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读文言文,教出“文学味儿”

2020-02-23

语文天地 2020年26期
关键词:味儿品味文言文

包 鹏

文化传承和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倡要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然而,要促使学生对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这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初中语文课本中虽然收录了不少精彩的文言文作品,但是很多学生却觉得文言文阅读十分枯燥乏味,缺乏阅读兴趣。不少教师的教学手法也比较单一,只是让学生理解并背诵文言文。若要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则要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深入品味文言文作品,读出文学味。

一、咀嚼优美语言,揣摩欣赏

要让学生深入品味作品的“文学味儿”,首先要鼓励学生积极咀嚼作品的语言,揣摩作者的用词艺术。教育心理学认为要提升学生语言运用的水平,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展开鉴赏,这样才能内化文学语言。因此在阅读文言文的时候要鼓励学生细细揣摩,推敲其中的词句,并尝试根据自己的理解替换掉其中的一些词句,展开对比分析。

《小石潭记》一文语言十分优美,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深入品味语言,感悟其特点。以“为坻,为屿,为嵁,为岩”一句为例子,鼓励学生了解“坻、屿、嵁、岩”这几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发现:“这几个词语都代表不同状态的岩石,如‘坻’是水中高地,‘屿’是水中小岛。这样的话,作者花费的笔墨不多,就将各种不同形象的岩石都展现了出来。”在咀嚼中,学生体会到了作品语言的简练性。又如围绕“闻水声,如鸣佩环”一句,鼓励学生思考:“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给人怎样的感受。”学生认为:“这里用佩环的声音比喻水的声音,十分形象化,让人觉得耳畔听到了叮叮当当的清脆声音。”学生感受到了语言的形象性。“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让学生感受到了作者用词的新颖性,学生发现:“别人写树木,常常使用‘郁郁葱葱’之类的词语,而‘蒙络摇缀’展现了动态性,语言十分新颖。”细细品味,学生的赏析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

在品味作品语言的过程中,学生并没有死记硬背地掌握文言文词汇,而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慢慢地欣赏回味。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丰富了文言文语汇量,更体会到了文言文作品的感染力,体会到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二、体会丰富情感,浸润心灵

不少精彩的文言文作品都是作者对生活、社会、时代有所感悟后创作的,因此作品中蕴藏了丰富的情感。要品味作品的“文学味儿”,就要深入作品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作者的情怀。此时首先要给学生介绍作者的生活背景和时代背景,促使学生进入到特定的情境中,与作者产生共鸣。其次还要尝试唤醒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启迪学生的心灵。

在指导学生阅读《桃花源记》时,鼓励学生尝试品味作品中的情感。首先给学生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学生发现:“当时的社会十分黑暗,虽然陶渊明想要报效国家,但是却得不到这样的机会。陶渊明感受到了官场尔虞我诈的丑恶,因此才有了退隐的想法。这样就不难理解作者为何会塑造‘桃花源’这样一个远离尘世的地方,我觉得这或多或少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此后鼓励学生尝试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理解:“如果是你的话,你会愿意住在桃花源中吗?”学生认为:“桃花源与世隔绝,我这样一个喜欢热闹的人,肯定是受不了的。而且,我们生活在和平盛世,不需要躲避战乱。但是对于战乱频发的东晋时代来说,老百姓更向往安定的生活,所以陶渊明才虚构了桃花源。”在这样的分析中,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会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之情。

在此过程中,学生将作者的情绪、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交融在一起,所获得的体会也会更加深刻。若有条件可以鼓励学生展开自主创作,写一下读后感,这样学生能进一步体会作品中的丰富情感。

三、学习写人绘物,抓住特点

不少精彩的文言文作品在描写人和物的时候很有特点,能准确地把握住人事物的特点,写得生动传神。若要感受文言文作品的“文学味儿”,也要从此处入手,下功夫寻找生动形象的词句,思考作者怎样把握住人事物的特点。

《曹刿论战》一文中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曹刿、鲁庄公等人物形象,鼓励学生尝试分析这些人物的特点,看看作者怎样描写这些人物。以“曹刿”为例,学生首先发现这是一个勇敢、爱国的人,学生认为:“曹刿虽然认为‘肉食者鄙’,但是依然主动请见,这一点就说明他将国家安危放在了心上,而且不卑不亢,敢于向权贵表达自己的想法,十分勇敢。”此外,学生还分析了文章中的语言描写,认为曹刿说话很讲究语言艺术。“曹刿没有主动提出建议,而是先反问鲁庄公几个问题,引起鲁庄公反思,这样说话很有艺术性。”还有学生分析了曹刿的战争策略,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曹刿将民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且懂得把握住出战的最佳时机。我觉得这段描写很好地展现了曹刿的智慧,刻画了其军事才能。”此外还要鼓励学生用相似的方法分析鲁庄公的形象,说出其特点是什么,这样学生就对该作品的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文言文写人绘物的手法很多,除了从外貌、行为、心理、语言等角度进行细节描写以外,还常常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对比、反衬等表达方式。在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作品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分门别类地品味赏析,增强其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

四、理解深刻主旨,辨析因果

不少文言文作品言简意赅,具有深刻的内涵,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要鼓励其挖掘隐藏在事物背后的道理,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

在阅读《醉翁亭记》时,有学生对文章的主旨分析不够深刻,错误地认为:“我觉得欧阳修是一个很喜欢饮酒作乐的人,每天游山玩水,还喝醉酒,这样能算是好的官员吗?”学生有这样的想法,说明其对作品的理解还不够深刻,鼓励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分析“乐”的因果关系。学生发现:“当时欧阳修遭到了贬谪,处于这样的状态,他应该乐不起来。而分析他被贬谪的原因,是因为他参与范仲淹的改革,被敌对之人诬陷。欧阳修百口莫辩,此时心中应该更加难受才对。”清楚了“因”后,学生更容易分析出“果”。“所以,实际上欧阳修并不快乐,他是在苦中作乐。”学生认识到,欧阳修寄情于山水,实际上是为了排遣心中的苦闷,“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实际上还想回归朝廷,报效国家,但是现实残酷,他没有这样的机会,只能陶醉山水,通过与民同乐的方式排遣愁苦。

初中生逻辑思维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若要其快速地品味作品的内涵,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理解文字表面的意思,此后用各种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深入下去,揣摩作品的内涵。

“文学味儿”指的是在阅读时避免功利性的阅读目的,尝试关注文体风格,体味语言特点,获得更多的审美感受。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让教学变得更有“文学味儿”,就要引导学生从文学的视角入手解读作品。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也要唤醒学生和作品、作家之间的共鸣,促使学生深入体会文言文作品中的“文学味儿”。

猜你喜欢

味儿品味文言文
品味年画
虎年春来年味儿浓
“土味儿”拼多多
年味儿与虎年春节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味儿
品味桂峰
会背与会默写
此声彼声来品味 仔细聆听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