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读两做”话阅读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简析
2020-02-23
中考是学生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中考的复习程度直接决定着学生的中考结果。在中考复习中,语文科目的记叙文阅读既是难点,也是重点。为保证高效的语文科目复习,教师要主动去寻找学生在记叙文阅读时的误区,有针对性对学生的复习方式进行调整,并以三读两做的答题方式为核心培养方向,帮助学生实现短时间高效率的中考语文复习。
一、“三读两做”阅读理解五步阅读法介绍
三读两做阅读理解方法如下所示。首先读文章题目和提出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初读全文,做到心中有数的初次阅读。在理解了文章大意之后,一边根据文章的信息,一边根据自身对文章的感知与理解,先将题目中较为简单的问题解决,再去寻找难题所涉及到的段落和句子,归纳后进行深层次的精读,并根据局部的关联来确定最终答案。
在中考语文阅读复习中,教师要以三读两做的阅读理解答题方式为核心来展开语文的复习教学。以课堂时间为教学重心,通过帮助学生扩展思维、提升复习兴趣、优化课堂布局等模式,彻底改变传统语文阅读复习课堂效率低下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选定,切记不能一味去用正确答案来搪塞学生旺盛的求知心理,更不能使用题海战术来进行答题训练,要以传授答题方式和提升语文综合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二、围绕“三读两做”的阅读复习课堂建设
1.发散阅读思维,促进复习效率
在初中语文阅读复习课中,合理引导学生的语文思维是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良好的语文思维是帮助学生理解记叙文文意、提升学生问题敏感度的重要能力。此外在语文复习中,语文思维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顺课文含义、提高学生的复习课参与度。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有效提问的方式,将一堂完整的语文课变为一次学生思维扩展的过程,通过提问的方式,在适当的教学时机向学生们提出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相关的有效问题,以此来帮助学生通过问题探究的形式来扩展思维,思考课本中所缺乏的教学内容,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
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学生们刚刚脱去小学时学习方式的稚嫩,转变为更加具有质疑性、探究性的学生方式。而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提问,无疑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语文课堂思维活跃度的重要举措。例如,复习《合欢树》这篇文章时,作者母亲是普通的母亲,母爱的利他性与无私性是毋庸置疑的,这是母爱的共性所在。文中的母爱既有共同性,又有因儿子的伤残、儿子的倔强表现的特殊性,应当去解读去体会文章中相关的语句包含的母爱。可以表现母爱的东西很多,作者为何独选“合欢树”?文中几次出现“合欢树”?分别有什么作用?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回答这些有效问题,通过自由引导的方式,以学生作为高效语文复习课堂建设的主体,鼓励他们尽情地发散在课堂中的所感所得。教师还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吸收情况,循序渐进地为他们设置一些问题,并在适当的教学时机提出,来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有计划地完成语文课堂的复习任务。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提出有效问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调控教学进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及时帮助学生发散语文思维,帮助他们扩展在语文课堂中所吸收、所感悟的语文知识,从根本上催生高效语文复习课堂的建设。
2.改善课堂环境,提升复习兴趣
学习兴趣不高是困扰着诸多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语文知识文字量大且知识内容繁杂,有着大量需要学生背诵记忆的教学内容。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通常难以投入百分百的注意力来学习语文知识,再加上传统的记叙文阅读复习是教师带领学生通读课文这样的教学模式,给初中语文课堂带来了一种懒散、沉闷的教学氛围,难以有效地催生高效语文阅读复习课堂的建设。
为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需建设一个积极向上的语文教学环境。教师可以通过有效提问的形式来优化课堂问题引入这一过程。在课文教学前,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课文教学难点为中心,明确课文教学中需要进行有效提问的几个关键点,将有效问题通过优化课堂导入的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将文章的有效问题插入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通过有效问题的提出和电教媒体的刺激,激发学生主动去探究、思考课文内容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更好地走进由作者构建的世界。在初中语文复习课堂过程中,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导入这一过程可以有效地在一开始就大幅度地提升学生对于本堂教学内容的兴趣。合理教学问题的提出还可以帮助学生建设一个良好的课程教学氛围,使整堂语文课变得更加紧密,学生能长时间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和探究兴趣,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学生自主思考、积极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好地掌握语文教学内容,从根本上促进高效初中语文课堂的建设。
3.合理优化布局,掌控复习节奏
科学合理的教学布局是帮助学生吸收新知识、巩固旧知识的重要课程建设部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的教学布局可以帮助教师调控学生们的整体学习状态,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控语文课堂的教学节奏,提升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但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不足导致教师很难主动对教学布局进行调控,主动了解班级内同学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控情况。
为提升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有效问题的形式来优化整体课程布局,合理利用问题来了解本班同学对课文的理解从而适当地改进教学方式,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内容。例如,在复习《白杨礼赞》这篇文章时,首先要重新划分段落层次,一定要注意帮助学生厘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本篇文章大体内容可以分为五个部分。在教学每一部分时教师都可以通过有效提问的形式来了解学生对于这篇课文的掌握程度。在第四部分诵读完成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在第7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词语来赞美白杨树。文章是如何由树联想到人的。这一部分连用了四个反问句,这一组反问句的意思是怎么逐步加深的。通过这样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们回顾课文、反思课文,在巩固自身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接下来的课文内容。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提问优化教学布局可以帮助教师对语文课堂进行把控,让学生在教师合理的引导中深化对课程内容的吸收。有效提问还可以帮助教师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教师从一个传输者变更为一个语文知识的引导者,将语文课堂主体交由学生,帮助他们在课堂中提升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明确考纲考点,完善答题思路
作为复习课的引导者,教师在复习课中的首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记叙文阅读要考什么、中考复习要学什么。在复习课中,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这三年来的语文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提升自身语文综合能力的同时总结归纳记叙文的考纲考点、答题思路与技巧,使学生在不断的答题方式训练中逐渐灵活掌握三读两做的记叙文阅读方式,从而渡过中考记叙文的难关。
在中考中,记叙文阅读有以下重要考点:
其一是整体感知文章,概括文章的大致内容。这一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记叙文各要素的把控,主要题目形式为段落含义概括、文章题目拟定、新闻导语补充等内容。
其二是记叙文的结构、顺序和人称等要素的考察。这一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记叙文的文章思路、结构层次和段落关系等方面,主要题目为考察记叙文的集中记叙形式、理顺段落关系、人称作用等内容。在中考记叙文复习中,常见的记叙方式有顺叙、倒叙、插叙这几种。根据时间顺序,按照事件的发生流程来进行描写的为顺叙手法,如《珍珠鸟》。先描写事件的结局,再针对事件的流程进行描写的为倒叙,如《背影》。在顺叙或是倒叙描写过程中,插入与主要事件相关联的其他时间内容为插叙,如《羚羊木雕》。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过程中要把控记叙文的几大叙述形式,并理顺他们的作用。
其三是语句品析,这是中考语文记叙文问题的难点,也是中考语文复习的重点。
例如,2019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火车上的见闻
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很幸运,“抢”到了卧铺票。(赏析加点词语)
女列车员的发丝在风中飘舞。(赏析句子)
教师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同时,培养他们能够根据语境来理解文中词语含义的能力。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关注记叙文中的祈使句、中心句、转折句、抒情句、修辞句等重点句型,培养学生体会句意、理解句子修辞手法并合理进行描述的能力。
其四是文章情感的赏析,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合情合理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并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生活经验来对文章的含义进行扩展延伸,提出自己的看法。
请从两个层面各举文中一个事例,简要分析文末“冬日的温暖”的深层含意。
学生需要根据自身的人生体验、生活经验来感悟车厢中冬日温暖的深层含义,感悟出列车工作人员辛苦工作、服务人民的热情,就是这冬日中最为温暖的情义。
三、结束语
记叙文阅读是中考的重要题型,也是中考语文复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新局面新作为,作为现代教师的我们要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结合课程内容导入问题、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以扩展思维、激发兴趣、优化布局为改革手段,以三读两做的答题技巧为核心课程培养目标,让学生在不断训练的过程中总结出属于自己的答题规律和技巧,在中考的战场中立于不败之地。