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20-02-24喻四银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0年32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创新能力物理

喻四银

(江苏省如东县实验中学 226400)

新课改中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需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作为重点,同时,培养创新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形成此也为新时期对人才所提出的必然要求.物理学科作为初中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内容,需适应新课改要求,借助多种教学策略的采取,以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及发展.此外,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也为对于学生自身所掌握物理知识的再创造,针对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水平而言具备重要意义.本文即围绕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展开探讨.

一、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原则

初中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需注重以下几项原则:首先为趣味性原则.物理教学在课堂实践中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则需确保教学内容具备较强趣味性,此为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前提.教学活动中,仅有教学内容具备一定趣味性,方可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引导学生可进入教师所创建教学情境中,并在此情境引导下完成物理知识的获取,由此,教师所涉及的教学方式方可产生作用,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其次为启发性原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启发性教学内容为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项重要原则.学习活动中,学生作为物理知识的学习者、获取者,需充足的动力支撑自身完成物理知识的学习活动,并推动自身创新能力的逐步形成.此种学习动力的来源并非为教师的期望,也不是家长的嘱托,实则为学生内在学习需求所激发的学习动力,仅有具备启发性的教学内容方可促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价值、魅力形成感知,方可推动学生主动展开物理知识探究活动,并借助探究活动的展开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1.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倡导创新教学背景下的物理课堂教师,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需注重教学策略的创新,强调生活化元素的引入,促使学生可于切实掌握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生活同生活实践的联系,由此推动理论知识逐步过渡为实践知识,以此激发学生创新学习主动性.以“声音传播”教学内容为例,教学活动中教师便可引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元素即噪音,课堂教学活动中展开前,教师应先完成教学课件的设置,可将生活中常见的同生活噪音相关的内容加入课件中,随后,教师可将课件内容向学生播放,在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引导学生进入生活化主题中,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同日常生活相关联.此部分教学内容虽难度较低,但教师在讲述过程中,可将教学内容同社会大主题结合,引导学生展开横向联想,由此便可引申出众多相关社会问题,如“如何避免生活噪音”等.此时,教师便可引导学生针对此问题展开探讨,并将所学知识应用至实际问题解决中,引导学生结合“声音传播”特征、必要条件等展开最大化创新及联想.教师借助此种横向教学模式的展开,可实现生活、物理二者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可于掌握知识的同时积极展开思考,借助勇于提问、敢于设想的方式,激发物理学习兴趣,并在此过程中推动自身创新能力的逐步提升.

2.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物理为一门具备较强实践性的学科,针对物理学科而言,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均为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除应注重理论知识教学外,还应强调物理实验的实施,引导学生在物理实验操作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创新能力.教师在物理教学活动中,为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可将分层实验教学方式应用至实验教学中,可于确保学生人身安全的同时,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验教学中,教师可将高危险系数及高难度系数的实验划分为“演练式学习”,而针对低难度系数及危险系数的实验,则应引导学生展开实践活动,借助物理实践的展开实现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推动学生创新能能力的提升.以“平面镜”物理实验为例,教师在此实验中便可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实验设计,要求学生在物理实验中将“生活中平面镜的应用”及“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加以体现,并为学生提供充足实验设计时间,促使学生可实现物理实验的创新化、多元化、层次化设计.教师借助此种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促使学生于积极动手实验的基础上,调动自身思维,提高自身创新能力.

3.激发学生质疑精神

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则需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作为重点,而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即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因此,教师需注重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可借助物理问题及物理现象的设计为学生构建知识探究情境,引导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物理知识探究、质疑欲望,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还可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奠定基础.以“密度”教学内容为例.教师便可利用相同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状态或不同物体在相同液体中的状态,引发学生质疑,以此还可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物理知识求知欲.如具体实验过程中,教师便可利用铁块、木块在水中的不同状态引导学生产生质疑,并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木块浮于水面,而铁块沉于水底?”此时学生回答“因为二者重量不同”.随后,教师将同等重量的铁块、木块放入水中,仍为木块浮于水面,而铁块沉于水底,此时学生无法作答,同时质疑教师设计实验的科学性.此时,教师便可同学生在质疑引导下探究密度的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学生疑问的解答,促使学生可对“重量=密度*体积”的知识点加以掌握,促使学生以此为基础,实现学生自身质疑精神的培养.

综上所述,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除可有助于物理学科基础教学目标的达成外,还可为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提供支持.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需注重自身引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借助科学的教学设计及合理教学策略的采取,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并促使学生养成敢于探究、敢于实践的精神,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创新能力物理
只因是物理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处处留心皆物理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