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双向结合

2020-02-24博罗县罗阳中心小学黄卫东

师道(教研) 2020年4期
关键词:班会德育工作心理健康

文/博罗县罗阳中心小学 黄卫东

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结合,是当前小学素质教育全面开展的有效途径之一。那么如何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呢?

一、借助课堂教学这一平台充分结合

课堂是小学生接收新知、提升能力的主阵地,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也不能脱离课堂而独立开展。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健康心理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充分挖掘各学科教材中与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相关的素材。比如语文学科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数学课堂中数学精神的传递、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感恩意识、道德法律认知的培养……总而言之,借助学科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得到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将《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内容渗透其中,以此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在德育主题活动中有效融合

虽然说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开展的主阵地是课堂,但是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环境。两者之间的有效融合还可以体现在班会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主题活动之中。对此,教师可以利用每周班会,积极开展品德教育活动。在班会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出小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对班会参与的积极性,为每一位学生都创设展示的舞台,让学生不仅是活动的参与者,同时也是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比如,在主题班会活动中,班主任就可以组织学生就某一话题进行探讨,如“如何促进同伴交往 ”“如何提高班级课堂纪律”等,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感受到团队的力量,体会协作的乐趣。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制定班级规则,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内容直接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意识,了解在学习中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不能做,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促进家校共育全面升华

学生教育不仅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家庭也应当积极参与进来。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的效果,应当加强家校合作,形成双效应,共同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当前,很多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备受宠爱,因此也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因此,家长要转变理念,宠爱不等于溺爱,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同时,学校也可以定期举办亲子活动,比如开展以“我心中的幸福家庭”为主题演讲活动,让家长能够聆听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调动家长参与学生教育的积极性,明白在孩子的成长中关怀和温暖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行为习惯以及思想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主观判断是非对错,需要外界正确的引导。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双向结合的过程中,还应当注重对家长的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委会、家访等途径向家长传递正确的教育观,对家长存在的不科学认知,教师应当进行积极的引导。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专业素养的支持,所以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共同与家长一道为学生创建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

四、在实践活动中相辅相成

在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实践是推动两者双向结合的重要手段。健康的心理状态与良好的道德品质都是在实践中不断积累而形成的,并非一朝一夕就可造就。对此,可以通过团队活动、名师讲坛、知识讲座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促进两者相辅相成。比如,学校可以邀请心理健康咨询公益团队来学校开展健康宣教活动;还可以邀请社会组织来校举办拓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人沟通、如何进行团队协作、如何进行探究,从而感受到团队活动的乐趣。作为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双向融合是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贯彻与落实。对此,学校应当为两课教师提供更多的提升机会和学习平台,促进教师德育知识与心理健康知识一体化发展,从而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双向发展储备更为雄厚的师资力量。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小学德育实效,就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实现其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双向结合,但是结合并不意味着替代,只有真正发挥出两者教育价值,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为祖国培育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班会德育工作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主题班会
初中生主题班会创新策略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