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芳华》中阅尽千帆看人生百态
2020-02-24姚温丽李晓蕾
□ 姚温丽 李晓蕾
《芳华》是冯小刚执导、严歌苓编剧的一部影片,它是一部集红色电影主旋律、青春美好年华和历史现实相对照等多重视角于一体的优秀佳作,获得了艺术和商业电影的双丰收。
影片主要讲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南某文工团中一群正值芳华的青年一代,经历了人生中青春的美好、理想的飞扬、爱情的萌发、战争的洗礼、时代的变迁等种种人生境遇。影片中萧穗子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讲述了被称为“活雷锋”的刘峰和从小被忽略、被损害的何小萍两位主人公的故事,同时结合时代背景和情节发展将多个人物与他们的故事交织在一起,让观众看到了生活的多面性,人生百态随着影片纷至沓来,令人唏嘘、发人深思。
一、青春之美的飞扬与年华逝去的无奈
冯小刚导演曾经这样解释“芳华”:“‘芳’指芬芳,气味;‘华’指缤纷的色彩,非常有青春和美好的气息,很符合记忆中美的印象。”所以,影片中通过萧穗子、郝淑雯、林丁丁等人充满朝气的身体、曼妙柔美的舞姿、优美抒情的音乐、朦胧的爱情,将飞扬的青春之美熔铸在那个特定的瞬间。随着文工团的解散,所有人都裹挟进了时代的洪流,有的成为一名地产商人、有的成为家庭主妇、有的出国嫁人、有的从英雄变成了平凡者……再美好的青春也抵不过时间的流逝、生活的繁杂,所有人注定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一种年华逝去的无奈感充斥在画面内外,就像片尾穗子的独白:“我不禁想到,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如故,可还是不难看出岁月给每个人带来的改变。……原谅我不愿意让你们看到我们老去的样子,就让屏幕留住我们芬芳的年华吧”。《芳华》中体现出的这种飞扬的青春之美与年华逝去的无奈,每一代人都似曾相识。
二、人性善恶对立
人世间,善恶对立处处有之,艺术作品就是对现实的一种投射。影片通过刘峰和“林丁丁”等人的典型事件、何小萍与众人的纠葛,显而易见地揭露了这种人性善恶对立。刘峰被称作“活雷锋”,他对每一个人都真诚以待,吃破饺子、为结婚的同事做沙发、把上大学的机会拱手让人、给糟人嫌弃的小萍当舞伴……大家只要有困难就想到他,甚至厨房的猪跑了也得他去帮着捉。就是这样一个好人,因为对爱有了憧憬,对深爱的林丁丁不能自禁,冲动地拥抱了一下,林丁丁怕承担腐蚀“活雷锋”的罪名,为了自保,毫不留情地说刘峰是猥亵行为。因“触摸”事件,刘峰成了所有人眼中的败类,被集体抛弃,被迫离开文工团,下放到偏远的伐木连,人性善恶显而易见。刘峰气愤之余,将所有的荣誉证书扔掉,但只是一时之气,当战争爆发时他义无反顾地冲上前线。所以,刘峰的善良是长在心里的,这种人性的光辉不可磨灭。
影片中另一个最能识别善良的人是小萍,而她却是被生活抛弃的人。“文革”让她家破人亡,父亲入狱,母亲改嫁,在继父家里受尽了弟弟妹妹的欺负,感受不到一点爱。本以为来到军队文工团会改变命运,谁知等待她的仍是欺负、孤立。在这里人性的冷漠暴露无疑,军装事件,郝淑雯霸道地翻弄她的私人物品;海绵胸罩事件,众人撕扯她身上的衣服;舞伴事件,男舞伴称其身上有味,拒绝与她配合。这些都体现了人性的冷漠和无情。而就是这样“一个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唯有她在刘峰离开的那个早晨为其送别,并看清了集体的虚伪,通过装病拒绝出演A角被下放到医疗队,但并不悲伤,以全部的热情投入到战斗中。和平年代她与刘峰一起缅怀战争中牺牲的战友,并照顾多病的刘峰。刘峰、小萍的遭遇,让我们看清了人性的善恶,珍惜人性中的那份善良,不要在时代中迷失自我。
三、历史与现实的对照
从影片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文工团与世隔绝的青春之美,更领略了历史之痕和现实之思。影片开头的标语和大幅的毛主席雕像,让“文革”的气息扑面而来。虽没有正面描写“文革”给人们带来的伤害,但是从小萍父亲惨死狱中和萧穗子读平反父亲来信时喜极而泣的情节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十年“文革”给普通人带来的灾难和不幸,领悟了当前流行的一句话——“时代中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的内涵。
影片侧面交代了另一个重大历史事件,那就是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这段战争一直不为人熟知,但在当时经历者的身上却是刻骨铭心的。两个被集体抛弃的人,阴差阳错地卷入了这场战争中。刘峰带着战士们为前方的军队运送弹药遭到了伏击,伤亡惨重,只有16人还能继续战斗。他把人分成两组,一组继续为前方送弹药,一组送重伤员回战地医院,而自己却选择留下来陪死去的战友等待后方拉遗体的车,而他自己的胳膊也被打穿了,血流不止,但是他坚持要带死去的兄弟们回去,这一刻他可能真的不想活了,抱着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悲壮。战争让他失去了一只手臂,成了战斗英雄,他又回到了让大众敬仰的视野。另一个人物何小萍在战地医院为救护重伤员而舍生忘死,也成为一名战斗英雄。英雄本来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敬仰,但是,时境过迁,退伍之后的二人成了世间最平凡的人。刘峰,一个残疾的战斗英雄,最后落到妻子离去,外出打工的艰难境遇,为了赎回自己维持生计的三轮车,因交不起1000块钱的罚款而受到城管的刁难、侮辱甚至殴打,令人发指;刘峰和小萍在陵园里缅怀那些为国家安全牺牲的烈士,更让人体会到世人的忘却和冷漠。影片揭露了曾经的历史时期许多战斗英雄繁华落幕后的无奈和心酸,这更好地映照了当今社会提倡的崇尚英雄、尊重英雄、让军人成为全社会最崇尚职业的必要性。因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所以,影片中的历史让时代警醒,善待英雄、崇尚英雄应是时代的主旋律。
文工团在时代大潮的冲击下,最终解散,所有人都进入芳华已逝的改革开放时期。每个人心中都存在诸多的感伤和不幸福感,唯有刘峰和小萍相依为命,待人温和,显得更加知足。这告诉我们,现实生活中唯有平淡和坚守,才能维持生命本真的温度。
四、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弥足珍贵
影片中6分钟的战斗场面和战地医院伤员肢体残缺不全、面目全非的画面,足以让我们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性,要珍视今天用鲜血和牺牲换来的和平年代。尤其是几个细节描写更是让人产生一种远离战争、珍爱生命的感悟。刘峰和战友在配送弹药的途中遭到了伏击,一个年轻的战士掉进了沼泽,身负重伤的刘峰无法将其救出,眼看着战友消逝在泥潭中,一个铮铮铁骨的男人发出那种绝望的呐喊和痛苦的泪水,让人久久难忘,这使人对战争残酷性体悟得更深刻。另一个场景是一个不足16岁的男孩,虚报了年龄前来当兵,临死前对小萍说的那些话,让人心疼,一个芳华未开的生命就因为战争陨落了,甚至不曾感悟生命花开的美好。小萍因为炮弹之下,舍生忘死救护重伤员,而由被忽视的个体成为令人尊敬的英雄,一时接受不了这种转变成了精神病患者……这一切都源于可怕的战争。这就提醒世人,世间最美好的时光是和平年代,人生最幸福的时刻是岁月静好。
从电影《芳华》中,我们阅尽千帆看到了人生百态,包括“情感怀想的芳华闪现、历史记忆的芳华之思、人生相别的芳华之叹、生命之逝的芳华之赞”。在艺术之美的流光溢彩中,每个人虽阅尽千帆,认清了现实的本质,但仍需内心充盈,保持人性的善良,敬仰英雄,珍爱和平,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