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地缘政治战略及对我国边疆安全的影响*
2020-02-23张秋容
李 涛,张秋容
(1.四川大学 南亚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5;2.四川大学 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四川 成都 610065)
地缘政治理论自诞生到现在已经有120多年历史,大致经历了产生、兴盛、停顿、回归、复兴5个演变阶段,既包括国家有机体论、陆权论、海权论、边缘地带论等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地缘政治理论,也包括文明冲突论、天权论、网权论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地缘政治理论。
关于印度的地缘政治战略,学界的研究可以概括为“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宏观层面,学者们主要思考了印度的地缘政治战略对其地缘政治的影响。邹应猛认为在“印太”语境下,印度的印度洋战略不仅加剧了区域地缘战略环境的复杂性,还增加了中印间的战略猜忌互疑及不确定性,更增加了中国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战略阻力;(1)邹应猛,龚贤周.“印太”语境下印度的印度洋战略及其地缘政治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9,(4).胡伟指出印度的大国地缘政治战略最直接的后果是使美印在印度洋上的争夺日益激烈;(2)胡伟.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印度的大国战略和影响[J].和平与发展,2010,(5).朱翠萍指出印度惯于从地缘政治和国家安全角度来审视对华关系,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而非合作伙伴,直接影响印度的对华外交战略思维(3)朱翠萍.印度的地缘政治想象对中印关系的影响[J].印度洋经济体研究,2016,(4).。中观层面,学者们主要对印度地缘政治战略类型进行了探索。从内容看,主要包括印度的大国战略、海洋战略、太空战略;从区域看,主要包括印度的南亚地缘战略、中亚地缘战略以及“印太”战略。微观层面,学者们重点分析了印度地缘政治战略实施的具体路径。何道隆将印度归为五个“地缘战略国”之一,“9·11”事件后,印度地缘战略国的作用更加凸现;(4)何道隆.论印度“地缘战略国”的地位与作用[J].南亚研究季刊,2002,(3).方玮指出冷战后印度的地缘战略拓展以南亚次大陆、印度洋为基地,分别向东、西、北三个方向寻求侧翼支持,积极向亚太地区拓展势力;(5)方玮.冷战后印度地缘战略思维探析[J].国际观察,2005,(2).张力指出印度基于自身地缘战略处境,日益强调基于地缘政治和国际安全格局变化开展积极的能源外交;(6)张力.能源外交:印度的地缘战略认知与实践[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1).楼春豪指出印度地缘战略构想的主要目标是成为南亚近邻的“主导者”、印太地区的“重要参与者”和大国竞争的“借势得利者”,而提升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成为实现其地缘战略构想的重要内容(7)楼春豪.印度的地缘战略构想与地区基础设施联通政策[J].南亚研究,2019,(4).。
相比而言,关于印度的地缘政治战略对我国边疆安全影响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印度的地缘政治战略对我国西南地区安全的影响。如张文木指出印度“印度大联邦”的范围包括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中国西藏乃至印度洋沿岸诸国,挑起中印边界冲突、使“西藏问题”进一步“国际化”是印度分裂中国西藏的地缘战略目标;(8)张文木.印度的地缘战略与中国西藏问题[J].战略与管理,1998,(5).陈会娟指出独立后印度确立了以“地区核心”为历史定位的地缘政策,在中印两国边界问题中,印度地缘战略起着纲领性的作用,边界只是这种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副产品”;(9)陈会娟.中印边界纠纷中的地缘因素[J].南亚研究季刊,2004,(4).王亚宁指出称霸南亚是印度地缘战略的核心内容和终极目标,怂恿西藏“独立”,干涉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挑起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是其称霸南亚的具体实践,成为中国维护西南边防安全最大的威胁(10)王亚宁.印度地缘战略对中国西南边防安全的影响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5,(6).。
由此观之,学界对印度地缘政治战略的目标、内容及具体实施路径做了大量研究,关于印度地缘政治战略对我国边疆安全影响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印度地缘政治战略对我国西南边防安全的影响,但对我国海疆安全影响的研究却少之又少。本文以厘清地缘政治战略与边疆安全的理论逻辑为切入点,试图在客观分析印度独立以来的地缘政治战略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印度地缘政治战略的特征,重点将印度地缘政治战略对我国海疆安全、非传统安全的影响引入印度地缘政治战略的研究议题,既可丰富当前学术界所关注的印度地缘政治战略的内容,又为印度地缘政治战略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一、地缘政治战略与边疆安全的理论逻辑
地缘政治理论在实际研究过程中主要包括一切与国家领土、边界、合理使用和分配资源等有关的议题。地缘政治理论自诞生之日起就与边疆安全息息相关。在拉策尔看来,国家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空间有机体。与自然界的所有有机体一样,国家这个有机体一方面必须适应它所生存的环境,另一方面又必须不断生长发育,以在激烈的国家竞争当中求得生存。因而,国家的疆域不可能是永久不变的,国家领土通过并入较小的领土单元而生长。边界就如同国家这一机体的外部器官——皮肤,它见证着国家的成长、强壮或衰弱及机体内部的各种变化,边界是国家的边缘器官,是国家实力的显示器。(11)拉策尔.政治地理学[A].罗·迪金森.近代地理学创建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82.拉策尔的“国家有机体论”与“生存空间说”将国家的生存和扩张与边界、疆域的变动密切联系起来,国家的扩张都是从边界开始向邻国掠夺土地,对边疆的争夺往往将导致边界战争,从而影响边疆安全。
以麦金德为代表的“陆权论”者认为,国家的陆地边疆是最重要的,陆疆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麦金德认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有利的地理位置是中心位置,从全球的角度讲,处于世界中心位置的是欧亚大陆,世界的“心脏”就在其中央。他将“心脏地带”与东欧的地缘政治意义归纳为:谁控制了东欧,谁就统治了心脏地带;谁控制了心脏地带,谁就统治了世界岛;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统治了世界。(12)麦金德.民主的理想与现实[M].武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5.陆地是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国家有机体发展壮大的基础,陆地空间的生存与发展权与边疆安全紧密相关,要确保边疆安全,除了戍守、治理陆地边疆之外,还需要不断积极地拓展自我生存与发展的空间。(13)叶自成.从大历史观看地缘政治[J].现代国际关系,2007,(6).
以马汉为代表的“海权论”者认为,海洋可以最大可能地保护国家免于在本土发生战争,是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的重要依托,谁控制海洋就可以控制整个世界,海上力量的强弱是影响一国能否成为世界大国的重要因素,海洋和海军事关一国生死存亡。制海权是国家海疆安全稳定的可靠保证,也是走向深海的基础,海洋国家的边疆应是活动和能动的,应不断地推进海洋空间和海洋权益。(14)杨亚雄.中西地缘政治理论视角下的边疆安全比较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6).
而在斯皮克曼看来,世界按地理性质可分为内陆、岛屿和边缘3种区域。位于心脏地带和西方势力控制的沿海地带之间的欧亚大陆边缘地带是世界的中心,“边缘地带”是海权与陆权之间冲突的一个巨大的缓冲地带,可从海陆两面保卫自身。和大陆边缘地区相比,大陆心脏地区的重要性越来越小,边缘地带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控制了世界。一个国家的基本防御问题是来自陆军力量还是海军力量,及与其产生联想的其他国是来自海外还是陆上近邻,将由许多不同的因素决定,如其边界线的长度,其所处的世界性和区域性位置,以及其地形和气候因素。(15)尼古拉斯·斯皮克曼.和平地理学:边缘地带的战略[M].俞海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112.
以杜黑为代表的“空权派”者认为,对太空的占领与控制,对太空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成为一国国力强盛的主要源泉。太空战场将是今后长时期人类进行战争的制高点,空间给战争增加了第四维,它将左右未来战争的总方向。(16)陈茂良.未来战争中的航天器[J].国际太空,1998,(6).在未来战争中谁能夺取空中优势,谁就能获得战争的主动权,维护国家安全。谁能够占领太空,拥有太空优势,谁就能够掌握未来国家权力的源泉。(17)信强.太空权论——地缘政治的新高点[J].国际观察,2000,(4).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提出:“全球政治开始沿着文化线被重构,文明的冲突会在地理空间上得到具体的体现,‘文明断层线’正在变成全球冲突的中心地带和首发地带,冲突将首先发生在文明之间的断层线上,并且具有极大的扩散性”。(18)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34.这是一种特殊的地缘冲突。所谓“文明断层线”所牵涉的地区包括中亚、外高加索、中东、波斯尼亚、车臣、克什米尔、斯里兰卡等。
二、印度地缘政治的环境分析与历史传统
(一)印度的地缘环境特征
从地理上看,印度地处欧亚大陆南段的核心,印度洋北部沿岸的南亚次大陆,其西北部横亘着兴都库什山、喀喇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西靠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南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隔海相望,不仅是麦金德笔下的“心脏地带”,斯皮克曼眼中的“边缘地带”,还是布热津斯基大棋局中重要的“棋手”。印度在世界格局中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谁控制了印度,谁就控制了印度洋,谁控制了印度洋,谁就控制了世界”(19)潘尼迦.印度和印度洋——略论海权对印度历史的影响[M].德隆,望蜀,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6:81.。独立后的印度,是南亚次大陆的超级大国,是南亚地区国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而南亚其他国家却不可与之抗衡,南亚地区呈现出“众星围月而不拱月”的态势,印度完全具备建立地区大国的地缘优势。
从陆地环境看,印度所在的南亚次大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是印度天然的屏障,这使得印度受其他陆上强国侵略的威胁大大降低。
从海洋环境看,印度洋地处欧洲和亚洲之间,扼太平洋和大西洋之咽喉,是西亚和东南亚的桥梁,是连接东亚、欧洲和非洲大部分地区的枢纽,是世界最繁忙的海上贸易通道。世界上大部分商品和资源都要经过印度洋的通道,世界第一大能源通道马六甲海峡和世界第二大能源通道霍尔木兹海峡分别位于印度洋东西两侧,中国、日本、韩国、东盟等所需石油和海外商品都需经过印度洋海上通道。印度洋的地理位置、运输通道及丰富的资源使得印度洋成为各大国博弈的舞台。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时就是从海上遭到入侵,因而独立后坚持印度洋是印度的海洋。
(二)印度地缘政治思想的历史传统
印度传统的地缘政治思想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4到3世纪的孔雀王朝。孔雀王朝的开国大臣考底利耶所作《政事论》根据古代印度传统地缘政治学思想提出了国家七要素说,认为国家是由君主、大臣、农村、城市、国库、军队和同盟所组成的集合体。(20)晋劼.《政事论》思想与策略[J].南亚研究,1986,(4).正是这七种要素构成了考底利耶地缘战略思想的基础。考底利耶奉行现实主义的思想和传统,在分析国际关系时,他首先把自己的邻国视为天然的敌人,而紧邻直接邻国的国家有可能成为自己的朋友,紧接着友好国家的国家可能是一个不友好国家或敌人的友好国家,再接着便是友好国家或友好国家的友好国家,以此类推。在遵循“鱼的法则”(即大鱼吃小鱼)的世界里,国王生存的唯一途径就是成为一个拥有无上权势的征服者,他要称霸,统一“从山到海”的整个印度。因为只有规模和权势庞大、且国内不存在任何不稳定情形的帝国,才能遏制大鱼或外来入侵者。(21)章节根.论印度的战略文化[J].国际论坛,2007,(2).这种邻国决定论的圈层结构存在着典型的“地理决定论”逻辑,与拉策尔的国家有机体论与生存学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对印度传统地缘政治思想具有影响力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是阿育王,他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帝王,也是印度的第一位佛教皇帝。他在征服偈陵伽时,充分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于是宣布帝国将不再主动发动战争,即使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发动战争也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他将佛教作为印度的国教,对外实行和平政策。他倡导的正法主要包括:对人要仁爱慈悲,在所有场合,在每一个方面,均充分尊重对手;要多做有助于公众的好事;宗教和谐相处,禁止教派攻讦和冲突。(22)肖军.论政治文化传统与印度外交思想的二元性[J].南亚研究,2012,(3).正法政策,是从非暴力原则出发制定的一套广泛适用于个人伦理、社会政治和国际关系各个方面的温和政策。概括起来就是:在战略缔造和实施中,不仅一国的战略目标应当是正当的,而且其实现战略目标的手段也应当是正当的。(23)宋德星.从战略文化视角看印度的大国地位追求[J].现代国际关系,2008,(6).他提倡使用朝觐的方式令天下臣服,这种带有理想主义的温和政策与中国古代的朝贡体系不谋而合。甘地继承了阿育王的非暴力思想,并将其发扬光大落实到印度的独立运动中,阿育王的地缘战略思想对印度制定地缘战略至关重要。
此外,英印殖民时期的地缘战略对印度的地缘政治思想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英国18世纪在印度建立了殖民统治,为反对域外大国进入印度,英印殖民政府提出了在波斯(伊朗)、阿富汗、中国西藏、锡金和缅甸建立起“缓冲国体系”。为打开中国西藏的大门,英印殖民政府于1888年和1904年两次发动对我国西藏的侵略战争。辛亥革命爆发后,英印政府加紧对我国西藏的侵略。1913年,英印政府胁迫北洋政府派官员参加了英国、西藏地方政府、中央政府的西姆拉会议,讨论所谓“西藏问题”,并炮制了所谓的“麦克马洪线”。1921年,英国政府外交大臣寇松向中国政府递交了一份备忘录,声称“如果近期不能重开有关西藏问题的谈判,他们就没有理由继续拒绝承认西藏是一个处于中国宗主权之下的自治邦。”(24)转引自胡岩.《寇松备忘录》与民国初年英国侵略中国西藏的政策[J].中国藏学,1988,(3).1940年卡罗向英国政府提交了一份“蒙古地缘带”的计划。将尼泊尔、锡金、不丹、阿萨姆地区划为印度防御体系的内圈,将西藏划分为外圈。其目的是将内圈和外圈所有成员形成不可分割的联合体,实现中国西藏和其他山地国的战略缓冲作用。印度独立后,继承了英印殖民统治地缘战略思想的衣钵,并成为印度制定外交战略的一个重要原则。
三、印度独立以来的地缘政治战略内容和特征
(一)印度地缘政治战略的内容
印度自独立以来,从尼赫鲁的不结盟运动到三次印巴战争,从吞并锡金到出兵斯里兰卡,从中印边界战争到成功引爆核试验,从连接中亚到“东向行动政策”,其地缘战略线囊括了西起波斯湾,东到马六甲海峡,北起中南亚,南到印度洋,甚至延伸到东南亚以及太平洋地区。印度的地缘政治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首先,强化陆权,主导南亚地区事务格局。印度独立后的历届政府领导人在制定印度地缘战略时大都遵循考底利耶的现实主义思想,认为印度是南亚次大陆的核心,坚决反对印巴均势,推行“印度主义”以谋求南亚地区的霸权。无论是“不结盟运动”还是后来推行的“地区核心”,无论是“大国外交”还是“新邻国外交”,都强调在印度的南亚安全战略中,不仅印度的南亚四邻,且位于次大陆边缘的缅甸、中国西藏和阿富汗等,都应纳入南亚战略整体之中。(25)宋德星.南亚地缘政治构造与印度的安全战略[J].南亚研究,2004,(1).一方面,印度需要壮大自己,吞并锡金、控制不丹,将尼泊尔纳入印度安全体系下,支持西藏“独立”,肢解巴基斯坦,争取克什米尔。同时,印度还需要妥善处理与中国的关系,尤其要处理好中印边境问题。2018年4月莫迪与习近平在武汉非正式会晤中强调维护印中边境地区所有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对两国关系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双方都要提高管理边境事务的可预测性和有效性。(26)Goverment of India,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India China Informal Summit[EB/OL].https://www.mea.gov.in/press-releases.htm?dtl/29853/indiachina+informal+summit+at+wuhan.2018-04-28/2019-08-20.另一方面,为维持南亚地区的均势格局,印度争取域外大国如美国和日本的支持以承认其合法地位。
总之,印度为主导南亚地区事务格局,不仅采用了非暴力不合作、联合外交,甚至采取战争手段,这种多种手段并用的战略体现出考底利耶的现实主义地缘战略思想。
其次,强化海权,实施“印度的印度洋”战略。印度洋由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运输通道及丰富的资源自16世纪以来就成为各大国争夺的焦点。马汉曾预言:“谁掌握了印度洋,谁就控制了亚洲。二十一世纪将在印度洋上决定世界的命运。”谁控制了印度洋,就可东向围堵马六甲海峡,西北控制波斯湾、曾经阿拉伯海,西向可封锁红海及地中海,西南可制约东非、南非等地。(27)车明怀.中国边疆西藏段于南亚、印度洋的地缘战略以及在国家大局中的地位[J].西藏研究,2016,(5).印度作为海陆复合型大国,历史上曾经被海上强国所征服,确保印度洋的安全成为印度国家安全战略的重头戏。印度外交家K·M潘尼迦认为印度的前途不取决于陆地边境,而取决于广阔的海洋,印度的安危系于印度洋,印度如果自己没有一个深思远虑、行之有效的海洋政策,它在世界上的地位总不免是寄人篱下而软弱无力,印度的前途如何,是同它会逐渐发展和强大到何种程度的海权国有密切联系的。(28)潘尼迦.印度和印度洋——略论海权对印度的历史影响[M].德隆,望蜀,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5:89.
为恢复昔日“印度洋上的印度时代”的荣光,保障印度的国家安全,印度独立后,提出了“保陆制海”战略,以本土为中心,将印度洋划分为“完全控制区”“中等控制区”和“软控制区”,大力发展海上力量。(29)阮光峰等.印度海上力量——挺进大洋[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9:146.随后,为实现海上霸权,排斥中国等区外大国势力进入印度洋,印度实行“东方海洋战略”,大力发展海上力量,一方面向俄美等大国购买航空母舰、潜艇等,另一方面积极研发先进的航母、舰只、潜艇等武器装备。同时,控制马六甲海峡是印度海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后,印度提出“向东看”政策,意与东南亚国家发展紧密的伙伴关系,意图在印度洋和南海有所图谋。因此,为确保印度航行自由,印度在南海附近的安达曼海建立远东舰队,以控制北印度洋——马六甲海峡——中国南海运输通道,将南海纳入“印度的印度洋”的扩张范围。
进入新世纪,印度宣称不仅要成为陆地强国,还要成为海洋大国。2007年曼莫汉·辛格政府提出“自由使用海洋”的海洋安全战略,将海洋战略与印度海军建设融为一体。从地缘战略来看,孟加拉湾和南海相邻的海洋空间可以被印度视为地缘经济和战略机遇的中心。(30)Rupa Chanda.2009.Understanding India’s Regional Initiatives with East and Southeast Asia[J].Asian pacific economic literature,2009,23(1).莫迪上任后,将“自由使用海洋”修改为“确保安全的海洋”,印度的海洋利益范围要超出印度洋,走向太平洋。
最后,强化大国战略,建成领导性大国。“大国情结”是印度人挥之不去的梦,成为全球政治大国是印度历届政府生生不息奋斗的目标。尼赫鲁在《印度的发现》中写道:“印度以它现在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销声匿迹。”(31)尼赫鲁.印度的发现[M].齐文,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6:57.为此,印度将寻求在南亚地区的霸权地位作为其大国战略的基础,领导不结盟运动在国际上树立良好的大国形象。拉吉夫·甘地上任后提出向“印度洋大国”和“世界大国”目标迈进的战略,在苏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采取平衡外交政策,从而为印度谋取更多的利益。冷战结束后,印度完善大国战略,在经济上将印度建设成为“经济大国”,在军事上将印度建设成为“军事大国”,在对外关系上实行“全方位大国外交”。进入新世纪,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发表“印度的明天——构筑印度世纪”的主题演讲。(32)张静宇.瓦杰帕伊发表主旨讲话谈构筑“印度世纪”[EB/OL].http://www.people.com.cn/GB/guoji/1029/2388101.html.2004-3-12/2019-10-08.莫迪上任后,和尼赫鲁、瓦杰帕伊政府一样,宣称要将印度建成“一个全球领导性大国”,而不只是一支制衡力量,21世纪必将成为印度的世纪。
(二)印度地缘政治战略的特征
印度的地缘政治战略体现出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和建构主义的特征。
以非暴力为原则,体现理想主义的特征。印度独立后,从尼赫鲁到拉·甘地继承了阿育王的非暴力思想以及政治权力的道义性,深刻地体现出印度谋求世界和平的理想主义色彩。尼赫鲁深知政治权力中的“道义性”能为权力带来合法性,遵从普遍性的道德规范最终会给国家带来长久的好处,利用世界人民都厌恶强权的诉求,把印度放在全球“道义”的制高点,依靠“道义的力量”谋取国家利益,发起了以“道义外交”为核心理念的不结盟运动。自尼赫鲁之后到拉·甘地时期的印度历届领导人都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反对种族主义、反对核试验、反对军备竞赛、反对联合国成为大国的工具、支持裁军,缓和冷战局势,倡导和平主义、积极参与朝鲜战争的调停和斡旋等。
莫迪就任印度总理后,推行以印度的古代遗产和现代政治美德为核心的软实力战略。他抛弃了印度不愿意谈民主价值观的传统,开始把印度的政治价值观嵌入宏大的地缘政治考量之中,推行文化外交,将佛教置于印度充满活力的新外交的中心。(33)拉贾·莫汉.莫迪的世界:扩大印度的势力范围[M].朱翠萍,杨怡爽,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225~231.莫迪的软实力战略是道义外交的延续,既体现出印度地缘政治战略的丰富内涵,又体现出理想主义的特征。
以平衡外交为手段,体现现实主义的特征。印度独立后的地缘政治战略,采取左右逢源的平衡外交,以最大限度地谋取印度国家利益的实现,体现出现实主义的特征。冷战期间形成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刚刚独立的印度为谋求国家的安全与发展,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实行平衡外交。尼赫鲁认为,美苏两国正在争霸,过分靠近任何一方都有可能导致战争或招致对方的对抗,避免战争和争取和平的唯一方法是采取与美苏等距离外交,通过美苏双方的“鹬蚌相争”而“渔翁得利”。冷战结束后,俄罗斯联邦取代苏联,世界形成美、欧盟、中、日、俄等的多级格局,印度相应地调整其地缘政治战略,在俄美、中俄、中美等大国之间采取平衡的手段。
莫迪上任后,把以“均势理论”为核心的平衡外交发挥得淋漓尽致。印度著名评论员拉贾·莫汉认为,“莫迪的统治预示着‘第三共和国’和新外交政策的开始”。在东亚,印度与美国、日本、越南和澳大利亚走得很近,以更加明确的联合外交来平衡中巴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34)Bajpai Kanti.2017.Narendra Modi’s Pakistan and China policy:assertive bilateral diplomacy,active coalition diplomacy[J].International Affairs,2017,93,(1).莫迪响应特朗普政府2017年提出的“印太战略”倡议,同意重启美、日、澳、印四边机制。四边安全磋商正向常态化的方向发展,“中国因素”是四国强化战略互动、四边机制卷土重来的重要动因。(35)张力.“印太”视域中的美印日澳四边机制初探[J].南亚研究季刊,2018,(4).在中东,一方面,印度对海湾国家和伊朗有着高度依赖,与海湾国家在能源、反恐、经贸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另一方面,莫迪首访以色列,在中东政策上开始向美国、以色列阵营倾斜,以此通过平衡外交最大限度地实现印度的国家利益。
以印度为中心,体现建构主义的特征。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一个国家所持有的身份认定是特定的国家利益的主要源头,独特的身份认定强烈地显示了一整套涉及特定的有关行为和有关行为者的利益抉择和偏好取向。”(36)Ted Hopf.1998.The promise of constructivism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J].International Security,1998,23,(1).印度自独立以来的地缘政治战略根源于印度对自我身份的认知。考底利耶提出的“曼荼罗”思想将世界视为一系列以印度为核心的同心圆环。同时,印度继承了大英帝国寇松关于“印度中心论”的论述。在寇松看来,印度是中亚、西亚、非洲、东南亚和印度洋的中心,印度将来必定成亚洲大国和世界大国。独立后,拉贾·莫汉根据考底利耶和寇松的学说,提出了印度的“同心圆”战略思想,把印度的安全区划分为3层同心圆。第一层是印度直接的邻国,印度应当寻求绝对优势,并排斥外部大国的插手;第二层是延伸邻国,主要是穿越亚洲和印度洋的沿岸国家,印度应寻求平衡其他大国的影响,防止大国从外围损害印度国家利益;第三层是全球舞台,印度应寻求作为一个大国、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关键成员。(37)C.Raja Mohan.2006.India and the Balance of Power[J].Foreign Affairs,2006,85(4).印度是这3个同心圆的中心,以印度为核心,将印度自身安全视为整个南亚地区的安全,发挥领导者作用,构建南亚地区核心国家,让南亚其余国家接受、承认印度的领导,成为印度地缘政治战略的价值取向。
此外,除了认为印度是世界的中心外,大国身份也是其自我认知的重要方面。自尼赫鲁到莫迪,对一流世界大国地位的追求,是印度地缘政治战略的终极目标。为构想一个“更伟大的印度”,莫迪期望能够超越“印度”移民,寻求更加广泛的“南亚”社群,与海外社群发展更全面的伙伴关系。为此,莫迪不仅接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和斯里兰卡的海外印度人,也在寻求接触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海外印度人,在访问这些国家期间,他向大量的海外印度人发表了重要讲话,呼吁为构建一个不受领土限制的“全球印度”而努力。(38)Tridivesh Singh Maini.2015.How India became territorial:foreign policy,diaspora,geopolitics[J].International Affairs,2015,91(4).从印度独特的身份认定到构想一个更伟大的印度,都体现出建构主义的烙印。
四、印度地缘政治战略举措对我国边疆安全的影响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印度与中国山水相连,地缘相近,是中国西线地缘政治中的主要国家,对南亚地区的影响力是最大的,对我国西线地缘安全形势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在我国安全环境的“金字塔”结构中,印度位于美国、俄罗斯、日本之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我国局部安全环境,是塑造我国安全环境的重要角色。(39)陆俊元.中国安全环境结构:一个地缘政治分析框架[J].人文地理,2010,(2).印度的地缘政治战略不仅影响我国传统安全,还影响我国非传统安全。
(一)印度地缘政治战略威胁我国中印段陆疆安全
印度的地缘政治想象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融合了宗教和领土的印度教民族主义,一是融合了领土和文化的世俗民族主义,两者定义国家认同的共同点都是领土。在世俗民族主义者的地缘政治想象中,印度的领土范围是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抵坎亚库马瑞(克默林角),西起阿拉伯海,东达孟加拉湾。(40)Sanjay Shaturvedi.2002.Process of othering in the case of India and Pakistan[J].Tijdschrift Voor economische en sociale geografie,2002,93(2).因此印度国内普遍将兴都库什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视为印度边界的所谓“自然疆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由于面临的陆疆安全威胁更加复合多维,使得这一地区成为地缘政治脆弱区。印度认为一旦中国控制了该地区将可能使“印度陷入永久的虚弱状态”,因而这一地区成为印度北方防御的“权力真空”。(41)赵干城.中印关系的地缘政治特点与发展前景[J].南亚研究季刊,2010,(1).为确保印度北方边疆的安全,印度独立后企图将中国西藏变成其“自治的缓冲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印双方未就“边界问题”达成协议,造成了中印边境争端的历史遗留问题,严重威胁中国陆地边疆安全。
印度强化陆权的地缘政治战略,将中国西藏变成其“自治的缓冲国”,使得中印两国的边界问题从外交争端发展为边界危机和冲突。1962年印度入侵中国藏南地区,第一次中印边界战争爆发;1987年印度在克节朗河谷进行军事演习,对中国进行军事挑衅,中国被迫越过拉则拉山脊在克节朗河谷北岸设点驻防,两军形成对垒之势,此次中印两国之间严重的边界危机险些引发第二次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2017年印度边防人员非法越界进入中国境内阻挠中方的修路活动,双方发生了小规模的冲突,在中印边界洞朗地区爆发了长达两个多月的对峙。2020年中印在加勒万河谷对峙长达2个多月并爆发严重肢体冲突使边境局势陡然升级。中印的边界危机和冲突严重影响到我国的边疆和平与稳定。
此外,印度试图借“西藏问题”干涉中国内政。1959年西藏叛乱后,尼赫鲁借口出于“人道主义”接纳安置外逃的十四世达赖喇嘛及其跟随者。莫迪上任后,仍然继续暗地里支持达赖藏独分裂势力。2016年莫迪政府发表声明称“达赖喇嘛是印度的客人,他到访印度任何地方包括阿鲁纳恰尔邦(中国藏南地区)都没有障碍”。2017年3月,达赖访问了印度东北地区,4月又窜访了“阿鲁纳恰尔邦”,企图通过捐建新庙及布道等活动加强其宗教领袖作用,并强化达旺在藏区的重要地位,严重威胁我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二)印度地缘政治战略威胁我国海疆安全
在一些学者看来,中国不断进入印度洋,已经构筑起针对印度的“珍珠链战略”,即中国打算在缅甸、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建立军事基地,目的是通过孟加拉湾直接进入印度洋。(42)Sergey Lunev.2018.Russia and India in the Indo-Pacific[J].Asian Poltics&Policy,2018,10(4).为反制中国的“珍珠链战略”,印度不断强化海权,增强在南海的影响力,严重威胁我国海疆安全。2000年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公开宣称南海是印度的“利益所系区”,从东非海岸延伸到南海的整个印度洋海域对印度的外贸、能源和国家安全利益至关重要。(43)时宏远.印度东进南中国海:意图、方式及影响[J].印度洋经济体研究,2015,(6).2007年印度辛格政府《海上安全战略》将南海视为次要利益区,2015年莫迪政府《印度海洋学说》将南海、东海、西太平洋及其邻近海域划为次要利益区。(44)刘磊.莫迪执政以来印度海洋安全战略的观念与实践[J].国际安全研究,2018,(5).在筹划国家安全事务上,印度正越过马六甲海峡向南海、东海张望。印度在南海加强与越南、日本、韩国、菲律宾的军事演习,将南海纳入“印度的印度洋”战略范围,伙同美国、日本、越南等国搅局南海,使得南海局势进一步复杂化。
莫迪上任后,不断加紧插手南海事务。2014年莫迪呼吁各方遵守拟议中的《南中国海行为准则》,印度将在南海地区成为“净安全提供者”。2016年印度外交部长声称印度和日本拥有特殊的战略和全球伙伴关系,强调双方将根据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公认国际法原则,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南海海洋争端。(45)Goverment of India,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Question No.4454 South China Sea[EB/OL].https://www.mea.gov.in/lok-sabha.htm?dtl/27827/question+no4454+south+china+sea.2016-12-14/2019-12-24.2018年,印度与越南签订加强双边合作框架协议,双方誓言要建设一个开放和繁荣的印太地区,同时确保建立一个高效和基于规则的地区安全架构,声称印度与越南等东盟国家在南海勘探石油是一项商业活动,与南海领土争端无关。印度搅局南海,将使南海形势更加复杂化,严重威胁我国海疆安全与主权完整。(46)The Hindustan Times.Sushma Swaraj in Vietnam to strengthen bilateral strategic cooperation[EB/OL].https://www.hindustantimes.com/india-news/sushma-swaraj-in-vietnam-to-strengthen-bilateral-strategic-cooperation/story-7d0SmMoozILcBJwSuHzGQL.html.2018-08-27/2019-12-24.
(三)印度地缘政治战略影响我国非传统安全
印度强化大国战略,加强了其在南亚地区以及全球的影响力。伴随印度影响力的增加,其非传统安全问题也随之外溢到邻国及周边地区。中国作为印度最大的邻国,西藏与印度地缘相近、文化相似,往往成为印度非传统安全问题外溢的重点地区。据统计,印度较为活跃的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组织多达176个。(47)赵敏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安全形势评估及对策[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6).且恐怖主义组织多与国际贩毒组织相勾结,毒品恐怖主义日趋严重,加之“伊斯兰国”极端宗教势力从伊拉克、叙利亚迅速向印度渗透。印度国内的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沿着喜马拉雅通道渗透到我国西藏地区,严重影响我国边疆稳定与发展。
此外,印度的地缘政治战略还威胁我国中印跨界河流的非传统安全。从地缘环境看,起源于喜马拉雅山,流经印度北部且穿过印度的孟加拉邦,随后流入孟加拉国的恒河,其流经区域皆为世界上最贫困的人口稠密区。独特的政治特征与严峻的地理经济环境相互作用,为印度大规模进行水资源开发创造了独特的地缘政治环境。(48)Stephen Brichieri.2003.Geopolitics,water and development in South Asia:cooperative development in the Ganges-Brahmaputra delta[J].The Geograpgical Journal,2003,169(1).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段是中印边界的实际控制线所在区域,该河流域内存在9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印领土争议区。由于位于印度境内的雅鲁藏布江下游布拉玛普特拉河拥有丰富和优质的水资源,印度正在实施一项内河联网计划,拟将布拉玛普特拉河充裕的水资源调往印度西北部和南部,以缓解当地水资源短缺的情况。目前,印度已经在布拉玛普特拉河流域修建了许多水电站并投入使用。与此同时,印度大肆炒作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即在雅鲁藏布江修建水电站会导致下游布拉玛普特拉河水量缩减和水资源遭到破坏,呼吁各国“拯救”雅鲁藏布江。2000年,西藏自治区一座水库溃决,洪水沿雅鲁藏布江奔涌而下并进入印度实际控制区,引起印度强烈反应。(49)蓝建学.水资源安全和中印关系[J].南亚研究,2008,(2).2003年,印度官员、学者和媒体开始频繁炒作“雅鲁藏布江改道”问题。2012年印度外交部长希亚姆·萨兰(Shyam Saran)公开宣称“印度对中国在几条跨境河流上的水电项目存在重大关切,印度需要一项涵盖所有跨境河流的全面协议。”(50)Shyam Saran.How to manage China’s rise[EB/OL].https://www.hindustantimes.com/india/how-to-manage-china-s-rise/story-qsxiyVmn9fzq5t29WcwPuN.html.2012-11-12/2019-12-24.2015年5月印度总理莫迪访华期间,阿萨姆首席部长先是公开呼吁莫迪与中方坦率讨论河水问题,随后又抨击莫迪在北京的表态不够坚决,对阿萨姆人民不公道。(51)曾祥裕,朱宇凡.印度涉水国际争端及其战略影响[J].国际研究参考,2016,(11).2017年12月,《印度斯坦时报》借西藏发生地震炒作中国的基础设施项目导致“阿鲁纳恰尔邦”(我国藏南地区)水域浑浊,印度一些专家暗示印度政府“中印边境东部地区发生山体滑坡造成的三个堰塞湖可能是中国有意采取的一种策略”。(52)The Hindustan Times.Muddying of Brahmaputra caused by earthquake in Tibet.China[EB/OL].https://www.hindustantimes.com/world-news/muddying-of-brahmaputra-caused-by-earthquake-in-tibet-china/story-JzJrAXe2fQcZLqLxTYyOCM.html.2017-12-27/2019-12-26.
印度频频利用中印跨界河流存在的争议炒作“中国水威胁论”。同时,达赖集团利用中国水资源等问题实现对中国的施压,进一步使“中国水威胁论”论断持续发酵,严重威胁我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得中印跨界河流呈现出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交织的复杂局面。
五、中国的应对措施
印度地缘政治战略严重影响我国的陆疆安全、海疆安全、非传统安全。新形势下,为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我国边疆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和稳定,我国应构建新的地缘政治战略理论,如全球治理、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以及总体国家安全观等。
(一)制定中国南亚地缘政治战略,对冲印度的地缘政治战略
从南亚地缘战略形势来看,印度作为南亚地区的超级大国塑造了南亚地缘政治格局的“印度中心性”和“地区权势不对称性”,印度洋成为世界各大国角力的舞台。(53)冯传禄.“一带一路”视野下南亚地缘政治格局及地区形势发展观察[J].南亚研究,2017,(3).中国要实现伟大崛起,必须首先在亚洲实现崛起。然而,中印作为亚洲的两个大国,必然要妥善处理两国的竞争-竞合-和合关系。印度的地缘政治战略深刻地影响我国的边疆安全,为确保良好的周边环境和边疆的安全与发展,我国应制定清晰可行的针对印度的地缘政治战略。
首先,明确对印度地缘战略目标。中国对印度地缘战略的首要目标是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战略选择要求中国必须致力于消除以陆地和领海边界争端为主的各种冲突源。其一,中国需妥善处理与印度边境争端问题,加快边界谈判进程,争取早日实现边境的和平与稳定。其二,中国需妥善处理所谓的“西藏问题”,坚定“西藏问题”是中国内政的立场,严厉禁止印度借“西藏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其三,中国需妥善应对“南海问题”,坚持南海事务是中国内政,反对外国插手南海事务。
其次,塑造对印地缘战略空间。地缘战略空间决定地缘结构体系,任何主权国家都首先是“空间实体”、领土国家、地缘国家,因而都需要从地缘空间的角度思考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战略。(54)潘忠岐.地缘学的发展与中国的地缘战略[J].国际政治研究,2008,(2).这一战略选择要求中国应从周边地缘、地区地缘、全球地缘3个层次确定对印度的地缘空间体系。其一,中国应将印度纳入周边命运共同体中,加强中印双边关系,加快中印双边合作进程,构建利益共存、安全共生、命运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其二,中印在亚洲区域和谐共生。21世纪将是亚洲的世纪,但中印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应该独霸亚洲,这要求中国必须处理好亚洲国家间关系。在东亚,要妥善处理与朝鲜、日本、韩国等国的关系,谨慎对待印日伙伴关系;在东南亚,要妥善处理与东盟国家关系,积极推动中印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在南亚,要认清印度在南亚一超独霸的形势,在不刺激印度情况下积极稳妥地发展同南亚国家的关系;在中亚,要积极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防止“泛伊斯兰”渗透到我国西部边疆地区。其三,在全球层面,中国要妥善处理与域外大国关系,尤其是要处理好与美国关系,防止竞争失控演变为对抗或冲突;其次还要处理同欧盟国家、俄罗斯关系,区别对待欧盟与美国的关系,妥善处理中俄之间的分歧。中国要重视在全球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为世界提供公共安全产品。
再次,客观评估对印地缘政治环境。地缘政治环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一方面,中国要客观评估自身地缘环境、周边形势与全球局势,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等制定相应的对印地缘政治战略。只有与国家实力相匹配的地缘政治战略才能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另一方面,中国要客观评估印度的地缘政治环境。印巴克什米尔问题、阿富汗问题、巴基斯坦恐怖主义问题等影响印度的地缘政策,印美、印日、印俄、印欧、印-东盟关系的变化都影响印度的对外政策,我国在制定对印地缘战略时要在顺应印度地缘政治格局和地区形势发展基础上,根据印度地缘政治战略的动态调整相应地调整中国对印地缘政治战略。
(二)运用多种地缘战略手段,对接印度对中国的地缘政治战略
地缘政治经历了多个演变阶段,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加快,地缘经济学和地缘文化学逐渐兴起。不仅印度的地缘政治战略会影响我国边疆安全,其地缘经济战略和地缘文化战略也会影响我国边疆安全。新形势下我国要采取复合的地缘政治理论,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手段实现我国多元化地缘战略目标。
政治上,中国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随着时代发展,现行全球治理体系不适应的地方越来越多,国际社会对变革全球治理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要同印度等新兴国家一道推动全球体系变革,增强制度性话语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正在实现从全球治理的参与者、建设者到改革者角色的转变。(55)靳诺.全球治理的中国担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3.未来,中国在全球治理中还需要扮演协调者角色。对于印巴克什米尔冲突、中印边境冲突等严重威胁我国陆疆安全的冲突,中国更应积极协调、主动作为。
经济上,继续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破解其在推进过程中对我国边疆地区所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加快“一带一路”倡议与印度的“香料之路计划”“季风计划”等战略的对接,尽早消除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疑虑,促使西部边疆地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促进我国边疆地区与印度互联互通、共生共荣发展。同时,积极推动亚投行的建设,广泛吸收中国周边国家加入亚投行,以发挥亚投行推动亚洲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互联互通,深化区域合作,实现亚洲共同发展的功能。此外,继续加强与“金砖国家”的合作,最大限度发挥“金砖国家”银行的作用,促使印度在“金砖国家”机制内积极作为,为中印两国经济共同共生共荣发展提供坚实的可靠基础。
文化上,积极开展文化外交,破解“中印文明冲突”。印度的地缘文化对其地缘政治战略的制定有着深刻的影响。我国应充分认识印度地缘文化的内涵及特点,积极与其开展文化外交,通过中印名人论坛机制、互办文化月、友好年和文化节、互建友好城市等人文活动增强中印两国战略互信。同时,还可加强与印度在教育、医疗、卫生、博物馆、文物展览、艺术等的合作。不断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边疆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以应对印度文化软实力在中国边疆的影响力,从而确保我国边疆的文化安全。
(三)在多边机制中促进中印安全合作及安全共建与共享
由于“安全困境”的普遍存在,安全领域的多边合作一直被认为是多边国际合作中最难实现的。(56)冯峥,薛理泰.逆向“外溢”:上海合作组织的安全合作与扩散[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为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保障中国边疆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中国应积极探索在多边机制框架下加强与印度的合作。
强化上海合作组织建设。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是一个旨在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多边合作组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形势下,印度和巴基斯坦成为上合组织的正式成员国,印度加入上合组织的主要目的是以地区合作为核心,提高本土反恐能力;以“联通性”为核心,全面发展与中亚各国的关系,防止中国在中亚“独大”。(57)杨恕,李亮.寻求合作共赢:上合组织吸纳印度的挑战与机遇[J].外交评论,2018,(1).印度加入上合组织有利于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但同时中印边界问题也随之进入上合组织的视野,使得我国陆疆安全面临更大风险。中印应积极探讨在上合组织框架下加强安全合作,弘扬“上海精神”,强化防务安全、执法安全、信息安全合作,齐心协力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筑牢和平安全的共同基础,(58)习近平.弘扬“上海精神”构建命运共同体[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8/0611/c1001-30048528.htm.2018-06-11/2019-11-02.从而确保我国边疆安全与稳定。
发挥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维护地区安全的作用。南亚区域合作联盟自成立以来无论在传统安全合作领域还是非传统安全合作层面都没有提供足够的区域安全产品,也没有形成合理有效的地区安全合作机制。一方面,我国应积极推动南盟在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方面的作用,加强与印度的磋商,促使中国与南亚国家建立南亚区域危机管控机制、南亚地区武器防扩散机制、地区安全磋商机制、建立区域共同执法力量等。另一方面,我国应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南盟的对接,提高南亚地区整合的能力,发挥南亚区域安全合作的整体功能,推动南亚命运共同体建设。
此外,中国还可与印度采取“中印+”机制建设,探讨“中印+1”和“中印+X”合作机制,促进中印两国与第三方和多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合作,譬如,目前推进的“中印+泰国”合作进程,就有利于增强中印双方的互信与共赢。
结 语
从短期来看,中印关系呈现出复杂性、敏感性和脆弱性并存的特征。从长期来看,中印两个大国同时崛起,未来两国将在更多的领域展开竞争。受传统地缘政治思想的影响,印度必将中国视为潜在的地缘战略对手,未来印度仍会将其地缘政治战略奉为处理中印关系的圭臬,制定的地缘政治战略必定会影响中国边疆安全与稳定。中国要客观评估不断变化的印度地缘环境,深刻把握印度地缘政治战略的内容和特征,制定中国南亚地缘政治战略,对冲印度地缘政治战略对我国边疆安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