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组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措施探析

2020-02-24

审计月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底稿分组人员

随着审计全覆盖要求逐步推进,对于集团性质的企业来说,在审计某公司时,往往都要延伸至其下属多家子公司;在开展某领域专项审计时,也要选择多家公司作为审计对象。鉴于此,审计人员往往分成不同的小组同步实施检查,以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任务。

一、审计项目分组方式

审计项目一般有三种分组方式:一是按地区分组,适用于覆盖多个地区的审计项目,如某房地产公司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该公司在每个区域均有多个地产项目,审计人员可分为北京区域组、上海区域组、重庆区域组等;二是按公司分组,适用于下辖多家分子公司的审计项目,例如某石油销售公司运营审计,选取总部以及湖北、山东、广东三家省公司为审计对象,审计人员相应分为总部组和3个省公司组;三是按业务流程分组,适用于人员专业特征明显、业务划分清晰的专项审计,如某公司采购专项审计,因采购量大、类型多,审计人员分为原材料及辅料采购组、固定资产采购组、服务采购组等。

二、分组审计工作特点

分组模式下,审计工作开展呈现“总-分-总”的特点,即:审前工作总体开展,包括审前调研、审计方案制定、审计人员分工等,需要全体审计人员共同参与;审中工作分头实施,各小组人员明确后,因具体审计对象不同,需各自开展现场工作;审后统一起草报告、督促问题整改,各小组殊途同归,共同推动审计成果运用。因此,分组审计无疑对审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才能达到1+1>2的效果。

三、审计各阶段质量控制措施

以某集团开展的A公司运营审计项目为例,从审前、审中、审后三个阶段对审计质量控制方式进行探讨。A公司为石油销售公司,下辖多家省公司,审计人员按照重要性及三年全覆盖的原则,选取总部及3家省公司作为审计对象。

(一)审前阶段

审前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明确审计范围、审计方向及重点,确定审计人员分工,编制审计方案,是审计项目顺利开展的基础。在A公司审计中,审计组通过以下措施提升审前工作质量。

一是按业务特点明确各小组职责定位。鉴于A公司为战略管控型总部、放权力度较大,各省公司自主开展油品采销业务、管理油库和油站,审计人员将总部组定位于整体统筹,着重了解A公司整体战略方向及运营管控模式,获取整体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标;将省公司组定位于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印证总部管控合理性及效果。

二是层层分解审计方案编制任务。审计人员分组后,确定各小组组长,总部组组长同时担任项目主审;其次由主审负责编制项目总方案,各省公司组组长负责编制项目子方案,同时明确组内人员分工,每位组员按照负责的业务模块梳理检查要点,整个过程中进行充分沟通,在保持方案一致性的前提下又各具特色。如此便形成了主审整体负责、分组长分块负责、组员共同参与的层层任务分解机制,有效保障了审计方案编写质量。

三是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审前调研。为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审计人员通过“上下左右”的方式开展全面调研。“上”即充分了解领导关切;“下”即访谈被审计单位关键人员,初步了解A公司业务特点,获取前期资料;“左右”即访谈战略、人力、财务、HSE等横向职能部门,获取审计关注点。通过以上方式,最大程度把握审计方向、明确审计重点。

四是提前了解公司业务系统和数据结构。A公司作为石油销售公司,同时使用油品采购、物流管理、油品零售、油品分销等多个业务系统,业务数据量大且复杂,审计组提前对各系统功能、数据结构进行充分了解,并申请临时账号提前抓取关键业务数据进行分析,捕捉审计疑点,以提高现场审计效率。

(二)审中阶段

审中阶段即为现场审计,主要任务是通过人员访谈、实地调研、资料抽查、数据分析等多种手段对审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核实,发现审计问题,出具审计底稿,编制审计报告。该阶段是审计项目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审计组采取以下方式保质保量完成了现场审计:

一是建立各小组协同机制。分组模式下,审计质量如“木桶效应”,某小组出现短板便会影响审计质量,某小组的出色表现却不能保证审计质量。在A公司现场检查中,四个小组杜绝闷头干活,通过微信群、电话会议、视频会议等方式实时进行远程请教、答疑解惑,通过编写工作日报共享检查疑点和审计发现,形成指示同步落实、问题共同诊断、成果互相借鉴的良性互动。

二是审计底稿交叉复核、层层复核。审计底稿是审计报告编写的基础,在分组模式下,审计人员灵活采用了多种复核模式,包括:重要底稿组内人员先行交叉复核,或负责同类业务的审计人员跨组交叉复核;所有底稿经分组长、主审分别复核后确定等,以最大程度保证底稿质量。此外,底稿编写完成后,审计人员均在现场与被审计单位进行充分沟通,于离场前签出所有底稿。

三是采用主分报告编写模式。审计报告是审计成果的载体,在A公司分组审计模式下,为了更加有层次、有逻辑地呈现审计成果,审计人员采用了“主报告+分报告”的编写模式。主报告重点描述A公司整体情况、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整合提炼、突出反应重点问题,使阅读者能够对A公司进行全貌性了解;分报告充分呈现各家省公司的特点,详细描述审计发现问题,作为主报告的补充和支撑。

(三)审后阶段

审后阶段的主要任务应包括两个层面:通过审计整改,促进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水平持续提升;通过审计项目总结,不断优化审计项目开展方式方法。该阶段是审计工作价值的最终体现。审计组采取了以下质量控制措施:

建立审计项目复盘机制。任何一个审计项目都不会是完美的,在审计报告完成后,审计人员必定感慨良多。在A公司项目完结后,审计人员趁热打铁、及时召开项目复盘会议,每位审计人员均结合自身工作总结项目经验、查摆问题和不足,并通过会议纪要予以固化,切实将经验教训转化为项目质量提升的方向和动力。

建立分级整改责任机制。分组审计下,审计整改对象非单一主体。A公司审计结束后,审计人员逐一梳理审计发现问题,明确每项问题的整改责任,例如:统筹管控类问题主责为A公司总部;执行类问题主责为省公司,但同时分析深层次体制机制原因,必要时要求总部同步整改,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此外,要求A公司总部在整体审计整改过程中发挥督导作用。

四、其他保障措施

一是角色轮换及人员重组。在不同的分组项目中应建立人员灵活调整机制,项目主审、分组长、组员之间应打破固定角色,轮流担任主审、分组长,各小组人员构成也应重新组合。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升在不同角色下的适应能力、担当能力和业务水平,也有助于打造高效团结、机动性强的审计队伍,有力有效应对审计项目的各种变化。

二是提高审计信息化水平。科技强审已成为不可避免的大趋势,在分组模式下,数据的衔接、整合显得尤其重要,审计人员应将信息技术作为提升审计质量的有力抓手。A公司审计中,审计人员通过技术手段抓取闭口贸易业务数据,运用审计建模进行排查,取得了较好效果,不仅降低了审计风险,也提高了发现问题的效率和精准度。

三是加强监督力量协同。在分组模式下,协同监督为审计质量提升措施的有效补充。审计人员应加强与巡视巡察、纪检监察等专责监督的协同,通过资料共享、同步进驻、互相参与项目、成果共享等发挥监督合力,提高监督效能;应加强与职能监督的协同,邀请职能专家参与审计项目,加强审计成果向职能部门的输出,作为其业务决策和考核的依据等。

猜你喜欢

底稿分组人员
220 Students Make Riverside Scene at Qinqming Festival Alive 齐心手绘《清明上河图》
分组搭配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怎么分组
规范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提高审计质量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分组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
如何规范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第十一部分 会计组织机构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