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阅读”应该把握好度

2020-02-23

语文天地 2020年1期
关键词:里科夫套子深度阅读

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课程体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传承民族文化、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渠道。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文化积淀,关注学生精神成长,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但是这一目标在现实的羁绊中遭遇诸多挑战。传统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深度阅读”作为一种新概念阅读模式,旨在拓展学生视野,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认知,为学生构建一个平面化、立体式的阅读空间,从而实现思维发展。可见,“深度阅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对教学中各个要素全面把控的结果,不仅是高中阅读教学的最佳状态,同时也是达成这种状态的有效路径。从多年教学经验来看,我认为“深度阅读”并非越深越好,具体深到什么程度,还需要教师适度进行。

一、梳理文本情境,明确阅读范畴

在以往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通常都是由教师布置阅读任务,然后由学生进行阅读探索,以解决问题作为阅读完成的标志。这种程式化的教学令学生对于课本的阅读总是流于形式,难以形成深刻的认知。因此,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方法,给予学生必要的阅读帮助。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对课本人物情节、情感表达进行梳理,大致掌握文本的主旨大意,同时鼓励学生复述、演绎和讨论课文内容,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要明确阅读目标,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让学生进行阅读,从而获得直观的阅读体验与情感感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一篇小说,整篇小说情节独出心裁、人物形象鲜明深刻、具有讽刺意味、含蓄幽默。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本梳理时,我以小说基本知识作为切入点,鼓励学生尝试自行总结出小说的三要素、定义和分类,旨在让学生能够从小说情节构建要素视域去梳理故事内容。通过对小说内容的阅读和情节的探讨,最终达成共识:“整篇小说情节跌宕曲折,但情节构成要素清晰完整。开端:别里科夫准备结婚;发展:描写了两件恋爱中的事情:漫画事件和骑车事件;高潮:柯瓦连科与别里科夫之间的斗争;结局:别里科夫从楼梯上摔下来,瓦莲卡的笑声断送了别里科夫的婚事和他的尘世生活,一个月后他去世了。”

接着,我继续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感知。首先是题解:别里科夫就是那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套子将他与外界隔绝起来,这个标题的内涵是什么呢?具有什么意义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在交流探讨中得出的观点颇有新意:“套子就是19世纪末沙皇俄国黑暗专制统治的化身,在那个时代告密之风日益盛行,很多追求自由的人都惨死于政治迫害,别里科夫震慑于专制政权的恐吓,又自觉维护反动统治,尤其是当他所反对的社会变革呈现旺盛生命力时,他整日惶恐不安、六神无主,只好把自己深深藏在套子中。”套子无疑是小说展开的背景和线索,而别里科夫是小说中的关键人物,通过别里科夫的人生遭遇,反衬出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而阻碍社会变革的最大阻力就是腐朽的思想和专制的政府。别里科夫的死也透露出作者消灭沙皇专制制度,革新思想,创建美好新生活的愿望。

整个过程通过引导学生对小说的故事情节进行梳理,然后进行深入探究,让学生在梳理过程中对文本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对文本内容的梳理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阅读体验,这样学生在进行深度阅读时,认知思维才能得以提升。

二、把握主旨大意,探讨主题意蕴

在语文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仅仅是停留在字词句意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深入课文的中心,领悟其蕴含的情感思想,探究文本的主题意蕴。古代散文是高中语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言素养提升的重要载体,对这类文本主题意蕴的探究则应从“言”到“意”。“言”即语言,是深度阅读的基础,要求不仅仅是将字词句梳理通顺,还要注重对语感的培养;而“意”则是“意境、情感”,是文本的中心思想。

比如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阿房宫赋》,其开头:“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中“毕、一、兀、出”这四个动词用法精准,言简意赅,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六国所组建起的“高楼”一下子崩塌,天下尽归秦始皇一人所有。这里“一”字写出了雄霸天下、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不细细咀嚼,难以体会到其所蕴含的意味。“兀”是指蜀山上的树木被砍伐殆尽,这一切全是因秦始皇一声令下修建阿房宫。古代散文的语言表达特点向我们直观地诠释了什么是“言简意赅”。又如,整篇文章用了大量的排比句来衬托阿房宫的奢华:“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不仅从视觉、听觉层面直观地描写了阿房宫,同时排比句式朗朗上口、音韵和谐。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自然能够知情达意,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百姓生活穷困潦倒,君王却骄奢淫逸。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向唐朝统治者谏言做好铺垫,让他们汲取六国和秦灭亡的教训,这就是文本的主题意蕴。

三、启动教学反思,建立多元认知

我们常说:“阅读使人明智,阅读使人高尚。”但如果学生在阅读时走马观花,阅读的功效便无法发挥出来。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才能真正实现读思结合,从而产生阅读认知。有效的设疑能够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加专注,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探索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设疑时要注意与课本内容相结合,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特点、认知能力等因素。只有这样设疑才有成效,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如在开展《我有一个梦想》教学活动时,我结合教材内容设置了以下四个问题,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马丁·路德·金的这场演说是基于什么背景进行的?他的梦想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说这场演说具有深远的影响力?通过阅读,他的演说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同时引导学生带着这些疑问进行阅读,对演说现场的氛围进行感受,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对演说者的心理状态和听众的表情、动作进行描述。最终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拓展思维。

组织学生展开探讨是深度阅读开展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探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将会获得全面而深刻的阅读认知。

总而言之,“深度阅读”能拓展学生视野,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认知,为学生构建一个平面化、立体式的阅读空间,从而实现思维发展。古语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阅读不仅能够教人仁慈宽厚、谦虚谨慎,还可以教人自强不息、坚韧刚毅。阅读愈多,愈接近文明和成功。就让我们掌握深度阅读的方法,一起去探寻文本意蕴,浸润心灵,重塑价值,感悟人生的美好,领略阅读的乐趣。

猜你喜欢

里科夫套子深度阅读
难以挣脱的精神套子
谈谈《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套子”的象征意义
套子
别里科夫为什么是动人的
我所欣赏的套子
戴着镣铐起舞
多元化引导促学生深度阅读的研究
高中语文教学中深度阅读的探索与实践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深度阅读
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