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顷堂书目》集部别集类缺文考补及相关内容刊误
——兼谈地方志在诗文集文献整理中的参考价值
2020-02-23邵岩
邵 岩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北京 100009)
中国历史上,明代是小说、戏曲等俗文学昌盛而正统诗文相对衰微的时期,然而,这并不表现于诗文数量的减少。明代诗文集的数量,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统计数字。据粗略估计,中国明代近300年间,伴随印刷业繁荣,有迹可循的名人诗文集有近3300种之多,其中被《明史·艺文志》著录的有1188种,成为今人考查明代文化典籍的重要目录。而少为人知的是,《明史·艺文志》是以私家藏书目录《千顷堂书目》为蓝本编纂而成的。《千顷堂书目》是明清之际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黄虞稷以自己与父黄居中“两世藏书至八万余卷”[1](清)钱仪吉.碑传集(卷四五).清道光刻本.为基础编撰而成的明代经籍目录。全书32卷,按经、史、子、集四部51类排列,总计收录明人著作1.4万种,是迄今反映明人艺文最全的目录之作。《千顷堂书目》所著明人诗文集目录总计13卷,著录5207位明人的诗文别集。
黄虞稷(1626—1692)字俞邰,号楮园,福建晋江人。“康熙十七年,举博学鸿词,遭母丧不与试。既左都御史徐元文荐修《明史》,召入翰林院,食七品俸,分纂《列传》及《艺文志》,毂下士大夫率就之借书。二十三年,充一统志馆纂修……有《千顷堂书目》《楷园杂志》《我贵轩》《朝爽阁》《蝉窠》诸集。”[1]
黄虞稷编纂《千顷堂书目》时,有些内容并没有完全落实,以致其内容中有诸多“缺姓名”“缺”“中阙”“阙”,其中卷一七至卷二九《别集类》,形式以“缺”为主,内容主要涉及人名字号、书名、卷帙等,并伴有相关内容记载讹误之处。文章在查阅相关资料,尤其是方志资料的基础上,考证出其中39处缺文内容,并对讹误内容进行了刊误。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地方志在诗文集文献整理中的重要参考价值。需要说明,为便于视觉上进行文字区分,本文中诸“缺”皆以“□”代替,具体字符数量以《千顷堂书目》所列为准。
1.任勉《薇庵集》字□□,上海人。福建右参政。
按:《(正德)松江府志》:“任勉之字近思。其先四明人,元松乡先生士,林子耜为两浙盐运照磨,始占籍华亭。勉之登洪武甲戌进士,岀知饶州府鄱阳县,以正民俗为首务……秩满升知泸州,民诣阙借留,升其府同知,荐为福建右参政,左迁右军都督府经历,岀知徽州府,以事谪沧州。泰然自处,不废著述。寻起知蔚州,改雎州,致仕,卒年八十九……所著有《薇庵集》若干卷。”[1](明)顾清撰.(正德)松江府志(卷二八).明正德七年刊本.《云间志略》:“任勉之字近思,号薇庵。其先四明人,为两浙运幕,始占松江籍,为华亭人……所著有《薇庵集》若干卷。”[2](明)何三畏撰.云间志略(卷七).明天启刻本.《(嘉庆)松江府志》:“《薇庵集》。明任勉之近思著。”[3](清)宋如林纂修.(嘉庆)松江府志(卷七二).清嘉庆松江府学刻本.据此,“□□”当作“近思”,“任勉”当作“任勉之”。
2.黄宗载《损斋文集》字□□,丰城人。
按:《(光绪)诸暨县志》:“黄宗载者,字厚夫,丰城人。英宗初,迁南京吏部尚书。”[4](清)陈遹声修.蒋鸿藻纂.(光绪)诸暨县志·金石志上.清宣统二年刻本.《(光绪)江西通志》:“黄宗载一名垕,字厚夫,丰城人。洪武进士,授行人奉使四方,未尝受馈遗。永乐初,以荐为湖广按察司佥事……擢吏部侍郎。英宗初,被劾下狱。未几,得释,迁南京吏部尚书。”[5](清)刘坤一修.刘铎纂.(光绪)江西通志(卷一三六).清光绪七年刻本.《(民国)贵州通志》:“黄宗载一名垕,字厚夫,丰城人。洪武进士。”[6](民国)刘显世修.杨恩元纂.(民国)贵州通志·前事志八.民国三十七年铅印本.据此,“□□”当作“厚夫”。
3.金鼎《南坡文集》字□□,星子人。翰林院修撰,预修《太祖实录》及《圣学心法》。
按:《(嘉靖)江西通志》:“余鼎字正安,号南坡。复升之子。登永乐甲申进士,授翰林修撰,博学能文,与修《圣学心法》及《高庙实录》,迁侍讲,主司春闱。寻上章乞归,自凿钓室,以娱暮景。著《南坡文集》,邑人即学宫祀之。”[7](明)林廷修.周广纂.(嘉靖)江西通志(卷七三).明嘉靖刻本.《(光绪)江西通志》:“《南坡文集》。余鼎撰。《人物志》:‘字正安,星子人。’”[8](清)曾国藩修.刘绎.(光绪)江西通志(卷一○八).清光绪七年刻本.据此,“□□”当作“正安”,“金鼎”当作“余鼎”。
4.李衡《澹轩集》字□□,当涂人。南京兵部左侍郎。
按:《楚纪》:“李衡字秉均,当涂人。永乐甲申进士,与杨相、周悦等选为庶吉士,同时二十九人。成祖亲校课业,除戸部主事,廉慎守已,夏原吉每器重之,荐擢湖广参政。方拜命时,建系赴狱事白履任,剸繁理剧,持重不苟,后擢兵部右侍郎。所著有《澹轩集》。”[9](明)廖道南撰.楚纪(卷五○).明嘉靖二十五年何城李桂刻本.《(嘉靖)重修太平府志》:“李衡字秉钧,当涂人。自少天性和柔,然慷慨有立志。登进士第,选授翰林庶吉士,使读书于内秘,由是学问益深。除户部四川司员外郎,以廉介勤慎为尚书夏原吉所任,寻升湖广布政司参政,抚和边夷……拜兵部右侍郎,数日,卒于官。衡为人老成端重,而有剸繁治剧之才,学问疏畅,古诗和平缛丽,有《澹轩诗集》藏于家。”[10](明)祝銮纂修.(嘉靖)重修太平府志(卷六).明嘉靖刻本.据此,“□□”当作“秉钧”,“兵部左侍郎”当作“兵部右侍郎”。
5.王源《伟庵集》字□□,龙岩人。潮州知府,有惠政,潮人比之韩愈。
按:《(万历)广东通志》:“王源字启泽,龙岩人。进士,宣德十年知潮州,宽明仁恕。”[1](明)郭棐纂修.(万历)广东通志(卷四三).明万历三十年刻本.《(乾隆)福建通志》:“王源字启泽,龙岩州人。永乐甲申进士,授庶吉士,出知深泽县,修学教士,筑长堤以捍水患,禁民间嫁娶论财之俗,累上疏言民事……擢春坊司直郎……迁松江同知……擢职方郎中,出知潮州。年八十致仕,犹手不释卷,所著有《韦庵集》《书传补遗》《家礼》《易览》《异端辨》等书。”[2](清)郝玉麟修.谢道承纂.(乾隆)福建通志(卷四八).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崇祯)松江府志》:“王源号韦庵,福建龙岩人……永乐甲申进士,初授深泽知县,秩满升春功司直郎……擢知潮州府,进阶二品俸,寻以七十致仕。所著有《韦庵集》《书传补遗》《家礼》《易览》及《异端辨》。白沙陈先生谓:‘吏于潮者多矣,其有功而民思之,唐莫若韩愈,国朝莫若王源。’”[3](明)方岳贡修.陈继儒纂.(崇祯)松江府志(卷三一).明崇祯三年刻本.据此,“□□”当作“启泽”,“伟庵集”当作“韦庵集”。
6.黎怡《观过稿》又《征士集》又《斐然稿》字□□,清江人。右春坊右谕徳,预修《宣宗实录》。
按:《(崇祯)清江县志》:“黎恬字潜辉。永乐十年进士,授陕西道监察御史。会求直言,恬疏诋大臣不法,权要侧目。出知交趾南灵州,寻以杨文贞公荐,擢右春坊右谕德。与修《宣庙实录》,进讲经筵,以展墓归,卒。所著有《观过稿》。”[4](明)秦镛纂修.(崇祯)清江县志(卷七).明崇祯刻本.《(光绪)江西通志》:“《观过稿》《斐然稿》《征士集》。黎恬撰。《人物志》:‘字潜辉,清江人。’”[5](清)刘坤一修.刘铎纂.(光绪)江西通志(卷一○八).清光绪七年刻本.《南京都察院志》:“黎恬字潜辉,清江人。由进士。有传。”[6](明)施沛撰.南京都察院志(卷六).明天启刻本.《万姓统谱》:“黎恬字潜辉。宣徳进士。湖广人。历官右春坊右谕徳。”[7](明)凌迪知撰.万姓统谱(卷一四).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据此,“□□”当作“潜辉”,“黎怡”当作“黎恬”。
7.林文秸《梅湖集》一卷字□□,怀安人。岳州府通判。
按:《明史》:“林文秸《梅湖集》二卷。怀安人。与弟文秩同举,永乐乙未进士,官岳州府通判。”[8](清)张廷玉撰.明史(卷一三六).清抄本.以秸为兄,秩为弟。然《(万历)福州府志》:“林文秸字嘉亨。文秩弟也,与文秩同举,永乐十三年进士,又同选为庶吉士,授王府审理,改岳州府判。”[9](明)林濂纂修.(万历)福州府志(卷二三).明万历二十四年刻本.《(弘治)八闽通志》:“林文秩,文秸之兄,见《人物志》。”[10](明)陈道修.黄促昭纂.(弘治)八闽通志(卷四八).明弘治刻本.《(正德)福州府志》卷二四:“林文秩,文秸之兄,有传,俱怀安人。”《(崇祯)闽书》:“林文秩,文秸兄。江西中式。”[11](明)何乔远纂.(崇祯)闽书(卷七六).明崇祯刻本.以秩为兄,秸为弟,与《明史》相反。笔者以为,应以明代所修诸志为是,秩为兄,秸为弟。
关于《梅湖集》撰人,《明史》继承了《千顷堂书目》,作林文秸。《(弘治)八闽通志》亦作如是记载:“文秸字嘉亨,亦有异质,与文秩同举进士,为庶吉士,拜王府审理,改岳州府通判……所著有《梅湖稿》。”[12](明)陈道修.黄促昭纂.(弘治)八闽通志(卷六三).明弘治刻本.然《(乾隆)福建通志》《(乾隆)福州府志》均作林文秩:“林文秩《梅湖集》二卷。”[13](清)郝玉麟修.谢道承纂.(乾隆)福建通志(卷六八).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徐景熹修.魯曾煜纂.(乾隆)福州府志(卷七二).清乾隆十九年刻本.《(正德)福州府志》:“林文秩字礼亨,怀安人。永乐甲午江西乡荐,乙未进士,改庶吉士,拜监察御史……迁山西按察副使,进按察使。”[14](明)叶溥修.张孟敬纂.(正德)福州府志(卷二七).明正德十五年刻本.笔者以为,应以明代所修志为是,《梅湖集》撰人为林文秸。据此,“□□”当作“嘉亨”。
关于《梅湖集》卷帙,《明史》作二卷,如上所述,《(乾隆)福建通志》《(乾隆)福州府志》亦作二卷。笔者以为,应以“二卷”为是。
8.严珊《嚣嚣集》字□□,开化人。
按:《(崇祯)开化县志》:“严珊字崇振。选庶吉士,升刑部主事……塞暑不释卷,博览百家,而尤邃于理性之学,有《嚣嚣子集》。”[1](明)朱朝藩修.汪庆百纂.(崇祯)开化县志(卷五).明崇祯刻本.《(乾隆)开化县志》:“《嚣嚣子集》。严珊著。”[2](清)范玉衡修.吴淦纂.(乾隆)开化县志(卷九).清乾隆六十年刊本.据此,“□□”当作“崇振”,“嚣嚣集”当作“嚣嚣子集”。
9.曹义《黙庵集》二卷字□□,句容人。南京礼部尚书。
按:《(万历)应天府志》:“曹义字子宜,句容人。永乐乙未进士,授翰林编修,官至南京吏部尚书。”[3](明)程嗣功修.王一化纂.(万历)应天府志(卷二八).明万历刻增修本.《(弘治)句容县志》:“曹义字子宜,县之承仙乡人。永乐十三年,登陈循榜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转礼部仪制司主事,历升吏部文选司员外郎、中侍郎。景泰初,升南京吏部尚书。”[4](明)王僖徵修.程文纂.(弘治)句容县志(卷六).明弘治刻本.据此,“□□”当作“子宜”,“礼部尚书”当作“吏部尚书”。又《(光绪)续纂句容县志》:“曹义字子直,一字默庵,句容人。永乐辛卯举人,乙未进士,选庶吉士,转礼部员外、吏部郎中,拜吏部侍郎,终南京吏部尙书。”[5](清)张绍棠修.萧穆纂.(光绪)续纂句容县志(卷末).清光绪刊本.“直”形似误,当作“宜”。“默庵”应为号。
10.李茂弘《存省稿》字□□,黄岩人。
按:《(万历)黄岩县志》:“李茂弘字用受,毓之子。永乐乙未进士,授刑部主事,勘狱闽藩时,论称其有为有守。升考功员外郎,冰蘗之操,终始如一。”[6](明)袁应祺修.王咏霓纂.(万历)黄岩县志(卷六).明万历刻本.《(嘉靖)太平县志》:“李茂弘字用受,本林姓乔年之后,以曾大父天麟后其舅氏李,遂因循以为姓云。登永乐乙未进士。”[7](明)曾才汉修.叶良佩纂.(嘉靖)太平县志(卷七).明嘉靖刻本.据此,“□□”当作“用受”。
11.张益《张文僖公集》五卷字□□,江宁人。
按:《(万历)应天府志》:“张益字士谦,江宁人。永乐进士,选庶吉士,授中书舍人,转大理评事。正统戊午,改修撰,授内使书。已巳,进侍读学士……死于土木之难,赠学士,谥文僖。”[8](明)程嗣功修.王一化纂.(万历)应天府志(卷二六).明万历刻增修本.《(同治)上江两县志》:“张益字士谦,号舂庵,江宁人。幼颖异,过目成诵。”[9](清)莫祥芝修.汪士铎纂.(同治)上江两县志(卷二二).清同治十三年刊本.据此,“□□”当作“士谦”。
12.董璘《玉堂清余集》字□□,高邮州人。会元,选庶吉士,官修撰。
按:《(万历)扬州府志》:“董璘字德文,高邮人……永乐丁酉应天乡试第二,明年会试第一人,赐二甲进士第二,授翰林院编修……升翰林院修撰,与修《宣宗章皇帝实录》……所著有《玉堂清余集》。”[10](明)杨洵修.徐銮纂.(万历)扬州府志(卷一七).明万历刻本.据此,“□□”当作“德文”。
13.褚思敬《怡笑集》字□□,天台人。
按:《(民国)台州府志》:“褚思敬字裕德,天台人。永乐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历都察院都事。思敬博书史,尤嗜毛诗,与叔父子南齐名。工吟咏,著有《怡笑集》。”[11](民国)喻长霖修.柯华威纂.(民国)台州府志(卷一一八).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据此,“□□”当作“裕德”。
14.何文渊《东园遗稿》四卷字□□,广昌人。
按:《(嘉靖)江西通志》:“何文渊字巨川,广昌人。永乐戊戌进士,为监察御史。”[1](明)林廷修.周广纂.(嘉靖)江西通志(卷一七).明嘉靖刻本.《(同治)建昌府志》:“何文渊字巨川,广昌人……举永乐十六年进士,授监察御史,历按山东、四川……初号东园,晩更署钝庵,所著有《钝庵奏议》《东园集》。”[2](清)邓子彝修.鲁琪光纂.(同治)建昌府志(卷八).清同治十一年刻本.据此,“□□”当作“巨川”。
15.彭琉《息轩集》字□□,安福人。湖广按察司副使,预修《五伦书》及《宣宗实录》。
按:《(万历)吉安府志》:“彭琉字毓敬,安福人。永乐戊戌进士……以事谪教谕。大学士杨士奇荐之,授翰林编修,预校《五伦书》,纂修《宣德实录》。寻擢广东、山西督学……所著有《息庵集》《慎庵集》《备志录》。”[3](明)余之祯纂修.(万历)吉安府志(卷一九).明万历十三年刻本.《(崇祯)肇庆府志》:“彭琉字毓敬,安福人。永乐进士,以工部主事谪教谕,大学士杨士奇荐,授行在翰林院编修。正统元年,擢广东按察司佥事,提督学校,以成贤化俗为己任,州县庙学靡不增修书籍,缺者求善本刻之,士风丕变。进副使,提学山西。”[4](明)陈煊奎纂修.(崇祯)肇庆府志(卷二○).明崇祯六年至十三年刻本.《(康熙)安福县志》:“彭琉字毓敬……所著有《息庵集》。”[5](清)黄宽修.王谦言纂.(康熙)安福县志(卷四).清康熙五十二年刻本.《(光绪)江西通志》:“《息庵集》《慎庵集》。彭琉撰。琉,见子部杂家类。”[6](清)刘坤一修.刘铎纂.(光绪)江西通志(卷一○八).清光绪七年刻本.据此,“□□”当作“毓敬”,“息轩集”当作“息庵集”。
16.金城《□□集》字诚之,番禺人。工部主事,改刑部。
按:《(万历)广东通志》:“金诚字诚之,番禺人……授工部主事……有诗集行于时。”[7](明)郭棐纂修.(万历)广东通志(卷二四).明万历三十年刻本.《(同治)番禺县志》:“《金诚之诗集》。明金诚撰。据《广州·人物传》。”[8](清)李福泰修.史澄纂.(同治)番禺县志(卷二七).清同治十年刊本.《(道光)广东通志》:“《金诚之诗集》。明金诚撰。佚。《广州府志》:‘诚字诚之,番禺人。永乐戊戌进士,官刑部主事。’”[9](清)阮元修.陈昌齐纂.(道光)广东通志(卷一九五).清道光二年刻本.《(光绪)广州府志》:“《金诚之诗集》。明番禺金诚撰。”[10](清)戴肇辰修.史澄纂.(光绪)广州府志(卷九三).清光绪五年刊本.据此,“□□”当作“金诚之诗”,“金城”当作“金诚”。
17.张纯《纪遇集》十二卷字□□,江陵人。南京兵部尚书。
按:《(万历)湖广总志》:“张纯字志忠,江陵人。永乐辛丑进士。宣德初,授监察御史……正统中,擢佥都御史……入掌南京都察院,拔儁黜贪尤得体,擢兵部尚书。”[11](明)徐学谟纂修.(万历)湖广总志(卷五三).明万历十九年刻本.《(康熙)荊州府志》:“张纯字志忠,江陵人。永乐辛丑进士。宣德初,授监察御史……正统中,擢佥都御史……入掌南京都察院,擢兵部尚书。”[12](清)郭茂泰修.胡在恪纂.(康熙)荊州府志(卷二五).清康熙二十四年刻本.据此,“□□”当作“志忠”。
18.陈琏《琴轩稿》三十卷字□□,景州人。
按:《(万历)开封府志》:“陈琏字廷器,广东东莞人。永乐初,知许州……修《州志》十五卷,行于世。累官礼部侍郎。”[13](明)曹金纂.(万历)开封府志(卷二八).明万历十三年刻本.《(民国)东莞县志》:“陈琏字廷器,号琴轩,大桥头人……洪武二十三年举人……授桂林府教授……升国子助教。永乐元年……擢知许州……三年,改滁州……宣德元年……除南京通政使,掌国子监事……正统元年……调南京礼部左侍郎……著作最多,有《琴轩集》《归田稿》,尤好著书。”[1](民国)叶觉迈修.陈伯陶纂.(民国)东莞县志(卷五五).民国十年铅印本.据此,“□□”当作“廷器”。“景州”误,当作“东莞”。
19.方瑛《鸡肋集》字□□,开化人。
按:《(雍正)浙江通志》:“方瑛。《(天启)衢州府志》:‘字廷藴,开化人。进士,官行人司正,廉介有文,仕未一岁,乞归。萧然四壁,人称箬溪先生。有《鸡肋集》。’”[2](清)李卫修.沈翼机纂.(雍正)浙江通志(卷一八一).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据此,“□□”当作“廷蕴”。
20.叶恩《耻斋集》字□□,临海人。会元。
按:《(康熙)临海县志》:“叶恩字孟德。永乐庚子荐于乡,甲辰会试第一,授刑部主事,升池州知府。生平嗜学,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工于古文辞,所著有《耻斋集》。”[3](清)洪若皋纂修.(康熙)临海县志(卷九).清康熙二十二年刊本.《(民国)台州府志》:“叶恩字孟德,又字安若,临海人……博学,善属文,著有《耻斋集》。”[4](民国)喻长霖修.柯华威纂.(民国)台州府志(卷一○七).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据此,“□□”当作“孟德”或“安若”。
21.耿九畴《西秦汇编》字□□,平定州人。南京刑部尚书。谥清惠。
按:《(嘉靖)陕西通志》:“耿九畴字禹范,山西平定州人。永乐甲辰进士,天顺中以刑部右侍郎镇守陕西……官至南京刑部尚书。谥清惠。”[5](明)赵廷瑞纂修.(嘉靖)陕西通志(卷一九).明嘉靖二十一年刊本.《(乾隆)平定州志》:“耿九畴字禹范。永乐永进士,宣德六年授礼科给事中……谪江西右布政使,寻调四川……改南京刑部尚书……卒谥清惠。”[6](清)金明源纂修.(乾隆)平定州志(卷八).清乾隆五十五年刻本.据此,“□□”当作“禹范”。九畴籍贯,又有河南卢氏说。《(嘉靖)江西通志》:“耿九畴字禹范,河南卢氏县人。由进士累官都察院都御史,为石亨所诽,出为江西布政,寻改四川。”[7](明)林廷修.周广纂.(嘉靖)江西通志(卷三).明嘉靖刻本.《(嘉靖)惟扬志》:“耿九畴字禹范,河南卢氏人。进士,正统元年为两淮运司同知,节俭严介,御吏以肃。”[8](明)朱怀干修.盛仪纂.(嘉靖)惟扬志(卷一二).明嘉靖二十一年刻本.未知孰是。
22.林补《逊志集》字□□,永嘉人。
按:《(嘉靖)永嘉县志》:“林补字廷翊。庚戌进士,任翰林院编修。”[9](明)程文箸修.王叔杲纂.(嘉靖)永嘉县志(卷六).明嘉靖四十五年刻本.《(乾隆)温州府志》:“林补字廷翊,永嘉人。宣德庚戌进士,简庶常,授翰林院编修……所著有《逊志集》。”[10](清)李琓修.齐召南纂.(乾隆)温州府志(卷二○).清乾隆二十五年刊民国三年补刻本.《(光绪)永嘉县志》:“林补字廷翊……宣德庚戌进士,殿试二甲第三,选进内阁读书,为庶吉士……擢翰林院编修……著有《逊志集》。”[11](清)张宝琳修.王棻纂.(光绪)永嘉县志(卷一三).清光绪八年刻本.据此,“□□”当作“廷翊”。
23.王偡《枫江集》字□□,临海人。
按:《(康熙)临海县志》:“王偡字维翰。仕终刑科给事中。所著有《枫江集》。”[12](清)洪若皋纂修.(康熙)临海县志(卷五).清康熙二十二年刊本.《(民国)台州府志》:“《枫江集》。明王偡撰。偡字维翰,临海人。宣德五年进士,官至刑科给事中。是集见《千顷堂书目》、康熙府县志、雍正通志。今佚。”[13](民国)喻长霖修.柯华威纂.(民国)台州府志(卷七七).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据此,“□□”当作“维翰”。
24.陈员韬《勿斋稿》一卷字□□,临海人。迁父。福建右布政使。
按:《(万历)广东通志》:“陈员韬字从熙,临海人。庚戌进士,景泰三年迁广东参政……擢福建左布政使,民至今怀之。”[1](明)郭棐纂修.(万历)广东通志(卷一三).明万历三十年刻本.《(正德)新城县志》:“陈员韬字从熙,台州临海县人。以进士来知县事。”[2](明)黃文鸑纂修.(正德)新城县志(卷五).明正德十一年刻本.据此,“□□”当作“从熙”。《(康熙)临海县志》:“陈员韬字从周,号勿斋……登宣德庚戌进士,授江西新城令……升广东左参政。未几,后转福建右布政使。”[3](清)洪若皋纂修.(康熙)临海县志(卷八).清康熙二十二年刊本.“从周”误。又《(嘉靖)浙江通志》:“陈选字士贤,临海人。父员韬,宣德九年进士,授江西新城知县,历御史,至福建布政。”[4](明)胡宗宪修.薛应旂纂.(嘉靖)浙江通志(卷四七).明嘉靖四十年刊本.据此,“迁”当作“选”。
25.廖庄《渔梁集》二卷字□□,吉水人。刑部左侍郎,赠尚书,谥恭敏。
按:《(嘉靖)河州志》:“廖庄字安止,江西吉水人。宣德间进士,任刑科给事中,升大理寺卿。景泰中,以直谏谪河州定羌驿驿丞。天顺元起升刑部侍郎。”[5](明)吴祯纂修.(嘉靖)河州志(卷二).明嘉靖四十二年重刻本.《(康熙)江西通志》:“廖庄字安止,吉水人。宣德进士,景泰间……谪河州定羌驿丞……官至刑部侍郎。卒,赠尚书,谥恭敏。”[6](清)于成龙修.杜果纂.(康熙)江西通志(卷三六).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据此,“□□”当作“安止”。又《(光绪)江西通志》:“《廖恭敏佚稿》一卷《附录》一卷。廖庄撰。《明史·本传》:‘字安止,号东山,吉水人。’谨案庄所著《东山居士集》久佚,《明史·艺文志》有《渔庄集》二卷,今从。《四库存目》。”[7](清)刘坤一修.刘铎纂.(光绪)江西通志(卷一○八).清光绪七年刻本.查《明史》卷一三六《艺文志》作“渔梁集”,“渔庄集”误。
26.蒋箴《正观稿》字□□,临海人。
按:《(康熙)临海县志》:“蒋箴字公规,简从弟,顒从叔。会魁,历刑部主事,终兵部郎中。所著有《正观草》。”[8](清)洪若皋纂修.(康熙)临海县志(卷五).清康熙二十二年刊本.《(民国)台州府志》:“《正观草》。明蒋箴撰。箴字公规,临海人。宣德八年进士,官至兵部郎中。是编见《千顷堂书目》、《(康熙)府志》、《(雍正)通志》。今佚。”[9](民国)喻长霖修.柯华威纂.(民国)台州府志(卷七七).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据此,“□□”当作“公规”,“正观稿”当作“正观草”。
27.程式《兰省遗音》二卷字□□,常熟人。
按:《(道光)苏州府志》:“程式字以则,常熟人。举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迁刑部员外郎,以明允称。土木之变,扈从死难,赠奉训大夫……所著有《兵政十策》《葩经衍义》。”[10](清)宋如林修.石韫玉纂.(道光)苏州府志(卷八九).清道光四年刻本.《(乾隆)江南通志》:“程式字以则,常熟人。宣徳癸丑进士,历刑部员外郎。土木之变,扈从死难,以衣冠归葬……所著有《兵政十策》《葩经衍义》。”[11](清)尹继善修.黄之隽纂.(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五三).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据此,“□□”当作“以则”。
28.壶敏《竹松集》□□卷又《吴楚资粮》四卷字中行。宣徳间人。善绘事。
按:《(乾隆)乌青镇志》:“壶敏字中行。父以其八岁能诗,因命名焉。好乘舟而游,自号曰浮澜先生。善画。所著有《竹松集》二卷、《吴楚资粮》二卷。”[12](清)董世宁纂修.(乾隆)乌青镇志(卷九).民国七年刊本.《(嘉庆)桐乡县志》:“《竹松集》二卷。(《嘉禾征献录》)壶敏撰。宣德时人。工诗善画。又《吴楚资粮》二卷。”[13](清)李廷辉修.徐志鼎纂.(嘉庆)桐乡县志(卷一一).清嘉庆四年刻本.据此,“□□”当作“二”,“四卷”当作“二卷”。
29.陈文《褧斋稿》一卷又《需轩逸稿》一卷字□□,庐陵人。一甲第二人。
按:《(嘉靖)江西通志》:“陈文字安简,庐陵人。正统丙辰进士及第,历翰林编修……升侍讲。寻以高谷荐升云南右布政……天顺癸未,升礼部右侍郎,兼学士,参内阁。宪宗嗣位,累进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谥庄靖……所著有《聚斋稿》《需轩稿》,藏于家。”[1](明)林廷修.周广纂.(嘉靖)江西通志(卷二九).明嘉靖刻本.据此,“□□”当作“安简”。查《明史》卷一三六袭《千顷堂书目》作“褧斋稿”,而《(康熙)江西通志》卷三六、《(光绪)吉安府志》卷二六等明清方志皆作“聚斋稿”:“陈文字安简,庐陵人……所著有《聚斋》《需轩》二稿。”[2](清)定祥修.刘绎纂.(光绪)吉安府志(卷二六).清光绪元年刊本.“褧”“聚”形似,未知孰是。
30.章陬《约斋稿》字□□,黄岩人。
按:《(万历)黄岩县志》:“章陬字仲寅,号约斋,店头人……授礼部主事……所著有《书经提要》《诗文集》,从祀乡贤祠。”[3](明)袁应旂修.牟汝忠纂.(万历)黄岩县志(卷六).明万历刻本.《(民国)台州府志》:“章陬字仲寅,号约斋,黄岩人……著有《书经提要》《约斋稿》。”[4](民国)喻长霖修.柯华威纂.(民国)台州府志(卷一一八).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据此,“□□”当作“仲寅”。
31.李秉《公余集》字□□,曹縣人。
按:《(正德)松江府志》:“李秉字执中,山东曹县人。天顺元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一守陈泰之制……官至太子少保、吏部尚书。”[5](明)陈威修.顾清纂.(正德)松江府志(卷二四).明正德七年刊本.《(崇祯)闽书》:“李秉字执中,曹州人。宣德乙卯领乡荐第一,丙辰登进士,授推官……仕终吏部尚书。”[6](明)何乔远纂修.(崇祯)闽书(卷五八).明崇祯刻本.据此,“□□”当作“执中”。
32.杨鼎《助费稿》二十卷字□□,咸宁人。宣徳乙卯解元,会元一甲第二人,太子少保,户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谥庄敏。
按:《(嘉靖)陕西通志》:“杨鼎字宗器,号耻庵,咸宁人……宣德乙卯乡举第一……正统己未会试第一,廷试第二,授翰林院编修。己巳,北虏入宼,改监察御史……迁侍讲兼春坊左中允,以才堪经理超升户部右侍郎……转左侍郎,及进官尚书……加太子少保……钦赐葬祭,赠太子太保,谥庄敏……所著有《助费稿》二十卷、《奏议》五卷。”[7](明)赵廷瑞纂修.(嘉靖)陕西通志(卷二七).明嘉靖二十一年刊本.据此,“□□”当作“宗器”。
33.张穆《勿斋集》二十卷字□□,和弟。
按:《(嘉靖)昆山县志》:“张穆字敬之。和弟。会魁,文章与兄颉顽,终浙江右参政。”[8](明)杨逢春修.方鹏纂.(嘉靖)昆山县志(卷六).明嘉靖十七年刻本.《(雍正)浙江通志》:“张穆字敬之,昆山人。”[9](清)李卫修.沈翼机纂.(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一八).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据此,“□□”当作“敬之”。
34.林聪《见庵集》十四卷字□□,宁徳人。
按:《(弘治)八闽通志》:“林聪字季聪,宁徳县人。正统间举进士,拜刑科给事中……景泰初转都给事中……迁右春坊司直郎寻,复为吏科都给事中……左迁国子学正。天顺初起为左佥都御史……升右副都御史……升右都御史。七年,巡抚大同……召为刑部尚书,寻加太子少保……有《奏议集》及《见庵集》藏于家。”[1](明)陈道修.黄促昭纂.(弘治)八闽通志(卷七二).明弘治刻本.《(嘉靖)宁德县志》:“林聪字季聪,号见庵,七都峬源人。举进士,拜刑科给事中。”[2](明)闽文振纂修.(嘉靖)宁德县志(卷四).明嘉靖刻本.又:“《见庵集》十四卷。林聪著,子昶辑。稿藏于家。”[2]据此,“□□”当作“季聪”。
35.王宇《厚斋集》三卷字□□,祥符人。大理寺卿。
按:《(乾隆)福州府志》:“王宇字永启,闽县人。万历庚戌进士,官南刑部主事,擢武选司员外郎……擢山东提学参议……著有《厚斋集》及《经书说》。后起户部员外郎,未任,卒。”[3](清)徐景熹修.魯曾煜纂.(乾隆)福州府志(卷六○).清乾隆十九年刊本.《(民国)闽侯县志》:“《经书说》、《雾市选言》四卷、《升庵新语》四、《策约前后集》《厚斋集》三卷、《乌衣集》四卷。王宇著。字永启。万历庚戌进士。”[4](民国)欧阳英修.陈衍纂.(民国)闽侯县志(卷四七).民国二十二年刊本.据此,王宇乃福建闽县人,万历间人。而《千顷堂书目》所列之河南祥符人王宇,官大理寺卿,史上亦有其人。据《(崇祯)抚州府志》:“王宇字仲弘,河南祥符人。景泰初由户部主事知抚州……官至都察院副都御史。”[5](明)蔡邦俊纂修.(崇祯)抚州府志(卷一四).明崇祯七年刻本.《(万历)开封府志》:“王宇字仲宏,祥符人……正统戊午举乡试第一,明年登进士,授南京戸部主事,秩满升抚州知府……天顺改元,以治行第一,擢山东右布政使,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宣府、大同……授大理寺卿。”[6](明)曹金纂修.(万历)开封府志(卷一八).明万历十三年刻本.此王宇乃正统至天顺间人。《千顷堂书目》误将两王宇混淆。据此,“□□”当作“永启”,其籍贯与宦迹亦应随之更正。
36.江渊《观光》《锦荣》《鸣玉》《全生》《休休子》等集字□□,奉化人。
按:《(道光)重庆府志》:“《观光集》《锦荣集》无卷数。江渊撰。渊字时用,号定庵,江津人。宣德庚戌进士,历工部尚书,加太子少师。”[7](清)王梦庚修.寇宗纂.(道光)重庆府志(卷九).清道光二十三年刻本.《(嘉庆)四川通志》引《明史》记载作传:“江渊(《明史·本传》)字世用,江津人。宣德五年历吉士,授编修……由侍讲超擢刑部右侍郎……改户部侍郎……改吏部,仍兼学士……兵部尚书于谦以病在告,诏推一人协理部事,调工部尚书石璞于兵部,而以渊代璞。英宗复位,谪戍辽东,未几卒。”[8](清)常明修.杨芳灿纂.(嘉庆)四川通志(卷一四六).清嘉庆二十一年刻本.“世用”“时用”,清代诸志皆有,音似混淆。然明人著作多作“世用”。明人雷礼《国朝列卿纪》:“江渊字世用,四川重庆府江津县人……所著有《观光》《锦荣》《鸣玉》《全生》《休休子》等集[9](明)雷礼辑.国朝列卿纪(卷一○).明万历徐鉴刻本.。明人王世贞《弇山堂别集》:“江渊字世用,四川江津人。宣德庚戌进士。景泰元年,以刑侍学士入。四年,以太子少师出为工部尚书。以天顺元年谪戍,卒,复官。”[10](明)王世贞撰.弇山堂别集(卷四五).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雷、王二人生活于明嘉靖时期,相较之下,其著作比清人著作更为可信,“□□”当作“世用”。另浙江“奉化”亦误,当作四川“江津”。
37.黄仕儁《诗文》二十卷字□□,富顺人。刑部右侍郎。
按:《(嘉靖)广西通志》:“黄仕俊字廷臣,富顺人。进士,天顺四年任(广西布政司右参议)。”[11](明)林富修.黄佐纂.(嘉靖)广西通志(卷六).明嘉靖十年刻本.《本朝分省人物考》:“黄仕儁字廷臣,世为富顺人……宣德戊午领四川乡荐第一,壬戌登进士,以仪观文学,选兵科右给事中……升本科左给事中。久之,升太仆寺左少卿……进刑部右侍郎……贬广西参议……成化甲午卒。所著有《诗文》二十卷,藏于家。”[1](明)过庭训撰.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一○八).明天启刻本.据此,“□□”当作“廷臣”。
38.卢祥《行素集》字□□,东莞人。巡抚延绥都御史。
按:《(嘉靖)广东通志初稿》:“卢祥字仲和,东莞人。正统壬戌进士,擢南京礼科给事中……以言事谪山西蒲州判官。天顺改元,召为礼科给事……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所著有《行素集》。”[2](明)戴璟修.张岳纂.(嘉靖)广东通志初稿(卷一二).明嘉靖刻本.《(万历)粤大记》:“卢祥字仲和,东莞人……所著奏疏、诗文,号《行素集》,藏于家。”[3](明)郭棐纂修.(万历)粤大记(卷一七).明万历间刻本.据此,“□□”当作“仲和”。
39.周洪谟《箐斋集》五十卷又《南皋子集》二十卷字□□,长宁人。甲子解元,一甲第二人。学士。
按:《(嘉靖)四川总志》:“周洪谟字尧弼,长宁人。正统间进士及第,累官礼部侍郞。致仕。卒谥文安。有《辨疑录》《南皋子集》《箐斋集》行于世。”[4](明)刘大谟.杨慎纂修.(嘉靖)四川总志(卷八).明嘉靖刻本.《(嘉庆)四川通志》:“《群经辨疑录》三卷。明周洪谟撰。洪谟字尧弼,长宁人。正统乙丑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谥文安。”[5](清)常明修.杨芳灿纂.(嘉庆)四川通志(卷一八三).清嘉庆二十一年刻本.据此,“□□”当作“尧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