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地区如何在合作下共享经济发展研究
2020-02-24
(西南大学 重庆 400715)
一、引言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四川重庆党政联席会议于2020年3月17日举行第一次会议,部署共同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点工作。会议提出要切实把战略要求转化为战略行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就现在经济发展而言,区域经济的一个非常明显的战略趋势,就是推进城市群、都市圈建设。具体到川渝地区来说,它是目前最有希望上升到国家战略的第四个城市群,也是呼声最高的中国经济“第四极”。
二、川渝地区经济合作发展的优势
(一)区位优势。川渝地区有相同的历史文化,区位条件得天独厚,集聚辐射效应明显,区域内交通便捷、四通八达,是我国西部城市化相对发达、人口和城镇分布密集、综合实力较强的地区,对西部大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和带头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四川、重庆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为川渝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方向赋予了新的重大使命。
(二)产业基础。川渝地区目前都将数字经济作为经济重点发展领域,在发展建设服务等方面形成了相对错位发展的格局,产业发展也都有自己的侧重点,所以有进一步合作的空间。重庆的采矿业、传统及现代服务业均有发展。成都的产业层次较高,服务功能较强,科技服务突出,现代服务业为主,制造业具有一席之地。自贡的盐矿开采及加工、金融业比较集中。泸州基本公共服务和行政管理方面的行业集中。德阳和绵阳的制造业、信息服务业相对发达。遂宁、内江除公共服务行业以外,教育、信息服务方面也有特色。乐山的采矿和电力燃气水供给的区位商高。南充和资阳的金融业区位商高,南充的教育及其他公共管理和服务业和资阳的文体娱乐、信息服务、制造业(汽车)等也集中分布。眉山和雅安的信息及部分公共服务业具有一定优势。宜宾制造业(造酒、能源)较发达,交通运输等服务业发展也比较集中。广安的采矿、信息服务等行业具有一定优势。
(三)合作基础
从22年前的川渝分治,到之间从毗邻市县协作到政府高层推动再到国家战略,川渝地区合作一直在加强。从“1+6”框架协议到共同承担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再到共同推动川渝地区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西部大开发持续深入推进背景下,川渝两地不断创新加强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例如成都实施的“东进”战略引导着各种经济合作发展项目往东朝重庆方向发展,重庆工业化和城镇化最活跃的渝西片区“西进”朝成都发展,川渝地区合作基础扎实。
三、川渝地区经济合作发展的困难
(一)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川渝城市群除了成都和重庆等较大城市外的地区大多较落后,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农村的交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还比较落后,统筹协调面临着矛盾和挑战。
(二)城市群合作治理欠缺。发展市场经济的时间深度和效果都有待强化,还未形成一个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政府间的合作意识淡薄,缺乏合作治理的实质性内容的体制机制。并且地方保护和市场壁垒造成对技术、资金和人才的激烈竞争,城市之间协作能力较差,产业链条不长,城市生产要素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配置。
(三)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川渝地区生产总值和创新能力与世界级城市群相比发展差距明显,在高水平人才培养、创新技术硏发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双核独大”导致“中部塌陷”格局明显。且缺乏合理的产业分工与专业化协作、错位发展与差异化竞争。地区内国有企业和国防科技企业数量较多,非公有制企业数量较少,占领市场份额偏低,企业之间联系与合作较少,在招商引资环节存在恶性竞争和产业趋同。
四、川渝地区延续合作措施
(一)形成产业功能分工协作。成渝过去多年在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上还是存在不少的竞争,两座头部城市要带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迈向高水平融合发展,必须要加速建立全新的竞合关系。
(二)扩大经济圈覆盖范围。成渝双圈如果仅限于此前成渝城市群的范畴,在城市数量、经济体量方面与前三大城市群比起来还有不小差距。因此,未来成渝双圈可能也得联合更多“小伙伴”,例如贵州应该是最具想象力的合作对象,并且也具备现实基础。
(三)建设经济副中心。在其他多个省份突出“强省会”建设的当下,四川推进成都的“反哺”,四川可实施“一干多支”战略,在成都之外建设经济副中心,这看似“反其道而行之”,但其实是有利于成渝地区真正融合发展。
(四)完善城乡建设体系与布局。(1)健全城镇规模等级体系。强化成都重庆的综合实力,起好川渝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头作用与辐射作用。(2)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区域内外部通达性,完善城际铁路和高速公路网。健全城镇生产与生活基础设施,有利于进一步开展经济合作。(3)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以城带乡实现城乡一体化,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
(五)建设生态文明型城市群。树立生态意识和环境优先的理念,使城市化与资源集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协同发展,推动绿色经济、循环经济,走出一条西部特色城市化道路,大力保护环境,治理污染,节约用水用地以及能源矿产资源等,减少生态破坏。
五、总结
川渝两地在社会经济等方面能够协调合作,就可以更好地推动两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且能够带动周边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重要增长极,有利于西部大开发的更好推行。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使川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与科技创新中心,成为中国“第四极”。具体来说:短期来看,有利于推动两地教育医疗、交通旅游等公共服务的一体化进程,加速培育经济社会新业态、新产业,形成经济发展新动力。长期来看,有利于更好地推动两地人才、科技等数字经济生产要素的资源共建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社会经济水平朝着更大规模发展,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川渝城市群与经济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