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清初遗民诗人胡从中的诗歌创作

2020-02-23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龚贤遗民诗人

纪 礼 达

(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 扬州 225003)

胡从中,字师虞,号天放,书画家,诗人,明末清初江苏淮安人。具体生卒年已无从考证,范以煦《淮壖小记》记其是“崇祯壬午举人”,《重修山阳县志》讲其“年八十余卒”。因此,推断胡从中于明天启元年(1621)前后出生,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前后去世,一生历经天启、崇祯、顺治、康熙四朝。详查相关历史资料,关于胡从中生平经历文献中没有更为详细的记载,《重修山阳县志》和《续纂淮关统志》中仅有简单介绍,《淮安府志》《尺版新钞》中可见其名,其他文献皆有目无辞。胡从中著有诗集《藉湖堂诗集》,今已失传,只有丁晏的《山阳诗征》收其诗58首,成为研究胡从中诗歌创作的主要材料,本文中所引胡从中诗皆出于此书。

一、隐居不仕,潜心诗书,加入望社

胡从中自幼刻苦攻读,意在仕途,明亡后,坚持不仕清,曾隐居于今淮安钵池山侧,房前屋后遍植楝树,名曰“楝居”,寓意“卧薪菇苦”。[1]其坚持不仕清的气节传为一段佳话,称重当时。据《重修山阳县志》载:“为人外和内介,喜作诗,磅礴纵横,尤善书法。初,明万历中有熊斗阳者,以书名震一时。至从中出书体一变,明季与陈心益、胡奏肤、崔宏阴、宏阴弟宏撰齐名,长篇短札,遍满人间,皆宝藏之。”[2]《山阳诗征》引吴山夫亦云:“予尝见其手批文选丹黄甲乙,一笔不苟。偶著评语,皆妙有精义,豁人心目,乃知先生虽隐后放废,而其读书求古之心未始不谨,严如经生也。”[3]371易清后,胡从中隐居乡野,以诗书自娱,闲时精研书法,批阅典籍,在经学上也取得较为突出的成就。

诗之教莫盛于淮。明末清初,望社成立,起名于“跂予望之”,寓意期盼恢复故国,望社虽不限于遗民这一群体,但集中表达了他们的心声。[4]胡从中是望社的初始成员之一,曾任《康熙淮安府志》的副总编纂,多次参与望社的诗社集会。书画家龚贤旅居扬州时,胡从中与其交往频繁,后有胡从中、龚贤等人为陈其年作的《九青图》题诗等逸事。胡从中与龚贤的书信交流今见于周亮工的《尺犊新钞》。据《与龚半千》载:“闻足下四月一日闭门谢客,不具衣冠,就树鉴窗扫床独宿为体夏日之愿。不识果否。而音恐十洲五岳尚罕其人,谁信城隅有此恬淡之地。所读何书,闲中仍拈弄笔墨否。仆思将一童子载米茗盐豉之类,仍借居比邻小堂,月好则共谈,久雨则赌奕。亦不敢数数过也。秋风稍凉又复去,足下能许我乎特讯。”[5]由此信中所言,胡从中十分欣赏龚贤对于艺术的专注精神,十分向往龚贤把谈赌奕的潇洒安逸。龚贤的书法被赞为纵横磅礴、自然流畅,而仔细观察则大有胡从中行书的特色,可见胡从中对其的影响。胡从中与望社其他成员的交游情况可从其酬赠送别诗中寻得踪迹,如《留别李云田声叔兄弟》《至新城县独囘查厉孙三子北上》《留别房季》等。

二、亡国之痛与飘零之苦

胡从中的诗歌在内容上主要通过对生活中景物的细致描写抒发情感,一山一水,一关一驿,皆入诗境。有对亡国旧君及往日生活的怀念,记叙诗社集会饮酒作诗的乐事,与望社友人交游唱和的逸事,与龚贤、阎尔梅互诉亡国之痛、飘零游荡之苦等内容。诗中多寓情于景,想象丰富,富有真气,亦颇多乱离后的凄苦之音,情感深切动人。其诗歌主题主要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咏物诗

“燕”这个意象在诗歌中较为常见,寓意丰富。明初诗人袁凯便因赋《白燕诗》得“袁白燕”的美誉。胡从中在诗歌中多以燕飞无依表达自己身处乱世,生不逢时、自怜自伤的感情。如《零燕》:

还有清秋燕,差池几日归。纷纷新侣去,施施故人依。

殿角淩风晚,檐前冒雨微。年来无限意,独雨念庭帷。[3]366

诗题中一个“零”字便赋予“燕”无限的情思,用此词修饰燕,也突出了清秋孤燕的形象特点。诗开头两联寥寥数字勾勒出一幅生动传神的清秋孤燕图:秋天到来,其他的燕儿都成群结伴,不时纷纷南归。“清秋”一词既表明了时节,也使人倍感凄清、寂寥。诗的后两联,诗人渲染了更加凄凉的氛围,运用对比的手法强烈表现了孤燕的孤单处境:风雨交织的夜晚,孤燕在殿角、屋檐上独享清秋的清冷、寂寞。诗人以孤燕自喻,将抽象、难以抒发排解的感情借助孤燕的形象具体化。寂寞、处境凄凉的又岂止是孤燕,更是此时此刻诗人的境遇: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微雨绵绵,独立窗前,更加怀念亲人。自古文人多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作为忠贞爱情的象征,家燕一般雌雄共居,有着一生二卵的规律,单飞的燕子则与失去同伴之人的心境极度吻合。如魏文帝曹丕《寡妇诗》云:“霜露纷兮交下,木叶落兮凄凄。候雁叫兮云中,归燕翩兮徘徊。”魏明帝曹睿《长歌行》云:“哀彼失群燕,丧偶独茕茕。单心谁与侣,造房孰与成。”梁代王揖《咏画扇诗》云:“但画双黄鹄,莫作孤飞燕。”梁代江淹《悼室人诗十首》云:“帐里春风荡,檐前还燕拂。垂涕视去景,摧心向徂物。”诗歌中都以分飞的燕子作为恋人分别的象征。尾联中一个“独”字表达了诗人隐居后内心的寂寞、孤独,少有知己能体会其中的遗民之苦。

(二)送别诗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胡从中为人介和,善交友,但恰逢乱世,半生漂游,离愁自是其心中难以排解的情愫,也成为其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如《留别李云田声叔兄弟》:

辛苦相逢日,归心柳叶惊。飘零经世路,珍重见君情。

不断潇湘水,难忘江汉盟。晴川春草暮,昏日看云生。[3]362

本诗首联便深切地表达期盼与友人相逢,归心似箭之情。颔联极言离乱飘零之苦,面对坎坷的前途,更加珍重与知己好友之间的深厚情谊。颈联中“潇湘”一词最早见于《山海经·中山经》:“澧沅之风叫潇湘之浦。”由此可见,“潇湘”原指地名,此后,“潇湘”一词为文人广泛引用,内涵也不断扩大。诗歌中的“不断潇湘水”既是描述潇湘之水连绵不绝,同时也是借此表达自己与兄弟相逢又要分别的不舍,朋友之间的情谊如同不息的潇湘水一般绵长。“晴川春草暮,昏日看云升。”一个“暮”字,一个“昏”字,表明季节已至暮春,时间已近夜晚,相聚时刻总是短暂的,转眼又将面临着分离,深切地道出了诗人的伤感与不舍。

(三)怀古诗

胡从中处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之下,以遗民诗人的身份凭吊历史古迹,回顾古人的业绩或遭遇,内心不由产生共鸣,不禁发出对古人的慨叹和对现今的伤感,诗歌的内容与思想一般比较沉重。如《史相国墓》:

闻说邗沟事,师臣心血干。城头悬日月,地下葬衣冠。

短碣黄沙夜,荒楸白书寒。忧怀瞻马鬣,空使泪阑干。[3]368

诗题中的史相国即明末抗清名将史可法。清顺治二年(1645)四月,清军攻陷扬州,被擒住后,史可法因拒绝投降而被杀害。诗人以“邗沟之事”为怀古的线索,从“邗沟之事”到“师臣心血干”,诗人联想到扬州城破南明朝廷覆灭,名将史可法壮烈牺牲的往事。作为明朝遗民,诗人心头自是万分悲痛。“城头悬日月,地下葬衣冠。短碣黄沙夜,荒楸白书寒。”两联运用对偶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历史场景:高大的城墙上挂着明朝的旗帜,为守住最后的扬州城,史可法拼杀至最后一兵一卒,最终还是英勇就义,甚至连尸骨都无处可寻。一年后,其子将其生前穿过的衣冠、靴,用过的笏板,葬在扬州城外的梅花岭上,建成衣冠冢。诗人表达了对英雄的赞扬与国破家亡的悲痛。“忧怀瞻马鬣,空使泪阑干。”此处为虚写,那战马的毛鬃,心里装满了忧伤悲哀,泪水沾湿了栏杆却又无可奈何,行将就木的明王朝岂是一两个忠臣所能力挽狂澜的。

(四)羁旅诗

朝代兴替,战乱频繁,胡从中也辗转各地以求安宁,他的羁旅诗便以写实的笔调记录着自己的际遇。诗歌的内容主要有客居异乡的困苦,漂泊无依的凄凉,对故乡亲友的思念,对战争的厌恶,对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生活的向往等。诗歌中的感情是亘古相通的,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如《阎古古归里,饮再彭宅,酒酣听曲,慨然赋诗用上韵》:

踪迹飘零遍九州,相逢今始倦遨游。诗将得意吟先苦,曲到伤心泪暗流。

人影红灯高阁静,蛩声白露晚星秋。酒酣惟觉生还乐,垂死无家美谩愁。[3]371

这首诗是典型的遗民诗,明朝遗民流离漂泊、惘然无依的复杂情感在此诗中展露无余。杜濬的《椰冠道人歌》在表达张虞山的遗民情怀时言道:“惜问道人何砥砺,所期不负椰冠意。”[6]和这首诗对读,更能真切感受到遗民诗人晚年的心境。“踪迹飘零遍九州,相逢今始倦遨游。”诗人在外漂泊,踪迹几乎踏遍了九洲的每一个角落,直到此刻相逢,才开始对漂泊在外的生活感到厌倦。诗人似乎到现在才忽然意识到自己一直长久漂泊零落在外,一个“今始”写尽了长久在外飘零的无奈与心酸。“诗将得意吟先苦,曲到伤心泪暗流。”诗人本想言说这些年飘零在外取得的功绩,但得意掩不住辛酸,写到伤心处忍不住暗暗流泪不止。寥寥几笔,道尽遗民的凄苦悲凉以及深深的无奈。“人影红灯高阁静,蛩声白露晚星秋。”描述的是异乡的场景,红灯高挂,掩盖不了里面的人影幢幢,但这些与这异乡遗民似乎格格不入,反而更让人思念家乡的人或事。在这蜇声此起彼伏的清秋,夜晚的白露也已经布满。寂凉秋晚与热闹高阁中的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愈发抒发了主人公内心的悲凉。“酒酣惟觉生还乐,垂死无家美谩愁。”诗人借酒消愁喝到醉,似乎才能觉得活着还是快乐的。无论多么痛苦,多么挣扎,故国已亡,家园已没,埋骨他乡的事实不会改变。本诗诗意较为浅显,流露出主人公饱受战乱折磨、流落他乡、飘泊不定的凄凉与酸苦。

(五)感怀言志诗

“学而优则仕”,同许多文人一样,建立功业也是胡从中一生所求。他亦曾多次尝试科举,却终名落孙山,后举孝廉入仕,明亡后坚守气节,无奈返乡归隐。在他的诗歌作品中,便有不少感时伤事的言志诗。诗人常借助祖国的大好河山来抒发内心志向。如《东归望庐山》:

庐山前面起,欲阻客东归。江水空无际,晴云横不飞。

僧从阴壑杳,虎啸石桥微。欲辨风尘色,此中可息机。[3]362

本诗首联选取山间寻常的景物,并加以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一幅明丽的庐山风景图。庐山在前面显现,想要阻挡路人的归路,江水无边无际,导致天边的云彩都无处可飞。看似在简单地表达庐山给人们带来的交通不便,但是细细品味便能品味出诗人在其中寄托的深切情感。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以拟人的手法借庐山阻行暗喻遭遇困境,传达出故国覆亡之痛与壮志难酬之苦。诗人隐居坚持不仕清,只得将自己的志向寄托在名山大川的伟岸之中。“欲辨风尘色,此中可息机。”此句充满禅意,其中“息机”一词,出自《楞严经》卷六,意为“息灭机心”。宋代王禹偁的《前普州刺史康公预撰神道碑》便有:“君子知命,达人息机。”委婉地表达了诗人一心归隐山林,远离喧嚣世俗,渴求心境安宁的意愿。庐山此处风景怡人,世间已不得志,寄情于山水在于诗人似乎也是一种解脱。

三、深刻的意象与交融的意境

在创作艺术上,胡从中的诗歌独具个性。其诗歌善于选取典型而寓意深刻的意象,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大量运用了虚实结合等创作手法,呈现出多元化的艺术特征。总体而言,胡从中的诗歌呈现出如下三个突出的审美特征:

(一)“得其意思所在”的形象塑造

寓意深刻的形象塑造是胡从中诗歌的显著特色。其诗歌中有不少形象显然是经过反复推敲,绝非简单的形态描写,往往是“以神写形”,写出物的“神”之所在,如这首《雪》:

何意来萧寺,凄然雨雪横。危铃寒不动,远磬湿无声。

云合江称老,山连草树平。不知忆瑞事,千里引人情。[3]369

人们对雪的审美倾向主要侧重于两个方面:雪是季节和寒冷的象征;雪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象,文人对其色彩、形态、姿态和韵味有着独特的审美把握。这一首写雪的诗显得尤为特别,着实抓住了“雪”的神韵。诗中没有较为明显的情感流露,也没有同多数咏物诗一样,把大部分的笔墨用在了描写雪的特征、形态之上。诗人另辟蹊径,通过对“危铃”的“寒不动”和“远磬”的“湿无声”的细节刻画,反衬雪的轻盈无声,表现雪质态如同薄薄的蝉翼一般,透明柔软。颈联描写云和江连在一起呈现出了一片白色,山连着草树都显现出一种平面感,突出了雪的大、厚。“不知忆瑞事,千里引人情。”直至尾联,诗人才由雪引情,深切表达了对故乡亲友的思念,即使相隔千里也阻不断相思的情意。

(二)“凝练而深刻”的语言特征

胡从中诗歌的语言十分凝练,凝练的语言表达源于诗人长久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对于文字的细致琢磨。静心品味时,便能感受到其诗深刻的内涵,其寄托的情怀也在字句之间展露无遗,如《再留别房季和韵》:

我意为君住,皇天不展期。轻雷徒震耳,细雨更侵卮。

鸿雁来何晚,黄花意自迟。挑灯都寂寞,浊酒更相思。[3]366

本诗开篇便言:我多么想留你住一宿,但是老天爷却不给机会。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无法挽留友人的无奈与遗憾。轻雷只是震着耳朵,细雨更是侵入酒杯。“徒”和“侵”二字写得别有味道,从细微之处着笔,语言简练,生动细腻地表现了大雨将至的景象,为无法挽留友人作铺垫。后两联则是借景抒情,含蓄委婉。鸿雁来得那么晚,黄花也开得如此迟。两句意思相近,一个“何”字,细细读来,似有心中暗怨天公不作美之意。即使亮着灯也显得孤寂暗寞,独自饮着浑浊的白酒也只是愁上添愁,离愁别绪愈加浓重。尾联中“都”和“更”二字更富表现力,寂寞与相思之感无法言表,深切地流露了与友人相见恨晚的深厚情谊以及别后的相思之苦。诗人善用极富表现力的词语,通过反复推敲写景抒情,凝练而深刻的语言在表情达意时更为动人,成为胡从中诗歌的一大特征。

(三)“情景交融”的审美意蕴

胡从中不仅善于写景,而且长于抒情。他的咏物诗和写景抒情诗都独具特色,这得益于“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使人读罢,往往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加了诗歌的审美意蕴。如《晚眺》:

万籁何时息,林端隐夕阳。役车归薄暮,飞鸟倦高冈。

湖上阴云合,天边鬼火凉。虞渊须弭节,逐逐念余光。[3]366

世间的万物啊,什么时候能够安寂下来?林间隐隐约约还有夕阳的余晖。劳动归来人的身影在晚霞下略显疲惫,飞鸟栖落在高岗上,缓解一天下来的疲惫。湖面上的水与天空阴云相接,天边的磷火若隐若现,使人更略感微凉。尾联中“虞渊”又称隅谷,在古代神话传说中指太阳出没的地方。《淮南子·天文训》中指出:“日至于虞渊,是谓黄昏。”所以此处表明时间已近黄昏。黄昏啊黄昏,停留一会儿吧,太阳的余晖渐渐褪尽。诗人依依不舍眺望着那仅剩的余晖,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意象的塑造与环境的渲染之中,以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渲染了清冷、凄凉的氛围。尾联中“弭节”一词寓意丰富,马茂元注:“弭节,犹言停车不进。”诗中指停车不前,有留恋难舍之意。诗人傍晚独自一人驱车停于湖畔,天边的余晖仿佛就像距离越来越远的故国和往事,已抓不住只能看着它们远去,尾联委婉而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对故国往事的怀念和回到往日生活的渴望。

四、结语

明末清初,徐淮及周边文人中卓有成就的不在少数,胡从中虽名声不算显赫,但与其有交游的也不乏龚贤等名人。胡从中的诗歌在朝代兴替的背景下创作,以写实的笔触记录了自己羁旅漂泊的酸楚,成为在特殊历史时期下文人际遇的缩影。其诗歌磅礴而有真气,加之独具个性的创作风格突出表现了清初遗民文人的复杂心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在当下仍有独特的魅力和研究价值。

猜你喜欢

龚贤遗民诗人
龚贤山水摭议
西夏遗民研究的全新力作——《西夏遗民文献整理与研究》评介
浅析龚贤《溪山无尽图》中的光影表现及其艺术价值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莫高窟第61窟甬道为元代西夏遗民营建说
高句丽灭亡后遗民的叛乱及唐与新罗关系
蒙元时期金遗民研究——以金遗民的地域特性为中心
诗人与花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