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网络文学IP改编的现状与发展

2020-02-24朱凯歌

视听 2020年10期
关键词:影视剧网络文学影视

□ 朱凯歌 吕 璐

一、网络文学IP改编的背景

(一)网络技术发展

互联网行业的出现及兴盛,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首先,网络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看短视频、听音乐、追剧等娱乐手段都可以借助移动智能手机开展。随着人们对手机的使用率越来越高,消遣娱乐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其次,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网络文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学创作者选择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成果分享,人们对于网络文学的关注度也越来越大。再次,从网络文学的创作角度而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更多的作者提供了开放的空间,比传统文学更自由、更具有活力,为网络文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最后,电影、电视剧行业紧跟时代步伐,利用互联网手段,改革制作方式,为网络文学IP改编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二)受众需求增大

受众需求一方面指的是对网络文学作品的需求,另一方面指的是对网络文学改编后的影视作品的需求。

网络文学作品因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获取方便等特点而广受网民的喜爱。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普遍很快,网络文学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使人们在工作学习之余感到轻松、愉悦。

骨朵数据是国内领先的网络影视数据分析平台。据骨朵数据统计,从2016年到2019年由网络文学改编的影视剧的数量直线上升,在2019年,由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剧热度达70以上的就有27部,高达85%。在口碑方面,2019年上映的由网络文学作品IP改编的影视剧在豆瓣中平均分达到了6.15分,高于整个影视行业的表现。由此可见,观众对于影视剧的需求逐渐增大,从而推动了网络文学改编现象的盛行。

(三)影视利益驱动

在选定作品、改编、话题效应等一系列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带来巨大的关注度,这些稳定的关注度能够给作品以及影视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相比于原创剧本,网络文学作品改编的成本更低,效率也会更高,再加上影视剧演员自身的明星效应,更具有娱乐性和商业化,经济方面更是有着明显的优势。例如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小时代》本身是网络文学作品,后来改编成电影。虽然因为剧情浮华、不贴合现实等原因广受吐槽,但也正是因为这些吐槽使《小时代》系列电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收益满满。

二、网络文学IP改编的特征

(一)题材类型丰富

网络文学作品有着非常多的类型,由此改编的影视作品包括《如懿传》《甄嬛传》《庆余年》等古装剧,《安家》《欢乐颂》等现代剧,《杉杉来了》《亲爱的热爱的》等爱情剧以及其他多种类型的剧作。这些作品能够满足各个年龄段观众的需求,有稳定的受众群体。因此,大量不同类型的网络文学作品都被改编为影视作品,并且获得不错的反响。2011年是影视剧类型变化的一年,穿越剧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宫锁珠帘》《步步惊心》等穿越剧大获成功,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穿越一度成为热门词语。正是因为网络作品类型丰富多样,网络文学越来越多地被改编成影视作品。

(二)粉丝数量庞大

粉丝量分为两个部分:网络文学的粉丝以及明星粉丝。调查显示,截至2019年,网络文学用户的规模已经达到了4.55亿,占整体网民的52.3%。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在追求物质生活之余,精神世界也有了一定的追求。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因其情节跌宕起伏、人物个性鲜明等受到读者的喜爱,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日益普及,现在通过手机来进行阅读的人越来越多。网络小说因小巧、方便、便宜,能够随时随地在手机中进行观看等特征而广受网民的喜欢。例如《甄嬛传》《陈情令》《花千骨》《步步惊心》等小说都是在网络上颇受关注的作品。网络文学的发展逐渐繁荣,网络小说的阅读量也越来越高,产生了固定的粉丝基础。要进行影视化的改编,必然要找演员出演。而这些明星演员也有固定的粉丝群体,为收视率提供了保障。一些知名明星的粉丝量动辄七八千万,随便一条微博的转发量有几十万,他们自身所产生的粉丝效应非常大,关注度高了,价值也随之提高。

(三)内容积极向上

影视作品的意义是在娱乐的基础上能够起到教育意义,符合社会价值观。内容积极向上,体现正能量,是影视剧获得成功的关键。网络文学是以网络为载体而发表的文学作品,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弘扬社会正能量。互联网中大部分的用户都是年轻人群,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完全成熟,这更需要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指引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网络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更需要具备正能量,让人们在娱乐的同时,感悟人生,体会道理。例如在电视剧《都挺好》中就说到了重男轻女、啃老、愚孝的问题,通过剧情的不断深入,父母与子女逐渐破除心理障碍,慢慢地感受来自家庭的温度、体会家庭的温暖,也让观众感受到家庭的美好。

三、网络文学IP改编的不足

(一)影视质量降低

演员是影视剧质量好坏的重要部分,现在中国的影视圈过于注重流量,不看演员本身是否能够完成好这个角色,因此改编之后的结果也不是非常令人满意。作为一位演员,塑造好自己的角色,让人因为角色而认识到自己才是正确的,但现在的一些明星,只注重自己的形象,一些脏的形象、累的任务就不想去完成,完全看不到演技,也就塑造不好角色,造成影视剧质量低下。甚至一些演员不会实景拍摄,只利用绿布就可以完成角色,这自然难出好作品。还有一些演员连台词都不记,体会不到角色的感情,就更不会与人物融为一体。从制作方的角度来说,很多由网络文学改编的影视剧不注重细节的把握,不遵循历史事实,导致出现了很多“雷剧”,这也使得影视剧的整体质量下降,使观众不能深入到剧情中,产生各种吐槽点。

(二)影视原创缺乏

一部作品能否成功、能否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只靠明星效应还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题材能否吸引观众,是否有一个好的故事剧本。而现在中国有名的编剧少之又少,能够有一个好的剧本更是难上加难。即使有好的题材、故事,观众也不一定能够喜欢。在这个背景下,如果对一个已经被观众喜爱的文学作品进行改编就相对容易一些。网络文学有了一个发展的机会,也使得影视行业继续发展。对于影视公司来说,费尽心思想一个不确定的故事,不如把现成的、已经受到读者喜爱的作品进行重新演绎,以此来获得较高的收益。虽然网络文学作品能够蓬勃发展,网络文学IP影视剧改编现象也更加火热,但原创能力也会越来越弱。

(三)影视行为侵权

根据版权法规定,在对作品进行借鉴和改编的时候,必须要有作品作者的同意及授权,在之前的影视作品中,版权意识并不强,而且一些关于版权的说法和保护范围并不明确,导致一些影视作品抄袭现象严重,因此版权保护就变得更加困难。就连广受好评的《甄嬛传》中也存在着少许抄袭的现象。因此,版权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四、网络文学IP改编的策略

(一)重视影视质量

虽然由网络文学改编的影视剧数量依然不断上涨,但在近几年中,呈现着平缓的趋势。观众的品位逐渐提高,对质量的要求不断上升。一部高质量的网络文学IP改编剧不仅会带来高收益,也会产生好口碑。

影视作品之所以能获得成功,一方面是演员的演技,角色的演绎是针对各人物的性格特点,完成人物的塑造,所以提高演员的演技也是提高影视质量的重要一环;另一方面是细节的把握,只要细节做好了,质量自然就提了上来,就会赢得观众的好评。例如《都挺好》《人民的名义》《延禧攻略》《花千骨》等网络文学改编的影视剧,都因为制作精良,获得了不错的效益。

(二)提高原创能力

网络文学IP改编之所以成为一个热潮,就是因为编剧的原创力不高,没有吸引人的剧本进行拍摄,这也与现代人的思维模式有很大的关系。随着IP改编成影视剧的数量越来越多、热度越来越大,原创力也会随之下降。但影视行业需要的是新鲜血液,需要创新,而不是一味地依靠网络文学作品。虽然网络文学IP改编成为了一个大趋势,但在未来的影视行业中,创新、创造依然是永恒的话题。任何行业都需要创新,都需要不断前进,如果一直停滞不前,就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所以,在对网络文学作品进行改编时,依然会有很大的难度,我们需要理性看待。对于影视行业未来的发展,最根本的还是需要提高原创能力,激励影视行业工作者不断努力,创造出更好的作品。

(三)增强版权意识

2016年以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版权保护方案,禁止侵权、抄袭等现象,国民素质也随之上升,付费等方案也减少了抄袭、盗版现象的发生。对于一些相对成熟的网络文学作品,可以进行适当的改编,要合乎情理,符合事实逻辑,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话题、爆点,制造一些完全没有逻辑的剧情,导致影视剧质量低下、数量减少、类型同质化。

网络文学改编成影视作品是互赢的过程,既能促进网络文学的发展,也使影视业繁荣起来。影视剧的制作商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也要尊重法律,尊重原著的知识产权,要在合法的范围内实现互利共赢。不仅要坚决打击侵权行为,还要增强人们自身的维权意识。个人在生活方面也要增强法律意识,面对侵权行为要勇敢地做抗争,学会维护自己的权利。在国家、社会、个人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网络文学产业一定会有更加健康绿色的发展,影视行业也能更加受人关注。

五、结语

网络文学的改编不仅促进了影视剧的发展,为影视剧提供了更多的资源,也满足了观众对于影视剧的需求。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粉丝的热情,使网络文学能够被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网络文学IP改编现象成为影视剧发展的一大趋势。但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研究,影视剧的制作方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求更好的作品,借助高超的专业技能,制作出更优良的作品。

猜你喜欢

影视剧网络文学影视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揭秘网络文学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影视风起
影视
试论影视剧中的第三者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