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教学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有效

2020-02-24佛山市三水区三水中学附属初中邓翠媚

师道(教研) 2020年4期
关键词:生活化道德法治

文/佛山市三水区 三水中学附属初中 邓翠媚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在编写上突出贴近生活,而又引领生活。教材内容往往以学生具体的生活为起点,将各个资源的内容、活动设计从学生的生活开始,再聚焦于道德价值观的探讨,引导师生一同发掘并践行正确的价值观。教材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体验、辨析与践行中生成知识,提升能力,形成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在教学中我们贯彻生活化教学能够较好的适应教材的特点,达到教学效果。

一、课堂要精选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

道德与法治教育本质上是对生活实践知识、实用知识的学习。生活化教学可以采用以下的基本步骤 :“生活(导入)——教学(分析)——生活(回归)”的循环。“从生活到教学”,即课前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使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问题情景着手,学习研究学科知识,使课堂尽量成为学生学习体会、辩论反思、概括提升的场所。“从教学到生活”,则将学生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讲述《深深浅浅话友谊》这一课时,我使用了如下材料:有人问:从家到学校,怎样走距离最短?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但是,有一位同学的回答让所有人都表示赞同:有朋友相伴,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最短。是啊,有朋友相伴,一路欢声笑语,从不觉得孤单。究竟是什么如此打动我们?让学生展开讨论,探讨友谊特质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教师要开展生活化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生活

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I hear,I forget.I see,I know.I do ,I understand!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具体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让学生成为听众,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意识和习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将触角伸向广阔的社会大课堂,进一步拓展生活,从中吸取生活养料,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生活实践中检验和丰富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建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

在讲《中学序曲》这一课时,在课堂上进行了“校园第一印象”主题经验分享讨论——你最喜欢学校的什么地方?用一个词语描述你上中学的心情。让学生畅所欲言,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艰辛,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道德与法治课上的认识,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自己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课堂外的生活,引领学生的实际生活

道德与法治每一课课后都设置了课后探究活动,探究活动课目的是鼓励学生的参与社会生活,通过活动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课后探究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和拓展,是指导学生从课堂回归生活,用掌握的知识指导现实生活的中介和桥梁。课后探究也是让学生用生活印证知识,深化认识的有效手段。充分利用好课后探究这一栏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课堂教学再次回归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利用掌握的知识指导自己解决问题。

在讲授《感受生命的意义》这一课书时,我让学生回家采访三个你生命中重要的人物,请他们说说活着是为了什么。学生采访人物有父母和爷爷、奶奶等。通过采访既让学生更加了解了长辈们的生活,也多生命意义的探寻更加有亲切感。

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应该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过程,应该是一种内在的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通过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这样的体验中,使学生能科学地认识自身,掌握一些应付刺激、澄清疑惑、处理问题的技能,并满足他们对形成健康心理和健康人格的各种需求,以利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们在体验中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

猜你喜欢

生活化道德法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