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散文阅读教学指导策略
2020-02-24张杰
张 杰
散文在高中阶段所占篇幅不在少数,从历年高考所选作品来看,散文也是重点。结合高中阶段学生散文阅读情况看,大多数学生对散文的特点、表现手法、表现形式、线索、主题等还是不够明了,在阅读中难以生成自己的体会。要让学生能更好地走进散文,教师还得结合散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分类的基础上抓住线索,围绕文本对作者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所要抒发的情感或表达的观点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融入自己的体会。
一、弄清类型,逐类旁推
形式自由是散文最大的特点,可叙事、可描摹人物、或抒情、或发表议论,在行文中,作者可根据内容需要做自由调整,变化自然,故其类别也有多种。叙事性散文以叙事为主,而叙事的字里行间又透露着作者的真情实感,这类散文侧重的是从事件和人物的变化中去寻找真相,也可以事件中的某个节点寄托作者的情感,事件本身只是作者借以表情达意的载体。抒情散文则以景物描写来抒发情感,但作者的情感大多是借助于景物来宣泄的,或触景生情、或寓情于景、或直抒胸臆,可谓情景交融。哲理散文则侧重于“理”,即感悟的渗透,更多的是要透过现象探究本质。读者要在象征、联想等句子中去探寻作者思维的火花,获得思想的提升。不同的散文形式不一,各有各的特点,为此,在读散文前,得先弄清其类别。
在指导学生阅读散文时,当学生拿到一篇作品,首先要学会判定该作品属于哪一类散文,根据其类别和特点展开阅读活动。以《江南的冬景》为例,文章标题明确说明了地点和所要描写的对象,初读后即可知,行文中作者以冬景为主,不难判定,这是一篇抒情性散文。既然为抒情散文,重点就应放在作者所描绘的景物上,即作者写了哪些景色,有何特点,作者在这些景色中所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感情。围绕此线索展开阅读,自然也就豁然开朗了。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快速地判定散文属于哪种类型,一是可看文题,二是在初读中根据内容判定作品是叙事还是写人,是写景还是说理。教师在指导学生解读散文时,要引导学会归纳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根据具体作品判断其类型后,抓住其特点深入阅读。
二、找准线索,弄清思路
线索是作者行文的脉络,是理解作品的关键。高中阶段的学生在阅读散文时对作品的内容理解不到位,甚至不知从何着手,原因是学生不会找线索。在散文阅读中,只有抓住线索,才能更好地弄清作者的行文线索,才能更加深入地体会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散文中的线索一般为人物、物品、感情、时间、游踪、事件等。如《荷塘月色》,作者说到,“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那么,接下来作者去了哪里,由此就可抓住作者的游踪,作者出门到月光下,最后回来,心情是否有所变化,是如何变化的,根据游踪即可抓住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散文时,一是可从文章的标题入手来寻找线索,二是可在初读中寻找文章反复出现的事物,三是可抓住关键句子,如议论或抒情的句子。以《十八岁和其它》为例,作者所说的“十八岁”、“两代人的矛盾”、“读书的苦与乐”、“青春”等始终是围绕“十八岁”这一关键词展开的,标题中也有“十八岁”,故而在读该文时就要紧紧抓住十八岁这一线索进行。再如《我与地坛》,“我”当时的状态怎么样,地坛又是怎样的,围绕“我”和“地坛”对作者的情感变化展开分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在指导学生解读散文时,找到线索,要根据线索对作品的内容进行整体分析,再深入阅读体会。
三、抓住句子,分析语言
散文因其语言优美备受读者喜爱,解读散文,要从语言着手,透过语言品味作者抒发的情感或表达的观点。如《江南的冬景》中的寒村微雨图,“秋收过后”,点明了时间,“河流边”是地点,具体图景则是“门对长桥,窗临远阜”、“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有小桥,有流水,有孤村细雨,更有三五人家,给人的感觉是如此的悠闲、洒脱,也正是因此,作者才会联想到“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色彩是朴素淡雅的,意境朦胧而悠远,在此情此景中,可谓得失俱忘。
在散文阅读指导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作品的类型、线索、内容对散文的语言深入分析,获得体会。以《想北平》为例,这是一篇典型的抒情散文,从题目“想”字即可窥视作者的情感。但作者的情感并不是直接流露出来的,抒情散文的特点是作者会将情感寄托于景物中,而在本文中,作者就借助北平最常见的山水、草木、街景和院落来表达自己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念。在引导学生阅读中,教师要结合具体句子展开分析,如:“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一句话写出了玉李的俏皮,生成出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可见其对北平爱之深沉。又如:“真愿成为诗人……一种像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作者没有用华丽的语言去抒发自己的感情,相反,用最通俗而质朴的语言,将自己对北平的爱比喻为对母亲的爱,这种爱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也才是最好的表达。
四、融入体会,把握主题
散文的主题是作者对社会、自然抑或人生的思考或感悟,要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散文的主题,还得紧扣散文的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体会,深入挖掘。教师在指导学生分析散文主题时,一是要紧扣标题,深入阅读文本,二是要抓住每一段或每个层次的中心句或关键句子,三是要结合文本对作者的观点、情感、态度等进行提炼,归纳整合。如《想北平》,作者所想的是北平,那作者是如何想的,从第四自然段到第八自然段,作者以对比衬托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北平的深沉的爱。在阅读中,要结合作者所采用的对比方法,通过分析巴黎与北平、北平与美国、北平与伦敦具体的特点来感受作者深沉的爱。
作者的情感或观点有时并不是直接显露出来的,相反,要通过分析文字来获得体会,去领悟主题。如《江南的冬景》,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是蕴含在其温润、暖晴和优美中的,北国的冬天要躲在屋里,而江南的冬天则可“曝背谈天”,江南的冬天是“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的,在作者的眼里,江南的冬天是如此温晴,显得格外独特,对江南冬景的爱油然而生。教师在分析作品主题时,一是要引导学生多参考名家的分析,二是要学会融入自己的生活体会,获得特点的体验,这也是散文教学所肩负的使命。
不同的散文其特点自然不同,在散文阅读中,依据散文的类别,根据线索弄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初步感知文本,把握文章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句子来评析语言,融入自己的体会,把握作品的主题,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散文。当然,教师要不断提升学生的散文解读能力,还要提倡拓展阅读,要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评析,最终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