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0-02-23蕉岭县教育局电化教育教学仪器站吴静君

师道(教研) 2020年7期
关键词:动手思维能力实验教学

文/蕉岭县教育局电化教育教学仪器站 吴静君

近几年,新课改的逐渐推出与实施,促进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与创新,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开始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物理实验的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物理实验的每一个环节,促使学生掌握并且学会运用创新思维能力展开学习,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分析

1.忽视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初中物理教学中仍然采取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参考以往教学经验展开教学活动,通过实验演示代替实验的实际操作,长久采取这种教学模式会抑制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根本没有机会自己动手操作,严重影响学生物理知识学习效率的提高。

2.对物理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高

多数初中物理教师按照课本要求展开实验教学活动,要求全班学生共同操作一个实验,这样学生得出的实验结果都是相同的,同时,还有一些学生在实验中偷懒根本没有参与进来。这种单一、僵硬的实验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且还会影响教师对物理实验现象的进一步探索与研究,整个过程学生被动操作实验,忽视学生自主思维的运转与思考,抑制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

3.学生对物理实验环节缺少热情

初中作为学生好奇心最旺盛的时期,动手欲望非常强烈。然而一些教师却忽视学生特点未能为学生设计相匹配的实验内容,使物理实验大同小异,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在实验环节中学生逐渐失去主动性与积极性,不愿参与物理实验环节的体验。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1.结合学生设计物理实验,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机会

在物理实验过程中,教师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掌握物理实验原理之后,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器材和方法进行相同原理的实验内容,这样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充足的动手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感受实验带来的快乐,进而激发对物理实验的兴趣。通过扩展实验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实验原理与现象,进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为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通过物理实验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能力,同时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探讨与研究,逐渐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突出物理实验趣味性,激发学生创新动力

物理学科具有一定的魅力,吸引学生投身到物理学习中,主要因为物理知识可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以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理论基础的支持下,让学生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学生的兴趣是有限制的,会随着物理学习难度加大而逐渐降低,因此,教师在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时,要乘胜追击为学生尽量展示物理的趣味性,保持学生对物理兴趣的延续性。

例如,对于《物理沉浮条件》这个实验,教师按照教材内容安排,引导学生将鸡蛋放在浓盐水中进行实验,观察鸡蛋的变化。在具体实验操作中,需要在浓盐水中加入适量清水,这样鸡蛋就会出现变化。然而教师按照教材内容设计实验内容,对一些实验经验不足的学生来说,实验无法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对实验设计做出改动,事先准备一盆浓盐水一盆清水,然后将鸡蛋分别放入其中观察鸡蛋的变化。这样的方式不仅方便学生理解,而且能够取得满意的实验效果,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3.采取合作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全新教学模式,融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会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通过小组合作方式的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进行《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的实验内容,相同的小车放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斜面上滑动,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探索力与运动之间存在的关系。观察小车运动状态的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还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学生日后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物理实验教学能提高初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要结合初中生实际情况设计实验内容,给学生创造更多动手操作机会,通过物理趣味性实验展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动手思维能力实验教学
我也来动手
培养思维能力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培养思维能力
动手画一画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