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02-24张荣娜
张荣娜
有色企业进行内部控制是降级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不但能够提升有色企业的管理水平,还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确保有色企业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所以,内部控制管理可以促进企业的均衡发展,也能保证企业实现最基本的经营目标,以及通过设立和实现内部控制来得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近年来,有色金属企业对经济持续增长起着关键作用,但目前我国有色金属公司内部控制有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制度、建设、应用、管理等很多方面都要逐一解决,才能有效促进我国有色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加强内部控制的作用于意义
作用: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帮助处在复杂的经营环境中的企业应对各种风险。所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主要是帮助企业应付各种法律风险、帮助企业提高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质量、帮助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帮助企业提高其经营成效以及帮助企业实现战略发展目标这五个方面。
意义:企业内部控制其实是以全面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管理的方法。对于企业管理与运营,内部控制是一条线,将各项管理制度连接起来,使各项业务流程畅通,使得运营工作更高效。随着企业复杂环境的增多,规避风险和提高其综合管控能力逐渐成为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亟须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有色企业的发展
1.有色金属概念。有色金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锰、铁、铬及合金以外的金属称之为狭义的有色金属又称非铁金属。那么,广义的有色金属就是狭义的有色金属以及有色合金的总称。2.有色企业的发展。有色金属企业简称“有色企业”,它涵盖了有色金属矿藏资源的勘探、采矿、冶炼、加工、制造及销售环节。有色金属是支撑工业发展的一种关键物资基础,作为资源型企业更是引领着其他行业的进步,从而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企业发展迅速,根据有色金属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达到5688万吨,同比2017年增长5.76%。对于2019年1-5月7869家规模以上的有色金属企业进行统计发现,企业实现营业收21768亿元,同比增长5.49%;实现利润总额549亿元,同比下降5.2%。可以看出,我国有色企业的经营环境日趋复杂,竞争压力也日益激烈,企业将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为使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尤为重要。
有色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控制环境基础薄弱
控制环境通常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它主要包含治理结构、机构设置、企业文化建设及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等,在很多有色企业中都存在着一些内部环境问题。一是有色企业内部控制意识不强,随着有色企业的发展和所占的地位不断上升,导致很多企业的领导者将重点放在了企业的经营活动上,错误导致有色企业“重生产,轻内控”,忽视了企业内部的有效管理,而且有色企业的管理者一般只是将内控归结为降低企业成本的一种手段,没有真正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这种局限的看法阻碍了有色企业的正常发展;二是不够重视企业文化,这就出现了软实力并不软的问题,一个企业之所以和其他企业不同,是有它独属的企业文化,这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但是,大多数有色企业的内部控制中涉及企业文化方面的内容甚少,没有从企业的根本出发,忽略了企业文化建设从而影响内部控制的运行效果。
2.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待改善
通过建立和实行一套高质量的、完善的企业内控制度,可以有效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提升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管理效率。首先,有色企业内控制度形式大于实质。目前,很多有色企业为了完成监管机构的要求,大多数是制定了本企业的内控制度,但是内控制度是从标杆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或者是塞班斯法案中生搬硬套过来的,并没有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导致内控制度不能与企业的经营发展很好的融合,可操作性较差。其次,企业的部门信息沟通不流畅,导致各个部门制定的内部控制管理条例不能及时有效的传递到相应部门,这样就会造成企业大量无价值的内耗。而对于大的有色企业来说,由于子公司的数量较多,而且这些子公司大多没有完整的信息接收和处理机制,也就从根本上加大了企业信息沟通与管理的难度。最后,我国有色企业内控制度静态管理普遍较差,并没有对会计制度和法律法规实施更新,有些企业更是运用“拿来主义”建设本企业的内控制度,并没有考虑企业间的实际业务状况,使得企业的组织架构、生产流程和管理流程都存在相应的差异,不能充分考虑到制定的内控制度在该企业的适应性。
3.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效果和反馈不佳
内部控制监督是企业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保障,涉及内部控制的反馈关系到企业管理进展的地步以及存在的漏洞,内部审计和财务监督也是有色企业控制活动中的一部分,也就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再度控制。但是企业在此类问题上的疏忽和淡漠大大降低了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能动性。基于财务核算,有色企业会计信息可靠性较低,对于企业资金、资产的定期清查盘点执行并不到位,对大型存货的计量方式不规范不科学,欠缺专业指导,缺乏监督人员,从而导致财务数据可靠性下降。同时,很多有色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并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独立性差。再者,专业审计人员的缺乏也是导致公司的审计工作问题重重,未及时发现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问题,有时还会违背职业道德,配合企业的财务进行造假行为。
四、加强有色企业内部控制的应对策略
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对有色企业的生产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内控管理条例来减少经营风险,进一步完善有色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有色企业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1.制造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内控环境的优良程度是对于有色企业能否实现企业目标起决定性作用,所以,企业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时,应当重视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一方面,提高公司全部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尤其是领导层内部控制意识的淡薄会对整个企业的内控制度的实施程度有直接影响。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对管理层和全体员工进行内部控制学习培训,提高内部控制意识,使其真正地作用于企业,让公司管理层在软硬实力方面做到平衡;加强对员工的实时评价和监督,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让管理变成常态化;并对内部控制进行持续改进,增强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很好的融合企业文化于内部控制建设中。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区别其他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这种力量可以激发员工参与到内控建设工作中,通过这种效果的叠加,可使内部控制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也能让公司员工的工作态度变得积极向上。
2.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在有色企业运营过程中,企业内控规章制度的缺乏对企业的运行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企业必须要制定适合的能够推动有色企业持续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一是要建立健全适用于自己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有色企业需要建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并由公司领导带队,其他各个部门参与,全面系统地梳理企业各个业务流程,制定出适用于本企业的内控制度,可执行力要强,着重强调实质大于形式。二是要制定内控管理办法签名制和建立内控小组例会制度,由内控小组的全体成员定期定时的沟通内控的执行情况,加强内部信息的沟通与传递,就企业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改进,与员工展开人性化的平等交流,重视职工的意见和想法。而且信息沟通的有效性是通过制度来作基础保障的,所以制定有效的沟通机制也是不可或缺的。有色企业可以制定意见直达制度、沟通情况考核制度来实现有色企业内部有效的沟通。三是及时根据会计制度、法律法规、企业实际情况动态更新内部控制制度,考虑企业的实际业务状况,使企业的各个流程能够很好地衔接,并充分考虑到所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在本企业的适应性,使企业良性发展。
3.完善企业内部监督和反馈机制
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的实施和完善是推进内控工作不断深入和开展的动力,可保证内控工作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所以内部控制监督和反馈体制应当不断拓展,形成有内部约束的有效监管体系。
一方面,有效发挥内部监督对财务信息的作用,遵循权责分明的原则,必须明确工作人员与监管人员的责任,禁止私自处理整个业务流程,实行监督到位,从而优化财务管理的内部结构,以此确保有色企业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准确性。
另一方面,不但要制定出合理的审计程序,也需要引进专业的审计人才来实施审计方面的工作,通过查漏补缺,基于自己职业操守,作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结果,保证审计的独立性与真实性,守好企业内部控制的最后一道关卡。
市场经济的风云变幻紊乱了有色企业的生命周期,对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内部控制所起的作用越发凸显,它可以确保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资产安全完整、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会计信息质量有效以及提高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在有色企业中,通过制造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完善企业内部监督和反馈机制等管理手段,可以有效应对和解决有色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潜在风险,有利于有色企业长期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