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道法课堂活动提高教学实效性

2020-02-24中山市石岐实验小学石承华

师道(教研) 2020年4期
关键词:品德物品内容

文/中山市石岐实验小学 石承华

创新道德与法制课堂活动,提高小学道德与法制的教学实效性,要分析学生的学情,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把握好课堂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所以,课堂活动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引领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促进自身社会性的发展。

一、把握方向,自主探究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根据小学中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用精选的内容引导学生感悟现实的社会环境,并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情感,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在教学《四通八达的交通》时,我设计了《道路、商品运输的变化》的课堂活动。在课前,我引导学生个人结合家里的物品,选择一件物品进行研究。研究内容为:物品的产地;物品从产地到家里需要什么运输工具,经过怎样的路途;向长辈了解这样的物品从产地到家里,以前需要什么运输工具,又要经过怎样的路途。

让学生在课前就自己感兴趣的物品进行研究,激发了学生兴趣,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采用学生乐于和适于接受的方式,让学生精选内容。学生会积极利用时间搜集所需的有关道路、商品的文字、图片、实物资料等。学生的积极准备,为用不同形式展示调查中的收获提供了保障,为在独立深思考、自主性的探究活动里突破自我进行奠基,利于教师教学目的的顺利达成。

二、合作对话,知识建构

结合学生学情、社会实际的情况,用心设计课堂活动,使学生全身心融入叙述的真实情景中,在叙述情景中发展思维,训练协调能力,帮助学生自觉地、有意识地整理其生活经验,促进学生形成稳定的道德品质,学生可以走得更远。

课堂上,学生准备的物品较为丰富,例如衣物、文具、玩具、蔬菜、水果、饮品、零食、书籍等。我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介绍自己所带的物品,小组交流后推荐一名同学参与向全班汇报的竞争,最后引导全班学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四名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

课堂活动交流内容的设计,从实际切入,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调动和利用学生通过搜集、整理、分析积累的已有经验,有条理地说明问题,清晰地让大家了解商品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活动中学生积极发言,我深切地感受到,创设的活动使儿学生用移情的力量进入教材,从而使学生与教材实现真正的互动,让学生切身体验和合作、对话,更好地进行反思,进行知识的自我建构。

三、思路巧妙,多元呈现

巧妙的思路,往往能创造不同角度的、别具一格的呈现,在《四通八达的交通》课堂活动中,巧妙的呈现利于引导学生在可感可思的生活事件中,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下感受道路建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进而体会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获得超越个人生活经验的可能性。

在向全班同学汇报中,学生充分利用准备好的课件及物品进行介绍。阿冰同学以《乘客的旅行》为题,汇报了叔公(华侨)带回产自新西兰牛奶的经过。从奶源地、购买、运输到国内高速路利用、花费的时间及父母小时候购买相同物品的情况进行介绍。特别说到父母当时购买,父母出国探亲带回来,需要坐大巴客车回中山,走普通公路,道路经常坑坑洼洼,车经常颠簸,人感觉异常难受。她的介绍内容,让学生内心受到触动。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说 :“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课堂活动要聚焦儿童的生活与成长,为学生的自我成长而努力,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自信、有能力地走向社会。在物品介绍中,介绍的学生用真实的事例,以《旅客的旅行》为题,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现象,认识道路与商品运输的变化,自然、巧妙地反映我国社会进程中所取得的辉煌成果,让同学理解了道路建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体会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满足学生思想道德成长的需要,有了知识的沉淀,实现自身的道德成长,活动前的预设目标达到了。

猜你喜欢

品德物品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称物品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
主要内容
找物品
品德
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