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探析

2020-02-23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学案导学导学学案

“学案导学”是被广泛用于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枷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但是,“学案导学”模式在实施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应该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情况

(一)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应该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在自主思考下完成老师所安排的学习任务。目前情况是,语文学科的自主学习一般来说是在课下进行的,老师不能够监督学生学习,所以需要学生自觉完成任务。个别学生会在这种情况下开小差,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也是草草应付过去,对于练习题甚至不过脑袋地抄答案,这是没有学习效果的。这样,就使老师误认为学生学得很好,老师就不能够依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为学生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所以,就降低了语文教学的效率。

2.教学程序僵化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教授新课的时候往往坚守程序化教学,过于死板,也过分强调课本上的知识,从而用相同的教学套路而忽视了文本和题材等等的差异性。不同的文本和题材都选用同样的教授方式,形成了一定的固化套路。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固化了教师教授新课的思维方式,也僵化了学生的思维方式,教学课堂也缺乏趣味性和活跃性,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

(二)改进的策略

1.扩大改革面,加大改革力度

就目前实际情况来说,“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还是不够全面的,实行的力度也不够大。要想学生在学习当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学校应该积极采用有效措施,在推进教学模式转变中应该更加重点强调教学的整体性,由此促进“学案导学”改革的进度。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利用好学校和老师所安排的自学时间来进行有效学习。也应该结合课程的特点去设置具有特色的、能调动起学生积极性的任务,给学生留下充足的准备时间。譬如,河北省永清县第一中学周三到周五的下午全校开展自主学习课程,学生在这个时间段按照学案和学习计划进行充分的学习。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预习了功课,就会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过程,也为老师在课堂上教授课程的效率更加高,使“学案导学”真正起到效果[1]。

2.促进由“建模”到“去模”的转变

在“学案导学”实施的过程中,必须思考如何让“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老师心中根深蒂固,并且很好落实到课程中去,那就是务必要创造一个固定的模式。随着“学案导学”这种教学模式在课程中的广泛应用,应该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去创造一个适用于学生的并且能够提高课程高效性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应该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规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保证模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学案导学”模式下的初中语文学案设计

(一)存在的问题

1.套案

在学案设计的过程出现的问题很多。首先,是老师自身的问题,很多老师都思维固化,没有创新,往往都是学案套学案,只是把以前的学案进行了一个简单的修改,更像是一种套路。而有的老师更把学案当成一种增加工作量的东西,不会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学案设计,这样就导致了提不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其次,还有的老师对于学案的设计就是题海战术,学案设计的内容全部都是以布置作业的形式,例如“某某练习册的某页到某页”,这样就不能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反而固化了学生的思维,这对老师设计“学案”来说,更像是设计的“练案”[2]。

2.失当

学案的内容缺少精确的过程,存在重复和赘述,表达繁琐。应该针对初中生的水平来设计学案,不要设计难度过大的问题。有老师在《爱莲说》设计时,对初一学生提出,“通过学习此篇课文,你怎样去做一个不普通的人”,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很是失当。

3.偏离

在学案设计的过程中,许多老师的思维方式已经偏离了学案的本身,简单来说,就是跑偏了。第一,就是对于学习目标的偏离。学案的真正对象是学生,所以教师在设计学案的时候,更应该把学生作为主体和主语。而就目前情况而言,还有很多教师在进行学案设计的时候,把教师自己作为学案的主体,这是一种非常低级的错误。譬如说,在学案中出现“让学生认识……”“让学生反复阅读……”“使学生会……”,这些都是以教师自己作为主体而忽略了学生才是学案的真正使用者的情况。第二,就是学习过程的偏离。在学案中,很多老师会设计到很多关于任务分配的内容,而任务分配的主体不是学生,而是教师自身。第三,就是达标测试的偏离。很多老师设计的达标测试与学习重点难点和学习目标不匹配,天马行空。拿教材《风雨》来举例子,这个教材的学习重点是描写,但是达标测试的题型多为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题型。

(二)改进策略

一是让内容变得少而精,让方案不再复杂,提高它的适用性和有效性,真正起到指导学生的作用。二是语言表达要生动形象,要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入手,不能说的过于深奥。三是按照“学”的角度来设置问题,简而言之就是“依学设问”,从教学目的和内容出发,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深研教材,提高自身的语文专业素养,多读书,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为课堂教学夯实基础。对于教学重难点,教师应该把握重难点,并且研究透、吃透。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好的问题,设计出好的学案。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展示交流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整体性被破坏。“学案导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师为了节约课堂时间把教学设计分成一个一个的片段和问题,将这些问题分派给不同的小组来讨论,然后小组再针对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和回答。这样每个小组对于文本的理解和阅读还是过于片面,而忽略了对于文章的整体性。二是问题不够整合。之所以造成问题设计碎片化的原因就是教师对于问题缺乏逻辑性。在很多课堂教学中,学生不能够自主的学习和探讨,表达出来的也是碎片化问题,所以造成了课堂气氛很活跃的假象。三是教师的指导缺乏有效性,也就是教师无为。有些教师的课堂只有学,没有指导,所以学生对于教材的理解不能够做到深化[3]。

(二)改进的策略

1.有效提问

有效的问题在学案教学的过程中尤为重要,问题的有效性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所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选择一个最有效的提问形式,在教学中教师一般的提问都是疑问句,例如说“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等等。教师应该创新提问形式,多用反问、追问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二是把握住教学中的基本类型,那就是显性问和隐性问。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提问类型就是显性问,不仅仅体现在学案上还贯穿整个课堂。而隐性问题通常在教学过程中随机产生的,起到一个补充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隐性问题更能够促进学生认识到自身的独特性。但是隐性问题对于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所以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高效点拨

一是相机指点。就是在展示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富有启发的指点,捕捉住学生有价值的信息并且给予补充、指点和拓展。适当抓住时机引导和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增强学生自信。二是及时纠正。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且纠正。三是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不能过于片面,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应该尊重学生,例如在批评学生的同时也要发现学生身上的长处来引导他。但是,教师也不能只是赞扬学生,要指导学生,暗示学生,对于学生做的不对的地方还要进行纠正[4]。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刻领悟“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积极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是教学的根本所在,也是我们老师的任务所在。

猜你喜欢

学案导学导学学案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乡愁导学案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学案导学”之我见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