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空白艺术创新应用例析

2020-02-23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文本课文文章

空白艺术强调虚实相生,在文学领域,文章大多用“隐”的方式来表情达意,以“不言”来传递思想情感,空白艺术可谓是应时而生,它推动教师挖掘教材本身的空白,鼓励学生通过思考、想象发掘出文本的言外之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实现课文教学的情感目标。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讲课的时候,好像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不讲。”

“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王守恒《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以空白艺术为理念指导,我上了多堂实践课,进一步验证了空白艺术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以《老王》为例,围绕着文章结尾的一个词“愧怍”,学生就有一系列的疑问,谁对谁的愧怍,为何会感到愧怍。一个个问号,就是一颗颗好奇心,就是一股股探求新知的欲望,此时采用“留白”,在一定程度上响应了“人文底蕴”核心素养的要求,促使学生的人文情怀得到培养。提问的设疑能够创造教学的空白,而悬念的设计则是教学的最佳方法,它能在第一时间就吸引住学生的目光,激起他们探究的欲望。然而不能把空白艺术简单地看作一个个问题的叠加,错误的运用反倒会让空白艺术流于形式,此时应是在整合文本的基础上拎出一条主线,让一个个问题成为鱼线上的饵,多而不散,而非任学生天马行空。

这节课,我以春天为线,为什么说老王渴求春天,老王是否值得给予春天,杨绛先生又是如何给老王送去春天的,三个问题的设置,促使学生在对问题的逐步思考、反复琢磨下,了解文本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到自己思考的乐趣,感受到自我品味文章感情的魅力。最后一个问题的抛出,“身边有哪些人渴求着春天,你愿意给予他春天吗”,将课文与生活相连,从文本引申到个人的实际,链接感动中国2019年人物朱丽华,既作为补充,又视作思维的拓展,顺势让孩子以朱丽华的颁奖词为例去给老王和杨绛先生写颁奖词。短短的视频剪辑,不仅让学生了解到社会上的感人事迹,增加了写作的素材,同时学生对整篇课文也有了深入的体会,提高了他们上课的积极性。孩子在一定的刺激下更努力地去品读课文,认真地自我创作,他们都希望能上讲台来读自己的颁奖词,展示自己的风采,赢得同学们艳羡的目光……

正是这种上台的欲望,促使他们完善自我,逐步地去了解课文内容,在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创作。可以说空白的存在唤醒了孩子们“沉睡”的大脑,似乎给大脑打了支兴奋剂,振奋了他们的精神,刺激了他们认知事物的积极性,在内驱力的鼓动下,他们开始不断地完善未达到完满状态的刺激,力求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获得愉悦感。空白艺术造就了不一样的课堂,语文的独特魅力则为他们插上思想的翅膀,他们激情满怀地在知识的天空里尽情翱翔!

空白的设置能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走,一定程度上起到的是欲擒故纵的效果,奇妙的提问、未讲完的话都会成为学生主动思考的导火索。可以说用“空白”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创新精神是教师造就高效课堂的法宝,同时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节约了教学时间,丰富了教学内容,减轻了教师教学的压力。蒋士铨在《忠雅堂诗集》道:“语入妙时却停止,事当急处偏回翔;众心未餍钱乱撒,残局请终势更张。”空白处给予学生想象与思维的空间,文章的品读需要学生的情感代入,倘若教师三言两语就将答案概括出来,那么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审美感悟能力也就被彻底束缚住了。例如讲授《台阶》时,以几个问题入手,为什么父亲会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呢?这台阶的背后又有什么深层含义呢?一个个问题,一个个空白促使学生不断地从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在读与思的过程中体会父亲修建高台阶的背后是对受人尊敬的渴望。其实,一次次的教育改革,一堂堂教学实践,我们都深切地体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必要性;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直接灌输的观念远没有学生自己思考出来的经验、想法容易记忆;清晰地感知到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对其未来发展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李渔也曾在《闲情偶寄》中提及“古来圣贤所作之经传,亦只浅而不深”。从看似浅薄的文章中挖掘出深意是考验学生能力的极佳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提供材料,将空白放到明面上,有意识地去巧设悬念,促使学生产生困惑,并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自行搜索正确答案、交流合作,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如《范进中举》,范进中举前后,他的生活情境、社会地位、处事态度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胡屠户、邻居们、张乡绅对范进中举前后又有哪些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运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着完成,学生能够彼此间交流合作,积极主动地寻找答案,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把握文章的中心环节和思路,为学生对文本的结构进一步地研究打下了基础。

老子在《道德经》曾提到:“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可知空白即有无、虚实的相互依存与统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采用适时的停顿激起学生化虚为实、不断地思考探索的动力,促使他们通过对文章空白的发现以及加工整理来搜寻到文章中潜伏的信息,从而在联想与想象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进而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倘若教师直接传授自己的理念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学生懒惰起来,形成不劳而获的心态。可见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是学生自身得以成长的前提条件,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思考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也是空白艺术概念提出的核心目标。

“凡文之妙者,皆从题之无字处来,凭空蹴起。”(蔡伟《空白艺术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格外注重无言之美,教师则需要将这无言之美运用到教学实践之中,即贯彻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在范读时可以设置空白,以高潮处短暂的停顿或者结尾处情感的玩味品读来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能力。如《过零丁洋》,当学生对文天祥的“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爱国之心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定要带领他们齐声朗读最后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并在读完后适时地停一停,让学生能跟随朗诵声回到南宋那个年代去见见这位爱国诗人,此时的安静便成了“无言之美”。其实诗歌是最需要情感投入和灵魂领会的,空白艺术自然也就在诗歌这一教学领域中应用极为广泛,可谓“诗之妙在无字句处”。换言之,若说语文教学要求学生在山山水水的轮廓下描绘出细枝末节,那么空白艺术则需要学生将个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都融入到描绘后的山山水水之中。如《最后一课》,文章在结尾处表达了极其浓烈而真挚的爱国之情,“‘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有位特级教师依靠朗读就完美地呈现了这篇课文的高潮,真情实感的代入,韩麦尔先生哽咽住了,他也哽咽住了,课堂内一片寂静,学生们仿佛成为了一个个小弗朗士,他们上的就是最后一课。空白塑造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情境,恰当的空白使得课堂进入高潮,也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切地领会文本主角的思想情感。接受美学也认为空白的设置能够促使学生将自己的经验、思维、情感与“空白”相结合,从而促使其文本赏析能力的提高。

钱钟书先生在《读〈拉奥孔〉》中用了较大的篇幅详细地介绍戏剧家和作家的空白艺术的运用;大仲马和欧仁·修善也用“我话讲到这里,您如愿知后文,下次奉告”等语句在戏剧矛盾冲突的高潮时刻停下,以卖关子的方式引起别人的好奇心,促使其一探究竟;德国小说家鲁德维希也经常利用“刺激好奇心的紧张”来进行创作。空白艺术教学自然也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进行教学,恰当的空白教学艺术才能让学生进行探究、联想、想象,迸溅出思维的火花。

语文学科教育需要空白艺术的创新运用,便于有效地抓住学生学习的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细致地观察,去捕捉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瞬间,找到学生的刺激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循序渐进,一步步激起孩子的共鸣。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方法才是最佳方法,抓住教学中心,吸引学生情感投入,带动学生不断地思考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做到学有所得。

猜你喜欢

文本课文文章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