够真正服务于当前的管理培训的实际需求,提高管理培训的本身效率,才能真正意义上地完成管理培训行业的任务。因此,在管理培训的过程中,这种系统性的培训更需要被进一步把握。在课程的开发、人员的配置上,都需要企业围绕教育心理的特征,进一步调整与发展,才能够让企业有真正的针对性,教育与培训也才能够达到其理想的效果。
四、结束语
虽然现在已经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但是管理仍然需要管理者对知识进行再分解以及再重组,这就涉及到结构主义的一种心理管理过程,皮亚杰等心理学研究者指出:学习者,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实际上都需要一种心理的转化过程,这种转化过程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反应。因此,如果管理者对管理学以及管理心理反应机制不重视的话,那么就很难在管理学的层面,帮助学习者进一步建构起自己的知识结构。因此,强化管理能力的再提升,需要企业重视管理学知识广泛、深层次的应用,重视心理引导,促进管理者与员工的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