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新闻对新闻资讯传播的创新及其反思
——以梨视频为例
2020-02-24意如贵
□ 意如贵
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将海量的、多样化的信息带到了我们的“手掌”中。只要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便能随时随地获取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的新闻信息。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相互作用不仅带来了更多的信息内容,更重要的是使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更多的人通过碎片化的时间来获取新闻资讯。在这样的背景下,自2016年井喷式发展以来,短视频丰富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梨视频等资讯类短视频的出现为新闻资讯带来了新的传播渠道。
一、资讯类短视频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短视频是指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高频推送的视频内容,时长一般在5 分钟以内,具有创作门槛低、社交属性强、碎片化等特征①。梨视频于2016年7月推出,为短视频领域开拓了新的发展方向。一些传统媒体也加入到了这个领域当中,内容上有了明显的“视频化”倾向,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的新闻资讯传播模式,带来了新的变革和更多的视觉直观体验。
据统计,截至2019年6月,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到8.57 亿人,短视频用户使用时长占上网时长的11.4%,超过综合视频(8.3%),成为仅次于即时通讯的第二大应用类型②。除此之外,短视频行业的入局玩家也在不断增多,行业内部的竞争与日俱增。
(一)传播内容的实时性和简短性
从传播特征上来说,梨视频有着“快”和“短”两大特点,即实时性和简短性。梨视频的实时性体现在它主要为了帮助受众快速了解新闻事实的宗旨上。遍布各个城市的庞大拍客群体,也保证了梨视频能够在第一时间发布短视频。另一方面,梨视频主要以3 分钟时间长度的短视频为主,流入微博资讯中,这种篇幅小、时长短的特点契合了受众近年来的碎片化阅读的习惯,用户可以在任何碎片时间内打开应用观看短视频。
(二)传播方式的亲历性
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在他的著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提出了“媒介是人体的延伸”这一观点,他认为任何媒介都是人体的感官扩展或延伸。智能手机的出现为人类带来了信息化生活的方式,所以被称作人体的“亚器官”。作为第一现场的亲历者,视频的传播者通过智能手机录制视频,夹带着自己的解说旁白,为受众带来了直接的感官冲击。从民间采集的民生新闻,经过故事化、戏剧性的表达后拉近了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距离,促成了传受双方情感的互通。
(三)获取信息的互动性
目前,短视频被广泛运用在碎片化的场景当中,有着较强的社交功能。以往获取新闻的方式是单向的,由专业的媒介机构和媒介从业人员采集、编辑、发布,受众反馈机制不及时,新闻信息的传受双方在互动功能方面远不及社交化媒体。与传统的纸质媒体和电视台相比,资讯类短视频的优势就在于视频内容发出去之后,受众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留言、转发等互动,是受众参与公共事件的重要载体。
二、资讯类短视频带给新闻传播的创新
短视频等新兴媒介正在加速改变新闻资讯的传播方式,同时也改变着受众信息接收的习惯,必然会对民生新闻带来新的创新与影响。以“快”和“短”著称的资讯类短视频必将改变传统的“文字+图片”的新闻传播模式,视频化将是传统纸媒、电视媒体在移动端内容生产的新趋势,对传统媒体传播新闻有着重要的启示。
(一)注重受众的收视习惯,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
在海量的、超载的信息面前,不仅群体和群体之间获取信息的需求不同,而且同一个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需求也存在着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征。与此同时,新媒体信息的自主选择倾向越来越强,受众对获取新闻时的全方位、全感官体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此,梨视频的独特首先在于其内容以新闻资讯为主,打着“做最好的资讯短视频”的旗帜,自身定位明确;其次是短视频的物理特点能够使用户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取资讯,结合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的短视频能够呈现出更加直观立体的内容,具有真实感与现场感;再次是借助微博等社交平台导流,受众有了更多讨论的公共空间,满足了大众参与到新闻生产过程中的需求与体验,强化了社交媒体的监督机制,增加了获取民意的渠道;最后,简化了赛事过程,只通过新闻来呈现重要的结果性信息。
(二)追求事件发生第一时间的实时传播
梨视频的优势还在于其庞大的“PUGC”拍客系统。该系统门槛较低,每个用户都可以在平台上进行“爆料”,揭露身边的事情。梨视频的拍客们不仅遍布国内的各个大小城市,还延伸到了海外,组成了全球最大的拍客网络。2017年5月,梨视频与外卖平台“饿了么”进行战略合作,让外卖小哥加入,更加壮大了拍客队伍。这种非议程式的组织化生产形式也为梨视频随时随地生产内容提供了可能。虽然我国一些重要的报纸、通讯社在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国都设有分社或派出了常驻记者,但是由于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受到时间和设备的限制,不能够在事件发生的第一刻就将新闻传播出去。手机短视频则不同,它能够通过便捷的智能手机设备将视频内容传播出去,第一时间将事件传播到受众,弥补了传统媒体按时按点播出新闻的时间限制。
(三)提高受众对新闻的感受,讲求民生新闻的情感互通
在新的传播手段不断更新换代的当下,信息的传播不再仅仅是专业新闻媒体的事情,更多非专业的普通人也参与其中。从内容生产的角度来看,梨视频既不归属于硬新闻的范畴,也与娱乐性短视频不同,它更注重的是现场感,传播第一现场与人性,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中国故事供应商”。因此,梨视频不仅有短视频资讯,还有更加精品化、调性独特、内容独家的长视频。2018年6月,泰国12 名足球少年及其教练被困洞穴,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针对该事件,梨视频制作了网络纪录片,其全球拍客跑遍了所有这些派出志愿者的国家,在网络上呈现了这场救援奇迹,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三、现存问题
近两年,短视频行业的内容与版权等方面出现了一些乱象。为大力建设完善健康的版权环境,国家相关部门开展了大范围的约谈工作,提出了治理政策。并且,目前互联网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已达到瓶颈阶段,优质内容的稀缺也需要短视频及时反思与改进。
(一)缺乏优质新闻,同质化现象严重
短视频行业依旧在不断发展,入局玩家也在不断增多,行业内部的竞争不断加剧,这同时也意味着短视频行业需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拿出更加优质的内容才能留住用户、吸引流量。因此,在视频化的大浪潮中,不仅是短视频平台,传统的新闻媒体也需要做到客观冷静,不能出现盲目的“视频崇拜”而迷失方向。在创新新闻生产和传播机制的同时,也要把好内容关,坚守新闻本体。传播方式应根据所传播的内容,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传播,不能因短视频的火热而向短视频全面转变,不重视文本或将文本置于次要地位。
(二)易落入时间陷阱,引发假新闻和错位新闻
网络新闻传播中普遍存在两种时间陷阱。一是时间上的错位,即不同时间段的内容在平台中同时存在,平台中的旧闻随时可能被翻出来当新闻,或被全盘照搬,或被部分挪用,引发真实信息在时间上的错位,导致原本真实的信息成为假新闻。二是时间压力带来的不实新闻,尤其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对于第一时间发布新闻的要求,极易带来时间上的压力,需要核实、辨别各项要素,而不能为了抢发第一条新闻而忽略内容的真实性。三是网络新闻传播中的真相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水落石出,这注定会与网络传播的全时性特点产生冲突。
(三)受众的黏性、互动率低
目前,与娱乐短视频行业的火热程度相比,以新闻资讯为主的短视频发展相对滞后,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产品较少。因此,这类短视频需要增强受众的黏性,从而带动行业发展。2018年10月10日,梨视频运营总监孙翔曾发文坦言,梨视频目前在通过社交媒体导流,而且梨视频在涉及自媒体分享时,优先考虑的是品牌战略,首先要传播品牌,让用户接触到更多来源于梨视频的视频,记住梨视频这个品牌,最终目的是用各种有效的发声点在市场上形成品牌声浪,从而获得话语权。梨视频虽然是个新创品牌,初创时用户对其了解度不够,但梨视频这样的品牌战略也对其自身的黏性有着一定的影响。更多受众通过微博等其他社交软件观看视频,引发共鸣并转发,但是梨视频自身平台的关注度却要比传播出去的视频本身要小得多。因此,梨视频需要对自身运作模式进行下一阶段的发展思考。
四、结语
自2016年推出以来,梨视频就将自身定位为最好的资讯、最有价值的信息。从奥运会时期的《亚军》,到拍摄煤矿工人一家三口、北京的学区房、格斗孤儿等内容可以看出梨视频以小切口、小故事来反映大主题的传播风格,看重的是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真真切切的个体。这种不同角度的切入为新闻资讯的传播带来了不同的风格。资讯类短视频的出现也让我们意识到新闻需要更多受众角度的考虑,传播正能量的价值观。但在将新闻与视频结合的过程中,我们也应注意不能盲目地“视频崇拜”,要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把握好新闻本身最适合的传播方式,避免传播虚假消息、不实新闻,产生负面影响。新闻资讯的传播既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也要恪守新闻的传统。
注释:
①前瞻产业研究院出品2019年中国短视频行业研究报告。
②数据来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出品2019年中国短视频行业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