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专题学习”的深度探究
2020-02-23
高级教师胡立根曾指出,对于教学方面,要促进知识智能朝向学生的正向流动,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基础之间,还有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之间需要保证有一定的势差。现在,我国存在的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基础之间的势差不大,甚至接近为零,极大地限制了知识智能朝向学生的正向流动。随着教育的改革以及教育模式的不断变化,很多人认为,语文教学要想打破智能势差的困境,需要进行必要的“专题学习”。那么什么是“专题学习”呢?
“专题学习”即在语文的学习中,将有联系的各种材料汇集在一起,提取出相关专题,再进行深度整合,而形成的全面性、系统性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也有重要影响。此外,还有利于打破智能势差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构建思维图示、审美图示和精神图示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将从单文扩展方式、组文方式、整本书的方式和文化活动方式几个方面来谈一谈高中语文的“专题学习”。
一、单文扩展方式的专题学习
这里所讲的单文扩展,指的是在众多文章中精选一篇经典的文章作为基本的学习资料,并找出文章中思想或艺术的某一点作为专题,通过对资料的整理而形成的一种专题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更多的追求学习的深度而不是广度。采用联系或比较等思维方法,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联系生活,真正体验到文章蕴含的意义。多个维度的思考能让学生建立独有的精神图式。
例如,对于《回归陶渊明的精神田园》这一个课程设计,是按照“从言到文,从文到意,从意到人”的规律,来使学生达到对审美对文化理解的更高层次[1]。它的内容主要包含五个方面:
(一)对陶渊明的印象:教师通过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在你的印象当中,陶渊明是怎样的一个诗人?”来指导学生阅读文章并在文中寻找答案,通过诗词感受到陶渊明的形象。
(二)对陶渊明的文词:通过朗读感受诗词的声韵,通过仔细品读感受诗词的意境,通过思考感受诗人的思想情感。
(三)对陶渊明的文化: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不同时期的文学大家对陶渊明的评价,来拓展学生的文化知识。
(四)对陶渊明的心境:我们可以看到陶渊明的文章中大部分都是“松”“鸟”等意象,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这些意象来描绘学生心中陶渊明的形象。
(五)对陶渊明的今日:教师要让学生结合现在的实际生活,来思考陶渊明当时所处的时代对于现在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意义,面对现在的生活,对于我们有什么样的启发?
(六)“印象”让学生对陶渊明的形象有了初步了解,为后面的从人到文埋下了铺垫;“文词”让学生感到了意境之美和诗人的情感所在;“文化”是从文到人的过程,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文化底蕴;“心境”则让学生对陶渊明的认识由外在的形象转变成对自我的思考;“今日”就让学生有了对生活的感悟。经过上文所述的几个过程,学生就会有了对自己生活的感悟,就会将陶渊明的心境逐步内化为对自我的思考,进而建立学生自己的精神图式。
二、组文方式的专题学习
这里的“组文”指的是选择一组思想和艺术有相关联系的文章,进行整合来开展的一种专题学习的方式。学生通过对几篇文章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分析比较,可以扩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在某些特定专题中,能够感受到人文思想和艺术的美感;在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当中,去挖掘专题的意义所在。这种组文方式的专题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聚集和多元化的认知。通常,这种方式的学习大致步骤是“精选文章——组合联系——整合知识——感受运用”。
这种组合文章的方式,可以把多个凌乱,孤立的文章通过某种内在的联系整合成具有思想内涵的专题,让学生的思维发散,丰富学生的情感,增加学生的知识。教师可以运用时间或者地点甚至是情感事件来进行整合。教师还可以通过对比异同点来进行整合,找出不同形式不同手法的文章有什么共同点,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2]。例如,教师通过对《诗经》,《关雎》等运用了重章叠句手法的文章,来引导学生与外国的诗歌或者是中国现代诗歌进行比较。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感受到了重章叠句的节奏,感受到中华文化和国外文化的交融,也感受到了诗歌所展现的美。运用组文的专题学习方式,使得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发散,促进了学生精神层面的发展。
三、整本书方式的专题学习
顾名思义,“整本书方式”就是以具有某种文化的整本书作为基本材料,对一种思想或者艺术进行聚焦的一种专题学习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说,只有读完了一整本书,才能完全的展现学生的思维图式、精神图式、和审美图式。对于一整本书,学生需要面对大量的信息和对整体的感知。当然,由于学习是不能面面俱到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形成对一种特定专题的认知。通常,这种方式的步骤是:“产生兴趣——整体阅读——感知探讨——深入写作”。这种方式,不同于上文所提到的那几种方式,它注重的是阅读的广度和深度的认知。通过对不同的书进行阅读,形成了高层次的认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和思维层次。
例如,对于“追求《平凡的世界》中的不平凡”这一专题,可以根据上述的步骤来进行专题学习。
(一)产生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视频,让学生体验到《平凡的世界》这本书的时代背景,以及主人公在苦难中跌倒又爬起来的精神。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产生兴趣。
(二)整体阅读。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让学生去思考这本书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能够总结出书中的主题思想。
(三)感知探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于感兴趣或者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批注,在读完整本书后对故事进行梳理。经过整体感知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探讨,提炼出文章的关键语句,再进行思辨。
(四)深入写作。读完整本书,学生心中也有了自己的感悟,通过引导学生写一篇文章,表达对某个人物精神或者对某个专题的深入思考。
通过这种专题学习的方式,能让学生建立起自己心中的精神图式,表现出自己对文章的感悟。
四、文化活动式的专题学习
“文化活动”的专题学习方式,即查阅相关的资料,聚焦于某一个特定的文化活动专题,进而开展语文学习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通常分为“确定某一文化活动,整合资源,找到关键点,探究专题”等步骤。在时间维度上,它可以是“在时”的专题学习,而在空间维度上,它又可以是“在地”的专题学习[3]。比如,前者围绕某一时间点,可以是元宵节或者端午节,中秋节等来展开文化活动的专题学习,后者则围绕某个地点,可以是学校,景点或者是某一个城市来展开文化活动的专题学习。本文以时间为例来说明文化活动式的专题学习。
例如,端午节是我们的民俗大节,它体现着我国的精神文化,因此,举办对于“端午佳节”的专题学习。
(一)引出端午。以“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等诗句把学生引入到端午节的热闹氛围当中。
(二)明确目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端午相关诗词佳句,进行诗词创作。
(三)讲述端午。通过讲述端午佳节的由来,和诗人屈原的故事来让学生了解端午的文化,感受端午的习俗。教师通过讲述相关的赛龙舟、放纸鸢、吃粽子、佩香囊、拜神祭祖、浸龙舟水等活动,来加深学生对端午的认识,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
(四)诵读端午。通过观看端午的晚会或者节目表演,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相关的诗词佳句。
(五)感悟端午。学生通过对于端午的了解,对端午文化的感悟,来创作相关的诗词,通过文字来表达对端午的感受。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他人,并从情感和艺术的角度出发,进行对作品的评价。
这样的文化活动式专题学习,让学生对节日或者地点所蕴含的故事进行了文学上的思索,也能在这种氛围中感受到语言的美,文化的美。同时,还能让学生加深对我国民俗文化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到节日文化的发展和丰富的人文知识,这有利于学生建立精神图式和审美图式。
综上所述,第一种单文扩展式的专题学习更适合对于经典文章的学习,着重体现的是学习的深度;第二种组文式的专题学习,更适合艺术或者人文的学习,在学生联系和分析比较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视野;第三种整本书式的专题学习要选择合适的书,在读完后进行提炼。第四种文化活动式的专题学习,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进行深入的探讨。无论哪一种专题学习的方式,都要以学习语言为前提,对专题进行分析探究,引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