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突破口

2020-02-23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探究性高中语文探究

探究性学习,表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上,主要指教师将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特定问题引入课堂教学中,创设出相应的问题情境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动机和意识,引导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和价值观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而课堂上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是语文教师进行课堂改革的突破口。

一、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探究学习意识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真正创造出让学生参与和尝试探究学习的机会。高中语文教学要改革创新,首先就要转变教师自身的思想意识,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思维定势中走出来,从培养高中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去审视思考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基本元素构成,如备课上课、学业考试等。在教育学中,师生间的关系大概分作了三大类[1]: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教育研究和实际教学情况表明,在民主型师生关系中,课堂教学探究活动交流的气氛最好,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去探究学习并敢于说出不同的思考见解。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高民主课堂意识,树立起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意识到自己是“顾问”,是“意见交换的参与者”,是“帮助发现问题而不是拿出现成结论的人”。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型学习方式为主动探索发现型学习方式,鼓励支持学生主动提出和尝试自主解决问题,培养自主自强、自控自信的核心心理素质,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再有,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内化的程度上,还要注意打破传统的教师出题练习巩固的惯性思维,有效利用“互问互检”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间互相出题互相检查,学生间还可以互相对课堂主要知识点进行改编、创造编写,真正将探究学习的课堂主动权交还学生,促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学习贵在善疑,探究学习的起点就是问题。在探究性学习课堂里,教师要善于创设具有不同角度和深度的问题情境,将抽象的语文知识引到思考探究上来,建立起适合探究性学习的活动环境。比如教学荀子《劝学》一文的时候,在学生通篇熟读后,教师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试着独立思考解决:本文叫“劝学”,劝的什么样的“学”?对如何“学”,荀子又提出了怎样的劝学主张。这两个问题,学生基本理解到字词和文句就能轻松解决。随后就要加深问题难度了,让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如问题,“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这句中,已经“博学”了为何还要“日参省乎己”?这个问题就转变了思考的角度,让学生去挖掘深度,从而上升到“如何获得良好教养”这个教学目标并展开讨论,这样逐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自主思考解决。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将不同难易程度的特定问题引入课堂情境,使学生逐渐形成问题意识,再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探究活动中去。学生在这个特定的问题情境下探索学习,促使他们不断地进步,从而能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解决问题。

三、鼓励质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古人常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说的就是求知欲来源于质疑,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培养学生主动质疑与创新的能力,大胆提问敢于超越,将质疑精神带进课堂探究教学活动中。那么该如何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并在探究活动中大胆创新呢?[2]

1.教会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理性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同时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主动探究的自信心。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大力赞扬主动质疑并勇于创新的学生,要让学生意识到创造并不难,他们都具备这个潜质,只要勇敢地用心去做,都可以挖掘出创新潜力,做到甚至超越老师。因此,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及时鼓励赞扬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想、敢于做、敢于提出别人没想到的问题,这就是创造潜力的表现。活动中,教师要着眼于高中语文教材,挖掘学生创造性思维潜力,激发出创新意识,从而树立起积极主动地提问探究的自信心。

2.解放学生大脑,培养主动思考答疑的能力。为了赶教学进度,语文老师几乎会不停地讲解并满堂板书笔记,学生为了做一个“认真听讲的好学生”也会被动地听课、被动地一直做笔记,这种常见的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没有一点思考的时间,更别说留有知识理解内化的空间,用来进行知识迁移了。古人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很好驳斥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因此,语文老师们一定要解放大脑,从自己开始进而解放学生的思想,让每个学生都能做一位思想者。例如,教授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豪放派词作时,在学生熟练朗读诗词后,教师先给出以下三个问题:分别是词的上阕中写了哪些景物?下阕中用了哪些典故?通过这些景物和典故的描写,作者想要抒发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三个问题的难度逐渐加深,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如景物和典故的作用,诗词中景与情的关系等等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而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则需要学生深入探究后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内化才能意识到,辛弃疾在本词中表达的是诗人有远大抱负却壮志未酬以及诗人赤诚的爱国之情。学生在探究活动学习过程中将爱国之情理解内化为自身的爱国热情,从而为学生长大后投身报效祖国奠定思想基础。教师要在这个探究答疑的过程中解放学生思想头脑,不断鼓励增强学生主动思考与敢于质疑的自信心和能力。

3.重视语文科的实践活动,展现学生个性[3]。我们都知道,理论要联系实际,实践中出真知,可以看出实践的重要性,它对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极为重要。例如教授《雷雨》一文。《雷雨》是一部剧情丰富而复杂的戏剧,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因此,教师可以将它放在语文实践探究活动中去讲授。可以把这部戏剧的主要教学环节分为四个部分:解读话剧、表演话剧、评价话剧、创新结局等。首先是教师简单介绍这部话剧的时代背景,其次帮助引导学生解读这篇戏剧的大意与所要完成的主要探究任务,最后将课堂交还学生手里:安排学生按小组分角色扮演话剧中的人物,大家都是评委,然后每组选出几位学生和其它组进行角色扮演比赛。学生的活动积极性顿时被激发出来,课堂气氛也随之轻松活跃了起来。这时候,学生们为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各小组学生都会积极主动地进行讨论,尽量把握揣摩出剧里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潜台词和各个角色的内心世界。角色扮演比赛结束后,先让学生们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做总结性评价,但教师要做出易于继续深入探究的点评,引导学生们继续主动去探讨《雷雨》的现实意义及其悲剧产生的根源等等深层次的问题。通过这一连串衔接紧密的语文实践探究活动,学生的个性在实践中自然而然就展现出来了,同时,也有效地锻炼到了学生动脑、动口和动手的能力。最后一个环节——创新结局,让他们依据前文自行发挥想象,编改结局,如此,又能激发培养出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组织讨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小组讨论是探究学习活动的一大关键,每个学生都要有效地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发表各自的看法见解,对同一个问题进行思考探究。一个小组共同探究出来的知识,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也更容易理解内化,同时,同一组里不同的学生肯定有不同的想法,小组成员交流沟通,进行思想碰撞,不仅能得到更多的想法,还能启迪学生的思维,从更多的方面去思考问题。在前面的实践探究活动里就有涉及到小组讨论,但要注意,教师要先确立一个讨论主题,并在讨论中多加关注学生动态,及时鼓励或给予适宜的指导意见,让探究活动更好的展开。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展开探究性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需要从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开始着手,同步创设适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思考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同时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探究实践活动中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达到新课改的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探究性高中语文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历史开放探究性试题的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