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处处皆语文

2020-02-24广宁县江屯镇中心小学江玉仙

师道(教研) 2020年4期
关键词:腐竹教室学会

文/广宁县江屯镇中心小学 江玉仙

教学就如同平常生活,朴实无华才是真。农村小学应在用好原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开发和利用具有农村特色的科学资源。让语文真正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在用中学,在学中用。

一、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语文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教室里,要利用农村特有的资源,让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只要我们留心就会发现校外的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农村虽不如城市繁华,但农村别有一番天地,如家乡的特色产业、大自然特有的风景、农村淳朴的风俗传统,到田地里参加义务劳动等也是很好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把学到的内容在生活中运用、感悟升华,上升为一种能力,是践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小学语文下册的第一单元很多都是以“春”为主题的内容,我们可以把课堂放在农村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在自然中尽情去体会,去感悟,这样既可提高教学效率,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第四册语文《春天里的发现》,我带学生来到野外,让学生闭上眼睛,专心听听风声、雨声或是虫鸣,鼓励他们发现春天的声音;还引导学生用双眼观察自然,看看云的变化,观察蚂蚁的觅食,鸟的活动,小草的生长,感受大地万物的变化,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自然,然后引导学生把春天“请进”班级里,画春天,说春天,诵春天,唱春天。用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浓,在玩中学,其乐无穷。

二、合理运用家庭资源

家庭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很多知识可以在家庭中获得、运用,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家庭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让家庭资源得到合理运用。如:有一位学生家里是“腐竹”制作坊,学生就可以向同学介绍“腐竹”的制作过程,还请老师以及对制作“腐竹”感兴趣的同学到家里参观,参观后,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很有条理。比如习作《我学会了____》,课前我用“校讯通”给家长温馨提示,提议家长引导孩子学会一项本领,如:捏泥娃娃、做菜、煮面条、骑自行车、照相等,学生在家长的引导下都学会了一项本领,部分同学还把自己的作品带回班里展示:如香喷喷的面条,有趣的泥娃娃等,向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学会的,学会后的感受等。介绍的学生滔滔不绝,听的学生置身其中,这样从学、讲、练笔都是学生的亲身体验,印象深,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习作。最感到欣慰的是,在家校的共同配合下,后进的学生也能写好作文了。

三、灵活采用班级资源

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灵活巧用教室这个教学环境会使学生沐浴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可以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使教室变得温馨、舒适,富有生活气息,让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例如,结合农村的特点开展实践活动。春天,采集野花摆放;夏天,特产龙须菜展示;秋天,品尝砂糖桔;冬天,番薯干制作方法介绍。平时,还可以利用教室的各个角落,开设“生物角 ”“时事角 ”“图书角 ”“环保园地”等,供学生欣赏、享受。如我们班就利用教室后面的黑板,结合季节、节假日收集好词、好句,名言警句、古诗等,供学生阅读、感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活用社会实践资源

语文课堂的教育要结合实践才可以展现出她的魅力,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我们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自觉学好课堂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学生实践活动的体验和感受,在实践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活动的内涵,提升自我。如在教学第四册语文《雷锋叔叔,您在哪里》一文时,结合3月是学习雷锋月,带学生到镇敬老院为孤寡老人送温暖,让学生与爷爷、奶奶们一起庆祝活动,给他们捶捶背、为他们唱歌、跳舞,让学生感受到为长辈送温暖的快乐,让无穷魅力的实践活动直接深入到学生们的内心。结合文本教育,每年的清明节前,与学生亲手做好花圈,带着学生到本镇的烈士陵园缅怀先烈,通过清明扫墓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烈士的精神力量,并牢记革命先烈的事迹,不断增强爱国意识,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开拓进取,做一个优秀的学生。

生活中处处皆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因此需要我们农村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地方资源,让农村资源合理服务于语文教学,让生活和教育在农村语文教学中得到有效结合。走进生活,语文便是生活,生活便是语文。

猜你喜欢

腐竹教室学会
卤制工艺对即食腐竹品质影响研究
“313”教室
好腐竹 表面光易折断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一村一品」社坡腐竹好 出口渡重洋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学会分享
美味腐竹
学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