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古诗教学浅析

2020-02-23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古诗内涵诗歌

千百年来诗歌是我国的国粹,也见证了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古往今来,诗歌由于语言生动精炼,意境深远,音韵节奏优美而脍炙人口,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并鼓励他们努力奋发。

在初中教材中能选入的古诗都是历经锤炼的名家名篇、耳熟能详。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深入推行中,初中语文对于诗歌的教学方式在日渐改善,并有明显的突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激发学生学习理解诗歌的兴趣和深入了解的想法,然后再慢慢深入进去了解作者、古诗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这样就能让学生领悟到古诗的魅力和文化内涵,也能培养熏陶学生的语文文学素养。

一、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在以往的诗歌教学模式中,大部分老师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生硬的翻译诗歌和讲解诗歌的思想,而大部分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中,盲目的认为古诗只要死记硬背就行,两者都没有去深入地探究诗歌文化内涵,因此学生失去了对古诗的学习和了解的兴趣,也就使得当下诗歌在青少年心中的地位越来越低。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来提高对古诗阅读的兴趣,同时也要在课堂上不断加入不同方式的探讨以及领悟古诗的魅力。比如以《天净沙·秋思》为例,老师可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用PPT向同学先呈现这样一幅画面,加上配乐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然后再展示作者的生平简介和写作背景,来让学生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感受情感。本首诗歌以景抒情、寓情于景,在情境交融中构成了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而我国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的创造,这首诗作者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九种景物来抒发游子漂泊在外的孤独和思乡之情,学生才能领悟的更深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受到传统教学的思想影响,基本上都是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在课堂上教授的都是如何翻译诗句,如何从字词中说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其目的在于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当下的语文教学中却忽视了诗歌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没有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古诗的教学效率低下,造成了教学不理想。针对于这一样现象,要先从老师的教学方法上面来更改,在老师教授新的诗歌时,首先老师自己应该充分了解诗歌本身包含的情感和文化内涵,要借助各种资料来查阅与之有相关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二、在古诗的朗读中深入情感

初中语文诗歌中大多具有格律工整和韵律美等特点,老师在授课时,重点不能仅放在为学生讲解文章大意,还应对重点的名句进行分析,让他们了解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并能够带着这种情感朗读诗歌。例如:在教《观沧海》一课中,老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与曹操有关的一些历史故事,如望梅止渴、文昭甄后、割发代首等,再对曹操的生平进行详细的讲解,这样才能够加深学生对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的了解。其次,再让学生朗读全诗,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曹操的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和宽广的胸襟。再用语言描绘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来表达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感受曹操的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奋发进取的精神。

三、文本联系实际体验情感

在语文课堂上,除了教授知识还需要借助多媒体给学生直观的构建情境,引导学生懂得思考和探究。通过多媒体形成视觉体验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学生就能更好地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文章内涵,进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在教《水调歌头》这首词,可以与节日联系,让学生联系现实回顾中秋节的习俗是什么,然后再收集或回顾有关中秋节有关的诗歌,从中让学生总结中秋是以团圆为主。接着在引出诗歌中的千古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赏析,让学生体会作者在团圆的节日中表现出来的离别的忧愁,深入作者思想。

针对以上见解,诗歌占据着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模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仅限于教授诗歌的情感,更应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侧向于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文化素养的熏陶,使得学生的文学素养在各方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古诗内涵诗歌
诗歌不除外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拟古诗”之我见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挖掘习题的内涵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诗歌岛·八面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