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爽剧流行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
2020-02-23黄蕊
□黄蕊
今天,传统文学已经被网络文学抢走大量读者,“网络文学”依托网络平台在受众层面呈现出压倒性态势,越来越多的人无法静心阅读文学经典,喜爱追逐情节紧凑的爽文和爽剧。
一、爽剧与爽文
爽文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一种网络小说类型。根据现有网络资源搜索,最早见于网络原创文学网站“潇湘书院”的一篇标题为《宝贝,别哭》(作者恩很宅)的言情小说,最后一次更新的时间是2009年4月22日,其标签包括:爽文、现代、黑帮、纯爱、短篇、宠文。爽文大多语言直白、剧情紧凑、主角光环巨大、节奏感很强。它常用的叙事方式主要有先抑后扬、金手指、升级打怪和扮猪吃老虎等。
爽文流行,根据这些爽文翻拍的爽剧也跟着流行。无论是从怼天怼地的《延禧攻略》到虐念深情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还是从打怪升级的《斗破苍穹》到脑洞大开的《庆余年》,一部部爆款的爽剧,正垄断着目前的头部电视剧市场。
何为爽剧?目前仍是众说纷纭,尚无定论。笔者认为,所谓爽剧,就是在故事模型和结构、人物设定和剧情等方面最大限度地营造各种“爽点”,从而让观众在观看时有强烈“爽快感”的电视剧。爽剧的故事来源大多是爽文,题材大多聚集在宫斗、权谋、玄幻、虐恋、刑侦和奇侠中,其中以“宫斗”题材最为常见。
二、爽剧兴起的心理原因
如果要分析爽剧广泛流行的原因,则必须首先关注观众的“爽心理”。笔者认为,爽剧引起的“爽心理”主要是移情和情绪宣泄。
(一)多媒体技术增强“移情作用”
朱光潜先生认为移情是“我们把无生气的东西看成有生气的东西,把它们看作我们的同辈,觉得它们也有性格,也有情感,也能活动”。在《谈美》中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篇中,朱光潜先生提到“移情作用”就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仿佛觉得外物也有相同的情感。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让观众在观剧时更容易有代入感,从而发生“移情作用”,设想自己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是主人公会怎么做,从而完成将自己的内心活动转移到电视剧中去。比如在热播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有一段女主角素素在产子后不仅备受折磨而且被迫挖出双眼的片段。面对如此虐心的片段,网友们却都迫不及待,纷纷在网上制作各种各样的恶搞图和短视频催促素素跳诛仙台,而到了播出当日,网友更是集体发力将“素素跳诛仙台”的话题迅速推上了话题榜及热搜榜。因为,只有在素素跳完诛仙台“死”之后,凡人素素才能变回上仙白浅的身份,惩治恶人素锦。
(二)压力下的人们需要“宣泄”
“宣泄”一词源自希腊文,原意是净化和清除,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中常用的一个术语,是心理治疗方法的一种。弗洛伊德认为如果采用精神分析治疗的方法将病人潜意识中的心理情结或能量揭示出来,使其得到宣泄的话,病人的病理情况就会得到好转。如果个体被压抑和积累的攻击性冲动得不到释放,就会产生心理疾病,破坏正常的心理健康。宣泄就像泄洪阀,能把人们压抑和积累的负面情绪如愤怒、悲伤、焦虑、烦恼等释放出来,从而减轻心理压力,缓解消极情绪。现实生活中人们有太多想做却做不到的事情,而这些想做却做不到的事情在爽剧中统统不存在,爽剧中的主角虽然会遭受挫折却始终机遇百倍,一步步走向成功,成就辉煌人生。比如《斗破苍穹》的主角萧炎,自小虽遭遇父亲自废斗气、母亲蒙受不白之冤而死、被逼退婚和家族冷遇等多种打击,但后来却能在药老的引导下,一步一步修仙变强而走向斗气大陆巅峰。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大部分人在被生活挤压时会“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可事情虽是“忍”了,却在心中积累了愤怒。在观看爽剧时,剧中的小人物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遭遇,纵横四海、无拘无束、逆天改命的生活能给人快意恩仇、舒服惬意的感觉。人们在观看爽剧时精神上的这种虚幻的满足感,宣泄了生活中的不满,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解压的功效。
三、爽剧流行的社会原因
(一)爽剧能适应“浅阅读”的需要
随着新媒介技术的发展普及,移动客户端成为视频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被新媒体包围的人们正对阅读逐渐失去耐心,养成了“浅阅读”的习惯。目前,深受人们喜爱的电视剧不仅有很强的观赏性而且大都精简和直接。如果一部电视剧不能开头直奔主题,传达较大的信息量,就很容易会被观众抛弃。2019年底,根据网络写手猫腻所著的同名爽文而改编的爽剧《庆余年》,因剧情有梗不拖沓,一经播出就掀起了收视狂潮,相关话题更是多次引爆网络。
(二)“爽点”有利于二次剪辑和推广
碎片化是如今新媒体时代又一个显著的特征。“碎片化”原意是指完整的东西被碎成一块一块。对于信息传播来说,就是将多种多样的信息加工提炼,分成多个单一简短的信息并传播出去。爽剧,因为其“爽点”众多,所以更方便进行二次剪辑,将整部电视剧化整为零,制作出适合在抖音、快手等平台播出的短视频,从而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精准分发将“爽点”更广泛地推荐给对其感兴趣的海量用户,实现高效推广。
四、爽剧存在的问题
(一)容易形成粗制滥造的假繁荣
2018年,清宫剧《延禧攻略》大火。据爱奇艺发布的统计数据,该剧上线仅39天,播放量就达到130亿次,创2018年全网电视剧和网剧收视第一。如果从数据来看,这部电视剧似乎是高质量的,但该剧却有很多剧情不合理的地方,甚至出现了诸多离奇的设定和逻辑的硬伤。比如尖酸刻薄、俗不可耐、身居高位和无才无德的高贵妃,仿佛是为了当反派而当反派。高贵妃既无皇帝专宠又没有子嗣,更没有足够显赫的家世,却从不把皇后放眼里,在后宫中找不到机会创造机会也要到处树敌,专横跋扈得没有来由。电视剧当然是一种消费品,然而相较于一般性产品,它并不是纯粹的消费品。为了突出冲突,电视剧中固然需要一些戏剧性的编造,但如此不顾逻辑、摒弃常识,为了“爽”强凹剧情,确实让人觉得很不舒服。
(二)对未成年人可能存在误导
爽剧的受众很广,凭借高能剧情和清奇人设,《延禧攻略》曾吸睛无数。在剧中,女主角被别人泼水时,她直接泼更大的一桶回去。如此有仇必报直接回怼的做法,虽然十分解气,但是也十分莽撞不礼貌。未成年人如果学习这种做法去为人处世,可能并不合适。另外,《延禧攻略》等宫斗剧中所展现的后宫是一个等级森严一夫多妻的封建体制,为了获得权力,后宫的嫔妃都会处处争宠。在这些充满算计、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的故事背后,暗藏着强烈的利己主义本质。如果未成年人在潜移默化中将这种实用主义和个人主义作为人生哲学,就会严重背离主流价值观,呈现出自私、利己的社会倾向。
一部优秀的电视剧往往具有“高收视和好口碑”的特质,爽剧作为近些年迅速崛起的一类电视剧,因自带多种“爽点”,很容易创造出高收视和高点击。可一部好的电视剧光有高收视和高点击还不够,更需要通过对人物、故事与情怀的流畅叙事与内涵升华来体现大情怀、赢得好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