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与传播视野下的城市社区媒介化治理模式创新

2020-02-24张菁

视听 2020年10期
关键词:媒介建构居民

□张菁

参与传播作为发展传播学的重要范式,是在反思现代化范式和依附范式的基础上提出的。参与传播理论重视依托信息传播和媒介近用的参与过程,其核心在于宏观和微观层面决策过程的社会权力分配,打破了传者与受者分离的关系,“通过平衡普通人参与传播活动过程中决策权的归属来优化权力关系和传播角色关系”①。

在长期的实践中,学者关注到了参与传播理论应用在社区这一单位中的高度适配性。杨·舍维斯(Jan Servaes)将社区作为参与传播范式应用的出发点,认为“参与”在保留规划者的基础上,将民众观点纳入决策和资源分配过程,由此实现各主体的“自我管理”②。我国的社区长期以来具有流动性大、内部人员结构化差异明显的特点。社区是具有不同文化身份的群体的总和,并非一个同质性的实体。在当前的网络社会中,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使得网络上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能够快速组建成不同的网络社群,而传统以地缘为边界形成的社区不断模糊,人际传播大大削减。同时,伴随着新媒体的广泛使用,社区本身也成为矛盾发生地、舆论发展地和问题解决地。由此,数字媒体时代的社区传播形成了哪些参与式治理的模式与现象,媒介技术如何为社区参与搭建平台?是否表现出了参与传播理论和方案的应用价值?本文通过考察沈阳市多个社区的治理举措,分析数字媒体时代城市社区多元主体分工协同治理模式的变迁。

一、城市社区治理的结构性变化

通过对沈阳市多个社区的持续调研发现,业主微信群和社区APP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依托媒介应用,各个主体的责任内容发生变化,行政力量、居民参与和媒介平台形成了全新的互动情景,社区治理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参与现象,与参与传播理论方法高度契合。基于此,社区如何基于参与传播逻辑提升参与度和参与效能,推动社区治理结构性优化成为重要议题。

(一)从社区到居民的责任转变与权力下移

社区传统的沟通主要通过张贴告示,居民选举居委会代表和投递意见信的方式,居民与社区工作人员之间没有直接的对话沟通,反馈过程复杂,效率低下。社区业主微信群的建立为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之间、居民与居民之间的实时沟通搭建了平台,为居民日常行使权力提供了路径。一方面,社区工作人员通过业主群发布公共信息,保障了居民的知情权,居民对社区工作的疑问和建议可以直接表达并要求实时答复,赋予居民有效的监督权;另一方面,居民通过微信群快速联系到利益相关的其他居民,形成“利益共同体”,就具体问题展开集体动员和网上网下的群体互动,促进问题快速解决。社区行政力量由传统的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和被监督者,居民通过媒介平台的意见表达逐渐成为社区事务参与者和社区文化生活建构者。业主群将传统社区管理中掌握在社区委员会方面的权力下移至每一个普通居民和组织,及时有效的信息发布和意见沟通为社区治理的开展提供了基本条件。

(二)作为网络公共空间的媒介平台

通过对沈阳市多个社区的调研发现,社区APP作为一种媒介平台逐渐进入社区治理过程。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认为,公共领域的形成需要具备具有独立人格的公众、具有沟通交流功能的公共媒介及其平台载体,以及基于理性交流形成的公共舆论③。社区APP具有信息开放性、及时性和新媒体交互性的特征,搭建了社区自由意见交换和共识形成的平台,形成了与线下社区相对应的网络公共领域,为社区参与传播营造了空间。随着“互联网+社区治理”模式的推广与深入,越来越多的社区APP开始广泛投入使用,如“住这儿”“邻里邦”“绿城生活”等。社区APP基于商业逻辑建立,将其他社会组织及社会资本纳入社区治理过程。其在功能上集社区服务、人员管理、信息发布、议题讨论、文化交流等于一体,核心目标在于服务社区公共权益,激发居民的参与感和主动性,构建居民共有的“社区朋友圈”。社区APP利用媒介技术实现了线上社区与现实社区的联通与呼应,展现了未来智慧社区的发展方向,它的广泛应用也标志着媒介平台作为一种参与主体进入社区治理过程,并产生重要影响。

借助新媒体技术,各主体通过参与明确责任,凝聚共识,形成了全新的社区关系网络与权力体系,建立了社区网络生态环境,使社区和居民共同体会到媒介参与为社区发展带来的内生动力和长久活力。从参与传播的理论视野来看,当前的社区治理和社区参与已初步在多层面实践了参与传播的方法。

二、参与传播视野下的社区治理

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我国商品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流动错综广泛,这一背景下的社区建设形成了典型的分化特征。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口信息管理卓有成效;另一方面,社区活动参与度低,文化建设薄弱,主体意识消弭。伴随社会媒介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社区认同感的来源正由乡土社会邻里互助的人际交往逐渐转向以社区服务为主、公共环境为先的商业逻辑,现有的社区传播在社区认同感提升和公共精神凝聚方面主要存在路径和动力两方面的问题。参与传播理论方法主张的媒体近用、技术赋权为参与提供路径,基于参与建构的公众主体性是社区长远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内生动力④。

(一)路径:技术赋能与媒介使用素养提升

通过对沈阳市多个社区的持续调研可知,技术赋能社区治理在个人、社区发展的多层面产生了长效影响。从个人层面看,居民应用社区传播媒介的素养和参与意识普遍有所提高,社区媒介已深入成为社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社区发展层面看,社区媒介使用搭建了生活、文化分享与传播的网络公共空间,同时整合资源,搭建便民服务平台,持续赋能社区周边经济。基于媒介近用的参与传播实践赋予了居民聚合社区文化、构建区域性文化圈的可能,书写了社区生活环境的集体记忆,提升了居民的社区认同感、文化自觉性和文化责任感。媒介技术的使用使得居民和社会组织的参与成为可能,推进了监督和反馈机制的建立,也提供了由服务延伸至治理的社区工作思路。

(二)动力:参与意识与公众主体性建构

媒体近用转变了普通居民作为社区传播“受者”的地位,赋予其参与社区决策的权利,激发了居民和社区自组织的活力,为权力关系和传播角色关系的优化提供了可能。基于媒介近用的居民参与对建构公众主体性意义匪浅,逐渐形成新的社区权力分配关系。借助业主微信群和社区APP平台等媒介手段,普通居民的知情权、监督权、质询权得以便捷行使,社区内部居民参与的主动性提升,能够自主发起各类议题并针对具体事件进行社会意识动员。同时,将社区文化建设的权力由社区工作者下移至居民自身,实现了生活文化共同体的自主建构。

(三)效能:社区参与式治理的长效机制

参与民主意识的强化对各方面的主体责任进行了重新组织,推动了社区工作制度和体系的重塑。居民参与和监督通过制度确立了其常态化和合法性,为社区参与机制构建和基层治理创新提供了制度思路。通过参与,居民从社区信息传播末端的被动受众转变为社区决策确定、工作实施、文化环境建构的积极参与者,实现了权力共享、权利发展和关系重塑,自下而上地自主建构社区认同,也推动了参与的常态化保持,形成了地方性的社区参与式治理模式。从长远来看,基于网络公共参与的社区治理有利于推进与网络公共空间相呼应的现实生活空间建设,“网络社区”将长效辐射并建构现实社区,借助网络参与促进现实社区内的人际交往的回归。

三、社区参与式治理模式探索

参与传播应用于社区治理实践,是当前社会媒介化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既是发展方法也是发展方向。参与传播理论方法在具体实践中重构了社区治理模式,为社区发展乃至全社会的政务模式创建带来了自下而上的变革动力。由此,我国社区治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可以试图从沟通和参与的路径出发,依靠媒介近用,由社区主导搭建平台,创建多元主体分工协同的社区参与式治理新模式。

依据世界粮农组织提供的参与传播治理经验,多主体的联合协作治理意味着每一个特定主体在某一阶段要起带头作用,随着参与的不断深入,各主体逐渐演变成独立、主动的参与形式⑤。因此,社区参与式治理不能完全依赖于媒介平台和各主体的主动参与而忽视社区在其中的主导性地位。社区应当主动作为,主导整合社会资源,吸纳居民、社会组织、商业平台等主体协同参与,培养公共精神。

与社会治理理论相通约,参与传播理论强调多元主体的共建、共治、共享,参与式治理的核心在于建立各主体横向交流的分工协同机制——政府作为政策制定的引导者和社会资源的调控者,社区作为具体工作的实施者和居民的服务者,其他组织作为政府和社区工作缺失部分的补充者,居民自身作为社区决策的参与者和社区文化的建构者——利用媒介平台建立畅通的监督与回应机制,共同推进城市社区治理主体权责的再分工,最终实现“善治”的整体目标。

四、结语

参与传播作为发展传播学的重要主导范式,在不同国家和组织的发展实践中形成了不同模式。数字媒体时代的社区参与式治理实践为我国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值得推广的理念和经验,成为推进以建立文化生活共同体为目标的社区治理的有效路径。由社区这一基础单元出发,讨论参与传播理论方法在社会治理各领域和各层次的本土化应用,仍然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值得关注的重要议题。

注释:

①公丕钰,张晋升,詹扬龙,迟浩男.参与传播:国家治理研究的新向度——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尼科·卡彭铁尔教授访谈[J].国际新闻界,2018(07):163-176.

②Jan Servaes.Development communication-for whom and for what?[J].Communicatio,1995,21(1).

③李良荣.当代西方新闻媒体[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87-205.

④公丕钰.数字媒体环境下参与传播理论及实践价值的在地化探索——基于对清远市“乡村新闻官”制度的考察[J].当代传播,2019(06):70-74.

⑤Coldevin,G.Participatory Communication and Adult Learning for Rural Development:ThreeDecades of FAO Experience[J].In:Servaes,J.(ed.),Approaches to Development Communication,Paris:UNESCO,2002.

猜你喜欢

媒介建构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书,最优雅的媒介
建构游戏玩不够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