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兼修,美化语段
2020-02-24任涛
任 涛
在高中作文训练序列中,议论性散文是被广大师生高度重视的一种文体。“语言优美”“文采飞扬”是该种文体十分突出的特色。要想让我们的议论性散文也呈现这些特色,我认为,首先要着力解决好论据使用中的以下四个问题:表述、类型、句式、修辞。
一、精准裁剪,给例子“瘦身”
议论性文章强调“论据充足”,简单说来就是论据数量多一些。这样论证才有说服力。但在学生的习作中,我们看到的却是相反的现象,如:
纪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做事情离开了严明的纪律,基本上是没有成功的。岳飞刚刚组建军队的时候,因为士兵的来源不一,所以,军纪较为涣散,与金人作战时,屡打败仗。后来,岳飞制定了严格的军队纪律,击鼓时,必须前进,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鸣锣时,必须撤退,哪怕前面有金玉珠宝。在惩罚了几个不遵守纪律的人后,整个军队的纪律意识得到大大增强。在随后的战役中,屡次打败金军,使得岳家军成为当时宋人抗金的中流砥柱。
在这个段落中,一百五十多个字只表述了一个例子,用词虽多,但内容很单薄。并且,用这种表述论据的方式,如果引用两个例子就要用到三百多个字,还有多少字数去表述其他内容呢?另外,这样表述论据的方式也导致语言显得十分啰嗦。
那么在议论性散文中应如何表述论据呢?请看下面选自优秀学生习作中的一个语段:
回眸历史,有多少人在穷奢极欲中迷失了自我。商纣王眼中看到的只有娇媚的妲己,再也注意不到子民的饥容;隋炀帝耳中能听到的只是江南的靡靡丝竹,对百姓反抗的怒吼竟也充耳不闻。安逸竟真的具有这般让人散筋毁骨的魔力!
在这一小段中,用五十六个字就表述了两个例子。之所以能如此,是因为这个段落以“概括叙述”的方式来表述例子,把事例“分解”为“转折”的两个方面,而把事件中的背景、具体过程等都省略了,这样例子与论点的对应性就相对明确了,而且语言也相对简练。其实,采用“因果”“条件”“转折”“并列”等方式,把论据“一分为二”来表述,是一个给例子“瘦身”的好方法。
二、旁征博引,让论据丰富
优秀的议论性散文在论据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类型丰富。其所采用的论据有新鲜的时下材料,也有经典的文史素材;有名人名言,也有诗词名句。例如:
荷尔德林曾有言,“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这块大地之上。”是的,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但我们要努力把人生活出诗意。经历过男人的酗酒和家暴,养育着两个女儿,八平方米的斗室,范雨素,这位从湖北乡村来到北京的育儿嫂,硬是活出了些“和吃饭无关的事”, 一本自传小说《我是范雨素》,让人读出了某种俯视众生的高贵气息。
该段文字,使用的论据不仅数量多,而且材料类型丰富,充分展现出了作者丰厚的文化积淀和扎实的语言功底。再如:
苦难,能历练人生。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谱写出不朽的交响巨典,撼人心魄;史铁生在自己人生的最美时节,只能与轮椅为伴,但他在地坛中实现了涅槃,写出了一篇篇动人的华章。礁石是海水的阻隔,但它却激荡出了生命的浪花。如果它避开了礁石,那么它就无法发现自己的强大。列别捷夫告诉人们:“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诚哉,斯言。
这个段落,既有事实论据,也有事理论据,还有比喻性论据,显示出了作者选材视野的开阔,使得文段论据丰富,语言富有文采。
三、整散结合,使表达生动
有了丰富的材料作为论据,还要处理好论据的组织与使用问题,不然,整个段落就是材料的杂乱堆积。组织论据首先要解决好句式的问题。例如:
面对诽谤与猜疑,屈原没有以泪洗面,却用滴血之心吟唱出了令人心碎的《离骚》;面对仕途的不顺,豪放的李白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心灵的指引下登上了唐诗之巅;面对双耳失聪的巨大痛苦,贝多芬吹响了战斗的号角,紧紧地扼住了命运的咽喉。
上面的语段,就是运用了近几年议论性散文中常见的排比句式。排比能使整篇文章语句整齐流畅,产生音韵和谐的效果。但问题是,在学生的作文中该种句式有滥用的趋势,即不少学生在文章每一段都使用排比。排比的句式多次出现,大面积出现,就会产生“审美疲劳”,给人一种做作乏味之感。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在组织材料的时候应注意句式上的整散结合。一般说来,排比、对仗等整齐的句式能给人雄壮激昂、一泻千里、不可遏止的雄辩之感,而散句给人的感觉却是平静、理性,娓娓道来。当情感浓烈时可以采用整齐的铺排句式,而情感不是很浓烈时,不妨采用散句,这样就使得文章的语段有张有弛、急缓相间,能很好地体现出文章内在的层次感。
四、巧用修辞,增语言华气
在写作议论性散文的过程中,表述完论据后,必然要对论据进行分析,而学生分析论据的语言往往存在平淡、啰嗦,甚至口语化很重的问题。如:
梭罗,这位闻名世界的哲学家、文学家,他一生中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生活在家乡瓦尔登湖畔,居住在自己搭建的房子中。除了去镇上买些生活的必需品,他几乎与外界是失联的。但他在独处的时候与自然对话,与天空对话,与自己对话,而一篇篇发人深省的佳作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创作出来的。试想,如果他像一般人那样,去旅游,去跳舞,去喝酒,我们还能够阅读到《神的一滴》这样的文章吗?
再请看下面的段落:
梭罗,这位闻名世界的哲学家、文学家,他一生中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生活在家乡瓦尔登湖畔,居住在自己搭建的房子中。但他在独处的时候与自然对话,与天空对话,与自己对话,而一篇篇发人深省的佳作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创作出来的。所以,“在你的心园种植忍耐吧!虽然它的根是苦的,但果实是甜的。”奥斯丁曾如是告诫世人。胜利属于最坚忍之人。
这个段落引用名人名言来代替上一段落中的分析论证,就大大增强了语段的文采性。再如:
一再地被诬陷,被放逐,苏东坡没有气馁消沉,一曲《定风波》向世人展示了他内心的坚韧;哪怕九死一生,前路艰难,文天祥依然坚守初心,奋勇前行,直至慨然赴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纵使生活剥夺了自己行走的权利,但也要犁出自己生命的轨迹,安意如,硬是用心给自己插上了腾飞的双翼;秉持理想,从不怀疑,绝不退却,曼德拉用二十七年的时光,把自己由囚徒“坐”成了总统。诚如沙滩上最容易留下脚印,但也最容易被潮水抹去;只有跋涉在暴雨过后的泥径,我们的生命才会留下重重的脚印。
这个段落在分析论证的时候,用比喻性的语句来阐述自己要讲的道理,就使得文章议论的语言具体可感、形象生动,“文”味十足。
总之,有血有肉,一个人方能丰采可人。同样道理,议论文必须打造丰富而鲜活的论据,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文章语言优美、文采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