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学案为载体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探索
2020-02-24郭美颜
郭美颜
(福建省厦门五中 361000)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的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美国未来学家阿乐文、托尔期说过:“未来的文盲指的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人.”这意味着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如何获取知识,如何对知识进行建构,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寻找简捷快速的途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数学课堂上师生交流与互动,能够实现师生间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教学案的应用就是为了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学会探究与反思,从而达到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
一、通过教学案的题目引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未成熟,如果只是布置学生自已通过看书理解所要学习的概念原理,学生往往会走马观花式地进行简单的阅读,达不到我们所要求的效果,反而会对老师的课堂造成负面影响.教学案指明了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学前准备部分以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学,为学生自主学习指明方向,提高学生的自学成效.学生通过做题边学边思考,对于学习中不能解答的问题,能够有目的性针对性再学习或课堂上特别注意听老师讲解,对于自已可以学懂的问题,增强了学习自信心,并且能在课堂合作学习中可以教给同学,还能当小老师上台讲解给同学听,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和口头表达能力,也能激励学生对自主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事实证明,在一个学期下来,学生拿到教学案后,懂得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阅读教材,认真完成学前准备任务,做好不懂标记或重点标记,真正做到有效自学,并能带着问题进课堂.
二、通过教学案的课堂探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初中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的学校环境,具有不同的知识能力水平,不同的思维学习习惯,即使来自于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也有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因此,每个学生在教学案的指导下所获得的知识肯定有差异的.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将学生按成绩,性别、性格等分成几个均衡的小组,对于教学案中设置的难题,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展示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然后教师再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思考,帮助学生找到想不到或都不懂的原因所在,帮助学生分析是知识缺漏问题,还是原理算理没弄明白.在讨论式的教学状态中,将原本应该由老师直接讲授的知识与算理根据学生的需求“润物细无声”中自然而然地传递给学生.学生学习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如何主动获取知识,完善所学知识内容,让学生学到了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三、通过教学案的问题设置,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
教学案通过题目分层设置与情境设置,题目由易到难,满足各种层次学生发展的需求,以学生感兴趣的时事背景题,让学生在对问题产生兴趣的前提下,乐意研究这个问题并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在自主学习完成练习的过程中获得学习自信心,哪怕个别地方没学懂,也有部分是在自已能力范围内能学懂的题目.教师通过个别面批或单独交谈等模式,关注表扬待优生,肯定他们具备自学能力,让待优生也可以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学习信心,从而增加学习动力.中等以上的学生在帮助同学分析讲解题目的过程中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展示成果的分析讲解中更是锻炼了自已的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老师通过部落加分等方式进行课堂评价,对于部分问题展示可以由小组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会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上台讲题,此时加的分数比能力强的学生多,通过评价方式促进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展示加分,即检验了合作学习的效果,又能发现学生存在的知识缺漏,做到当堂反馈与矫正.这种先学后教的方式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过程性的加分评分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在自学过程中将新旧知识有机联系,用新知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彼此更正启发,取长补短.在语言的交流中产生思想的碰撞,产生新的思路和想法,又一次实现了创新.以教学案为载体,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四、通过教学案的订正与反思,养成学生反省思维习惯
教师对教学案的要求是,课前完成课前准备部分,课堂探究允许先思考,课堂上通过学习订正完成课前准备与课堂探究部分,课堂上落实探究题目,并完成课堂检测,通过老师集体或个别面批或者小组合作批改,给时间订正反思,有利于及时反馈与矫正.课后作业完成批改后,也要求学生跟据各自能力进行订正,提醒学生订正过程中注重反思.鼓励学生对错题进行整理,可以一题多解,寻求解题方法与简捷的解题途径,针对个人量身定做错题本,养成学生反省思维习惯,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
五、通过教学案的教学活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数学课堂的灵活性是无法完全估量的,课堂上学生的表现经常会超出老师的预设.这样的课堂往往最具活力,老师要及时抓住学生课堂生成的问题,及时对课堂进行调整与反思,例如遇到学生对于某个问题较难理解时,教师可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一起探讨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从数学本质上分析理清思路,真正让学生能够明白.再比如出现了一题多种解法,教师课前没想到的方法,一定及时肯定学生,并认真倾听学生思路,让学生讲出其然和其所以然,讲不清楚的地方教师再介入引导,课堂在预设与生成中完成学习目标.以教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也因此可以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总之,以教学案为载体,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每天的引导与渗透转变了学生原来的学习模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而是通过主动学习的模式产生了学习的兴趣,逐步形成了质疑能力、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创新意识,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终身学习才是教师教书育人所要达到的根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