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幻电视剧《真实的人类》中人形人工智能的形象传播研究

2020-02-24陈翰衢

视听 2020年2期
关键词:索菲人形镜像

□ 陈翰衢

一、引言

在科技加速发展及其取得的巨大经济效应的推动下,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走入千家万户已经是可以预见的事实,终有一天,人工智能将像如今各类电子产品一样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对于人工智能会给人类社会造成怎样的冲击和改变等问题,各界人士早已在现实和科幻层面展开了讨论,但多专注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层面,忽视了对具有人形形象的人工智能的探讨。

本文拟以英美合拍科幻电视剧《真实的人类》(Humans)为例,对剧中呈现的近未来社会中人类与人形人工智能共处的生活图景进行分析,探索人形人工智能的传播会给人类自身及人类社会造成何种影响。

二、研究概况

本文的研究焦点集中在人形人工智能的形象传播上。国内对科幻影视作品中人工智能的形象有不少讨论。卢鑫鑫、徐明从后人类和赛博格的理论视角论述了人工智能的“身体”经历了从机械身躯到人类肉身,再到虚拟主体的进化,人工智能最终成为后人类,与人类形成主体地位之争①。程林对当下引发热议的“人机之恋”进行了分析,认为人机性爱一方面折射出当代个人情感和性爱焦虑的症候,另一方面见证了人们自我认识的改变与情感观念的变更,体现了去人类中心主义的趋势②。林方探讨了科幻电影中人工智能女性角色的叙事模式和角色类型,发现人工智能女性形象正在异化危机和后人类时代思考中逐渐完成转向,表征着人类通过审视其自身与创造物的关系而不断确立自我认同感③。

上述文献深化了笔者对科幻影视作品中人工智能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的认识和理解,启发了本文的思考及创新点。已有研究存在两点不足:一是研究对象普遍集中在科幻电影,忽视了对人工智能科幻电视剧的研究;二是对人形人工智能缺少专门的研究和深入的分析。因此,本文将以人工智能科幻电视剧为研究对象,分析人形人工智能的形象传播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三、相关概念辨析

(一)人形人工智能的形象

形象是社会主体以像似符号为导向的传播效果聚合,也是主体在社会中的重要符号化存在方式。由于每个具体认知都包含相应的元语言规则,因此形象也是一种主体的评价性元语言集合④。本文中人形人工智能的“形象”指其呈现出来的实体外形,在最直观的视觉层面具有与人完全一致的像似符号,人工智能是该形象的所有者和发出者。

(二)镜像阶段

镜像阶段(The mirror stage)是法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1901—1981)的核心观念之一,是对人的心理发展过程和自我意识生成的认识。拉康在镜像阶段论中强调,人要成为自己,就要以自己对外部他人的认同为前提,统一的镜像为自我的形成做出了贡献,但又使人疏离了真正的自我。作为一种图式的认知方式,自我形象是以“镜像”为原型的符号自我建构过程,是自我借助诸种“像似符”的呈现,因而“我”的形象是一种符号化的抽象自我形象,“自我意识”实际上是一个外界对自我的反射。

四、人形人工智能的形象传播及其影响

面对具有与自己一样形象的非人之物,人类会投注怎样的情感?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人工智能将参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若是人类打破人与机器的形象界限,赋予人工智能人形形象,这将对人类自身和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在由英美两国合拍的科幻迷你剧《真实的人类》中,这样的情景已经得到了展现。

《真实的人类》故事设定发生在未来,剧中的人工智能——合成人(Synth)在外形上与人类难以区分,但行为举止具有微妙的机械感,容易与人类区分开。合成人被广泛投放在各行各业,为繁忙都市生活中的人类提供各式服务。剧里的普通合成人并不像人类一样具有自我意识和情感,只是拥有能够完成人类指令与满足人类需求的人工智能。同时,合成人普遍被设计为具备性别特征、拥有漂亮/帅气的身体形象,十八岁以上的用户还可以激活合成人的成人服务设置,在合成人身上满足自己的性需求。当这种从外在形象上看来与人无异的合成人被广泛应用到社会中,人类的行为也受到了影响。

(一)人形形象的传播导致人类认同混乱

形象作为人直观的视觉影像,对认识具有启动作用。“在人的认识中,客体对于人的意识形成表象,这是认识的基本单位,形象也是一种表象,想象就是借助表象来进行的思维活动。”⑤可以说,形象是人对他人和自己产生认同的基础。当人的形象不再来自于人类本身,还可以来自于同样拥有人形的人工智能,人类是否会从人工智能那里产生身份认同?《真实的人类》描述了人工智能的人形形象给人带来的认同混乱现象。

人类家庭霍金斯一家购买了女性合成人保姆,家中年纪最小的女儿索菲十分喜爱这位新朋友,不仅用自己以前最好朋友的名字“安妮塔”为她命名,还天天与她待在一起。

在安妮塔获得自我意识离开霍金斯家后,索菲开始模仿安妮塔。在外在形象上,索菲想要拥有代表合成人身份的蓝色眼睛,因此她在镜子上用彩笔点上一对蓝眼睛,再将自己“映照”上去。在行动上,索菲模仿安妮塔机械的行为方式,行走和做事都像肢体僵硬的机器人。在情绪上,索菲大多时候都保持一张面无表情的脸,并说真希望自己是个合成人,因为合成人不会伤心;她企图通过将自己认同为没有感情的合成人,来屏蔽掉一些令自己难过的情绪。

索菲认为:“机器人完美无缺,他们不会犯错。生命正应如此。”医生诊断索菲的情况是无意识的模仿行为(mirroring behaviour),是最近在青少年中常见的“青少年机器人过度识别紊乱”,病人认为自己也是机器人、想要成为机器人,或者想被别人当作机器人。虽然成年人清楚地知道机器人是人造工具,但对于孩子来说,机器人就像身边的人类一样真实,并且比人类的成年人更加完美、善良和温柔。对于索菲来说,合成人拥有可以以假乱真的人形形象,就是自己认同并想要成为的“人”。孩童对机器人与人类认识的界限变得模糊。

拉康认为,生物体能以一种类似于想象的形式被捕获在外部的形象之中,因为如果“我”认同于一个外在于我自身的形象,那么“我”便可以做到以前做不到的事情。这个看似完整的形象,使“我”对自己的身体有了一种新的控制⑥。索菲通过对合成人外在形象的模仿,将自己认同为更“完美”的合成人。“他疯狂地跳进去,将外部的他者的铠甲披在身上,把自己的形象完全隐没其中。”⑦

(二)人形人工智能映照人类自身的缺陷

根据拉康的理论,要想成为自己,主体必须经过在他者介入之下与外部的镜像认同过程。“我”总是在他者中生存,社会性评价机制下建构的形象就是外部的镜像,它始终映照着每一个人。形象不是本质,却是确认自我的起点,主体始终被外在的镜像所欺骗,不由自主地以与自己有别的他者形象为中心,从而获得认同。

霍金斯一家的女主人劳拉在合成人保姆到来后,开始恐惧自己作为母亲、妻子的角色被合成人替代。合成人保姆安妮塔不仅可以一天二十四小时陪伴在家人身边,照顾家人的饮食起居,还有许多劳拉不具备的优点,如不会忘记事情、不会生气、不会沮丧等等。小女儿索菲每天晚上更喜欢安妮塔讲睡前故事,而不是“总是忙着快点讲完”的妈妈讲。合成人的完美映照出劳拉在家庭中的缺失和不称职。此时,合成人成为镜像阶段的“完美理想”的他者,对劳拉施加着压力。

(三)人形形象是确认同类的基础

当从外表上与人类无异的合成人进入人类的生活,人类是否还能坦然地只将其当成机器,抑或是陷入了对其同类形象的迷惑中?《真实的人类》告诉我们,人类无法真正理智地将具有与自己同样形象的机器人只划归为“机器”一类。当人工智能被赋予人形形象的那一刻,它就获得了被人类认同为同类的基础。

霍金斯家的大女儿玛蒂达在参加聚会时,制止了另外两个未成年男同学强行将女性合成人服务员关机、想要将其拖上楼发生性关系的举动,并说他们的行为就是把一个失去意识的女人拽上楼强奸。虽然此时合成人并不具有自己的意识,只是一个高级的智能机器,但其具有的人形形象已足够唤起玛蒂达心中的认同,并将其划入人类女性阵营。

霍金斯家的男主人乔在一次酒后冲动中与合成人安妮塔发生了性关系,他害怕被妻子劳拉知道,想要将安妮塔送走。东窗事发后,面对劳拉的指责,乔辩解称安妮塔只是一台机器,这不算出轨,但劳拉却无法原谅丈夫的这一行为。如果乔真的只将安妮塔当作机器,就不会对自己和安妮塔上过床的事实感到后悔和担忧;如果劳拉只将安妮塔当作机器,就不会认为丈夫的行为是背叛了自己。这些情况恰恰都表明,霍金斯夫妇将安妮塔当成了一个真正的人类女性看待,而无法用她“只是机器”来说服自己。

五、结语

当我们赋予人工智能以人形形象时,就不可能只将它们视为普通机器,在某种形式上,它们已经升格为“人”,对其形象的迷惑导致我们无法避免情感上对其难以抑制的亲近和认同。当我们望向人形人工智能,我们不是在单纯地望向人类的一项伟大创造、一个机器,而是在望向一面镜子,镜中的形象与镜外的“我”并无二致,以至于常常使我们迷惑:它们难道不就是跟我们一样的人吗?我们对待人形人工智能和非人形象机器的方式绝不一样,我们的行为被它们具有的与自身一样的形象所牵动和影响,进而对其倾注各种各样的情感。

人工智能是最接近人类的东西,人形人工智能更让人无法继续把他们当作机器。人类曾经能做的事,人工智能也能做,并且做得更完美;人类不再在同类身上倾注情感,而是沉溺于与合成人更为简单纯粹的交往中……每个人的生活都受到合成人的影响,社会和家庭原有的结构遭到破坏,人类将再一次面对来自造物的威胁。从智能到形象,人类与机器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也令自己产生迷惑。人类试图创造生命、想要升格为神的举动,也许最后反而会将自己拖入地狱。

注释:

①卢鑫鑫,徐明.科幻电影中人工智能的“身体”与“意识”建构[J].电影文学,2018(23):44-48.

②程林.“皮格马利翁情结”与人机之恋[J].浙江学刊,2019(04):21-29+2.

③林方.科幻电影中人工智能机器人女性形象的转向思考[J].出版广角,2019(11):86-88.

④胡易容.图像符号学:传媒景观世界的图式把握[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160-161.

⑤方汉文.后现代主义文化心理:拉康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181.

⑥[美]达瑞安·里德尔.拉康[M].李新雨 译.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3:19.

⑦[日]福原泰平.拉康:镜像阶段[M].王小峰,李濯凡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44.

猜你喜欢

索菲人形镜像
人形
好心眼儿巨人
好心眼儿巨人
镜像
会变形的人形机器人
追梦者
镜像
人形蔬菜
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