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基于儿童诗意表达的文本细读策略

2020-02-23

语文天地 2020年18期
关键词:诗意模态文本

“引导学生沉入文本,慢慢咀嚼,细细体悟,方能入味,且能回味无穷,使学生在文本细读过程中获得阅读获得感”。学生文本细读获得感的释放,不仅能够透视学生文本细读成效,直接关系着学生文本阅读兴趣培养和自信心的形成。这就需要我们在文本细读时,能够为儿童创造表达的机会。

本文基于这一现状,基于儿童诗意表达,对接儿童认知特点,突出儿童阅读主体性,寻找文本细读策略,引领儿童在文本细读中,细细品味,深得其味,并借助诗意表达,让阅读教学充满诗意。

一、创设细读情境,激活诗意表达兴趣

无论是儿童诗意表达,还是文本细读,都建立在儿童主体性基础之上。只有当儿童对文本产生浓厚兴趣,才能主动深入文本,乐于将学习成果表达出来,文本细读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否则,文本细读和儿童诗意表达就是一句空话。传统文本细读过程中,不少教师不注重阅读情境创设,这不仅不符合语文学科作为交际性语言学科的特质,而且也不利于调动儿童文本细读和诗意表达积极性。因此,基于儿童诗意表达的文本细读,需要我们发挥情境直观、生动、形象等优势,根据阅读教学内容和儿童认知特点,创设文本细读情景,让文本细读充满诗意,让儿童诗意表达兴趣得以激活。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导入环节,我利用多媒体展示关于“路”的场景图,让儿童一边观看,一边交流自己最喜欢的路,并与大家分享自己和那条“路”的故事。在此基础上,配上优美音乐旋律,让儿童一起分享交流关于“路”的诗句或者名言,自然地引入本课阅读学习内容。

这个环节先利用多媒体创设直观、形象的场景图,将儿童引入到关于“道路”的语言场景中,唤醒儿童关于“道路”的记忆,使儿童产生表达兴趣。在观看图片的基础上,给儿童创造诗意表达的机会,让儿童交流自己最喜欢的路,分享关于“道路”的故事,借助儿童既有的生活经验,引发儿童关于路的思考。最后,关于路的诗句或名言分享,调动儿童语文学习积累,从而使儿童生活经验和语文积累得到有效整合,奠定文本细读基础,让儿童诗意表达情绪张扬起来。

二、文题小题大做,激活诗意表达期待

文题相对于整篇文章而言,是微不足道的。不少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文章标题缺乏细读意识,往往一带而过。这就造成文本资源严重浪费,不利于儿童细读思维发展,也削弱了文章标题“眼睛”之功效。基于儿童诗意表达下的文本细读,我们要善于利用文章标题小题大做,引导儿童对文本标题进行细读,捕捉文章标题的关键信息,并根据文章标题引导儿童尝试提出问题,在小题大做中激发儿童诗意表达和文本细读的期待感。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围绕文章标题我设计了以下两重活动:首先,捕捉文题关键信息。细细阅读文章标题,圈画出文章标题中你认为关键的字或关键词语;其次,扣题自主发问。围绕文章标题,尝试对自己提出一些问题,引领自己进入文本,细细品读。儿童围绕两重任务,提炼出的关键信息包括“铺满”“水泥道”,生发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金色巴掌”是什么?水泥道为什么会铺满“金色巴掌”?“金色巴掌”是谁铺的?水泥道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这个环节设计的两重活动,各具有自身意图。通过第一重活动,让儿童细细品读文章标题,意在培养儿童于细微处捕捉阅读信息的能力,使儿童能够抓住文本阅读的关键信息,并使儿童借助关键信息的帮助,抓住重点进入文本,提高文本细读有效性。第二种活动,意在培养儿童文本细读过程中的问题意识。文本细读过程中,儿童提出一个问题对儿童语文素养的发展绝不少于儿童解决一个问题的价值。不仅如此,抓住文章标题提出问题,能够发挥问题驱动作用,让儿童在问题引导下沉入文本细细品读,儿童在阅读过程中将与自己文本预测进行比较,使儿童在与文本互动中产生诗意表达的期待。

三、拓展细读维度,发掘诗意表达契机

文本细读要落到实处,必须要拓展文本细读维度,打破单一化细读设计思维,能够从多个层面、多个视角,发掘文本细读点,提炼文本细读价值,引领儿童在语言细微处、文章空白处、矛盾交织处、文本亮点处等细细品读。多维度的文本细读,能够丰富儿童阅读体验,使儿童能够收获阅读成就感,让儿童做到有话可说,有成果可分享,有情感可倾诉,从而使文本细读处处蕴藏着诗意表达的契机。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例如,我们可以围绕语言细处,扣住文题中的“铺满”一词展开细读,“铺满”一词能否换成“满是”?为什么?“铺满”一词体现在文章哪些地方?通过换词,引导儿童学会推敲词语,发现语言精妙处,让儿童感受到“铺满”一词充满拟人情味,进而使儿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之处,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通过在文本中寻找“铺满”,让儿童沉入文本,将文本细读之根牢牢地植在文本基础上,具体地感受大自然神奇和美妙,为儿童创造诗意表达契机,并激活儿童诗意表达愿望。

再如,围绕文本第六自然段末尾省略号,我设计了如下细读活动:“一直到路的尽头……”,省略号隐藏了怎样一幅美景图,请根据文本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力,说说路的尽头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个环节,抓住文章标点符号细微处,引导儿童开展文本细读活动。既深化了儿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又调动儿童生活经验,使儿童借助丰富的想象,将路的尽头是一幅怎样美景还原出来,不仅培养了儿童想象力,也赋予儿童表达以诗意。

四、对接儿童认知,丰富诗意表达模态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儿童表达形式相对单一,主要以口头表达为主,教师提问,儿童应答,这种单一化表达模态,制约了儿童参与积极性。基于儿童诗意表达的文本细读需要我们立足于儿童主体性,利用儿童既有的生活经验,对接儿童语文阅读基础,认知规律等,选择合适的表达形式,打破单一化表达模态,使表达模态丰富起来。例如,我们可以尝试借助绘画表达、角色表演等模态,激发儿童诗意表达主动性。

例如,“一直到路的尽头……”一句中省略号细读,我们可以借助绘画的表达形式,让儿童将想象的内容借助图画表达出来,并给图画配上合适的诗句。通过优化表达模态,不仅促进语文阅读和美术学科的有机融合,而且在学科融合中促进儿童学科知识迁移。同时,学科迁移又立足于语文学科特质,为图画配上诗歌,又使儿童表达回归语文本位,在诗画结合中使文本细读生发出无限诗意。

总之,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是放大文本资源价值的必然诉求。然而,文本细读的进一步深入,需要我们聚焦儿童主体性,为儿童创造表达机遇,打破单一化表达模态,提高文本细读过程中儿童表达设计艺术,让儿童诗意表达成为语文课堂最靓丽的风景。

猜你喜欢

诗意模态文本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诗意地栖居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多模态超声监测DBD移植肾的临床应用
跨模态通信理论及关键技术初探
冬日浪漫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被耽搁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