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域下四川传统文化产业升级探析

2020-02-24邱明丰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四川升级

邱明丰

四川传统文化产业已经形成了较成熟的发展模式,具备了较强的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在推动文化强省建设中起着难以替代的作用。但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创新给传统文化产业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是强烈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是现实的,传统文化产业必须适应时代发展节奏,回应新技术和新消费的要求,积极探索转型升级的路径。

一、产业升级的探索与创见

关于产业升级的界定和理解有不同的层面,主要可以分成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微观层面的产业升级主要是指企业对产品和经营的升级;中观层面的产业升级主要指一定区域(如省域、县域)的产业布局和规划升级;宏观层面的产业升级主要指国家层面的产业布局和规划升级。对产业升级问题的研究有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唐晓云在对国内外有关研究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分析后指出:“国外学者界定产业升级的视角较为微观,将企业的生产能力以及竞争力的提高视为产业升级的本质。”国内学者的研究偏重于中宏观视角。“国内学者关注较多的是产业结构中各产业的地位、关系向更高级方向的协调,从产值结构、资产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和生产率等不同角度给予分析和讨论。”①唐晓云:《产业升级研究综述》,《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第4期。就产业升级的内涵而言,“从宏观层面上看,产业升级是指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倾斜以及全球价值链中产业地位提升;微观层次上,产业升级是指企业通过不断创新和技术进步,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并获取更多利益。”②丁晓强、葛秋颖:《产业升级内涵及研究思路的文献综述》,《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国家加强了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引导和规划,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确立,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战略部署,推动着我国产业升级向纵深推进。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宏伟谋划,开启了我国产业升级的新时代。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产业升级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基础,同时单个产业升级又以国家产业结构升级部署为大背景。

二、文化产业升级的价值坐标

文化产业升级既能够促进我国整体产业转型,又能实现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和更新,进而提高文化产业生产效能和发展质量。

(一)文化产业升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文化产业升级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生动实践,是产业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文化产业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构建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升级问题,2016年,文化部出台了《关于推动文化娱乐行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这些部署表明,文化产业升级已经成为我国谋划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步骤。

(二)文化产业升级的本质是实现自我更新

文化产业升级重点解决的是产业发展的低效能问题,传统文化产业存在重复建设,业态选择同类化,产品和服务同质化等现象严重制约着文化产业的纵深发展。文化产业升级有不同的视角和维度,比如文化产品和服务升级、文化产业链升级、文化产业价值链升级等。无论什么视角,其本质都是文化产业坚持问题导向,适应新的文化消费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做出的及时调整,旨在实现文化产业的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处于发展动能转换的重要节点,文化产业,尤其是传统文化产业同样面临着调整发展方式的需要。调整发展方式的根本着力点在于去落后产能,进一步优化生产要素和生产方式,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产业优势。

(三)文化产业升级的重要形式是融合发展

文化产业具有高粘合性的特点,可以提升其他产业的文化附加值,从而促进其他产业转型升级。当前,我国正处于整体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节点,文化产业升级面临双重叠加的机遇,这决定了其升级的重要形式就是融合发展。融合发展的基本逻辑是“+”,呈现为“文化+”和“互联网+”两种典型形态。“文化+”重点在于产业文化化,以文化元素和文化创意提升其他产业的文化附加值;“互联网+”的重点则是将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逻辑融入文化产业发展全过程,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提升产业效能。

三、四川传统文化产业升级的落脚点

在产业规划的有力引领下,“5+2”的产业布局推动了四川省文化旅游产业、演艺娱乐产业、出版发行产业、印刷复制产业、影视产业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具备了更强的产业竞争力。据《中国西部文化产业指数(2019)》显示,四川省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为81.39,位列西部第一,但与东部地区比较还存在明显差距。四川文化产业在影响力指数上领先较多,但是产业环境有待优化。西部地区的文化消费指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文化消费意愿相差最大。①《中国西部文化指数(2019)出炉》,四川新闻网,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200508/001065860.html,2020-5-8.从2019年中国文化产业指数来看,四川省文化产业综合指数和文化消费指数均未能进入全国前十。四川省5种传统文化业态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但在文化市场中同质性高,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要在未来保持产业优势,赢得更大发展空间,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人民群众文化消费需求,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四川省“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指出,到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之一。“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文化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文化市场更加繁荣有序,文化科技支撑更加有力,文化消费持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与服务更加丰富,文化产业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贡献更加明显。”今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又是“十四五”的谋划之年。承上启下,探索四川传统文化产业升级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

有研究指出,在世界文化产业竞争激烈、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文化产业升级要着重从三个方面推动:第一,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创新,以“文化+”和“互联网+”为着力点,推动多领域、全方位的融合;第二,增加文化产业有效供给,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结构,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第三,营造产业发展有利环境。②郑翠仙、周峰:《文化产业升级从哪里入手》,《经济日报》2017年6月16日。李凤亮从科技创新的视角提出传统文化业态转型或重生的三种途径:一是通过牵引传统制造业,将文化、创意、设计与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能源等融合创新,完成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二是带动传统科技产业变革,主要表现为将一批IT企业从原先的技术平台制造商、运营商和服务商,转变为包括内容制作、提供和集成在内的综合服务商;三是升级传统文化产业,为文化艺术本身的发展提供新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渠道。③李凤亮、宗祖盼:《科技背景下文化产业业态裂变与跨界融合》,《学术研究》2015年第1期。究其本质,实现传统文化产业升级的基础是把握文化消费趋势,核心是推动产业融合,落脚点是孵化产业发展平台和支持文化企业创新发展,使文化业态不断适应文化市场要求,增强产品和服务供给效能。

(一)全面把握文化消费新趋势

文化消费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四川传统文化产业升级必须适应文化消费新趋势,夯实转型升级的产业基点。2019年居民消费支出最大的五个文化产品或服务依次是:文化旅游,游戏,网络文化活动,电影,文艺演出;市场成长空间最大的五个文化产品或服务依次是:网络文化活动,游戏,文化旅游,电影,文化娱乐活动。①《2019中国文化产业指数发布》,新京报网,http://www.bjnews.com.cn/culture/2019/12/26/666682.html,2019-12-26.文化旅游、电影、文艺演出、文化娱乐活动等传统文化产业仍然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网络文化活动成为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从文化消费发展趋势可以看出,四川传统文化产业紧扣文化消费需求,仍然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产业升级不能放弃这些业态,而要促进业态提质增效,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效能。

“互联网+”时代,信息生成和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人们的互动交流方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文化消费的数字化、网络化特征更加凸显,四川传统文化产业应顺势而为,加快转型升级。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网络信息技术,全面地掌握文化消费信息,并及时反馈给供给侧,进一步优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文化旅游产业应着力发展智慧旅游,将数字化、智能化运用于文化旅游产业链的每个环节,旅游信息能够顺利传播到人们的移动终端,增强消费者文化旅游消费体验,为人们提供便捷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影视产业应重点关注互联网“IP”培育和开发,推动四川影视产业向产业高端升级,加快推进成都影视城建设,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影视产业链。四川作家海宴的网络小说《琅琊榜》改编成电视剧获得了很高的收视率,这可以证明互联网IP具有很好的市场开发潜力。演艺娱乐产业要挖掘网生代的文化消费潜力,培育新生代文化消费市场,坚持以音乐产业为重心,打造四川演艺娱乐产业消费热点。出版发行和印刷复制产业要加强数字化技术研发和运用,深刻把握互联网时代版权保护和开发规律,积极探索“互联网+”背景下数字出版、数字复制的模式。总之,四川传统文化产业要在“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中突围升级,一定要构建起讲好“四川故事”的爆点,以崭新的文化体验和高质量的产品服务刺激人们的文化消费神经。

(二)深入推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互联网“跨界融合,连接一切”的属性淡化了产业之间的边界,有力促进了产业融合和新生,产业融合成为当前产业升级最典型的路径。互联网以强大的渗透力和创造力深刻影响着文化产业发展全过程,培育了文化消费新趋势,创新了文化生产模式,丰富了文化产品和服务形态,拓展了文化传播(营销)途径,文化产业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呈现为两种典型特征:“文化+”和“互联网+”,“文化+”指文化融入其他产业,提高其产业附加值,甚至形成新业态的过程;“互联网+”则指互联网作为数字化平台革新文化产业的过程(包括将众多不同的业态连接在一起碰撞、融合,形成新产品、新业态)。这里着重探讨“互联网+”视野下的产业融合发展问题。“‘互联网+’并非其与传统行业之间的直接叠加,而是各行业结合已有生产样态,引入信息通信技术与互联网平台,将创新成果与传统行业的不同领域进行深度融合,以期优化产品内在结构,创新商业运营模式,拓宽市场运用渠道,形成一种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最终实现工具的新型业态。”②李立凡、范晨辉、肖骏:《互联网与我国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探析》,《中国集体经济》2018年第25期。研究指出,互联网与文化产业融合主要发生了两大变革:一是高度融合的“平台经济”使文化产业链得以打通,改变了其原有的内部结构;二是线上线下的营销模式使大众消费意愿极大增强。③李立凡、范晨辉、肖骏:《互联网与我国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探析》,《中国集体经济》2018年第25期。产业融合从渗透、交叉到重组,冲破了原来的产业边界,不断为产业发展赋能。

四川传统文化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既要着力做好“文化+”的文章,探索“文化+农业”“文化+制造业”“文化+现代服务业”落地方式,又要书写好“互联网+”篇章,创新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不断创造“互联网+文化”的新生态。大力推进文化旅游示范区、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等融合项目建设,深挖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数据,释放产业融合潜力,借助互联网渠道塑造四川传统文化产业新形象,尝试“互联网+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推动不同文化产业形态之间的渗透、连接、补偿和相互适应,不断延伸文化产业链条,形成“互联网+四川特色文化”“互联网+城市文化”“互联网+优秀传统文化”“互联网+出版发行”“互联网+影视”“互联网+印刷复制”等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加快培育互联网文化产业平台

“互联网+”背景下四川传统文化产业升级的关键在于搭建和培育互联网文化产业平台,兑现互联网技术驱动效能。产业发展成熟的两个重要标志是产业集聚发展和完善的产业链条,集聚发展有利于形成产业规模,完善的产业链有利于拓展市场空间。“互联网+”时代,产业集聚发展和延伸产业链的方式不仅在物理空间上,还在互联网平台,而且互联网平台将发挥更关键的作用,BAT对文化市场的占有就清晰地体现了这一趋势。陈少峰在谈及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时指出,大平台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因为“互联网是无边界的平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包括移动互联网在内的互联网有一个非常宽广的宽度和一种程式化的高度,互联网上可以做任何我们平时想做的事情,除了现场体验之外,电商、技术、娱乐、传播、金融、教育、营销、社交都可以,传统的商业项目都可以搬到互联网上开展。”①陈少峰:《当前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艺术百家》2015年第4期。“以搭建平台为特征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用去中介化、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渠道取代成本高昂、复杂的传统渠道,以更优化的流程将文化创意者、文化经营者、文化产品与政府、社会、受众等整合在一起,把产业链条上的多个渠道、环节扁平化,让企业一线员工直接面对用户,寻找用户痛点,并根据用户痛点快速反应,整合平台上的资源,生产或改进用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②向宝云、张立伟、彭剑:《“互联网+”:四川文化产业新发展》,《四川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22页。

四川传统文化产业在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和经营上做出了许多积极有效的尝试和探索,平台的建设将极大推动四川传统文化产业的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文轩网以出版物为核心,开启构建文化产业电子商务平台的重要征程。2017年1月9日,成都文交所艺术品交易中心线上交易平台启动,标志着四川省建成首家“互联网+艺术品”交易平台,该平台致力于互联网与艺术品、金融的融合,借助互联网开展文化艺术品及衍生品的投资交易,搭建了艺术品创作人和投资人的合作通道。成都市运用“互联网+”理念,推出了“文化e管家——成都市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绩效管理平台”,对公共文化服务实行数字化管理,对相应的数据进行科学监测分析,更加全面掌握百姓文化消费数据,助力成都文化产业发展。未来,四川省不仅要支持自主开发互联网文化产业平台,而且还可以协调媒体平台构建若干文化产业小平台,全面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四)重点支持文化企业创新发展

随着近年来文化产业的高歌猛进,文化市场主体日渐成熟,大集团带大产业、大产业促大发展的运行模式成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并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四川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之一是文化体制改革,通过文化体制改革建立起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大型文化企业,引领着文化产业开拓和发展。传统文化产业升级的规划引领需要政府,但改革实践、落地实施的主体是文化企业。四川传统文化产业升级必须大力支持文化企业创新发展,从产业政策、发展环境、人才支撑、金融支持、协作机制等方面扶持文化企业发展壮大。鼓励文化企业立足四川资源优势,加强文化产品研发和推广,形成拳头产品、知识产权、文化品牌等核心能力。引导和扶持文化企业通过文化投资实现业态升级,向平台型文化企业转型发展。发挥好省级文化企业服务中心、四川文化产业商会、四川民营文化企业协会的作用,为文化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信息、政策服务,提高企业协作经营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形成良性竞争氛围。

腾讯和阿里巴巴在文化产业领域能够迅速拓展的策略之一是通过文化投资来完善产业链,并不断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和企业经营实际调整经营战略和商业模式。2018年国庆节前一天,腾讯公布了新的组织架构调整,事业群由原来的7个整合调整为6个,腾讯把这次调整作为“公司一次面对未来的进化”,马化腾称之为“迈向下一个20年的新起点”。由此可见,在“互联网+”时代,文化市场更迭加速,商业模式升级加快,文化企业必须敏锐把准产业发展脉搏,及时地做出战略调整和战术变化,赢得更多的市场机会。与东部地区相比,四川文化企业经营环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政府和企业要共同努力,实现更好地发展。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四川升级
A gift I treasure
四川移动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回暖与升级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灾后两年新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