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青年力量 推进“双区”建设
——“新时期湾区青年发展:现状与未来”深圳学术沙龙综述

2020-02-24谢春红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经济特区湾区粤港澳

谢春红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发展研究所,广东 深圳 518172)

青年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要力量。2020年11月27日,由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深圳学术沙龙——“新时期湾区青年发展:现状与未来”在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深圳培训部、暨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深圳大学、广东金融学院等的专家学者40余人以现场研讨与论文写作的方式参与了此次学术沙龙,从多角度、多层次探讨了“双区”建设背景下青年发展问题,为“双区”建设注入青年力量。

1 关于新时期湾区青年的政策与启示

2020年10月1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庆祝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不仅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于港澳等特别行政区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1.1 经济特区与“一国两制”同源同行、相互促进、相互成就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可以认识到,兴办经济特区与实行“一国两制”都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都是党和国家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都是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伟大成功。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党确立了新时期的实现国家现代化、国家统一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三大历史任务,而成立特区和制定“一国两制”方针就是为了实现这三大任务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众所周知,广东、福建两省经济特区的创办,与两地毗邻港澳台三个我国最为国际化的城市密不可分。当时经济特区作为“出口特区”的定位,主要是面向港澳台三地及通过三地中转到世界各地。党中央高瞻远瞩地将经济特区的创办与港澳等特别行政区的设立高度联系在一起。通过经济特区,首先运用经济和市场手段吸引港澳台全方位融入内地,然后通过“一国两制”这一崭新制度安排,将港澳及台湾作为中央下辖的特别行政区。通过两类特区的联动发展,使两类特区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功,使广东及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我国国际化和现代化最为先进的地区,深圳、香港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级大都市。

1.2 深圳等经济特区40年建设的宝贵经验值得港澳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圳等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实践,创造了伟大奇迹,积累了宝贵经验,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特区建设规律的认识。并指出这“10条坚持”,是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积累的宝贵经验,对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总结的经济特区40年建设的“10条”宝贵经验,对于当前港澳特别行政区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必须坚持党对港澳特别行政区的领导,坚决贯彻中央对港澳全面管治权,坚信中央“既能把实行社会主义的内地建设好,也能把实行资本主义的香港澳门建设好”。二是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促进港澳与内地融合发展、相互促进。只有港澳全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并不断拓展“一国两制”的制度和地理空间,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尤其在共享、创新、开放等领域和环节更要下大力气、啃硬骨头,“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2 关于新时期湾区青年的交流与合作

当前,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粤港澳三地青年在各领域的交流合作正全面深化。在此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推进青年深度参与湾区建设?进一步深化湾区青年交流工作内容?进一步推动湾区青年成长发展制度建设?诸如此类问题构成了当前湾区青年工作的重要问题域。

2.1 粤港澳三地青年在各领域的交流合作正全面深化

近年来,湾区青年合作交流工作发展较快,具体表现为完善的政策配套体系、日趋成熟的交流合作平台、多元化的交流项目以及多层次的交流主体。在政策体系方面,深圳市政府围绕“双区”建设出台了很多配套方案,支持港澳青年前来深圳工作。如《深圳市进一步促进就业若干措施》将法定劳动年龄内的港澳居民纳入深圳自主创业人员范围,意味着港澳居民在深圳创办初创企业(在深圳市登记注册3年内的小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民办非企业单位),可享受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初创企业补贴、创业场租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优秀创业项目资助。在交流合作平台方面,以深圳前海为龙头,搭建了诸如深港创业基地、南山大湾区青年家园等合作交流平台,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港青年梦工场二期等涉及香港青年在深创业等项目也在集中开工。交流项目方面,形成了“打造粤港澳青年研学旅游示范基地”“三城两语经典诗词诵读活动”“两岸四地中小学生研学旅行”“高科技企业实习计划”等若干湾区青少年交流活动,还形成了以“同心同根国旗升、深港澳青少年看改革”“同心圆”等为代表的的合作品牌。其中,最受港澳青年认可的是与高新技术相关的交流项目和广东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交流项目。交流层级方面,市级、区级均能有效参与交流合作,尤其是深港中小学的交流合作初具成效,深港两地教育局于2005年5月联合启动“深港姊妹学校缔结计划”,目前已缔结姊妹学校400多所,姊妹学校之间教师互相学习对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共同分享教学经验,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学校的管理水平。

2.2 需要进一步增强粤港澳青少年对祖国的向心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要促进粤港澳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增强对祖国的向心力”,分别对湾区青年在交流主体、范围、程度三方面提出了“广、全、深”的要求,指出了湾区青年交流的根本目标。其中“广泛交往”是交流主体的扩大,从精英阶层扩展为广大基层青年,让湾区青年交往大众化、常态化。“全面交流”是交流范围的拓展,从传统的创业、就业等方面的交流扩大至基础教育、科技创新等方面。“深度交融”是交流程度的深入,是对之前交流工作“有密度、没浓度”问题的改进。

2.3 需要进一步提升粤港澳三地青年交流合作的实际工作水平

湾区青年合作交流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一是需要重视与加强湾区青年合作交流的价值引领工作。交流合作工作还缺乏好的领导方式,出现“服务多,引导少”的局面,导致湾区青年之间出现交流容易、交融难的情况。二是需要重点考虑成立湾区青年合作交流工作的专门领导机构。湾区青年合作交流涉及到统战、团委、科创等多部门的合作,需要有一个专门的、级别高的部门来协调统筹;三是需要特别重视深港跨境学童的问题。从2003年港澳自由行开始,到2013年“零双非”政策的实施,10年间,有超过20万的“港宝”在香港降生,在深圳生活。疫情前,每天约有超过3万名学童深港跨境读书。这一群体的特殊身份往往让他们陷入一种“双重融合”的困境,一方面,他们拥有香港身份,享受香港人的一切福利,却较少时间融入香港教育体系和社会;另一方面,他们生活在深圳,难以像正常的深圳孩子一样生活,跨境上学是他们生活的主题。受新冠疫情影响,跨境学童无法正常回港上学,深港跨境学生疫情防控工作、回港上课的工作安排等问题亟待解决。

3 关于新时期湾区青年的发展与期待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深圳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引擎,深圳等经济特区下一步发展的一个重点就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建设。因此湾区青年要牢牢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重大发展机遇,争当港澳与内地融合发展的先行者,争当“一国两制”新实践的引领者,争当未来港澳管治的参与者。

3.1 深圳青年要积极践行新时代深圳精神

“敢闯敢试、开放包容、务实尚法、追求卓越”,是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新征途中,凝练出来的“新时代深圳精神”。这一最新概括,承载着崭新的时代内涵。“敢闯敢试”是深圳最为鲜明的“创新”特质,“开放包容”彰显了深圳扩展改革力度和开放深度、广度及包容失败的恢弘气度;“务实尚法”呈现了深圳人埋头苦干、务实高效、崇尚法治、积极推进全面依法治市的坚定信念;“追求卓越”则体现了新时代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和“全球标杆城市”的远大追求。新时代深圳精神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缩影。理解和践行新时代深圳精神,是深圳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伟大实践中需要回答的问题,也必然是深圳青年需要回答的问题。

3.2 港澳青年要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一是通过专家引领、科技引领等方式实现对港澳青年价值观念的引导。港澳青年对内地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水平比较认可,在参观高新技术企业时表现出浓厚兴趣;在湾区青年交流时,可以通过专业人士或智库联盟引领湾区青年交流合作,让港澳青年在参观高新技术相关的机构、企业时切实感受到珠三角的产业升级情况,帮助港澳青年了解国家发展现状,鼓励其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二是深入挖掘优秀岭南文化。岭南文化是湾区文化的共同底色,粤、港、澳三地在文化心理上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港澳青年的融入工作要充分发挥地域相近、文脉相亲的优势,深入挖掘优秀岭南文化,如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等,创造载体,打造文旅平台,用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价值观。三是加强港澳青年法治教育。构建针对粤、港、澳三地教师的法治教育平台,解决教师对基本法律问题的差异认识,打造针对粤、港、澳青年的法治教育平台,提高青年学生的法治素养;利用新媒体,发布青少年法治交流教育的项目,联合主流媒体打造吸引港澳青年参加的法治节目,并借助互联网的速度和广度进行传播,提高法治教育影响力;在大学、科研机构、科技企业内部建立宪法和基本法交流基地、建立青少年法治博物馆,供港澳青年参观和体验。四是在湾区打造共同生活公共空间,香港与内地人才共享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住房优惠政策,湾区青年人才可以共同居住,亲密交往;香港企业与中国内地企业共享粤港澳大湾区创业优惠政策,形成湾区青年商务往来的公共园区;提供如免费公园、免费图书馆、免费健身房、免费电影院等湾区青年间休闲放松的“公共场所”,便于湾区青年交流。五是建立统筹机制,配备专职机构。设立专门负责统筹港澳青年发展工作、正面引导港澳青年思想观念的机构,明确其级别、定位、工作职能。除此之外,还可以考虑在湾区建设先进国际化学校、在粤港澳大湾区推行普、粤、英三语,打通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与认可通道。

本次活动是探讨新时期青年发展现状与未来的一次高水平学术沙龙,与会专家学者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时代背景,关注湾区青年的发展成长,通过理论研讨回应现实关切,凝聚青年力量,助力双区建设。

猜你喜欢

经济特区湾区粤港澳
经济特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者
——评《中国经济特区四十年工业化道路: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湾区一起潮:时代中国深耕湾区22载 与湾区共成长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广州南拓 发现湾区新机遇
卷首语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