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导师权问题不要简单做“加减法”

2020-02-23湖南戴先任

师道(人文) 2020年11期
关键词:硕士生自主权博士生

(湖南)戴先任

9月26日,有媒体注意到,近日教育部官网公开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9546号建议的答复》 (以下简称 《答复》)。《答复》中提到: “您提出的 ‘改革我国对博士生、硕士生毕业考核体制,给予导师决定博士生、硕士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释放研发能量’的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完善高校研究生科研成果评价标准具有很大启发。下一步,教育部将充分采纳您的建议。” (9月27日澎湃新闻)

“给予导师决定博士生、硕士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原因在于在一些学校与学科,导师权受到较大掣肘,不能充分发挥出应有作用。“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而如果导师权受到限制,在研究生培养上欠缺必要的主动权、自主权,不利于释放研发能量。

但在给导师 “扩权”的问题上,又不免让人担忧导师权力过大,会加剧学生的 “弱势地位”。实际上,在目前尚未进一步给导师“扩权”的情况下,导师权力过大,导致导师与学生之间地位“不平等”的现象就很常见。一些高校导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较大的话语权,其权力较少受到监管与监督,这也让一些导师并不以学生为本,而是挖空心思为自己牟利,自己带的学生就容易成为他们牟利的工具或廉价劳动力。这就损害了广大学生的切身权益,不利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所以,舆论担忧给导师 “扩权”会加剧导师 “权力膨胀”,并非空穴来风。但到底是该给导师“扩权”,还是保持现状,甚至给导师 “限权”?如何处理这一问题,不是简单做“加减法”就能解决的。

一方面,给予导师充分的“自主权”,松开束缚导师手脚的“绳索”,从而更好释放研发能量。另一方面,则要对导师进行“限权”,限制导师的任性权力,遏制导师权力过大不受约束的现状,比如保障学生的申诉权利,加强对导师权力的监管与监督,对于导师也要实行“优胜劣汰”,不足以胜任自身职责的导师,要予以“清退”,等等。

通过“扩与限”来对导师权进行“修正”,让导师权既能够正常行使、充分行使,又不至于权力滥用,这样才能保障学生权益,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也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的关系回归正常。

猜你喜欢

硕士生自主权博士生
我国2021年在学研究生规模达333万人
黑河学院与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硕士生签约
科技部等四部门针对科技自主权政策“最后一公里”答疑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器官捐献中死亡自主权建构*
高校招生自主权:历史嬗变与困境突围
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王永平教授
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陈桂蓉教授
尊重老年人的婚姻自主权
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拜根兴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