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阅读悟表达 读写结合学运用

2020-02-24东莞市南城教育管理中心代和翔

师道(教研) 2020年4期
关键词:领悟建构深度

文/东莞市南城教育管理中心 代和翔

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并将新的知识和思想融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的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深度学习强调了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学习,批判性地学习,强调了个人将情境学习的内容迁移应用于新情境的过程。这是学生主动的、有意义的、自主参与的学习。在深度学习的理念下,阅读与写作如何更好地融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下面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来谈一谈。

一、比较阅读,主动发现

主动学习,是深度学习的内涵特征之一。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地读书,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在阅读和思考中主动发现,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做到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呢?比较阅读是一条很好的途径。例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的教学,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的。

教师先引导学生分别品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和第3-6自然段,在读第2自然段的时候,用比较忧伤的心情读出对小钱生命即将凋零的惋惜;在读第3-6自然段的时候,用比较庄严的心情,读出对李博士和台湾青年的崇敬之情。通过这样对比的读,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去发现——

师:刚才啊,我们读了前后两部分的文字,把前后两个部分的文字进行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前面是写小钱的,后面是写李博士和台湾青年的。他们的感情基调也不一样,一个是悲伤,一个是庄重的。

师:你们真会思考,真会发现。说得一点也没错。这里写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场景,而且感情基调也是不同的,对吗?作者却把这样的两个场景放在了一块来写。作者是怎么做到的呢?发现了没有,第三段中有一个词很关键,是什么?(在同一时刻)

师:什么叫“同一时刻”?也就是说,当我们要同时写两个场景的时候,就可以在写第二个场景时加上这样一个词,对吗?像这样的词,其实还有,比如“与此同时”,加上这样的词,就可以把两个不同的场景整合在一起来写了,这样写就不会乱,显得文章条理清楚,明白了吗?

在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对前后两部分的文字进行了对比的阅读,学生很快就有了自己的发现,这个过程,正是深度学习理念所倡导的主动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学得更主动,更有利于学生深度思维的培养。

二、领悟表达,建构意义

读,是我们平常主要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读的方法有很多种,作用也不一样,有的读是为领悟情感,有的是为了领悟表达,即为了学习作者写作的妙秘。王荣生说,“写什么”不重要,“怎么写”才是更重要的。因此,我们让学生对比阅读,就是为了让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从而建构意义,为后面的练习表达打下基础。

例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的教学,我们可以这样去引导学生建构意义——

师:我们平时在写文章的时候啊,也应该学习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有时候,我们可以同时描写两个或者多个场景,这样,我们的文章才会更加生动、具体。

师: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同时写两个场景呢?两个场景的描写,写的肯定是不同的人,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事,不同的情况,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在同一时刻。

在这里,老师引导学生领悟了文章的表达方法,即“同时写两个场景”,正是建构了这样一个意义,使学生明白了写作的妙秘,从而运用到日常的写作当中。

又如《匆匆》一课的教学,老师是这样引导对比阅读去领悟表达,建构意义的——

句子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句子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师:对比一下,哪一句写得更好?为什么?

师:是的,第二句更好。因为第二句写出了八千多日子像一滴水一样那么微小。能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短暂。

师:你真是一个爱思考的孩子。没错,正是“一滴水、大海”这些具体的事物,仿佛让我们真切地看到了时间的流逝。孩子们,透过朱自清的文字,我们知道了,原来,时间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作者就是用这些具体的事物去写时间的。也就是说,把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现,使我们能看得见摸得着,能感受得到。像这样的写作手法,我们把它称为“具体化”。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比阅读,领悟了“具体化”的表达方法,并且建构了这个概念,这正是深度学习所倡导的有意义的学习。

三、读写结合,迁移运用

传统的在阅读课上,教学的重点是关注“内容”,主要感悟文本的内容和思想感情,也就是“写什么 ”“为何写”,这是浅层次的教学,学生上了这么多阅读课依然写不出习作。而立足于言语形式的“读写结合”,我们不但让学生读懂课文“写什么 ”“为何写”,而且重视“怎样写”的指导,渗透写作知识,引导学生模仿迁移运用课文写法进行“随文练笔”训练,彻底改革语文阅读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将“读”和“写”有效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是深度学习的教学目标。

例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的教学,笔者设计了这样的读写训练。老师先让学生理解两个场景的描写,可以在同一时刻进行。比如:校园的跑道上,紧张刺激的校运会男子100米决赛正在进行着。李明听到枪响,迅速地向终点跑去。他挥动着双臂,脚底下就像抹了油似的,快得像一只离弦的箭,冲在了第一名的位置上。与此同时……

与此同时,在另一个场景上,又发生了什么呢?老师引导学生想象,回忆校运会的情景,让学生进行练笔。学生写得很精彩,有的写同一时刻,拉拉队员在一旁喊加油的情景;有的写在跳远的赛场上运动员们拼搏的情景……

又如,《匆匆》一课的教学:

师:时间本来是很抽象的,我们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从朱自清的文字中,我们却又能这样真切地感受到时间的匆匆。秘密就在于作者能把抽象的东西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表现出来。这种写法就是,具体化。那么,我们学习了这种写法以后,会不会运用呢?

例如:写幸福的感觉、恶心的感觉、时间过得很慢、得到老师的表扬心里很高兴、被妈妈骂了一顿心里很难过……

学生进行练笔,把学到的“具体化”的手法迁移运用,能够文章写得更生动具体。

通过这样的读写训练,由读到写,读写一体,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从知识、领会,到应用、分析、综合,从而从低阶思维走向高阶思维的发展。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也是构成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因素。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升。让学生走向深度学习的关键,正是“理解和运用”,我们希望通过遵循“比较阅读——领悟表达——迁移运用”这样一条路径,教给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规则和方法,从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从浅层走向深层,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

猜你喜欢

领悟建构深度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多么痛的领悟
立足高考 领悟自招(三)——自主招生怎么考近代物理初步和光学
立足高考 领悟自招(二)——自主招生怎么考电学和磁学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