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文本矛盾处”学语用
2020-02-23
所谓“文本矛盾处”,主要是指阅读文本时觉得文本中的有些词语、句子等语言表达前后之间有矛盾,或者与文本的语境相冲突,或者在文本中显得不协调等。不论是哪种情形,教师都要善于将其引入课文的语用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中学会抓住“文本矛盾处”来开展多种形式的语用学习。
一、抓住“文字表里的矛盾处”学语用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研读课文,找到其中表里不一的矛盾处;再深入探究表里不一的原因所在,形成对表里不一的深度解读,使文本中的疑似矛盾得以化解,进而领略并从中学习作者语用表达上的秘妙。
如教学《猫》时,课文明明表达了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但课文开篇就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无形之中在文字表达上就出现了表里不一的文本矛盾处。为了解决这样的矛盾,教师可先让学生在默读课文时圈画出表现猫的特点的词语并写在黑板上:老实、贪玩、尽职,温柔可亲、一声不出,胆小、勇猛,并将这些词语进行分类,以确定其中的重点词语(古怪);接着引导学生围绕古怪进行探究:什么是古怪?通常人们用古怪来形容人和事物的时候,所持的是什么态度?(批评/赞扬;否定/肯定)老舍先生用古怪来定位自己的猫,持的是什么态度?从课文中找出支持自己观点的充分理由。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如长辈对小辈的昵称)进一步领悟老舍先生用古怪表达了对猫的真实感情,也就是把猫当成了自己家的小辈来看待,明确课文中“古怪”不能从字面上理解成难以捉摸、古里古怪,而应该理解成为古怪精灵、特别可爱的意思。在这样由表及里的探究学习中,学生经历了从发现“古怪—可爱”这一文字表里不一的文本矛盾处,到探寻“古怪”是如何由表示难以捉摸、古里古怪的一个贬义词翻转成表达具有可爱意味的褒义词,学生最需要品咂的是描写猫的众多词语都与古怪相匹配,这些词语又是如何在老舍先生聊天话家常式的表达中,传达出可爱的意味在其中了。
在这个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最需要教师引导理解的也在这里,日常生活中的长辈也正是在聊天话家常之中才有对小辈以昵称来表达其特别的爱意;应该说这一点是破译《猫》文本表达秘妙的关键所在。教师再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明贬实褒”的独特表达方法,就显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二、抓住“文本前后的矛盾处”学语用
在文本阅读中,小学生往往忽略一些细节上的细微变化,不善于将前后之间一些相同的内容加以比较,从中找出文本前后之间出现的矛盾处;而作者在表达上的高明之处往往就是借助一些不经意间的变化来体现的。针对这种情形,教师在教学中不是要将自己发现的矛盾处指给学生看,而是需要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也不是将自己的理解和盘托出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在细读文本中仔细推敲,认真揣摩,获得属于自己的理解,进而解决文本前后之间的矛盾。
如教学《穷人》时,课文开头写到:“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样的环境描写中,突出的关键词是黑暗、寒冷、风暴,而其间主人公桑娜的丈夫还在海上打鱼,不难看出这是在竭力渲染主人公所生活的环境极其恶劣。而后课文在写渔夫归来时的情形是“门突然开了,一阵清新的海风冲进屋子”,就与前面环境描写中的风暴形成了矛盾。这样的文本矛盾处之中,有没有包含作者的什么用心呢?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认真研读文本内容,寻找课文前后之间关于海上风暴描写的内在关联,并开展合作交流,以便形成共识。当然若是学生理解不到位,教师也应及时进行点拨和引领,以确保学生的自主学习得以顺利开展。如课文开头风暴夜的环境描写带给桑娜的是心惊肉跳,加上后来出门探望丈夫却抱回邻居西蒙死后留下两个熟睡的遗孤而忐忑不安;在渔夫归来之前,海上的风暴和桑娜内心的风暴是互相较劲一样让桑娜觉得惊魂不定:既担心丈夫的安危,又焦虑丈夫日后的生活负担。在经历这样长久地折磨与煎熬之中,丈夫随着清新的海风出现在家门口,对于桑娜来说,总算解除了担忧,而且丈夫毕竟是家庭的主心骨;丈夫的迟迟归来也似乎象征着内心的风暴突然停歇了,一切都归于平静,这也预示着桑娜曾经不假思索就抱回西蒙的遗孤其实是人性的一种考量。有了这些理解,就能够明显海上的风暴虽然还在咆哮,但在经历的复杂内心冲突的桑娜感觉中,已经成了“清新的海风”。作者就是这样巧妙地借助海风的细微变化,传达出主人公内心经历的波澜,抓住环境变化与情节变化的内在关联,就能够读懂文本中桑娜内心世界的表达。
三、抓住“内容表达的矛盾处”学语用
上述涉及的文本矛盾处其实都只是一种表面上的矛盾,本质上是作者行文表达上的艺术创造。下面所谈及的文本内容表达上的矛盾是指作者表达上的一种疏漏。有时这种疏漏是学生质疑时无意之中发现的,也有些是教师研读文本主动发现的。但不论是哪一种,只要被发现了,教师都需要引导学生从学习规范语言的立场出发,抓住文本内容中的真矛盾,扎扎实实地开展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活动,以消除文本中的矛盾。
如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课文写老母鸡请求老屋“再过二十一天”,并且“二十一天后,老母鸡从破窗户里走了出来,九只小鸡从门板下面叽叽叫着钻了出来”,这样的内容表达之中就存在着一个不易被发觉的矛盾。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本课学习预测的时机,让学生先猜猜错误是什么?允许学生查阅孵鸡的相关资料,尤其注意鸡蛋孵出小鸡的时间。随后教师再指出课文中孵鸡蛋时间上出现的错误,引发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测结果,并最终明确:虽然鸡蛋孵出小鸡确实只需要二十一天,但是九只小鸡是需要九只鸡蛋才能孵出来的,而老母鸡此前并没有在老屋里下蛋,也不可能用什么东西盛鸡蛋来,也就是说九只鸡蛋是老母鸡九天才能下完的。此时可以让学生用不同方法算一算:有的学生算出老母鸡真正孵蛋的时间是二十一减去九只有十二天,这么短的时间里,鸡蛋是无法孵出小鸡的;有的学生算出老母鸡孵出九只小鸡起码需要二十一加九是三十天。不管怎么算都可以断定“二十一天”的时间表达是错误的。针对这一内容表达上的矛盾,教师可让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替作者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用合适的语言加以表达。学生在经过合理设计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解决方法,提出让老母鸡给老屋提出的请求是“一个月”,问题就可以解决。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出发抓住文本的矛盾处,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既要深入领悟蕴含作者疑似矛盾的表达,又要把真正出现内容表达中矛盾的问题有效加以解决,从中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